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统一国家的巩固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前127年至前119年,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下列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解除了匈奴对都城咸阳的威胁 B.汉军统帅是卫青和霍去病
C.保证了北部边郡的安全 D.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答案:A
知识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解析:分析: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使匈奴主力全部被歼。经过这次战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已无力大举南下,再也无力与汉对抗。西汉北部边界的危险彻底解除。所以并不是匈奴对咸阳的威胁。因此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2.下列有关“西南夷”和“东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初把东北地区居住的夜郎、鲜卑等少数民族,称作“东胡”。
B.“西南夷”是西汉时对今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统称。
C.夜郎、滇国等均是“东南夷”中较著名的小国。
D.汉武帝时,霍去病将“东胡”中的乌桓族迁居到辽东一带。
答案:A
知识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解析:分析: 汉初把东北地区居住的夜郎、鲜卑等少数民族,称作“东胡是正确的,结合教材知识。因此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3.假设我们能够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去读书,那么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国之道 C.儒家的经典 D.《孙子兵法》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设太学,是当时最高的学府。因此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4.据中学历史在线网消息:2000年6月,江苏吴江出土五铢钱约8000枚,重30公斤。既有汉代的刘彻五铢等,又有两晋南北朝的凿边五铢等,铸造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18年到公元581年间,均为圆形方孔铜钱。那你知道“五铢钱”的铸造和发行由中央政权统一管理最早开始于( )
A.秦始皇统一货币时 B.汉高祖建立西汉时
C.文景之治时 D.汉武帝货币改革时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因此选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5.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A.突厥 B.女真 C.契丹 D.匈奴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本题是一道联系性选择题,考查历史记忆能力和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秦皇汉武为了安定北边都曾出击匈奴。所以,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6.汉武帝时,被任命为统帅北击匈奴的是( )
A.窦固、班超 B.张骞、班超 C.卫青、霍去病 D.卫青、张骞
答案:C
知识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解析:分析: C张骞是汉武帝时被派往西域的使臣,窦固是东汉明帝时出击北匈奴的大将,班超是东汉明帝时出使西域的使者。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在卫青和霍去病的统率下,汉军取得了胜利。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7.汉初东北地区居住的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被称作( )
A.西南夷 B.东胡 C.匈奴 D.突厥
答案:B
知识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解析:分析: 西汉时期,在东北地区居住的乌桓、鲜卑等小数民族被称作“东胡”。今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居住的少数民族被称为“西南夷”;在西汉北部居住的则是匈奴;当时突厥族还未形成。选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8.西汉王朝在经济上的头等大事是( )
①治理黄河 ②铸造钱币 ③兴修水利 ④“独尊儒术”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在汉武帝时,连续进行了三次北击匈奴的军事行动,这就需要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因此铸造钱币、兴修水利成为西汉王朝在经济上的头等大事。通过铸造钱币、兴修水利,汉武帝时积蓄了足够的粮食、钱财等,为抗击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此题答案为C项。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9.武帝时,重视兴修水利,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了( )
A.灵渠 B.六辅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汉武帝时期,重视大规模的水利兴修,西汉王朝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分别开凿了六辅渠和白渠。古代历史上的几条人工开凿的河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随时整理加以积累记忆。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修筑的,灵渠是秦朝时修筑的,郑国渠也是战国时期修筑的,因此此题答案是B项。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0.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
A.翰林院 B.太学 C.国子监 D.大学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使儒家经书惨遭厄运。但汉初诸帝重视经书的发掘整理,汉武帝听取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成为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而翰林院、国子监是在中国后来的封建王朝产生的。因此应选B项。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1.我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帝王年号的是( )
A.夏启 B.周平王 C.秦始皇 D.汉武帝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其在位年代的名号,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之一。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从此年号作为制度被历代帝王承袭下来。因此选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2.某同学说:“汉武帝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经济学家。”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①治理黄河 ②改铸五铢钱 ③兴办太学 ④“独尊儒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重点词语“经济学家”,从“经济学家”这个词语中,我们看到本题要考查的是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措施。联系所学知识,有关汉武帝经济方面的措施主要有改铸五铢钱和兴修水利。改铸五铢钱是中国货币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兴修水利主要是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选项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3.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汉武帝发奋有为
C.汉武帝训练了勇敢善战的士兵 D.有卫青、霍去病的统率
答案:A
知识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解析:分析: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本题关键要看清“根本原因”四个字。虽然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与汉武帝的发奋有为,训练了勇敢善战的士兵,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能征善战的统帅有关,但是这些都得以经济作后盾。汉初经过休养生息积累起来的国力,才是汉武帝北击匈奴的根本原因。
点评:此题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题意排除法。
14.下列与汉武帝有关的史实是( )
①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②设立太学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焚书坑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回忆所学知识,知道①④是秦始皇的统治政策;而汉武帝时。为了巩固和加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②③是汉武帝在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因此,B项正确。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5.很多同学都看过电视剧《大汉天子》。大家知道剧中的主角“大汉天子”是汉朝的哪位皇帝吗?(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文帝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情景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和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情况。通过再现历史人物,正确答案为B项。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6.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分析题目,抓住关键词“汉武帝治国思想”,联系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内容,可以判断C选项正确。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7.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国家的措施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联系课本知识可知,我们第一次实现大一统的是秦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的是汉朝,因此选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
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大一统并非单纯指领土上的统一,也包括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等。思想上的统一起到了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的作用。因此选B。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要理解。
19.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萃萃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濡学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本题是一道情景选择题,考查的是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汉武帝时期在长安兴办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因此,答案为A。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识记。
20.下图中的皇帝画像是 (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此题考察的历史图片,结合教材插图可以判断是汉武帝。因此选D。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
二、填空题
21.经过西汉前期的 ,到 当政时,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答案:休养生息|汉武帝刘彻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空前的繁荣,到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了鼎盛的局面。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
22. ~ 年,汉武帝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在 、 的统率下,汉军取得了胜利;解除了匈奴对 的威胁,北部边郡得到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 以至 各地的通道。河西屯田开始了西汉王朝对 的经营,说服 归属西汉,并在那里兴办 。?汉武帝北击匈奴时, 和 成为西汉王朝经济上的头等大事,汉初货币承袭秦制,使用 和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改铸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开凿了 和 ,并大规模治理了 。
答案: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长安|西域|中亚|西域|西南诸国|学校|铸造钱币 兴修水利|半两钱|黄金|五铢钱|六辅渠|白渠|黄河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此题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分别在军事,经济方面实现了大一统。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
23.武帝酌取 “ ”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 。
答案:董仲舒|独尊儒术|太学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
试题标签:华师大版 历史 七上 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
二.材料解析:
24.阅读下列材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太学里把《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学内容,作为封建教育的传统课程。
请回答:
(1)这是汉武帝接受哪位思想家的建议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1)董仲舒
(2)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以上建议?
答案:(2)为了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这样会产生什么结果?
答案:(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结果是成就儒家的独尊地位,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4)假设你是当时的一位宦官子弟,你可以在什么地方读书?你使用的教材会是什么内容?
答案:(4)长安的太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关于太学的教程是关于儒家学说的。在确定了主题后,再依据问题进行解答。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
25.阅读下列材料:?
天子为治第(指建造住宅),今骠骑祝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请完成:
(1)材料中的“天子”指西汉的哪一位皇帝?他是怎样解除匈奴的威胁的?
答案:(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抗击匈奴。
(2)“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是谁说的?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答案:(2)霍去病。热爱祖国、报效国家。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在熟读材料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我们着重要抓住材料中的字眼,如“天子”“匈奴”等。对照材料和所学知识,在出击匈奴的史实中,我们只学习到了卫青和霍去病两人,而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已经成为后世传诵的格言,激励了一代一代的人为祖国发奋努力。
点评:此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