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08:54:50

文档简介

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2高一下·昆明期中) 2020年9月23日,上海市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该办法明确提出,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市发布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 B.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C.增加人才储备 D.提高城市知名度
2.该政策对上海市的影响表现在(  )
①减少公共服务投入②增加城市创新活力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④缓解就业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高一下·昆明期中)读“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区域人口迁移关系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中部到西部 B.西部到东部 C.东部到西部 D.中部到东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内部迁移比重较小
B.中部地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C.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D.自然条件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差异
(2022高一下·台州期中) 2021年春节,“原年人”成为一大热词。所谓“原年人”,指的是春节在现居地过年的人群。据统计,今年春节有超过1亿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21春节就地过年出游盘点报告》显示,上海、苏州、成都、广州、杭州、南京、无锡、北京、重庆、深圳成为就地过年最热出游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大量人群就地过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文化 D.环境
6.十大就地过年最热出游城市的共同特点是(  )
A.文化水平较高 B.居民收入高
C.相关政策宽松 D.交通比较便利
(2022高一下·郑州期中) 2021年春节期间,人们响应“原地过年”号召,全国人口流动规模大幅下降,流动规模较2020年下降50%。下图为2021年春运期间全国人口净流出和净流入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2020年和2021年春节人口流动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假期长短 B.经济收入 C.疫情防控 D.交通状况
8.2021年春运期间人口净流出地区及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多 B.长江三角洲—交通条件好
C.黄淮经济区—经济收入高 D.中西部省会—医疗水平高
9.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给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劳动力短缺 B.促进商品的流通
C.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D.加快城镇化进程
(2022高一下·梅江月考)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
①新农村的建设
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
④严格的户籍管理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1.“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
A.浙江省 B.四川省 C.北京市 D.广东省
(2021高一下·蚌埠期末) 下图是美国人口迁移图,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②处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战争 D.政策
13.①处人口迁移对美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劳动力增加 B.加剧人地矛盾
C.环境污染加重 D.加剧人口老龄化
14.我国按区域经济状况,可分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下表为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万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流出区流入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79.7 44.4 106.3
中部地区 1615
  26.4 145.7
东北地区 106.8 5.9
  26.2
西部地区 1026.2 84.6 26.8
 
(1)四大地区中,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我国棉花的主产区 B.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C.水能丰富的地区 D.西电东送的输出地
(2)形成区际人口流动主流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B.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稀疏
C.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D.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劳动力
二、综合题
15.(2019高一下·定州期末)读2017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流入和流出的比重表,完成下列要求。
(1)据表指出我国人口空间流动的流向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简述农村劳动力迁入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
16.(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月考)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读图,“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但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填写序号)
(2)2003年以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填写序号)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填写序号)
(4)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填写序号)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掌握多角度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方法: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发布的是关于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相关政策,因此主要是为了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加人才储备,C选项正确。该政策只是吸引部分高素质人才在沪落户,不足以扩大城市规模,A选项错误。只是高素质人才落户,并没有解决学生就业问题,B选项错误。高素质人才落户与提高城市知名度关系不大,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落户人数增加会增加公共服务投入,①错误。吸引了高素质的青年人落户,可以增加城市创新活力,②正确。大量技术人才的引进可以促进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③正确。落户人数增加会增加就业压力,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3.D
4.C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3.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三大地区之间的人口转移关系图中,由中部地区迁向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最大,为52%,因此为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D正确,ABC错。故本题选D。
4.由上题分析可知,由中部到东部为我国主要的人口迁移方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因此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C正确;读图分析可知,西部地区内部迁移比重占49%,较大,A错误;读图分析可知,中部地区迁出去的总比重大于迁入的总比重,为净迁出区,B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5.B
6.B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对人口迁移影响最大的。
5.根据材料可知,今年春节有超过1亿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由于疫情影响,政府鼓励民众留在现居住地过年,当地居民积极响应,因此主要是政策影响,B选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A、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6.就地过年出游城市指的是就地过年的居民在该城市旅游,而出游需要耗费一定的资金,这十大就地过年最热出游城市都具有经济水平较高,居民收入高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居民出游关系不大,A选项错误。对于就地出游,各地政策基本差异不大,因此不是这个十个城市出游的优势,C选项错误。就地出游对交通要求不高,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7.C
8.A
9.B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掌握多角度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方法: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7.2021年的春节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提倡“就地过年”,呼吁人们留在工作地过年,减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避免疫情再度传播。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A、B、D错误。故答案为:C。
8.读图可知,空心圈表示人口净流出,黑点表示人口净流入,近年来,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报酬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定居,成为典型“移居”城市,春运期间人们回家过年,造成人口净流出。A正确。长三角地区高铁网络密度大幅度增加,京港高铁合安段、盐通高铁、连镇客专等高铁相继建成,旅客出行越加方便,2021年春节,长三角区域成为春运客流的主要方向,长三角地区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基本上被周边大城市虹吸,B错误。黄淮经济区,经济水平较低,收入较低,C错误。中西部省会医疗卫生水平与东部地区仍有差距,D错误。故答案为:A。
9.人口迁移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包括缓解劳动力短缺、加重基础设施负担、加快城镇化进程等,但春节期间,在很短的时间内,为了回家团圆或旅游参观而进行人口流动,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促进商品的流通。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
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4.矿产: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
5.自然灾害: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会迫使人们迁移。
(二)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3.文化教育事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政治因素:
1.政策: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10.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务工,而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造成“人户分离”,②④正确,D正确;新农村建设、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对户籍的影响较小,①③错误,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有户(籍)无人"应该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户籍在当地,人不在当地的现象,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外出务工人口多,“有户(籍)无人“现象比较普遍,B正确;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是“有人无户(籍)”,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2.B
13.D
【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12.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读图可知,箭头②表示美国老人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主要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北部冬天寒冷,南部相对温暖,B正确;经济、战争、政策影响小,排除ACD;故答案为:B。
13.读图可知,箭头①表示亚洲人口迁往美国,迁入人口主要是去务工,以青壮年为主,会造成迁入地人地矛盾、环境污染、就业苦难等问题,但不会加剧人口老龄化,而是缓解人口老龄化,D符合题,排除ABC。故答案为:D。
14.【答案】(1)B
(2)A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示可知由东北流入中部的有5.9万人;由中部流入东北的为26.4万人,因此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东北没有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A错误;中部与东北都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正确;东北地区地势较平坦,水能资源不丰富,C错误;东北地区不是西电东送的输出地,D错误。故答案为:B。(2)本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是现代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A正确;东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发达,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稠密,B错误;东北地区人口迁入不多,迁入原因主要是第二产业较发达,C错误;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由于西部大开发,优惠的政策和较好的发展机遇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15.【答案】(1)特征:主要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原因:东部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基础设施健全,生活环境好
(2)增加劳动力供应;推动工业化,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发展。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解:(1)根据表格信息,流出区中的贵阳、四川、湖南、河南等省大多属于中西部地区,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大多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经济因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2)人口大量由农村迁入城市,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拉动城市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农村迁入对城市的劳动力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年轻,能够降低城市老年人口的比重,缓解老龄化现象。
【点评】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16.【答案】(1)③;④
(2)⑤
(3)①
(4)③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依靠便利的区位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飞速发展,吸引大批劳动力人口迁入,中西部地区人口为获得经济收入迁入东南沿海地区;为进行西部大开发以及巩固国防,发展边疆,响应国家政策,许多科技人员迁入西部地区;
(2)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致使大量人口外迁。
(3)美国东北部为主要的传统工业区,环境质量下降,而西部和南部地区开发较晚,环境质量优越,因而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4)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是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故其决定性因素是经济收入。
故答案为:(1)③④(2)⑤(3)①(4)③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
2.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
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4.矿产: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
5.自然灾害: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会迫使人们迁移。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
②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因素
1、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1 / 1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2高一下·昆明期中) 2020年9月23日,上海市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该办法明确提出,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市发布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 B.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C.增加人才储备 D.提高城市知名度
2.该政策对上海市的影响表现在(  )
①减少公共服务投入②增加城市创新活力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④缓解就业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B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掌握多角度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方法: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发布的是关于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相关政策,因此主要是为了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加人才储备,C选项正确。该政策只是吸引部分高素质人才在沪落户,不足以扩大城市规模,A选项错误。只是高素质人才落户,并没有解决学生就业问题,B选项错误。高素质人才落户与提高城市知名度关系不大,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落户人数增加会增加公共服务投入,①错误。吸引了高素质的青年人落户,可以增加城市创新活力,②正确。大量技术人才的引进可以促进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③正确。落户人数增加会增加就业压力,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2022高一下·昆明期中)读“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区域人口迁移关系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中部到西部 B.西部到东部 C.东部到西部 D.中部到东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内部迁移比重较小
B.中部地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C.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D.自然条件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差异
【答案】3.D
4.C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3.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三大地区之间的人口转移关系图中,由中部地区迁向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最大,为52%,因此为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D正确,ABC错。故本题选D。
4.由上题分析可知,由中部到东部为我国主要的人口迁移方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因此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C正确;读图分析可知,西部地区内部迁移比重占49%,较大,A错误;读图分析可知,中部地区迁出去的总比重大于迁入的总比重,为净迁出区,B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本题选C。
(2022高一下·台州期中) 2021年春节,“原年人”成为一大热词。所谓“原年人”,指的是春节在现居地过年的人群。据统计,今年春节有超过1亿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21春节就地过年出游盘点报告》显示,上海、苏州、成都、广州、杭州、南京、无锡、北京、重庆、深圳成为就地过年最热出游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大量人群就地过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文化 D.环境
6.十大就地过年最热出游城市的共同特点是(  )
A.文化水平较高 B.居民收入高
C.相关政策宽松 D.交通比较便利
【答案】5.B
6.B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对人口迁移影响最大的。
5.根据材料可知,今年春节有超过1亿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由于疫情影响,政府鼓励民众留在现居住地过年,当地居民积极响应,因此主要是政策影响,B选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A、C、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6.就地过年出游城市指的是就地过年的居民在该城市旅游,而出游需要耗费一定的资金,这十大就地过年最热出游城市都具有经济水平较高,居民收入高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居民出游关系不大,A选项错误。对于就地出游,各地政策基本差异不大,因此不是这个十个城市出游的优势,C选项错误。就地出游对交通要求不高,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一下·郑州期中) 2021年春节期间,人们响应“原地过年”号召,全国人口流动规模大幅下降,流动规模较2020年下降50%。下图为2021年春运期间全国人口净流出和净流入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2020年和2021年春节人口流动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假期长短 B.经济收入 C.疫情防控 D.交通状况
8.2021年春运期间人口净流出地区及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多 B.长江三角洲—交通条件好
C.黄淮经济区—经济收入高 D.中西部省会—医疗水平高
9.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给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劳动力短缺 B.促进商品的流通
C.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D.加快城镇化进程
【答案】7.C
8.A
9.B
【知识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掌握多角度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方法: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7.2021年的春节受疫情影响,全国多地提倡“就地过年”,呼吁人们留在工作地过年,减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避免疫情再度传播。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A、B、D错误。故答案为:C。
8.读图可知,空心圈表示人口净流出,黑点表示人口净流入,近年来,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报酬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定居,成为典型“移居”城市,春运期间人们回家过年,造成人口净流出。A正确。长三角地区高铁网络密度大幅度增加,京港高铁合安段、盐通高铁、连镇客专等高铁相继建成,旅客出行越加方便,2021年春节,长三角区域成为春运客流的主要方向,长三角地区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基本上被周边大城市虹吸,B错误。黄淮经济区,经济水平较低,收入较低,C错误。中西部省会医疗卫生水平与东部地区仍有差距,D错误。故答案为:A。
9.人口迁移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包括缓解劳动力短缺、加重基础设施负担、加快城镇化进程等,但春节期间,在很短的时间内,为了回家团圆或旅游参观而进行人口流动,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促进商品的流通。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一下·梅江月考)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
①新农村的建设
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
④严格的户籍管理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1.“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
A.浙江省 B.四川省 C.北京市 D.广东省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
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4.矿产: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
5.自然灾害: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会迫使人们迁移。
(二)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3.文化教育事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政治因素:
1.政策: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10.由于广大务工人员的户籍与常住地不一致,造成人户分离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务工,而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导致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造成“人户分离”,②④正确,D正确;新农村建设、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对户籍的影响较小,①③错误,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有户(籍)无人"应该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户籍在当地,人不在当地的现象,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外出务工人口多,“有户(籍)无人“现象比较普遍,B正确;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是“有人无户(籍)”,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下·蚌埠期末) 下图是美国人口迁移图,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②处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战争 D.政策
13.①处人口迁移对美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劳动力增加 B.加剧人地矛盾
C.环境污染加重 D.加剧人口老龄化
【答案】12.B
13.D
【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12.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读图可知,箭头②表示美国老人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主要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北部冬天寒冷,南部相对温暖,B正确;经济、战争、政策影响小,排除ACD;故答案为:B。
13.读图可知,箭头①表示亚洲人口迁往美国,迁入人口主要是去务工,以青壮年为主,会造成迁入地人地矛盾、环境污染、就业苦难等问题,但不会加剧人口老龄化,而是缓解人口老龄化,D符合题,排除ABC。故答案为:D。
14.我国按区域经济状况,可分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下表为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万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流出区流入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79.7 44.4 106.3
中部地区 1615
  26.4 145.7
东北地区 106.8 5.9
  26.2
西部地区 1026.2 84.6 26.8
 
(1)四大地区中,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我国棉花的主产区 B.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C.水能丰富的地区 D.西电东送的输出地
(2)形成区际人口流动主流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B.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稀疏
C.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D.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劳动力
【答案】(1)B
(2)A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由图示可知由东北流入中部的有5.9万人;由中部流入东北的为26.4万人,因此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东北没有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A错误;中部与东北都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正确;东北地区地势较平坦,水能资源不丰富,C错误;东北地区不是西电东送的输出地,D错误。故答案为:B。(2)本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是现代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A正确;东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发达,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稠密,B错误;东北地区人口迁入不多,迁入原因主要是第二产业较发达,C错误;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由于西部大开发,优惠的政策和较好的发展机遇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二、综合题
15.(2019高一下·定州期末)读2017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流入和流出的比重表,完成下列要求。
(1)据表指出我国人口空间流动的流向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简述农村劳动力迁入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征:主要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原因:东部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基础设施健全,生活环境好
(2)增加劳动力供应;推动工业化,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发展。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解:(1)根据表格信息,流出区中的贵阳、四川、湖南、河南等省大多属于中西部地区,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大多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经济因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2)人口大量由农村迁入城市,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拉动城市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农村迁入对城市的劳动力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年轻,能够降低城市老年人口的比重,缓解老龄化现象。
【点评】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16.(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月考)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同时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读图,“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但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填写序号)
(2)2003年以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填写序号)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填写序号)
(4)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填写序号)
【答案】(1)③;④
(2)⑤
(3)①
(4)③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分析】(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依靠便利的区位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飞速发展,吸引大批劳动力人口迁入,中西部地区人口为获得经济收入迁入东南沿海地区;为进行西部大开发以及巩固国防,发展边疆,响应国家政策,许多科技人员迁入西部地区;
(2)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致使大量人口外迁。
(3)美国东北部为主要的传统工业区,环境质量下降,而西部和南部地区开发较晚,环境质量优越,因而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4)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是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故其决定性因素是经济收入。
故答案为:(1)③④(2)⑤(3)①(4)③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
2.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
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4.矿产: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
5.自然灾害: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会迫使人们迁移。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
②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
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因素
1、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起人口迁移。
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