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辽、宋、西夏、金并立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四位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
阿骨打 铁木真 松赞干布 元昊
A.金 元 吐蕃 契丹 B.辽 蒙古 西夏 吐蕃
C.金 蒙古 吐蕃 西夏 D.辽 元 吐蕃 西夏
答案:C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政权;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完成了蒙古族统一大业;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是西夏政权,故选C。
点评:掌握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 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北宋、辽、夏、金 B.南宋、辽、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答案:D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既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又是对知识的综合归纳。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西夏1038年建立,金是12世纪初期建立。西夏、金是在1206年后被蒙古军队灭亡。南宋是1276年建立。故1206年并立的政权是南宋、西夏、金、蒙古。故选D。
点评:掌握1206年我国并立的政权。
3.宋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民族政权与两宋时期同时存在的是( )
A、辽、西夏 B、西夏、金 C、辽、金 D、辽、蒙古
答案:B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更迭的理解。结合所学,北宋、辽、西夏形成并立之势,后1115年金建立,金灭辽,后1127年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所以与北宋、南宋同时期存在的政权有西夏和金。故选B。
点评: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的更迭。
4. 下列有关宋辽议和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失败
B.宋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
C.宋辽议和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
D.宋辽议和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答案:A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辽议和。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不是失败,故A项不正确。故选A。
点评:掌握有关有关宋辽议和的史实。
5. 如图,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南宋时辽已被金所灭,出现了西夏、金和南宋并立的局面,故选C。
点评:掌握与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6. 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的两个政权是( )
A.北魏、西夏 B.辽、北宋 C.辽、西夏 D.西夏、北宋
答案:B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靖康之变史实的识记。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1125年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朝灭亡。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夺走宫廷仪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可知,金政权先后灭掉辽和北宋,故选B。
点评:掌握金政先后灭掉的辽和北宋的史实。
7. 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宋与西夏、金政权的并立。960年北宋建立;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就是后来的辽;1038年,西夏建立;后女真族建立金政权,金灭辽,后金灭北宋,赵构建立南宋政权,故D选项错误。故选D。
点评:掌握两宋与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8.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和议,其主要原因是( )
A.双方都爱好和平 B.北宋战争失败被迫求和
C.契丹和西夏归顺了北宋 D.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
答案:D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需外”的消极防御政策。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西夏虽多次取得胜利,但战争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北宋中断对西夏粮食供应,西夏统治者转而向北宋提出议和。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和议,其主要原因是双方势力均衡,故选D。选项A、C不符合题意。选项B只是澶渊之盟的原因。
点评:掌握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和议的主要原因。
9. 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北宋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知识,北宋时形成了和东北契丹建立的辽和西北党项建立的西夏并立的局面,选项A正确;选项B南北位置不对;金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形成对峙,选项C、选项D两项均对简图描述错误。故选A。
点评:掌握北宋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知识。
10.如果你想考查辽与西夏的历史(参照下图的西夏王陵图),你会去今天的( )
A.开封和宁夏 B.辽宁和银川 C.杭州和宁夏 D.甘肃和宁夏
答案:D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夏和战史实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西夏位于今天宁夏、甘肃一带,因此要考查辽与西夏的历史,应该去今天的甘肃和宁夏,故选D。
点评:掌握宋夏和战史实。
11.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答案:C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归纳的能力。辽、宋、夏、金政权是不同的民族建立的,是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局部统一,民族政权并立,故选C。
点评:掌握辽、宋、西夏、金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2.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影响。上述材料这说明了澶渊之盟之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故选B。
点评:掌握澶渊之盟的影响。
13.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B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典型朝代的时代特征,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有多个并立的民族政权,所以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故选B。
点评: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14.如图,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辽、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宋与西夏、辽、金并立。南宋时期,辽已经被金所灭,所以三者不可能并立,故选D。
点评:掌握两宋与西夏、辽、金并立。
15.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答案:C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政权更替的相关知识。1127年,金灭亡北宋,当时北宋皇帝钦宗的年号是靖康,金灭北宋又被称为“靖康之耻”。小说中,郭靖和杨康的名字为了牢记“靖康之耻”。
点评:掌握宋元时期政权更替的相关知识。
16.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答案:C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材料中“蕃”指的是契丹族,“与朝廷和好年深”是从1005年的澶渊之盟开始,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故选C。
点评:掌握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
17.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西汉推进大一统 B.唐朝“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
答案:C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内容。上左图反映的是北宋、西夏和辽政权的并存。图片反映的是金、西夏和南宋政权的并存。故选C。
点评:掌握两宋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内容。
18.请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下列政权建立的顺序( )
①北宋 ②契丹 ③西夏 ④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靖康之变史实的识记。依据课本所学内容可知: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④金建立的时间是1115年。①北宋建立的时间是960年。②契丹建立辽是916年。③西夏建立的时间是1038年,因此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是②①③④,故选D。
点评:掌握辽、宋、西夏、金并立的史实。
19. 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 )
A.辽兵南下掠夺 B.宋军为夺取幽云地区 C.辽国需要岁币 D.宋真宗懦弱无能
答案:B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需外”的消极防御政策。可知,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幽云地区),故选B。
点评:掌握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
20.电视连续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该剧故事应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史背景的 (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里的“契丹人、大理人、大宋人,西夏公主”等词语,可以知道此电视剧是以北宋、辽、西夏形势为历史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的有关常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图属于唐朝疆域分布图;B图属于北宋、辽、西夏形势图;C属于金、南宋对峙图;D属于元朝疆域图,故选B。
点评:掌握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并立。
二、填空题
21.澶渊之盟中,订立和议的双方是 和 。
答案:宋|辽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中,订立和议的双方是宋和辽。
点评:掌握澶渊之盟的史实。
22. 年,宋与西夏订立和约;西夏对宋称臣, 每年送给 银、绢、茶叶等“岁币”。
答案:1044|北宋|西夏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夏和战史实的识记。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044年,宋与西夏订立和约:西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故填1044、北宋和西夏。
点评:掌握宋夏和战的史实。
23. 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 、 和 少数民族建立的。
答案: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女真族建立的是金,故选B。
点评:掌握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三、材料解析题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答案:(1)契丹。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答案:(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建立辽朝的少数民族。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耶律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辽与周边的西夏、北宋、大理等政权是并立的关系,它与北宋之间有战有和,同时,辽为我国北部的边疆的开发作出巨大贡献。
(2)本题主要考查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宋真宗时,辽与北宋之间发生了澶州之战,由于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使宋军士气大振,最后,宋军打退辽军,双方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本题主要考查对澶渊之盟的评价。评价历史事件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事件的积极影响,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点评:掌握辽的建立和澶渊之盟。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1)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1)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2)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答案:(2)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知识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 分析:(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辽和议也就是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2)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事件的两面性。宋辽之间订立的和议,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于北宋而言是个屈辱的和约;但是澶渊之盟毕竟是宋辽之间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点评:掌握辽宋之间的议和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