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思想文化》同步训练.docx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思想文化》同步训练.docx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6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7 14:0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师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八课思想文化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你知道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史书的名称吗( )
A.《史记》 B.《宋书》
C.《资治通鉴》 D.《徐霞客游记》
答案:C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治通鉴》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故此题选C。
2.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史书巨著,它是(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答案: D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在此题中,给出了该书具备的特征:成书于北宋时期的史书巨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具有此些特征的著作是《资政通鉴》。故选择D。
点评:此题考查的《资政通鉴》的相关史实。
3.著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答案:B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西汉的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故选B项。
点评:本题考查了《资治通鉴》的体例。
4.《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时期是( )
A.战国到五代
B.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C.战国到北宋
D.春秋到五代
答案: A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 《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变成。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可知,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史实的识记。
5.某史书巨著,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它是( )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答案:C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根据题目中描述的内容即可做出,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文化作品。
6.下列帝王在《资治通鉴》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
答案:D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资治通鉴》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就是说战国之前.五代之后的历史人物和发生的历史事件在《资治通鉴》找不到,A.B.C.C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元世祖生活的年代在五代之后,其三人都生产在战国至五代之间。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治通鉴》叙述史实的时间范围。
7.清代学者王鸣盛载《十七史商榷》中这样称赞一部书:“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他称赞的这部书是( )
A.《全唐诗》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史记》
答案: B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是王鸣盛称赞《资治通鉴》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8.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三国志》 D.《汉书》
答案:B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从题干里“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可以获取的信息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治通鉴》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宋司马光编写了《资治通鉴》,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9.以下属于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的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A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由外面传入我国的宗教,属于外来宗教。故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10.“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宣扬这种教义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佛教宣扬“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让人们消除欲望,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佛教的教义。
11.与“千手观音”“普度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题干中“观音”“普度众生”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佛教,因为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而且佛教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即普度众生,由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宗教的相关知识。
12.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封建统治者积极提倡和扶持佛教的根本原因一定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德的,所以应该选择D,其它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建统治者积极提倡和扶持佛教的根本原因。
13.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西域佛教国大月氏派来使臣,这是佛教思想传入我国最早的记载。后来,公元67年,东汉也派使臣去大月氏,邀请天竺和尚,用白马驮载佛经及释迦牟尼像,到达洛阳。东汉朝廷专修白马寺迎候,佛教这才正式传入中国,据此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佛教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
14.唐宋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复兴儒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主要是( )
A.佛教和道教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佛家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
C.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 D.汉唐儒学不能容纳佛教、道教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史实,佛教和道教思想只是在魏晋至唐兴盛,一直没成为正统思想,A项错误;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兴起,故B项错误;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如从唐代起开始风行中国佛教界的禅宗“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甚至从唐时起“中医药学是儒.道.佛的一种共同语言和联系纽带”,D项不符合史实,故正确选项为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背景——三教合一。
15.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青城山的天师洞中有道教创始人的塑像,道教的创始人是( )
A.黄帝 B.张陵
C.老子 D.贾思勰
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认识一切事物的包含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道教的创始人。
16.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①《论语》 ②《史记》
③《资治通鉴》 ④《水经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史记》和《资治通鉴》是中国浩瀚史学中的史学双壁,《史记》记载的是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述的是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末年的历史,都是史学巨著。故选B项。
17.《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答案:B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史记》与《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璧”,两部史书在内容体例上有所不同。《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故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者重合的部分为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史记》和《资治通鉴》。
18.《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的是( )
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焚书坑儒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C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的是战国到汉武帝的历史,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这段范围内,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19.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资治通鉴》编成 ②编钟音乐的盛行
③道教的兴起 ④《齐民要术》的问世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③②④①
答案:A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编钟音乐的盛行是战国发明的,道教兴起于东汉中后期,《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的农学著作,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③④②①,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20.北宋司马光编纂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下面哪个人物不可能出现在他的笔下( )
A.秦始皇   B.张骞   C.玄奘   D.岳飞
答案:D
知识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由《资治通鉴》编纂时间北宋可进行判断,A秦始皇是秦朝人物,张骞是西汉人物,玄奘是唐朝人物,都在北宋以前,可能出现在司马光笔下,D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在北宋之后,不可能出现在司马光笔下,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灿烂的宋元文化相关知识。
二、判断题
21.家住泉州的小林经常带外国商人去参观佛教遗迹清真寺,收入丰厚。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清真寺遗迹是不属于佛教的,佛教遗迹有开元寺等。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的史实。
22.道教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是唐朝。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自东汉时张道陵创五斗米教以后,道教就开始兴起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教。
23.道教的主张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道教的主张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教的特点。
三、读图题
24.读图回答问题:
(1)少林寺的出现是世界哪一宗教对我国的影响?
答案:(1)佛教
(2)简述佛教在中国传播对我国的影响。
答案:(2)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皇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影响;政治上,统治阶级利用其作为工具来麻痹.统治人民。经济上,佛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文化上,同佛教有关的建筑.雕刻.绘画.文学盛行,反对佛教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得到发展。外交上,佛教的传入与外传,加强了中外的文化交流。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汉明帝时派人去西域求佛,请来了两位西域高僧,明帝派人建寺存放佛经.佛像,请两位高僧居住,取名白马寺。因此洛阳白马寺的出现反映了佛教对我国的影响。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中原地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佛教文化的内容。
四、探究题
25.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后,都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佛教和道教都受到我国封建统治者的欢迎,想一想,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我国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呢?
答案:道教和佛教,一个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一个是外来宗教,教义也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对人民有麻痹作用,不主张反抗压迫,因而受到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历史上统治者均利用宗教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
分析:道教和佛教,一个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一个是外来宗教,教义也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对人民有麻痹作用,不主张反抗压迫,因而受到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历史上统治者均利用宗教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佛教和道教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