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课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是 (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战争 D.城濮之战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楚汉之争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因此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2.刘邦与项羽进行“楚汉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争夺地位 B争夺人口 C 争夺土地 D 收拢人心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2. 刘邦与项羽进行“楚汉战争”,二人已由农民起义的领袖演变为封建帝王的争夺者,其根本目的是争夺帝王。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3.为减轻刑罚, 在位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
A.秦二世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景帝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为减轻刑罚,汉文帝在位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出。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4.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此题较为明显,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BCD都正确。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排除法选择。
5.《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根据题干中的材料分析,“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指的是秦朝,“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汉朝。所以,答案为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6.秦朝灭亡后,自称“西楚霸王”的是( )
A.刘邦 B.项羽 C.陆贾 D.范增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历史记忆能力,根据课本知识可知,西楚霸王值得是项羽,答案为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7.下列与项羽无关的成语是( )
A.四面楚歌 B.霸王别姬 C.完璧归赵 D.破釜沉舟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成语的由来问题。“完璧归赵”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项羽无关。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8.中国象棋盘上写着“楚汉界河”,与此有关的战争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的应用能力和历史记忆能力。中国的象棋中的“楚汉界河”就是指的刘邦和项羽四年的“楚汉之争”,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9.促成“布衣将相”的西汉皇帝是(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记忆能力,考查了刘邦以及大臣的出身和背景,刘邦和一些大臣都是出身与市井或者贫苦家庭。因此,促成“布衣将相”的西汉皇帝是刘邦,答案为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0.“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怎么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呢?”这句话所表述的意思( )
A.秦朝的统治被推翻 B.必须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C.尽快停止战争,恢复和发展生产 D.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诸侯王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的历史理解能力,根据课本上汉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可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尽快停止战争,恢复生产。答案为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1.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有哪些( )
①刘邦实力超过项羽 ②刘邦在巨鹿之战中大胜项羽 ③刘邦得到民心,并且善于听取贤人的意见,项羽大失民心 ④项羽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⑤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没有后顾之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一道辨析型选择题,考查刘邦最终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邦实力不如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打败秦军主力,故①②是错误的,答案为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景之治”统治时期的是( )
①文帝和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因饥饿而卖身的奴婢被释放为平民 ③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④慎用民力,把服役由一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 ⑤减轻刑罚,汉景帝废除了连坐法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一道判断型选择题,考查对“文景之治”的再认能力,由课本知识可知,②③属于汉高祖时期的内容,而⑤中的皇帝不是汉景帝而是汉文帝,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3.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论依据自《新语》一书,作者是( )
A.李斯 B.陆贾 C.韩信 D.叔孙通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陆贾在《新语》一书中的观点提倡休养生息,对汉高祖刘邦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答案为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4.汉初修养生息政策的社会背景是( )
①社会破败不堪 ②经济凋敝 ③国家贫穷 ④人民大量流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历史记忆能力,属于一道辨析类的选择题。经分析,四个备选项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5.汉高祖发展经济的措施,不包括( )
A.让士兵复原生产
B.发还逃亡者的田宅
C.释放奴婢为平民
D.定税率为三十税一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判断选择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经分析,选项D是汉文帝时期的措施,故不是汉高祖发展经济的措施。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6.西汉时期,文帝、景帝继续奉行的统治方针是( )
A.慎用民力 B.安民为本 C.轻徭薄赋 D.减轻刑罚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B 解析:此题是一道基础选择题,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结合课本知识可知,答案为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7.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的相同措施不包括( )
A减轻田租 B慎用民力 C减轻刑罚 D释奴为民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B 解析:此题是一道基础选择题,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结合课本知识可知,答案为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8.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
①汉初统治者认识到经济萧条对巩固统治不利,必须恢复和发展生产 ②陆贾的“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为休养生息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④作为统治者,刘邦的优点是善于听取有益的建议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辨析型选择题,考查对出现“休养生息”政策原因客观评价的能力。综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C。
点评:此题关键是总结能力。
19.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
A 项羽 B刘秀 C刘邦 D 汉文帝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西汉(西元前202年~西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西元9年1月10日,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西汉共有十四帝,历经211年。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20.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吸取秦亡教训
B.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此题ACD都正确,关键是B,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应该是汉武帝时期,不是文景之治时期,选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二、填空题
21为了争夺帝位, 和 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史称“ ”。
年, 建立 朝,定都 ,史称“ ”。刘邦即位后,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 ,减轻田租,定税率为 。
答案::刘邦|项羽|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刘邦|汉朝|长安|西汉|徭役|平民
十五税一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西汉的建立,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采取的休养生息的政策,结合课本知识给出答案,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22.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轻徭薄赋,把原来的 ,改为 ;减轻刑罚,
汉文帝时废除了 和残损肢体的肉刑,景帝时又减轻了 。接受秦亡教训,汉高祖
推行 政策;之后, 、 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出现历史上的“ ”盛世时期。
答案: 十五税一|三十税一|连坐法|笞刑|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采取的措施,是西汉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三、材料解析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经常对汉高祖提出忠告,有人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认为他言之有理,便让他写出书来。
请完成
①材料中“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请概括出此人主张的基本观点。此人的主张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陆贾 观点:行仁义、重教化,力求给老百姓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汉时期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从汉初“休养生息”与陆贾的主张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作用。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24.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HYPERLINK "http://image./i 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A%BA%B8%DF%D7%E6%C1%F5%B0%EE%28%CD%BC%29&in=31312&cl=2&lm=-1&pn=9&rn=1&di=39606626100&ln=2000&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t2./it/u=3794409196,941648974&fm=0&gp=0.jpg" \* MERGEFORMATINET
(1)上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公元前哪一年建立了什么朝代?该朝代的都城设在哪里?
答案:(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汉朝;长安。
(2)该历史人物推行什么政策?在他之后的两位皇帝继续推行这一政策,这两位皇帝分别是谁?
答案:(2)“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
(3)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形成了一个“吏安其官,民安其业”的社会环境,历史上是怎样称谓的?
答案:(3)文景之治。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此题是一道读图简答题,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图中的人物。在明确该人物的基础上,依据问题进行解答,解题的难点是牵扯的小知识点较多。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关键对知识点的记忆。
25.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工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知识衔接】
(1)上面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状况?
答案:(1)西汉。
(2)材料一、二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社么政策呢?
答案:(2)休养生息。
(3)实施这一政策的效果如何呢?
答案:(3)出现了文景之治,致使汉朝经济繁荣昌盛,为以后盛世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此题是一道以史论今题,考查的是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一、二、三问是考查的基础知识,第四问则是考查的历史分析应用能力。
点评:此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关键识记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