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代的边疆各族》同步训练.doc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代的边疆各族》同步训练.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7 13:5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唐代的边疆各族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唐朝时生活与青藏高原的少数民族是 ( )
A、回族 B、突厥 C、吐蕃 D、回鹘
答案:C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代吐蕃的相关内容。吐蕃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修建了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所以答案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2、唐朝创立的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都督府 B、羁縻州 C、都护府 D、赞普
答案:C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设立都护府来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选C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3、文成公主入藏是带去的物品有( )
①谷物和蔬菜的种子 ②工艺品 ③药材和茶叶 ④各种书籍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和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选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4、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使吐蕃与唐结盟 B、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
答案:C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此题为最佳选择体,从四个备选答案来看,与文成公主不相关的是A、D。特别是D项表述不正确,唐与吐蕃不能定为管辖,只能是联系。另外B项也不准确,它应该出现在金城公主入藏以后。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可以利用排除法。
5、关于唐朝的“羁縻州”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A、主要针对中原汉族地区 B、长官由中央政府委派
C、行政设施与被地相同 D、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
答案:C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关于唐朝的“羁縻州”制度,表述正确的是D项。根据所学知识,唐政府对边疆地区实行“羁縻州”制度,主要是针对边疆少数民族的,长官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行政设施与内地不同,因此,A、B、C三形均是错误的,因此选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6、在拉萨大昭寺供奉着唐朝第一位为汉藏友好作出贡献的女性的塑像,她是( )
A、金城公主 B、王昭君 C、文成公主 D、杨贵妃
答案:C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藏友好往来知识的掌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都是唐朝与吐蕃和亲的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是唐中宗时期,题目中说的第一位注意题意,所以应该选择C项。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7、唐蕃会盟碑反映了下列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
A、汉族与藏族 B、汉族与女真族 C、汉族与突厥族 D、汉族与回族
答案:A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昭寺门前,是汉族与藏族友好关系的见证。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因此选A。
8、文成公主入藏时的吐蕃首领是( )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阿史那社尔 D、禄东赞
答案:A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尺带珠丹是金城公主所嫁的赞普,阿史那社尔是东突厥的首领,禄东赞是松赞干布派往唐朝请求和亲的使者。因此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9、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定都在( )
A、长安 B、逻些城 C、阳苴咩城 D、上京
答案:B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地图识别能力。长安是唐朝的首都,阳苴咩城是南诏国的首都,上京是渤海国的首都。因此选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0、下列有关唐朝民族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B、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
C、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 D、“羁縻州”体现“一国两制”的精神
答案:D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羁縻州”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而不是“一国两制”的精神。因此选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可以利用排除法。
11、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答案:B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此题重在考查对四个遗址、遗迹的识记。解答此题的关键词是“国内民族团结友好”,A、D两项与此内容无关,C项为对外交往,也不符合要求。B项大昭寺会盟碑是汉藏友好交往的象征,故正确答案是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2、藏族有一首民歌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传唱。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高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答案:B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本题为识记能力题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因此选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3、下列关于松赞干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在政治家,基本统一了当地的各个部落
B、他多次向唐朝求婚,并迎娶了文成公主
C、他统治吐蕃时,接受中原的科技文化,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
D、作为吐蕃最高君主,他不愿意接受唐政府的官职与封爵
答案:D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因此选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祖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B、文成公主是第一位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亲的汉族公主
C、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D、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答案:B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文成公主入藏史实的理解很分析。唐太宗时,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请求,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但是她却不是第一位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亲的汉族公主,在她之前已经出现了昭君出塞的佳话,因此我们可以判断B项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5、奠定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时间是( )
A、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 B、文成公主入藏
C、金城公主入藏 D、唐蕃会盟碑
答案:B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为识记能力题,注意题干的意思奠定汉藏交往基础的应该是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二、填空题
16、唐朝时边疆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有 、 、 、 、 、 。
答案:吐蕃|回鹘|靺鞨|南诏|吐谷浑|契丹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为识记能力题,注意题干的意思奠定汉藏交往基础的应该是B。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7、大唐与周边的民族关系: 、
答案:全其部落|顺其世俗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唐朝处理民族关系,“全其部落,顺其世俗”的意思是,使少数民族集中居住, 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8、吐蕃是现在是 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 。
答案:藏|青藏高原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吐蕃族,知道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的青藏高原一带。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9、7世纪时 统一了青藏高原,640年,唐太宗将 嫁给了 ,
唐高宗封他为 、 。
答案: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松赞干布|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20、列举唐代民族关系和睦的两个事例: 、
答案:册封少数民族的首领|与少数民族和亲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唐与少数民族的关系,1.册封少数民族的首领,如: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靺鞨族首领为渤海郡王。
2.与少数民族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
说明唐朝时期施行较为开明,正确的民族政策,充分体现了唐代对各民族的平等,友好,和睦,促进了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三、问答题
21、“和同为一家”是唐朝和吐蕃关系的概括。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唐太宗时,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请求,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有重要作用;8世纪初,唐中宗接受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请求,把金城公主嫁给他,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治 ,他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加深了汉藏交流。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6、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社会意义?
答案:①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②稳定了唐与吐蕃的关系。③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④文成公主深得藏族人民尊敬、爱戴,汉藏两族更加团结。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四、材料解析题
24、阅读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
请回答
1 文中的“朕”指的是谁?少数民族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答案:唐太宗 天可汗
2 他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答案:
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为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3 材料一表达了“朕”的什么民族政策?
答案:表现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和睦友好的、平等的民族政策。
⑷材料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案: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所以赢得了这些少数民族的拥戴。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通过唐太宗和柳宗元的话语考查了唐太宗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唐与各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的民族关系,正因为开明的民主政策唐太宗被少数名族尊称为天可汗。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分析总结。
二、材料阅读: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请回答:1、材料一的朕是谁?该言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试举他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一个史实?
答案:唐太宗。表现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和睦友好的、平等的民族政策。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所以赢得了这些少数民族的拥戴。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人民友好交往。
2、材料二少数民族对他的尊称是什么?他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答案:天可汗。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为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3、 材料三记载了八世纪初期发生的什么事件?“舅宿亲”是什么意思?
答案:记载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事件。因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4、 材料一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试简要说明。
答案:有联系。正因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才会有融洽的民族关系。
5、 “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反映了一种看样的关系?这种民族关系对我们今天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有什么启示?
答案:和亲促进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往来,使百姓深得其利。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知识点: 和同为一家
解析:分析: 本题为综合考查题,识记材料一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出自于唐太宗之口,然后第一位迎刃而解。材料二说到唐太宗被少数民尊称为天可汗,是因为它的开明的民族政策。材料三说的是金城公主入藏的史实,识记金城公主入藏后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点评:此题为综合考查题,是属于较难的历史分析的题目,需要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