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文档属性

名称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16:39:22

文档简介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1.(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年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粮食的供需空间分布特点是(  )
A.西部缺粮,东部余粮 B.南方缺粮,北方余粮
C.山地、丘陵多缺粮 D.平原地区多余粮
(2)我国西北多余粮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比重大 B.水热组合好 C.人口密度小 D.生产能力低
(2023高二下·电白期中)我国食物浪货现象依然“触目惊心”。某科研团队对我国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蛋类、水果、奶类等7类食物浪货数据进行了调查统计(如图)。积极营造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将为我国粮食安全及资源环境建设带来极大的益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推测与水果,水产品相比蔬菜浪费更严重的原因是(  )
A.保鲜期短 B.消费量大 C.易腐烂变质 D.价格相对高
3.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节约粮食可以(  )
A.增加粮食总产量 B.降低粮食消费量
C.降低对外依赖度 D.降低粮食储备量
(2022高二下·深圳期末)隐含土地(又称虚拟土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土地资源。研究显示,中国区域间贸易所占据的隐含土地量占全国土地总量的21.39%,各省平均38.54%的土地需求是通过其他省份土地满足的。由于农业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生产,大部分隐含土地都是通过农产品的贸易流动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耕地流出最多的省份是(  )
A.浙江 B.黑龙江 C.广东 D.青海
5.我国农业土地(耕地、林地、牧业用地及渔业用地)流动的总体趋势是(  )
A.由东向西、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由南向北
C.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由东向西、由南向北
(2022高二下·连云期末)近年来,新疆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基地,实现良种繁育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但“缺水”难题给新疆种子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进而危及粮食安全。图为“新疆耕地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新疆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比较分散 B.集中连片 C.位于河谷 D.南多北少
7.影响新疆耕地资源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可达性 B.地形与水源
C.土壤肥沃程度 D.开发历史
8.与东部季风区相比,新疆制种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易耕作 B.土壤肥沃产量高
C.光照充足品质好 D.交通便利市场广
(2021高一下·宁德期末)“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1949-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期间我国粮食(  )
A.播种面积持续上升 B.单位面积产量持续上升
C.粮食缺口不断扩大 D.总产量呈加速增加趋势
10.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环境代价太大”,主要指(  )
A.过度垦荒以至于荒漠化加剧
B.不合理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C.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D.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11.我国“藏粮于地”的有效途径有(  )
A.建设高标准农田 B.继续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D.增加劳动力投入
(2021高二下·葫芦岛期末)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2019年国内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同比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高达1.06亿吨,是名副其实的粮食进口大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我国粮食需求量增大,进口增加有关的因素是(  )
①人口总量增加 ②人口老龄化
③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④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我国应对“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有利措施是(  )
A.不断增大粮食的进口量
B.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C.大规模开垦后备土地资源
D.改造中低产田,完善惠农政策
(2021高二下·锦州期末)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南沿海区 C.西南区 D.东北区
15.专家警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推进城市建设②大面积围湖造田
③在低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16.(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同步练习)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5%。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
乙 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单位:亿亩)
(1)从图乙中可看出,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   年。
(2)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3)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分析回答为保护耕地资源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7.(2017高二下·山南期中)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区与B地区比人均耕地数量较少原因。
(2)分析C地区粮食生产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C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我国西北和东北是余粮区,A错误;西南的云南贵州和东南沿海省份是缺粮区,但属于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是余粮区,即B错误;位于江南丘陵地区的湖南和江西是余粮区,即C错误,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省份为余粮区,D正确。故答案为:D。(2)我国西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但降水少,水热组合不好,耕地比重小;余粮多的原因是人少地多,人口密度小,C正确。生产能力低不利于成为多余粮区。故答案为:C。
【点评】现在,中国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国政府今后的任务是在进一步增加粮食总量的同时,努力发展食物多样化生产,调整食物结构,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向小康和比较富裕的目标迈进。当然,中国政府也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供需偏紧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
【答案】2.B
3.C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实现粮食安全,增加粮食产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是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可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此外,还可以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等措施。
2.AC,水果、水产品和蔬菜均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AC错误;
B、蔬菜是生活必需品,每天均需消费,消费量大,相对浪费现象更严重,B正确;
D、与水果、水产品相比,蔬菜价格相对较低,且价格高,浪费现象更轻,D错误。
故答案为:B。
3.A、粮食总产量与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有关,节约粮食不能增加粮食总产量,A错误;
BC、节约粮食,可以降低粮食消费量,通过降低粮食消费量,可以降低粮食对外依赖度,从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B错误,C正确;
D、节约粮食,粮食消费量减少,对外依赖度减少,可以增加国内的粮食储备量,进一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4.B
5.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隐含土地(又称虚拟土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土地资源。研究显示,中国区域间贸易所占据的隐含土地量占全国土地总量的21.39%,各省平均38.54%的土地需求是通过其他省份土地满足的。由于农业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生产,大部分隐含土地都是通过农产品的贸易流动的。
4.题意表明,大部分隐含土地都是通过农产品的贸易流动的。在各个省级行政区中,黑龙江省种植业产品输出最多,由此推断,在隐含土地流动中,我国耕地流出最多的省份是黑龙江,B符合题意;浙江和广东种植业产品输入多,应为我国耕地流入省份,青海种植业不太发达,种植业产品输出较少,不是我国耕地流出最多的省份,排除ACD。故答案为:B。
5.根据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判断,中西部为农产品输出地区,东部为农产品主要输入地,北部地区提供的商品农产品大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为农产品净输出地区,南部地区为农产品净输入地区,因此我国农业土地(耕地、林地、牧业用地及渔业用地)流动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答案为:C。
【答案】6.A
7.B
8.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 地形: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② 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 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 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 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 劳动力:价格、素质
⑤ 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
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
⑧ 农业技术、科技
⑨ 经过的城市与工业区:市场
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疆耕地资源呈现比较分散的分布特点,A正确,B错误;新疆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山麓地带,C错误;耕地资源中部地区多,南北少,D错误。故答案为:A。
7.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山岭的重重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缺水,因此有水源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生产,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是主要的耕地分布区,所以影响新疆耕地资源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水源,B正确;交通通达度、土壤肥沃程度、开发历史对耕地分布的影响较小,ACD错误。故答案为:B。
8.新疆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光照条件充足,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作物品质较高,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差,C正确;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易于耕种,A错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土壤较为肥沃,B错误;我国东部季风区交通条件更为便利,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B
10.D
11.A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1、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意义: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增加粮食生产产量,维护货架粮食安全:
中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年下降。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由图可得,播种面积先增后减又增加,A错误。单位面积产量先加速上升后有减缓趋势,但产量一致持续上升,B正确。题目中只能获得粮食产量的相关信息,不能获得粮食需求的相关信息,粮食缺口无法判断,C错误。总产量折线一直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先加速上升后又减缓趋势,D错误。故答案为:D。
10.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过度垦荒不明显,A错误;随着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不合理导致的水土流失减少,B错误;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C错误;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是我国粮食增产的环境代价,D正确。故答案为:D。
11.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提高产量从而“藏粮于地”,A正确;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所以很难扩大耕地面积,B错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属于“藏粮于技”,C错误;增加劳动力投入不一定能够提高粮食产量,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2.C
13.D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防灾减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拓展多渠道进口粮食;加强节约粮食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建立粮食储备;控制人口增长。
12.我国人口总量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大;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部分耕地被占用,且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农村部分人口迁往城市,使得农村部分耕地弃耕,导致本国粮食产量不足,粮食进口量增加,①③正确;人口老龄化的本质是老年人口比重增大,与题干设问关系不大(即便劳动力不足,但如果农业现代化推行较好,本国产粮较多,也不会导致进口量增加),②错;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可能导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本国粮食产量不足,如果农业现代化推行较好,本国产粮应较多,④错。故答案为:C。
13.不断增大粮食的进口量会加大我国对粮食进口的依赖,不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A错;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已无大面积推广的必要,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水稻单产,B错;大规模开垦后备土地资源会加大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造成后备土地资源紧张,该措施不可取,C错;我国中低产田多,可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同时,完善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4.D
15.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①依法保护耕地;②合理规划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③植树造林种草,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④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处方施肥;⑤改进灌溉技术,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⑥预防和治理污染;⑦对污染土地进行生态修复;⑧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4.读图分析,东北区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率不断上升,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D正确;华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后降,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先增后减,A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这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减小,BC错误。故答案为:D。
15.根据题目信息,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占用农田,推进城市建设不利于保护耕地,①错误;大面积围湖造田会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②错误;在低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利于保护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③正确;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利于保护耕地,④正确,C项的③④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6.【答案】(1)2003
(2)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
(3)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中的信息可知, 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2003年。
(2)由图可知,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东部 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
(3) 保护耕地资源应采取的主要措,应该从耕地破坏的程度和原因分别区分对待。 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
【点评】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①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②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③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④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17.【答案】(1)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2)水资源短缺;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调整农业结构;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耕地资源概况;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主要从地形和人口密度进行分析。东南部沿海地区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耕地面积相对较少;这一地区人口密度大;近几十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影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分析影响农业最主要因素是,主要看哪种资源最短缺,对生产影响最大,就成了限制性因素。解决水资源的办法主要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如何增加水资源,节流就是如何节约用水。
1 / 1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1.(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年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粮食的供需空间分布特点是(  )
A.西部缺粮,东部余粮 B.南方缺粮,北方余粮
C.山地、丘陵多缺粮 D.平原地区多余粮
(2)我国西北多余粮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比重大 B.水热组合好 C.人口密度小 D.生产能力低
【答案】(1)D
(2)C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我国西北和东北是余粮区,A错误;西南的云南贵州和东南沿海省份是缺粮区,但属于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是余粮区,即B错误;位于江南丘陵地区的湖南和江西是余粮区,即C错误,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省份为余粮区,D正确。故答案为:D。(2)我国西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但降水少,水热组合不好,耕地比重小;余粮多的原因是人少地多,人口密度小,C正确。生产能力低不利于成为多余粮区。故答案为:C。
【点评】现在,中国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国政府今后的任务是在进一步增加粮食总量的同时,努力发展食物多样化生产,调整食物结构,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向小康和比较富裕的目标迈进。当然,中国政府也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供需偏紧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
(2023高二下·电白期中)我国食物浪货现象依然“触目惊心”。某科研团队对我国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蛋类、水果、奶类等7类食物浪货数据进行了调查统计(如图)。积极营造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将为我国粮食安全及资源环境建设带来极大的益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推测与水果,水产品相比蔬菜浪费更严重的原因是(  )
A.保鲜期短 B.消费量大 C.易腐烂变质 D.价格相对高
3.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节约粮食可以(  )
A.增加粮食总产量 B.降低粮食消费量
C.降低对外依赖度 D.降低粮食储备量
【答案】2.B
3.C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实现粮食安全,增加粮食产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是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可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此外,还可以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等措施。
2.AC,水果、水产品和蔬菜均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AC错误;
B、蔬菜是生活必需品,每天均需消费,消费量大,相对浪费现象更严重,B正确;
D、与水果、水产品相比,蔬菜价格相对较低,且价格高,浪费现象更轻,D错误。
故答案为:B。
3.A、粮食总产量与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有关,节约粮食不能增加粮食总产量,A错误;
BC、节约粮食,可以降低粮食消费量,通过降低粮食消费量,可以降低粮食对外依赖度,从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B错误,C正确;
D、节约粮食,粮食消费量减少,对外依赖度减少,可以增加国内的粮食储备量,进一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下·深圳期末)隐含土地(又称虚拟土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土地资源。研究显示,中国区域间贸易所占据的隐含土地量占全国土地总量的21.39%,各省平均38.54%的土地需求是通过其他省份土地满足的。由于农业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生产,大部分隐含土地都是通过农产品的贸易流动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耕地流出最多的省份是(  )
A.浙江 B.黑龙江 C.广东 D.青海
5.我国农业土地(耕地、林地、牧业用地及渔业用地)流动的总体趋势是(  )
A.由东向西、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由南向北
C.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由东向西、由南向北
【答案】4.B
5.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隐含土地(又称虚拟土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土地资源。研究显示,中国区域间贸易所占据的隐含土地量占全国土地总量的21.39%,各省平均38.54%的土地需求是通过其他省份土地满足的。由于农业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生产,大部分隐含土地都是通过农产品的贸易流动的。
4.题意表明,大部分隐含土地都是通过农产品的贸易流动的。在各个省级行政区中,黑龙江省种植业产品输出最多,由此推断,在隐含土地流动中,我国耕地流出最多的省份是黑龙江,B符合题意;浙江和广东种植业产品输入多,应为我国耕地流入省份,青海种植业不太发达,种植业产品输出较少,不是我国耕地流出最多的省份,排除ACD。故答案为:B。
5.根据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判断,中西部为农产品输出地区,东部为农产品主要输入地,北部地区提供的商品农产品大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为农产品净输出地区,南部地区为农产品净输入地区,因此我国农业土地(耕地、林地、牧业用地及渔业用地)流动的总体趋势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下·连云期末)近年来,新疆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基地,实现良种繁育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但“缺水”难题给新疆种子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进而危及粮食安全。图为“新疆耕地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新疆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比较分散 B.集中连片 C.位于河谷 D.南多北少
7.影响新疆耕地资源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可达性 B.地形与水源
C.土壤肥沃程度 D.开发历史
8.与东部季风区相比,新疆制种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易耕作 B.土壤肥沃产量高
C.光照充足品质好 D.交通便利市场广
【答案】6.A
7.B
8.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 地形: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② 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 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 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 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 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 劳动力:价格、素质
⑤ 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类型
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
⑧ 农业技术、科技
⑨ 经过的城市与工业区:市场
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疆耕地资源呈现比较分散的分布特点,A正确,B错误;新疆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山麓地带,C错误;耕地资源中部地区多,南北少,D错误。故答案为:A。
7.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山岭的重重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缺水,因此有水源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生产,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是主要的耕地分布区,所以影响新疆耕地资源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水源,B正确;交通通达度、土壤肥沃程度、开发历史对耕地分布的影响较小,ACD错误。故答案为:B。
8.新疆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光照条件充足,有利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作物品质较高,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差,C正确;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易于耕种,A错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土壤较为肥沃,B错误;我国东部季风区交通条件更为便利,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下·宁德期末)“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1949-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期间我国粮食(  )
A.播种面积持续上升 B.单位面积产量持续上升
C.粮食缺口不断扩大 D.总产量呈加速增加趋势
10.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环境代价太大”,主要指(  )
A.过度垦荒以至于荒漠化加剧
B.不合理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C.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D.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11.我国“藏粮于地”的有效途径有(  )
A.建设高标准农田 B.继续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D.增加劳动力投入
【答案】9.B
10.D
11.A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1、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意义: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增加粮食生产产量,维护货架粮食安全:
中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年下降。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由图可得,播种面积先增后减又增加,A错误。单位面积产量先加速上升后有减缓趋势,但产量一致持续上升,B正确。题目中只能获得粮食产量的相关信息,不能获得粮食需求的相关信息,粮食缺口无法判断,C错误。总产量折线一直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先加速上升后又减缓趋势,D错误。故答案为:D。
10.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过度垦荒不明显,A错误;随着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不合理导致的水土流失减少,B错误;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C错误;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是我国粮食增产的环境代价,D正确。故答案为:D。
11.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提高产量从而“藏粮于地”,A正确;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所以很难扩大耕地面积,B错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属于“藏粮于技”,C错误;增加劳动力投入不一定能够提高粮食产量,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下·葫芦岛期末)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2019年国内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同比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高达1.06亿吨,是名副其实的粮食进口大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我国粮食需求量增大,进口增加有关的因素是(  )
①人口总量增加 ②人口老龄化
③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④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我国应对“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有利措施是(  )
A.不断增大粮食的进口量
B.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C.大规模开垦后备土地资源
D.改造中低产田,完善惠农政策
【答案】12.C
13.D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防灾减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拓展多渠道进口粮食;加强节约粮食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建立粮食储备;控制人口增长。
12.我国人口总量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大;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部分耕地被占用,且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农村部分人口迁往城市,使得农村部分耕地弃耕,导致本国粮食产量不足,粮食进口量增加,①③正确;人口老龄化的本质是老年人口比重增大,与题干设问关系不大(即便劳动力不足,但如果农业现代化推行较好,本国产粮较多,也不会导致进口量增加),②错;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可能导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本国粮食产量不足,如果农业现代化推行较好,本国产粮应较多,④错。故答案为:C。
13.不断增大粮食的进口量会加大我国对粮食进口的依赖,不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A错;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已无大面积推广的必要,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水稻单产,B错;大规模开垦后备土地资源会加大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造成后备土地资源紧张,该措施不可取,C错;我国中低产田多,可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同时,完善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二下·锦州期末)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南沿海区 C.西南区 D.东北区
15.专家警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推进城市建设②大面积围湖造田
③在低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4.D
15.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①依法保护耕地;②合理规划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③植树造林种草,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④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处方施肥;⑤改进灌溉技术,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⑥预防和治理污染;⑦对污染土地进行生态修复;⑧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4.读图分析,东北区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率不断上升,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D正确;华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后降,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先增后减,A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这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减小,BC错误。故答案为:D。
15.根据题目信息,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占用农田,推进城市建设不利于保护耕地,①错误;大面积围湖造田会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②错误;在低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利于保护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③正确;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利于保护耕地,④正确,C项的③④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6.(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同步练习)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5%。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
乙 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单位:亿亩)
(1)从图乙中可看出,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   年。
(2)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3)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分析回答为保护耕地资源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2003
(2)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
(3)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中的信息可知, 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2003年。
(2)由图可知,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东部 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
(3) 保护耕地资源应采取的主要措,应该从耕地破坏的程度和原因分别区分对待。 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
【点评】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①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②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③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④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17.(2017高二下·山南期中)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区与B地区比人均耕地数量较少原因。
(2)分析C地区粮食生产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答案】(1)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2)水资源短缺;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调整农业结构;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耕地资源概况;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主要从地形和人口密度进行分析。东南部沿海地区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耕地面积相对较少;这一地区人口密度大;近几十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影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分析影响农业最主要因素是,主要看哪种资源最短缺,对生产影响最大,就成了限制性因素。解决水资源的办法主要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如何增加水资源,节流就是如何节约用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