【精品解析】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16:20:56

文档简介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D
2.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保护土地资源就是植树造林,对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种、保护培养,并要节约用地,要防止土地沙化、盐碱化。
2、对已开垦的土地,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是要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4、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1.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判断,林地前后期都增加,A错误。增幅和减幅最大的是旱地,B错误。前期减幅最大的为灌丛草地,C错误。根据图中水田和旱地增加面积和减少面积之差,判读耕地总体减少的,D正确。故答案为:D。
2.根据题意由退化趋于好转,也就是说要找流域士地利用类型前、后期变化面积不一样的,结合图分析灌丛草地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灌丛草地、裸岩地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故②④正确。B正确。林地一直增加,不符合题意中由退化到好转,故①错误。建设用地一直增加,可能会引起生态状况退化,故③错误。故答案为:B。
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制度后,太阳能发电站数量急剧增加。2017年,日本调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低价格面板的需求量增长迅速,受其影响,我国新能源光伏面板K企业决定进军日本市场,截至2018年1月,产于我国K企业的光伏面板已被应用在圣保罗、墨西哥城、莫斯科和圣地亚哥等多个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C.解决国内失业问题 D.提高能源利用率
4.中国K企业进军日本市场的最大优势是(  )
A.技术先进 B.知名度高 C.产品价格低 D.产品质量高
【答案】3.A
4.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能源开发是指以能源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活动。能源开发应当有利于发挥能源资源的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能源资源;以科学的长期规划为依据,持续适时适量地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
3.2012年日本通过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方式,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化了国内的能源消费结构,但对能源利用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A项正确,D项错误;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弥补能源不足,但不能解决日本存在的能源短缺问题,B项错误;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不足,失业人口少,C项错误。故答案为:A。
4.2017年日本降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导致低价面板的需求量增长。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与日本同类企业相比,中国企业面板生产成本低,价格低,C项正确;但中国企业在技术、知名度和产品质量方面并不占优势,A、B、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C。
读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下列小题。
5.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海拔 C.水源 D.热量
6.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答案】5.D
6.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河套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两地热量条件差异明显,导致两地耕作制度不同。 故答案为:D。
6.河套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能够进行农业生产,发展成为“塞外粮仓”,关键在于该地区可以引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且沟渠众多,灌溉系统发达。 故答案为:C。
从高空俯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的光伏园区,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依次排开。羊群穿梭在光伏板之间,奔跑在塔拉滩上,场面十分震撼(如下图)。这一景象已成为当地特色,这些羊也因此有了新的称呼——“光伏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促使塔拉滩成为国内最大光伏园区的有利条件是(  )
A.热量最为丰富 B.经济技术发达
C.高原荒野辽阔 D.交通方便快捷
8.光伏板可使园区(  )
A.土壤蒸发量加大 B.最大风速减小
C.草地含水量减少 D.空气湿度降低
9.光伏园里专门饲养“光伏羊”,主要目的是(  )
A.抑制杂草长高 B.合理利用土地
C.增加土壤肥力 D.防止森林火灾
【答案】7.C
8.B
9.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问题的概述
【解析】【点评】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7.根据材料可知,塔拉滩位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联系不便;当地高原荒野辽阔,土地面积大,适合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光伏电板,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8.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光伏电板,削弱了本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使得土壤蒸发量减少,草地含水量增多,空气湿度有所提高。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光伏电板,增大了地表摩擦力,从而削弱了风速,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9.由于太阳能光伏电板的大面积铺设,草地含水量增多,草类的生长条件改善,通过饲养“光伏羊”,吃食杂草,抑制杂草长高,从而避免杂草长高后影响光伏电板的发电效率;该地多为高原荒野,铺设光伏电板以及饲养羊群均是对该区域土地的合理利用,羊群在光伏园区排泄,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土壤肥力,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该区域自然植被并非森林,没有必要防止森林火灾。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一个城市的节水状况和潜力,受城市水资源利用政策、产业结构及调整、人口数量及变化、节水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甲示意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各年份节水状况,图乙示意该时段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节水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图示时段,该城市群(  )
A.节约用水量连年上升 B.生活节水占比更多
C.工业节水总量更大 D.生活节水量不断下降
11.北京节水总量中工业节水占比小,这是因为(  )
A.北京工业规模小,用水总量少
B.北京人口数量多,服务业发达
C.北京工业节水设施不完善,节水少
D.北京人口迁出多,人口数减少
12.根据部分城市的节水状况判断,石家庄(  )
A.高耗水工业最发达 B.新增工业大多无耗水
C.居民生活人均耗水多 D.生活节水政策需强化
【答案】10.C
11.B
12.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
10.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少数年份外,工业节约用水总量大部分多于节约用水总量的一半以上,所以该城市群在图示时段工业节水总量更大;图示节约用水总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生活节水比重小于工业节约用水,图示显示生活节水量呈波动变化,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1.由乙图可知,北京在图示时段节水总量大,但工业节水占比小,因为北京是超大型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总量大,节水的空间相对较大;北京的工业规模较大,但高新技术产业较多,相对耗水较少,同时北京的节水设施完善,工业节水空间小,北京人口多,服务业发达,生活需水量大,节水空间大,所以工业节水占比小;北京以人口迁入为主,故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2.由图可知,石家庄的节水总量几乎与工业节水总量相当,也就是说石家庄生活节水量相当小,几乎没有生活节水量,因此需要政策引导,强化居民的生活节水意识,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畜产品脂肪较高,鱼、虾等蛋白质较高。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折算成的三大营养成分数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项目 热量/1012 kcal 蛋白质/104 t 脂肪/104 t
甲 1 401.8 4 355 179.2
乙 30.9 281 208
丙 47.1 764 123
净进口食物 121 662 564
13.表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  )
A.草地、农田、水域 B.农田、水域、草地
C.农田、草地、水域 D.水域、草地、农田
14.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我国仍大量进口食物,是因为(  )
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C.绿色食物需求增大 D.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15.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
【答案】13.C
14.B
15.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应对资源短缺问题,“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13.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数量巨大,农田生态系统生产的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最多,所以甲是农田;我国水产品养殖和牧业发达,但水产品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于农牧产品,所以乙是草地、丙是水域。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4.表格信息显示,我国进口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多,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含量较多,但脂肪供应较少,所以与饮食习惯的影响关系较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食物需求多样化是导致食物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 我国仍大量进口食物与绿色食物需求增大、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关系较小。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5.根据材料,我国食物总量供给较大,脂肪类食物供给相对较少,需要调整食物供给。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
油料作物种植可以提高脂肪类食物的供给量,A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调整中国食物结构、营养供给作用不大,B不对;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能调整我国的食物结构,C不对;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能提高鱼虾产量,增加蛋白质供给,D不对。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上·温州期中)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左)和“三北”地区重点“弃风”大省弃风率(%)变化表:
省(区) 2013 2014 2015 2016
新疆 5 15 32 38
甘肃 21 11 39 43
吉林 22 15 32 30
黑龙江 15 12 21 19
内蒙古 32 9 18 21
材料二:《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在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海域,打造3个以上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1)简析甲地区较丰富风能资源的来源。
(2)浙江省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中风是指风能,光是指   ,本质上是利用   。说出“风光倍增”工程的实施,与传统火电相比存在的问题   。
(3)分析新疆在2013年到2016年间,弃风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答案】(1)位于最大的陆地和海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强盛;海陆之间热力环流,海陆风显著;中低纬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
(2)太阳能;光伏发电;发电不稳定;基地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广;对鸟类影响大
(3)当地消费量小;离东部市场远,输电成本高;储存技术和空间不足;运行维修成本高;对外输送能力不足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热力环流;季风环流;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甲地区较丰富风能资源的来源可以从甲地处在的地理位置出发,从气候特征,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等内容分析。甲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处在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强盛;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位于沿海地区,受海陆之间热力环流影响,海陆风显著,可以进行风力发电;从天气系统角度分析,中低纬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多大风降雨天气。
(2)实施“风光倍增”工程中风是指风能,光是指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发电(光伏发电),为太阳能。“风光倍增”工程借助风力、太阳能进行发电,发电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大,发电不稳定;与传统火电站相比,风电、光电设备技术要求高,基地建设成本高,且发电设备占据空间较大,使得发电基地占地面积光;太阳能发电板,反射太阳光,易对鸟类等生物产生威胁。
(3)放弃风力发电的原因主要从发电收益角度分析,如果风力发电的收益不断降低就会使得当地放弃风力发电。当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能源的消耗较少,当地消费量较少意味着风力发电在当地的收益较少;当地距离主要能源消费地(东部地区)较远,加之对外输送能力不足,使得输电成本高,压缩发电收益;另外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储存技术较差,电力储存空间不足,都增加风力发电的损耗,运行维修成本高,这些都使得风力发电的收益降低,因而弃风率逐年上升。
【点评】某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1.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内地丰富);2.下垫面(粗糙程度,植被密集程度,地形等);3.大气环流,季风影响(某些地区距风源地较近或受某季风影响强烈);4.峡谷地形造成狭管效应(风在谷口吹入被挤压使得等压线密集风力变大);5.再者就是风带(比如南极有强烈的极地东风)。
17.(2022高二上·宣城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座资源型城市,徐州市曾是我国重要的某炭基地,所产煤炭80%调往苏南及上海等地。半个世纪以来,该市依托资源优势,建立了以煤炭、钢铁、水泥和化工为主导的重工业体系。目前,该市面临经济转型的艰巨任务。
材料二徐州矿务集团是我国煤炭百强企业,2015年实施异地发展战略,先后开拓了新、甘、黔三个省外基地,并运营管埋孟加拉国最大的煤矿,获得100多亿吨的煤炭资源。为发挥原有优势,该集团逐步走上了“煤电能源一体化”和“煤炭装备研发制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材料三下图为徐州市地理位置与铁路干线示意图。
(1)简述徐州市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解释徐州市所产煤炭曾大量调往苏南的主要原因。
(3)说出徐州矿务集团为发挥自身产业发展优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徐州市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政策扶持等。
(2)徐州市煤炭储量大,产量大于消费量;苏南矿产能源短缺,而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煤炭消费量大:两地之间距离近,且有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相连,煤炭运输便捷,运费低。
(3)实施国外发展战略,建立跨国企业;延长煤炭等产业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徐州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可从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徐州市曾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可知,徐州煤炭资源丰富。从图中看,徐州是铁路枢纽,有铁路与连云港相连接,水陆交通便利。由材料“所产煤炭80%调往苏南及上海等地”可知,市场广阔,又有国家政策扶持。徐州市(人口902万),该地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2)徐州市所产煤炭曾大量调往苏南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徐州市煤炭供过于求、苏南能源缺口达、两地交通联系方便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徐州市煤炭储量大,产量大于消费量;苏南地区城市密集,经济水平高,矿产能源短缺,对煤炭的需求量大;两地之间距离近,运输距离短,且有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相连,铁路干线经过,煤炭运输便捷,运费低。
(3)结合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即可,2015年实施异地发展战略,先后开拓了新、甘、黔三个省外基地,并运营管理孟加拉国最大的煤矿,获得100多亿吨的煤炭资源。说明该集团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外省建立基地以及在国家建立跨国公司,为发挥原有优势,该集团逐步走上了“煤电能源一体化”和“煤炭装备研发制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说明该集团,加大了科技的投入,延长煤炭等产业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等。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 / 1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制度后,太阳能发电站数量急剧增加。2017年,日本调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低价格面板的需求量增长迅速,受其影响,我国新能源光伏面板K企业决定进军日本市场,截至2018年1月,产于我国K企业的光伏面板已被应用在圣保罗、墨西哥城、莫斯科和圣地亚哥等多个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C.解决国内失业问题 D.提高能源利用率
4.中国K企业进军日本市场的最大优势是(  )
A.技术先进 B.知名度高 C.产品价格低 D.产品质量高
读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下列小题。
5.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海拔 C.水源 D.热量
6.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从高空俯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的光伏园区,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依次排开。羊群穿梭在光伏板之间,奔跑在塔拉滩上,场面十分震撼(如下图)。这一景象已成为当地特色,这些羊也因此有了新的称呼——“光伏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促使塔拉滩成为国内最大光伏园区的有利条件是(  )
A.热量最为丰富 B.经济技术发达
C.高原荒野辽阔 D.交通方便快捷
8.光伏板可使园区(  )
A.土壤蒸发量加大 B.最大风速减小
C.草地含水量减少 D.空气湿度降低
9.光伏园里专门饲养“光伏羊”,主要目的是(  )
A.抑制杂草长高 B.合理利用土地
C.增加土壤肥力 D.防止森林火灾
一个城市的节水状况和潜力,受城市水资源利用政策、产业结构及调整、人口数量及变化、节水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甲示意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各年份节水状况,图乙示意该时段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节水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图示时段,该城市群(  )
A.节约用水量连年上升 B.生活节水占比更多
C.工业节水总量更大 D.生活节水量不断下降
11.北京节水总量中工业节水占比小,这是因为(  )
A.北京工业规模小,用水总量少
B.北京人口数量多,服务业发达
C.北京工业节水设施不完善,节水少
D.北京人口迁出多,人口数减少
12.根据部分城市的节水状况判断,石家庄(  )
A.高耗水工业最发达 B.新增工业大多无耗水
C.居民生活人均耗水多 D.生活节水政策需强化
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畜产品脂肪较高,鱼、虾等蛋白质较高。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折算成的三大营养成分数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项目 热量/1012 kcal 蛋白质/104 t 脂肪/104 t
甲 1 401.8 4 355 179.2
乙 30.9 281 208
丙 47.1 764 123
净进口食物 121 662 564
13.表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  )
A.草地、农田、水域 B.农田、水域、草地
C.农田、草地、水域 D.水域、草地、农田
14.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我国仍大量进口食物,是因为(  )
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C.绿色食物需求增大 D.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15.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上·温州期中)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左)和“三北”地区重点“弃风”大省弃风率(%)变化表:
省(区) 2013 2014 2015 2016
新疆 5 15 32 38
甘肃 21 11 39 43
吉林 22 15 32 30
黑龙江 15 12 21 19
内蒙古 32 9 18 21
材料二:《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在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海域,打造3个以上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1)简析甲地区较丰富风能资源的来源。
(2)浙江省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中风是指风能,光是指   ,本质上是利用   。说出“风光倍增”工程的实施,与传统火电相比存在的问题   。
(3)分析新疆在2013年到2016年间,弃风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17.(2022高二上·宣城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座资源型城市,徐州市曾是我国重要的某炭基地,所产煤炭80%调往苏南及上海等地。半个世纪以来,该市依托资源优势,建立了以煤炭、钢铁、水泥和化工为主导的重工业体系。目前,该市面临经济转型的艰巨任务。
材料二徐州矿务集团是我国煤炭百强企业,2015年实施异地发展战略,先后开拓了新、甘、黔三个省外基地,并运营管埋孟加拉国最大的煤矿,获得100多亿吨的煤炭资源。为发挥原有优势,该集团逐步走上了“煤电能源一体化”和“煤炭装备研发制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材料三下图为徐州市地理位置与铁路干线示意图。
(1)简述徐州市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解释徐州市所产煤炭曾大量调往苏南的主要原因。
(3)说出徐州矿务集团为发挥自身产业发展优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保护土地资源就是植树造林,对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种、保护培养,并要节约用地,要防止土地沙化、盐碱化。
2、对已开垦的土地,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是要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4、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1.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判断,林地前后期都增加,A错误。增幅和减幅最大的是旱地,B错误。前期减幅最大的为灌丛草地,C错误。根据图中水田和旱地增加面积和减少面积之差,判读耕地总体减少的,D正确。故答案为:D。
2.根据题意由退化趋于好转,也就是说要找流域士地利用类型前、后期变化面积不一样的,结合图分析灌丛草地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灌丛草地、裸岩地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故②④正确。B正确。林地一直增加,不符合题意中由退化到好转,故①错误。建设用地一直增加,可能会引起生态状况退化,故③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3.A
4.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能源开发是指以能源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活动。能源开发应当有利于发挥能源资源的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能源资源;以科学的长期规划为依据,持续适时适量地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
3.2012年日本通过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方式,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化了国内的能源消费结构,但对能源利用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A项正确,D项错误;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弥补能源不足,但不能解决日本存在的能源短缺问题,B项错误;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不足,失业人口少,C项错误。故答案为:A。
4.2017年日本降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导致低价面板的需求量增长。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与日本同类企业相比,中国企业面板生产成本低,价格低,C项正确;但中国企业在技术、知名度和产品质量方面并不占优势,A、B、D三项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5.D
6.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河套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两地热量条件差异明显,导致两地耕作制度不同。 故答案为:D。
6.河套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能够进行农业生产,发展成为“塞外粮仓”,关键在于该地区可以引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且沟渠众多,灌溉系统发达。 故答案为:C。
【答案】7.C
8.B
9.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问题的概述
【解析】【点评】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7.根据材料可知,塔拉滩位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联系不便;当地高原荒野辽阔,土地面积大,适合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光伏电板,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8.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光伏电板,削弱了本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使得土壤蒸发量减少,草地含水量增多,空气湿度有所提高。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光伏电板,增大了地表摩擦力,从而削弱了风速,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9.由于太阳能光伏电板的大面积铺设,草地含水量增多,草类的生长条件改善,通过饲养“光伏羊”,吃食杂草,抑制杂草长高,从而避免杂草长高后影响光伏电板的发电效率;该地多为高原荒野,铺设光伏电板以及饲养羊群均是对该区域土地的合理利用,羊群在光伏园区排泄,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土壤肥力,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该区域自然植被并非森林,没有必要防止森林火灾。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10.C
11.B
12.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
10.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少数年份外,工业节约用水总量大部分多于节约用水总量的一半以上,所以该城市群在图示时段工业节水总量更大;图示节约用水总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生活节水比重小于工业节约用水,图示显示生活节水量呈波动变化,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1.由乙图可知,北京在图示时段节水总量大,但工业节水占比小,因为北京是超大型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总量大,节水的空间相对较大;北京的工业规模较大,但高新技术产业较多,相对耗水较少,同时北京的节水设施完善,工业节水空间小,北京人口多,服务业发达,生活需水量大,节水空间大,所以工业节水占比小;北京以人口迁入为主,故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2.由图可知,石家庄的节水总量几乎与工业节水总量相当,也就是说石家庄生活节水量相当小,几乎没有生活节水量,因此需要政策引导,强化居民的生活节水意识,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13.C
14.B
15.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应对资源短缺问题,“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13.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数量巨大,农田生态系统生产的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最多,所以甲是农田;我国水产品养殖和牧业发达,但水产品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于农牧产品,所以乙是草地、丙是水域。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4.表格信息显示,我国进口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多,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含量较多,但脂肪供应较少,所以与饮食习惯的影响关系较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食物需求多样化是导致食物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 我国仍大量进口食物与绿色食物需求增大、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关系较小。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5.根据材料,我国食物总量供给较大,脂肪类食物供给相对较少,需要调整食物供给。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
油料作物种植可以提高脂肪类食物的供给量,A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调整中国食物结构、营养供给作用不大,B不对;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能调整我国的食物结构,C不对;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能提高鱼虾产量,增加蛋白质供给,D不对。故答案为:A。
16.【答案】(1)位于最大的陆地和海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强盛;海陆之间热力环流,海陆风显著;中低纬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
(2)太阳能;光伏发电;发电不稳定;基地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广;对鸟类影响大
(3)当地消费量小;离东部市场远,输电成本高;储存技术和空间不足;运行维修成本高;对外输送能力不足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热力环流;季风环流;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甲地区较丰富风能资源的来源可以从甲地处在的地理位置出发,从气候特征,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等内容分析。甲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处在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强盛;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位于沿海地区,受海陆之间热力环流影响,海陆风显著,可以进行风力发电;从天气系统角度分析,中低纬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多大风降雨天气。
(2)实施“风光倍增”工程中风是指风能,光是指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发电(光伏发电),为太阳能。“风光倍增”工程借助风力、太阳能进行发电,发电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大,发电不稳定;与传统火电站相比,风电、光电设备技术要求高,基地建设成本高,且发电设备占据空间较大,使得发电基地占地面积光;太阳能发电板,反射太阳光,易对鸟类等生物产生威胁。
(3)放弃风力发电的原因主要从发电收益角度分析,如果风力发电的收益不断降低就会使得当地放弃风力发电。当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能源的消耗较少,当地消费量较少意味着风力发电在当地的收益较少;当地距离主要能源消费地(东部地区)较远,加之对外输送能力不足,使得输电成本高,压缩发电收益;另外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储存技术较差,电力储存空间不足,都增加风力发电的损耗,运行维修成本高,这些都使得风力发电的收益降低,因而弃风率逐年上升。
【点评】某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1.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内地丰富);2.下垫面(粗糙程度,植被密集程度,地形等);3.大气环流,季风影响(某些地区距风源地较近或受某季风影响强烈);4.峡谷地形造成狭管效应(风在谷口吹入被挤压使得等压线密集风力变大);5.再者就是风带(比如南极有强烈的极地东风)。
17.【答案】(1)徐州市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政策扶持等。
(2)徐州市煤炭储量大,产量大于消费量;苏南矿产能源短缺,而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煤炭消费量大:两地之间距离近,且有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相连,煤炭运输便捷,运费低。
(3)实施国外发展战略,建立跨国企业;延长煤炭等产业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徐州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可从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徐州市曾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可知,徐州煤炭资源丰富。从图中看,徐州是铁路枢纽,有铁路与连云港相连接,水陆交通便利。由材料“所产煤炭80%调往苏南及上海等地”可知,市场广阔,又有国家政策扶持。徐州市(人口902万),该地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2)徐州市所产煤炭曾大量调往苏南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徐州市煤炭供过于求、苏南能源缺口达、两地交通联系方便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徐州市煤炭储量大,产量大于消费量;苏南地区城市密集,经济水平高,矿产能源短缺,对煤炭的需求量大;两地之间距离近,运输距离短,且有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相连,铁路干线经过,煤炭运输便捷,运费低。
(3)结合材料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即可,2015年实施异地发展战略,先后开拓了新、甘、黔三个省外基地,并运营管理孟加拉国最大的煤矿,获得100多亿吨的煤炭资源。说明该集团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外省建立基地以及在国家建立跨国公司,为发挥原有优势,该集团逐步走上了“煤电能源一体化”和“煤炭装备研发制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说明该集团,加大了科技的投入,延长煤炭等产业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等。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