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能源安全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为遏制单位 GDP 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现象,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风暴,由此引爆节能市场无限商机。据专家测算,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所蕴含的节能商机将近 3 万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
①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②能源的消耗结构日趋多样化③非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④各种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①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②能源消耗量大③能源利用率高,单位产值能耗高④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A
2.D
【知识点】我国能源供需特点
【解析】【点评】我国能源分布不均,体现在能源的产地分布不均和能源的消费地区分布不均;且我国现阶段能源结构单一,利用率低,单位产值消耗高,甚至造成环境污染,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发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1.①科学技术的开展可以开发更多种类的新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能源都是依托科学技术开拓的能源新种类,①正确;
②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能源种类变得更加丰富,能源结构也会日趋多样化,②正确;
③非可再生能源是指矿物资源等传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用完就没有了,不能依靠技术重复利用或再次创造,③错误;
④各种能源是有限的,比如;天然气、石油等资源在地球的蕴含总量是有限的,④错误 。
综上所述: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2.①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地区上也不平衡 ,比如西部是传统能源的主要生产地区,而东部沿海地区却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地区,①正确;
②当前我国能源消耗量大 ,能源利用不充分,浪费大,甚至造成环境污染,②正确;
③现阶段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利用不充分,消耗大、浪费严重,单位产值能耗高 ,③错误;
④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 ,主要以传统的矿物资源为主,能源结构单一,④ 正确。
综上所述: ①②④ 正确。
故答案为:D
全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日渐枯竭,煤炭再次成了各国的能源重心。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山西的煤炭资源已经仅剩能够维持200余年的储量。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能源资源越来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于( )
①北煤南运②西气东输③西电东送④西部开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3.B
4.A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我国能源供需特点
【解析】【点评】山西是我国中西部省份,是西部大开发主要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要煤炭输出省;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压力大,实行西电东送和以管道运输为主的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缓解当前交通压力。
3.① 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是北煤南运的煤炭主要输出省,① 正确;
②西气东输 ,主要是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至东部上海等地,②错误;
③西电东送 ,主要是指西部煤炭火力发电厂的电力输送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山西煤炭丰富,利于发电厂建设,③ 正确;
④山西地处我国中西部,是我国西部开发地区之一,④ 正确。
综上所述: ①③ ④正确。
故答案为:B。
4.① 我国现阶段陆路交通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加强铁路运输建设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① 正确;
②公路运输也是我国陆路交通运输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 加强公路建设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②正确;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减少了煤炭的运输环节,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③ 正确;
④大力发展炼焦业与交通运输无关,④ 错误。
综上所述: ①②③。
故答案为:A。
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其中能源强度是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是指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 人均能耗/吨油当量 能源强度/ (吨油当量·103美元-1) 电力强度/(kW·h·美元-1)
美国 8.9 0.27 0.36
英国 4.24 0.18 0.24
法国 4.37 0.17 0.27
德国 4.29 0.16 0.23
意大利 3.50 0.17 0.23
日本 4.31 0.13 0.22
5.表中反映出( )
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
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
C.法国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
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
6.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 )
A.日本能源使用效率最高
B.日本能源使用效率最低
C.日本经济增长率最快
D.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7.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
A.广开能源进口渠道 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答案】5.B
6.A
7.B
【知识点】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世界矿产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能源储备和消耗事关能源安全,而能源安全又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日本是个资源短缺的岛国,却能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5.A、由图表可知,美国人均耗油为8.9,而英国为4.24,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美国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 为0.36最大,B正确;
C、由图表可知,英国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为0.18,德国为0.16,占比率不能反映能源总量,C错误;
D、图表信息反应的都是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为此不能推断出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 ,D错误。
故答案为:B
6.A、 日本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为0.22最低,所以能源使用率最高,A正确;
B、 能源使用效率最低 ,则单位产值耗能变大,而日本产值所消耗的电能为0.22最低,B错误;
C、 经济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和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有关,与资源消耗大小无关,C错误;
D、 能源强度是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与一次性能源供应量有关,与需求量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7.A、图表中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 都是最低的,说明日本的能源利用率是最高的, 广开能源进口渠道与提高能源利用率无关,A错误;
B、由图表可知,日本的能源利用率是最高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唯有依靠科学技术,B正确;
C、同理,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与提高能源利用率无关,C错误;
D、 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能保护国家能源安全,但与提高能源利用率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8.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始输油,是中国谋求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的又一大进展,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石油资源锐减,需要大量进口
B.突破海上进口石油的限制,石油进口呈多元化
C.石油主要来自中东波斯湾,海上运输存在风险
D.陆上管道输油不经过第三国,不受季节限制,安全稳定
【答案】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A、 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通,为了促进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而非我国石油资源锐减,A错误;
B、 我国传统石油运输为油轮运输,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通,使我国石油进口方式多元化,B正确;
C、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石油大国,以海上运输为主,运输方式单一,风险高,C正确;
D、哈萨克斯坦紧邻我国新疆,中哈石油管道不经过第三国,且管道运输不受季节限制,安全稳定,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石油进口大国,但目前石油进口以海洋运输为主,运输方式单一,运输路线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影响,运输风险高;为此,加强与中亚石油产国合作,开拓石油管道运输,丰富石油进口渠道,降低安全风险。
9.进口石油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石油量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地区石油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石油量占石油总进口量的比重。下表为某国不同年份石油进口量、消费量和进口依存度统计表。据表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进口量/104t 消费量/104t 进口依存度/%
1990 607.96 11 486 5.29
1995 3 095.16 16 065 19.3
2000 8 832.00 22 439 39.4
2005 13 617.00 31 767 42.9
A.进口石油依存度增长趋势减缓
B.进口石油递增率等于消费递增率
C.消费递增率等于进口石油依存度递增率
D.石油进口递增率等于进口依存度递增率
【答案】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A、由图表信息可知,进口依存度增长量分别为14.01、20.1、3.5,为此依存度趋势减缓,A正确;
B、由图表信息可知,1990年和1995年对比进口石油递增率3095.16/607.96大于消费递增率16065/11486,B错误;
C、由图表信息可知,1990年和1995年对比消费递增率16065/11486小于石油依存度递增率19.3/5.29,C错误;
D、由图表信息可知,1990年和1995年对比石油进口递增率3095.16/607.96大于石油依存度递增率19.3/5.29,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增长率=增量/基期量*100%,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比较增长率可以直接使用现期量/基期量作比较。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其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下列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的举措,合理的是( )
A.工业停产,全力发展种植业
B.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
D.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1.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需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
12.下图为部分能源资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图中的可再生能源中,在我国开发潜力很大且具有显著综合效益的是( )
A.水能 B.太阳能 C.风能 D.潮汐能
【答案】10.D
11.D
12.A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我国能源供需特点
【解析】【点评】资源枯竭主要是指矿产资源的枯竭,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将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寻找经济发展点,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高效益的新型产业是其今后转型的必由之路。此外,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应当充分合理使用的同时要开发可再生能源以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10.A、工业停产,全力发展种植业 ,会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A错误;
B、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绿色能源也属于自然资源,现阶段科技水平开发的绿色能源尚未能够代替矿产资源,B错误;
C、 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 ,资源枯竭城市再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会加速城市资源枯竭,C错误;
D、 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高效益的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对策,D正确。
故答案为:D
11.A、资源枯竭指矿产资源的枯竭,其对第二产业(工业)影响较大,对第一、二产业影响较小,而GDP是指该区域生产总值,为此GDP不一定下降,A错误;
B、城市矿产资源枯竭对第二产业(工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其比重相应下降,B错误;
C、资源枯竭型城市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如果转型科学合理,人口会留在本市就业,不会大量流失,C错误;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D正确。
故答案为:D
12.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都是可再生能源,现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对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的开发并不完善,开发的成本较高,而水能的开发技术相对成熟,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比较高。
故答案为:A
安徽省颍上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充分利用废弃物 ③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④E为建材工业,F为电力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图2是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方式可以( )
A.抬高水位,缓解雨季洪涝 B.浪费水资源
C.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D.浪费土地资源
【答案】13.A
14.C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根据图中箭头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出,该产业链形成了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上一企业的产出为下一企业的投入,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废弃物资源化,有利于减轻污染物的排放和保护环境。
13.该产业链主要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废弃物,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①②③正确;煤炭资源主要生产电能,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故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④错误。故答案为:A。
14.根据图示可知,“深挖高筑”是将低洼地的积水抽干,并进行开挖,不断加深,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用于筑高周边地势,并在洼地边缘地带种植树木,加强绿化,通过对洼地的开挖可以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问题,同时也可以储备一部分水资源,挖出的泥土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存活率。故答案为:C。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项目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15.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
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1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能够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③借助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15.C
16.A
【知识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1)稀土资源: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丰度并不稀少,只是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印度、前苏联、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等几个国家。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主要稀土矿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山东微山稀土矿、冕宁稀土矿等。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15.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基本稳定,对我稀土占比储量影响较少,A选项错误;
B.我国探明稀土资源储量相对稳定,变化较小,B选项错误;
C.我国的稀土资源过度开采,影响我国稀土资源的占比量,C选项正确;
D.我国稀土产量占比97%,消费量占比41%,产出大于消费,消耗量较少,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6.①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①选项正确;②稀土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对稀土资源进行好保护性开发,②正确;③稀土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要是适度开采,③错误;④保证我国的资源安全,保证合理的出口份额,④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7.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我国石油(原油)资源区域间的流动是区域资源调配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各区域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
材料二:我国石油资源流场分布图。
(1)在我国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中,石油资源生产省份一般属于 的类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份则属于 的类型。
(2)我国石油资源总体分布格局具有 的特点。因此,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 。
(3)当前,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远洋运输
D.内河运输 E.公路运输 F.航空运输
(4)《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要集约发展石化产业,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分析广东省发展成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净支出;净补给
(2)北多南少;西(北)多东(南)少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
(3)A;B;C
(4)广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石油资源和海外石油输入华南、西南地区的枢纽和中心;广东位于世界石油海外市场进入中国远洋运输航线的南端,距离世界石油市场最近,成本较低;广东经济发达,本省石油消费市场巨大。
【知识点】我国能源供需特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可知,石油资源生产省份一般属于净支出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份则属于净补给类型。
(2)有材料一图示可知,我国石油资源总体布局为北多南少; 由材料二石油资源流场分布图可知,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向南;由东北向南、向西流动。
(3)我国现阶段国内石油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从中亚产油国进口则是管道运输为主,从中东海外地区进口石油主要是海上远洋运输;故答案为ABC。
(4)地理区位优势:广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国内石油运输和海外石油运输的重要枢纽;市场优势:广东工业发达,对石油的需求量大;成本优势:是我国远洋石油运输的南端,距离中东石油进口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同时又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利于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建设成本低。
【点评】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匀,北多南少,对石油的需求量却相反,为平衡我国石油供需,现阶段我国在国内实行铁路运输调配石油,同时向中亚产油国合作开展管道进口,又向中东地区远洋进口石油,以便丰富我国的石油进口方式,降低安全风险。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单位:年),其中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项目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铁矿石 锰矿石 铬矿 铜矿 锌矿 铝土矿 钨矿 稀土矿 钾盐矿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43 228 64 141 100 257 27 24 189 87 1 012 327
中国 15.3 113 44.2 48.3 23.3 18 32.1 14.3 32.1 31.9 324 242
储消比 中国 11.6 113 44.2 39.2 21.6 4.1 12.5 19.1 30.5 62.2 1 135 14.5
材料二:2017年,大洋洲、南美洲、南非和亚洲为世界铁矿出口的四大区域。下图为我国2013—2019年铁矿石产量和进口量统计图。
(1)说明材料一反映出的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
(2)请为保障我国铁矿石安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说出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4)说明我国铁矿石生产和进口贸易的特点。
【答案】(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加强铁矿石资源的勘探;提高铁矿石冶炼技术;发展科技,寻找钢铁替代产品;铁矿石进口渠道多元化;建立铁矿战略储备基地;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3)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南非。
(4)生产量大;进口量大;进口比例呈上升趋势;对外依存度增大。
【知识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图表数据可知,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由材料二图表信息可知,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大,为此产量提高需要提高冶炼技术;加强矿产资源勘测;进口要多渠道、多元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储备基地;提高综合利用率;寻找铁矿石代替品。
(3)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前五大国分别是: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乌克兰
(4)由材料二图表信息可知,我国铁矿石产量大、进口量大,产量有所下降,进口量逐年上升,对外依存增大。
【点评】我国矿场资源种类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进口量大,进口渠道单一,对外依存度高,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 / 12.2中国的能源安全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为遏制单位 GDP 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现象,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风暴,由此引爆节能市场无限商机。据专家测算,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所蕴含的节能商机将近 3 万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
①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②能源的消耗结构日趋多样化③非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④各种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①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②能源消耗量大③能源利用率高,单位产值能耗高④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全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日渐枯竭,煤炭再次成了各国的能源重心。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山西的煤炭资源已经仅剩能够维持200余年的储量。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能源资源越来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于( )
①北煤南运②西气东输③西电东送④西部开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其中能源强度是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是指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 人均能耗/吨油当量 能源强度/ (吨油当量·103美元-1) 电力强度/(kW·h·美元-1)
美国 8.9 0.27 0.36
英国 4.24 0.18 0.24
法国 4.37 0.17 0.27
德国 4.29 0.16 0.23
意大利 3.50 0.17 0.23
日本 4.31 0.13 0.22
5.表中反映出( )
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
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
C.法国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
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
6.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 )
A.日本能源使用效率最高
B.日本能源使用效率最低
C.日本经济增长率最快
D.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7.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
A.广开能源进口渠道 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8.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始输油,是中国谋求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的又一大进展,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石油资源锐减,需要大量进口
B.突破海上进口石油的限制,石油进口呈多元化
C.石油主要来自中东波斯湾,海上运输存在风险
D.陆上管道输油不经过第三国,不受季节限制,安全稳定
9.进口石油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石油量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地区石油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石油量占石油总进口量的比重。下表为某国不同年份石油进口量、消费量和进口依存度统计表。据表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进口量/104t 消费量/104t 进口依存度/%
1990 607.96 11 486 5.29
1995 3 095.16 16 065 19.3
2000 8 832.00 22 439 39.4
2005 13 617.00 31 767 42.9
A.进口石油依存度增长趋势减缓
B.进口石油递增率等于消费递增率
C.消费递增率等于进口石油依存度递增率
D.石油进口递增率等于进口依存度递增率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其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下列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的举措,合理的是( )
A.工业停产,全力发展种植业
B.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
D.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1.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需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
12.下图为部分能源资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图中的可再生能源中,在我国开发潜力很大且具有显著综合效益的是( )
A.水能 B.太阳能 C.风能 D.潮汐能
安徽省颍上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充分利用废弃物 ③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④E为建材工业,F为电力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图2是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方式可以( )
A.抬高水位,缓解雨季洪涝 B.浪费水资源
C.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D.浪费土地资源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项目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15.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
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1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能够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③借助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17.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我国石油(原油)资源区域间的流动是区域资源调配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各区域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
材料二:我国石油资源流场分布图。
(1)在我国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中,石油资源生产省份一般属于 的类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份则属于 的类型。
(2)我国石油资源总体分布格局具有 的特点。因此,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 。
(3)当前,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远洋运输
D.内河运输 E.公路运输 F.航空运输
(4)《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要集约发展石化产业,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分析广东省发展成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单位:年),其中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项目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铁矿石 锰矿石 铬矿 铜矿 锌矿 铝土矿 钨矿 稀土矿 钾盐矿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43 228 64 141 100 257 27 24 189 87 1 012 327
中国 15.3 113 44.2 48.3 23.3 18 32.1 14.3 32.1 31.9 324 242
储消比 中国 11.6 113 44.2 39.2 21.6 4.1 12.5 19.1 30.5 62.2 1 135 14.5
材料二:2017年,大洋洲、南美洲、南非和亚洲为世界铁矿出口的四大区域。下图为我国2013—2019年铁矿石产量和进口量统计图。
(1)说明材料一反映出的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
(2)请为保障我国铁矿石安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说出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4)说明我国铁矿石生产和进口贸易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我国能源供需特点
【解析】【点评】我国能源分布不均,体现在能源的产地分布不均和能源的消费地区分布不均;且我国现阶段能源结构单一,利用率低,单位产值消耗高,甚至造成环境污染,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发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1.①科学技术的开展可以开发更多种类的新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能源都是依托科学技术开拓的能源新种类,①正确;
②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能源种类变得更加丰富,能源结构也会日趋多样化,②正确;
③非可再生能源是指矿物资源等传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用完就没有了,不能依靠技术重复利用或再次创造,③错误;
④各种能源是有限的,比如;天然气、石油等资源在地球的蕴含总量是有限的,④错误 。
综上所述: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2.①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地区上也不平衡 ,比如西部是传统能源的主要生产地区,而东部沿海地区却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地区,①正确;
②当前我国能源消耗量大 ,能源利用不充分,浪费大,甚至造成环境污染,②正确;
③现阶段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利用不充分,消耗大、浪费严重,单位产值能耗高 ,③错误;
④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 ,主要以传统的矿物资源为主,能源结构单一,④ 正确。
综上所述: ①②④ 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B
4.A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我国能源供需特点
【解析】【点评】山西是我国中西部省份,是西部大开发主要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要煤炭输出省;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压力大,实行西电东送和以管道运输为主的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缓解当前交通压力。
3.① 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是北煤南运的煤炭主要输出省,① 正确;
②西气东输 ,主要是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至东部上海等地,②错误;
③西电东送 ,主要是指西部煤炭火力发电厂的电力输送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山西煤炭丰富,利于发电厂建设,③ 正确;
④山西地处我国中西部,是我国西部开发地区之一,④ 正确。
综上所述: ①③ ④正确。
故答案为:B。
4.① 我国现阶段陆路交通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加强铁路运输建设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① 正确;
②公路运输也是我国陆路交通运输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 加强公路建设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②正确;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减少了煤炭的运输环节,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③ 正确;
④大力发展炼焦业与交通运输无关,④ 错误。
综上所述: ①②③。
故答案为:A。
【答案】5.B
6.A
7.B
【知识点】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世界矿产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能源储备和消耗事关能源安全,而能源安全又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日本是个资源短缺的岛国,却能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5.A、由图表可知,美国人均耗油为8.9,而英国为4.24,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美国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 为0.36最大,B正确;
C、由图表可知,英国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为0.18,德国为0.16,占比率不能反映能源总量,C错误;
D、图表信息反应的都是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为此不能推断出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 ,D错误。
故答案为:B
6.A、 日本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为0.22最低,所以能源使用率最高,A正确;
B、 能源使用效率最低 ,则单位产值耗能变大,而日本产值所消耗的电能为0.22最低,B错误;
C、 经济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和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有关,与资源消耗大小无关,C错误;
D、 能源强度是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与一次性能源供应量有关,与需求量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A
7.A、图表中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 都是最低的,说明日本的能源利用率是最高的, 广开能源进口渠道与提高能源利用率无关,A错误;
B、由图表可知,日本的能源利用率是最高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唯有依靠科学技术,B正确;
C、同理,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与提高能源利用率无关,C错误;
D、 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 ,能保护国家能源安全,但与提高能源利用率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A、 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通,为了促进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而非我国石油资源锐减,A错误;
B、 我国传统石油运输为油轮运输,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通,使我国石油进口方式多元化,B正确;
C、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石油大国,以海上运输为主,运输方式单一,风险高,C正确;
D、哈萨克斯坦紧邻我国新疆,中哈石油管道不经过第三国,且管道运输不受季节限制,安全稳定,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石油进口大国,但目前石油进口以海洋运输为主,运输方式单一,运输路线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影响,运输风险高;为此,加强与中亚石油产国合作,开拓石油管道运输,丰富石油进口渠道,降低安全风险。
9.【答案】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A、由图表信息可知,进口依存度增长量分别为14.01、20.1、3.5,为此依存度趋势减缓,A正确;
B、由图表信息可知,1990年和1995年对比进口石油递增率3095.16/607.96大于消费递增率16065/11486,B错误;
C、由图表信息可知,1990年和1995年对比消费递增率16065/11486小于石油依存度递增率19.3/5.29,C错误;
D、由图表信息可知,1990年和1995年对比石油进口递增率3095.16/607.96大于石油依存度递增率19.3/5.29,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增长率=增量/基期量*100%,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比较增长率可以直接使用现期量/基期量作比较。
【答案】10.D
11.D
12.A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我国能源供需特点
【解析】【点评】资源枯竭主要是指矿产资源的枯竭,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将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寻找经济发展点,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高效益的新型产业是其今后转型的必由之路。此外,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应当充分合理使用的同时要开发可再生能源以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10.A、工业停产,全力发展种植业 ,会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A错误;
B、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绿色能源也属于自然资源,现阶段科技水平开发的绿色能源尚未能够代替矿产资源,B错误;
C、 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 ,资源枯竭城市再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会加速城市资源枯竭,C错误;
D、 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高效益的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对策,D正确。
故答案为:D
11.A、资源枯竭指矿产资源的枯竭,其对第二产业(工业)影响较大,对第一、二产业影响较小,而GDP是指该区域生产总值,为此GDP不一定下降,A错误;
B、城市矿产资源枯竭对第二产业(工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其比重相应下降,B错误;
C、资源枯竭型城市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如果转型科学合理,人口会留在本市就业,不会大量流失,C错误;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D正确。
故答案为:D
12.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都是可再生能源,现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对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的开发并不完善,开发的成本较高,而水能的开发技术相对成熟,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比较高。
故答案为:A
【答案】13.A
14.C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根据图中箭头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出,该产业链形成了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上一企业的产出为下一企业的投入,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废弃物资源化,有利于减轻污染物的排放和保护环境。
13.该产业链主要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废弃物,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①②③正确;煤炭资源主要生产电能,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故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④错误。故答案为:A。
14.根据图示可知,“深挖高筑”是将低洼地的积水抽干,并进行开挖,不断加深,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用于筑高周边地势,并在洼地边缘地带种植树木,加强绿化,通过对洼地的开挖可以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问题,同时也可以储备一部分水资源,挖出的泥土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存活率。故答案为:C。
【答案】15.C
16.A
【知识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1)稀土资源: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丰度并不稀少,只是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印度、前苏联、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等几个国家。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主要稀土矿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山东微山稀土矿、冕宁稀土矿等。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15.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基本稳定,对我稀土占比储量影响较少,A选项错误;
B.我国探明稀土资源储量相对稳定,变化较小,B选项错误;
C.我国的稀土资源过度开采,影响我国稀土资源的占比量,C选项正确;
D.我国稀土产量占比97%,消费量占比41%,产出大于消费,消耗量较少,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6.①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①选项正确;②稀土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对稀土资源进行好保护性开发,②正确;③稀土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要是适度开采,③错误;④保证我国的资源安全,保证合理的出口份额,④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净支出;净补给
(2)北多南少;西(北)多东(南)少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
(3)A;B;C
(4)广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石油资源和海外石油输入华南、西南地区的枢纽和中心;广东位于世界石油海外市场进入中国远洋运输航线的南端,距离世界石油市场最近,成本较低;广东经济发达,本省石油消费市场巨大。
【知识点】我国能源供需特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可知,石油资源生产省份一般属于净支出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份则属于净补给类型。
(2)有材料一图示可知,我国石油资源总体布局为北多南少; 由材料二石油资源流场分布图可知,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向南;由东北向南、向西流动。
(3)我国现阶段国内石油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从中亚产油国进口则是管道运输为主,从中东海外地区进口石油主要是海上远洋运输;故答案为ABC。
(4)地理区位优势:广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国内石油运输和海外石油运输的重要枢纽;市场优势:广东工业发达,对石油的需求量大;成本优势:是我国远洋石油运输的南端,距离中东石油进口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同时又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利于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建设成本低。
【点评】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匀,北多南少,对石油的需求量却相反,为平衡我国石油供需,现阶段我国在国内实行铁路运输调配石油,同时向中亚产油国合作开展管道进口,又向中东地区远洋进口石油,以便丰富我国的石油进口方式,降低安全风险。
18.【答案】(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加强铁矿石资源的勘探;提高铁矿石冶炼技术;发展科技,寻找钢铁替代产品;铁矿石进口渠道多元化;建立铁矿战略储备基地;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3)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南非。
(4)生产量大;进口量大;进口比例呈上升趋势;对外依存度增大。
【知识点】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图表数据可知,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由材料二图表信息可知,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大,为此产量提高需要提高冶炼技术;加强矿产资源勘测;进口要多渠道、多元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储备基地;提高综合利用率;寻找铁矿石代替品。
(3)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前五大国分别是: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乌克兰
(4)由材料二图表信息可知,我国铁矿石产量大、进口量大,产量有所下降,进口量逐年上升,对外依存增大。
【点评】我国矿场资源种类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进口量大,进口渠道单一,对外依存度高,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