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6 21:3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期阶段性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开卷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 B.
C. D.
2.有学者写道: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打败波斯,重修巴比伦,试图实现希腊和波斯的完全统一。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这说明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 )
A.文化和精神的力量 B.民主和法制的影响
C.商业和贸易的作用 D.礼仪和服饰的规范
3.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
A.A B.B C.C D.D
4.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B.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
C.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D.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最终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5.比较判断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以下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之一
B.《荷马史诗》反映了古罗马社会面貌,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C.《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基督教被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而得以广泛传播
6.“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大约到11世纪,庄园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遍布各地。”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在( )
A.奴隶时代的亚非 B.奴隶时代的欧洲
C.封建时代的亚洲 D.封建时代的欧洲
7.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的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观点。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8.小明同学对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进行了整理。下图中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东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9.“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支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且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租地农场的产生 B.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C.手工技术的改进 D.资本主义关系萌芽
10.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一次空前的壮举。小明要探究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历,最可信的资料是( )
A.以麦哲伦为主题拍摄的电影 B.菲律宾流传的关于麦哲伦的故事
C.麦哲伦船队船员的航海日记 D.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
11.观察下面的某资产阶级革命历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史实相符的是( )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12."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补偿时,不在此限。"《拿破仑法典》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自由平等 B.人民主权 C.分权制衡 D.保护私有财产
13.“14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材料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
A.煤碳产量的提高 B.火车轮船的发明
C.改良蒸汽机推广 D.工厂制度的确立
14.揭示历史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独立宣言》的发表一一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一一英荷西普奥等国结成反法联盟
C.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一一英国出现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D.工业革命的发展一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5.如图①、②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②处对应的事件是(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建立 D.中国共产党建立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6分,第18题6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国家之间相对孤立闭塞,但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加,有战争这种暴力的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这种和平的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状态中仍存在着不断的交往,所以儒家文化、古典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这些重要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在古代尤为突出。总的说来,在某些方面亚洲的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要高于欧洲、大陆非洲和孤悬海外的美洲。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古代卷》
材料二 罗马文化在接触、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的同时,既有罗马的希腊化,更有自身的罗马文化特色,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罗马文化对待希腊文化的态度,一方面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希腊的历史、宗教、法律和建筑等文化;另一方面,有选择地接受某些影响,并打上自己民族的烙印,形成自己文化的特色。最终罗马文明成为与希腊文明比肩的欧洲两大文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要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更论》
材料四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不涉及”。
A古代国家之间相对孤立闭塞,但相互交往仍日益增加。( )
B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程度不平衡性突出,亚非总体水平高于欧美。( )
C世界古代历史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文化的突出特点,并指出它能够与希腊文化比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启蒙运动的各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认识。
17.重庆市巴南区某中学九年级的同学们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跟随他们的视角参与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思想解放】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对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任务二 制度确立】
材料二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的。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
——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美国)1787年宪法对于公民的选举权都有财产和居住年限上的限制。这样,贫穷的人和新到的移民便被剥夺了选举权,甚至占全人口一半的妇女,最初也没有选举权。依据1787年宪法,印第安人不算美国公民,他们被剥夺了领有土地的权利,并被驱逐到西部贫瘠的山区里去,在那里逐渐灭绝。宪法并没有明文禁止黑奴制,实际上就是保留了黑奴制。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史部分)》
【任务三 经济发展】
材料三 到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甚至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最初,工业革命的扩散面临各种障碍。一方面,英国禁止机器出口,另一方面欧洲大陆的政治分裂、农奴制度、政治动荡等都妨碍了工业革命的进行。但是到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禁令。而英国工业家也积累了大量过剩资本,在欧洲大陆寻找投资场所,这就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机器的出口。阻碍工业革命扩散的其他障碍也一一消失。因此,欧美诸国先后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机器的使用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为各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任务四 道路反思】
材料四 对比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野蛮与血腥,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是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战争掠夺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何磊《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两个结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变革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并根据材料概括美国1787年美国宪法的局限性。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三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A英国的工业革命早于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 )
B欧洲大陆的政治局势和封建制度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扩散。( )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的扩散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有哪些。
(5)根据材料四,概括与中国式现代化相比,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何缺陷。并举世界历史上的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前5世纪 伯里克利改革
7世纪中期 日本大化改新
8世纪前期 查理·马特改革
18世纪中期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
19世纪中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
请选择上表中两个相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
论述:
结论:
1.A
【详解】据题干“代表非洲文明成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文明诞生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佛教是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排除C项;雅典帕特农神庙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推动了希腊文化向外传播。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行动将希腊文化和东方文明相融合,为后世的文化交流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材料说明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文化和精神的力量,A项正确;民主和法制与材料“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希腊文化向外传播,没有涉及商业和贸易,排除C项;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行动将希腊文化和东方文明相融合,重视礼仪和服饰的规范的说法是片面的,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代标尺和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中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百位数加1,十位和个位数不变。公元前509年即为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因而公元前509年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的晚期,在图中年代标尺中应是②位置,B项正确;公元前509年是公元前6世纪末期,不是初期,排除A项;公元前509年是公元前6世纪,不是5世纪,CD两项均不正确,排除C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叙述是以文字、语言、图片等各种形式的“载体”“描述”以往发生的历史事件,过往存在的历史人物,而历史评价作为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重在给出对该人该事的历史作用、意义、局限等等的认识,据此分析,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是对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事件影响的评价,A项正确;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是对真实历史事件的描述,是历史叙述,排除B项;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是对真实历史事件的描述,是历史叙述,排除C项;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最终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是对真实历史事件的描述,是历史叙述,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荷马史诗》”和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4世纪末基督教被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而得以广泛传播,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庄园”和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建时代的欧洲,大约到11世纪,庄园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遍布各地。D项正确;奴隶时代的亚非地区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庄园是封建时代欧洲的产物,排除B项;封建时代的亚洲地区的庄园不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中叶”“对亚里士多德 著作提出质疑”“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 讲学,批评神学”可知,英国早期大学鼓励质疑,体现了中世纪大学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C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自然科学的发展,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仍然受到基督教会和国王的影响,排 除B项;城市居民常用的争取自治的方式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手段,排除D项。 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图片“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B项正确;罗马帝国首都罗马。疆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极盛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 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手工业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13世纪,手工业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据“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可知,材料反映了手工工场的产生,C项正确;租地农场出现在农村是农业方面的生产单位,与“手工业”不符,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城市的兴起,排除B项;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船队船员的航海日记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较高,是探究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历的最可信的资料,C项正确;电影属于艺术作品,可能有些夸张的部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流传的故事有很多后添加的成分,有很多不真实的成分,不是探究麦哲伦船队航行经历的最可信的资料,排除B项;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属于二手史料,也不是探究麦哲伦船队航行经历的最可信的资料,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宫廷政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B项正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排除A项;1689年,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此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反复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补偿时,不在此限。”可知,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后来《刑法典》《商法典》等法典相继出台,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因此据题干内容“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可知,《拿破仑法典》的这些规定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D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保护私有财产,未涉及自由平等,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保护私有财产,未涉及人民主权,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保护私有财产,未体现分权制衡,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据材料“14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驰过铁轨,漂过海洋”火车轮船,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而不是强调燃料,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驰过铁轨,漂过海洋”产生的原因,而非火车轮船的发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厂制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因此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一一英国出现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与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有因果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共和国的出现在当时的欧洲大陆上就像是鹤立鸡群,在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同时,法国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于是英荷西普奥等国结成反法联盟,存在因果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工人与资本家的贫富差距变大。工人开始争取改善生活条件和政治地位。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据材料“如图①、②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C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排除B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6.(1)A正确,B错误,C不涉及
(2)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的同时,更有自身的罗马文化特色。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有选择地接受某些影响,形成自己文化的特色
(3)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要的人文启蒙运动。社会背景不同,当时中国已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首要任务是拯救国家危亡,所以必须以拯救国家为启蒙运动的前提和目的
(4)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详解】(1)A:根据材料“古代国家之间相对孤立闭塞,但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加”可知,古代国家之间相对孤立闭塞,但相互交往仍日益增加,A正确;B根据材料“在某些方面亚洲的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要高于欧洲、大陆非洲和孤悬海外的美洲”可知,在某些方面亚非水平高于欧美,B不正确;C世界古代历史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材料中没有体现。
(2)特点:根据材料“罗马文化在接触、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的同时,既有罗马的希腊化,更有自身的罗马文化特色,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可知,罗马文化在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的同时,更有自身的罗马文化特色。
原因:根据材料“罗马文化在接触、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的同时”可知,罗马文化吸收和借鉴希腊文化;根据材料“有选择地接受某些影响,并打上自己民族的烙印,形成自己文化的特色”可知,有选择地接受某些影响,形成自己文化的特色。
(3)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可知,中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根据材料“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要的人文启蒙运动”可知,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要的人文启蒙运动。
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和结合所学可知,中西方的社会背景不同,当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首要任务是拯救国家危亡,所以必须以拯救国家危亡为启蒙运动的前提和目的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加”可知,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和结合所学可知,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7.(1)“创新”之处: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对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发展趋势:民主化趋势。
局限性:对于公民的选举权都有财产和居住年限上的限制;保留了黑奴制。
(3)A、正确;B、错误;
(4)直接影响: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缺陷: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野蛮与血腥。
说明:三角贸易,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也给非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
【详解】(1)“创新”之处:根据材料一“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即对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可得出,文艺复兴的“创新”之处在于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对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进入民主化之路的”可得出,英国政治制度变革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民主化趋势。
局限性:根据材料二“ 1787年宪法对于公民的选举权都有财产和居住年限上的限制”“宪法并没有明文禁止黑奴制,实际上就是保留了黑奴制”可得出,局限性是对于公民的选举权都有财产和居住年限上的限制;保留了黑奴制。
(3)A: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甚至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可得出,A的说法是正确的。
B:根据材料三“ 业革命的扩散面临各种障碍。一方面,英国禁止机器出口,另一方面欧洲大陆的政治分裂、农奴制度、政治动荡等都妨碍了工业革命的进行”可得出,B的说法是错误的。
(4)直接影响: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缺陷:根据材料四“ 对比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野蛮与血腥”可得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具有野蛮性与血腥性。
说明:根据所学可知,欧洲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活动,如三角贸易,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也给非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
18.观点: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阐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详解】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注意理论结合。如选择伯里克利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观点为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阐述如下: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而说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