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09:07:54

文档简介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1.(2023高一下·杭州月考)藏族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因为长得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主体多为石木结构,高为三至四层,外墙用石块或片石砌筑。墙厚近一米,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读图回答下题。
据此分析,藏族碉房墙厚,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的目的是(  )
A.防御野兽 B.遮挡阳光 C.防风避寒 D.稳固墙体
(2023高一下·汕尾期末)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四合院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图为北京四合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北京四合院的房顶倾斜度较大,主要作用是(  )
A.排水 B.隔热 C.挡风 D.御寒
3.北京四合院的庭院露天通透,主要功能是(  )
A.收集雨水 B.防寒保温 C.抵御风沙 D.采光通风
(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碉楼、骑楼散布在江门的城镇、村落,引入西方现代建筑技术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经验的它们在百年风雨中即便是很少修葺也保存完好,依然在城市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与魅力,下图是广东开平碉楼(左图)和江门骑楼(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骑楼和碉楼建筑风格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东亚文化 B.中西文化的结合
C.当地自然环境 D.中国传统文化
5.下列城市容易找到骑楼的是(  )
A.海口 B.成都 C.哈尔滨 D.乌鲁木齐
6.(2023高一下·龙川期中)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镇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镇中的建筑。完成美国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摩天大楼,对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地质条件差,多地质灾害
D.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2022高一下·鄠邑期末)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完成下列小题。
7.湘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湿
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食物便于保存
C.当地缺盐,以辣代盐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8.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穿“木鞋”的习俗。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2022高一下·联合期中)陕县“地坑院”是我国特色民居之一。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下图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能够反应该传统民居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是(  )
A.空气湿润 B.地形崎岖 C.气候温暖 D.土质紧密
10.该地最有可能是(  )
A.黄土高原 B.西北地区 C.青藏高原 D.南方地区
(2022高一下·龙岩期中)海坛(平潭)岛,福建第一大岛屿,地势低平,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均匀 B.日照强 C.风力大 D.昼夜温差大
1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是(  )
A.石头压瓦——防大风 B.屋顶缓——防暴雨
C.窗户小——防外敌 D.房屋低矮——便于保温
(2021高一下·大连期末)黎族是南海某岛的原住民族,相传3000多年前黎族先民来此无处栖身,就将木船倒过来居住,后世遂仿造出外形像船篷,圆拱形状的船型屋(下图)。目前船型屋已申请为国家非遗项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船型屋形像船篷,其圆拱造型利于(  )
A.防止受潮 B.抵御台风 C.遮挡阳光 D.抵御高温
14.从古至今南海诸岛人口容量一直较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
A.淡水资源短缺 B.生物资源短缺
C.消费水平低 D.生育政策收紧
15.(2020高一下·安丘期中)地域文化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它又会影响人口的发展。下列地域文化与其指示的地理环境的关联正确的是(  )
A.傣家竹楼——干热的环境
B.龙王庙——水旱灾害频繁
C.楼兰遗址——战争
D.清真寺——满族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二、综合题
16.(2023高一下·楚雄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依族是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的一支少数民族,其传统民居是“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的石板房。石板房采用斜坡屋顶,以抬高地基的形式修建,墙体为原始石灰岩片石,墙体缝隙较多。布依族生活区盛产石灰岩,岩层外露,工匠用工具撬开一层层的片石后即可用作搭建房屋的墙体或屋顶。下图为布依族石板房图。
(1)说出石板房所体现的我国传统民居建造思想。
(2)分析石板房采用斜顶、抬高地基、增加墙体缝隙的目的。
(3)推测石板房建材的劣势,并说明理由。
17.(2021高一下·兴县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陕西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素描,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
东北八大怪 草坯房子篱笆寨/窗户糊纸纸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狗皮帽子头上戴/翻穿皮袄毛朝外/大缸小缸腌酸菜/冬包豆包讲鬼怪
陕西八大怪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是道菜/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秦腔吼起来
云南十八怪 鸡蛋用草串着卖/摘下斗笠当锅盖/竹筒当烟袋/这边下雨那边晒/三个蚊子炒盘菜/四个竹鼠一麻袋/山洞能与仙境赛/火车没有汽车快/粑粑饼子叫饵块/蚂蚱能做下酒菜/花生蚕豆数着卖/四季衣服同穿戴/脚趾常年都在外/新鞋后面多一块/姑娘叫老太/和尚谈恋爱/老太爬山比猴快/娃娃全由男人带
(1)从下面的甲、乙、丙三图中任意选择一个现象用地理知识加以解释。
(注意:①只选择一个现象作答;②作答时先写你所选择的图幅代号,再写解释答案。)
(2)在我国以云南之“怪”为最多,简析其原因。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失。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的消失为例,简析这些现象消失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城乡景观的内涵
【解析】【分析】A.聚落所在地一般野兽活动较少,且碉房高三至四层,野兽难以造成影响,A错误;
B.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屋内需要采光,目的不可能是为了遮挡阳光,B错误;
C.该碉房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大风日数多,碉房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可以防风避寒,C错误;
D.碉房为石木结构,外墙用块石和片石砌筑,墙体本身较为稳固,所以不是为了稳固墙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纵横,“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②气候:由于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③水文:区内河湖众多,高原东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都源于此。青海湖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答案】2.A
3.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镇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镇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北京四合院房顶倾斜度较大的主要作用是夏季排水,房顶倾斜对隔热、挡风、御寒的作用较小,故答案为:A。
3.根据所学知识,北京四合院四周封闭,露天通透的庭院不仅有利于采光,还有利于通风,以保证院内空气清新,D正确;四合院的庭院露天通透不能收集雨水,且由于北京冬季气候寒冷、大风天数多,四合院合围结构对防寒保温、抵御风沙有一定作用,但庭院露天通透没有防寒保温、抵御风沙作用,排除BC;故答案为:D。
【答案】4.B
5.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1、文化景观:指自然与人类创造力的共同结晶, 反映区域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出于社会、文化、宗教上的要求,并受环境影响与环境共同构成的独特景观。
2、文化景观特色: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为城堡、宫殿,以及各类宗教建筑景观,具有历史性。
4.由材料可知碉楼、骑楼散布在江门的城镇、村落,引入西方现代建筑技术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经验建造的,故影响骑楼和碉楼建筑风格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西文化的结合,B正确;东亚文化、当地自然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都只是其建筑风格的一部分,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答案为:B。
5.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骑楼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故其分布地区应较为开放,应属于沿海地区,A正确;成都、 哈尔滨、 乌鲁木齐不属于沿海地区和西方文化交流较少,不会存在骑楼,故排除BCD,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欧洲发达国家众多,与美国相比,技术和经济方面差异小,A错误;与西欧城市相比,美国城市用地并不紧张,B错误:西欧地质条件较为稳定,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因此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欧洲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答案】7.A
8.A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7.湖南的西南面是云贵高原,又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孟加拉湾暖湿气流与太平洋暖湿气流相抗衡之地,年均降水量达13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气候多雨潮湿,辣椒可以驱寒除湿,湖南辣椒的品质和产量都比较高,A项正确。重油重辣是适应当地气候和迎合人们饮食习惯的结果,并不是为了便于长期保存,B项错误。当地并不缺盐,C项错误。辣椒原料丰富不是其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答案为:A。
8.依据材料,当地人穿“木鞋”是为了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说明地域文化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A项正确。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B项错误。地域文化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C项错误。D选项阐述内容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D项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9.D
10.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文化景观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9.地坑院位于我国陕县,由于其建筑位于地平线之下,故可判断该地气候应该偏干旱,若降水多地面容易被水淹,A选项错误。从地坑院的图片来看,该地地形相对较为平坦,周围并无高大山脉存在,B选项错误。地坑院由于建在地下,其建筑内部冬暖夏凉,说明该地气候可能冬冷夏热,C选项错误。该地能够在地下建设地坑院,说明该地土质相对紧密,挖掘地坑不易坍塌,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
10.我国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润,不适宜挖地坑类建筑,D选项排除。青藏高原气候过于寒冷,其土壤多冻土发育,难以开挖地坑,C选项错误。我国黄土高原,其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能够建造地坑式建筑;西北内陆地区地表多沙质土壤,沙土较为松散,难以挖掘地坑式建筑,排除B选项,A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11.C
12.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方民居特色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关。福建房子像碉堡,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风力大,为防风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低矮、屋顶缓、窗小。
11.该民谣中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风力大,C正确。该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该民谣没提及降水,A错误。该民谣没体现日照强度,B错误。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昼夜温差小,该民谣没提及昼夜温差,D错误。故答案为:C。
1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风大,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低矮、屋顶缓、窗小,便于防风;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B错误;窗户小与防外敌无关,C错误;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房屋应注意通风散热,对保温要求不高,D错误;石头压瓦防止大风将瓦片掀起,A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13.B
14.A
【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13.此民居形式出现在南海的岛屿上,台风是当地的主要的自然灾害,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14.南海的岛屿面积较小,所以汇水面积小,储水场所少,所以淡水资源缺乏,是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正确;南海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生物资源丰富,B错误;消费水平低会加大人口容量,C错误;生育政策不是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D错误。故答案为:A。
15.【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傣家竹楼,利用竹子建造,通风防潮散热,多分布在湿热的环境,A错误。龙王庙用于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多分布在水旱灾害频繁地区,B正确。楼兰遗址是土地荒漠化造成的,C错误。清真寺是回族、维吾尔族等伊斯兰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6.【答案】(1)就地取材,节省建设成本;因地制宜,适应当地气候特点,通风保温效果好;见过家庭生活和经济生产的需要。
(2)石板房采用斜顶有利于排水;抬高地基能够增加房子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增加墙体缝隙有利于通风。
(3)容易受风化侵蚀;破坏生态环境;稳定性较差。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
【解析】【分析】(1)石板房的建筑材料主要以木材和石板为主,就地取材能够节约建筑的建设成本;云贵地区气候湿润炎热,因地制宜,建造石板房,有助于室内通风保温,适合当地气候特征;这种石板房建筑既可以作为家庭生活居住,又可以作为手工作坊。
(2)云贵地区,气候湿润,降雨丰富,石板房采用人字形斜顶有利于排水;抬高地基。可以增加。房子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同时又起到防毒虫猛兽的作用;云贵地区气候湿润闷热,增加墙体的缝隙,有利于通风排湿。
(3)使用石板建房,容易受到风蚀日化的侵蚀,墙体容易脱落,墙体的稳定性差;不合理,不科学的取材会导致当地生态的破坏,影响生态环境。
【点评】我国云贵地区气候湿润,降雨丰富,闷热潮湿,为此,当地人民就地取材,建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有利于排水,通风排湿;但过度的挖取当地的石灰岩,会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且石灰岩容易受风化侵蚀,稳定性较差。
17.【答案】(1)甲:东北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暖而湿的空气在窗户上遇冷易发生水汽凝结
乙:陕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风沙,可用水少,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减少洗浴;夏季炎热多雨,戴帕可遮雨拭汗。
丙:云南纬度较低,而地势高(云贵高原),四季气候如春,年温差变化不大;但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或“一雨即成秋”)
(2)云南纬度低,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多民族聚居,民族风情绚丽多姿
(3)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民收入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得到大量供应,再加上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促进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受当地的自然条件影响形成,故从自然条件进行分析,东北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暖而湿的空气在窗上遇冷易发生水汽凝结。陕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风沙,可用水少,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减少洗浴;夏季炎热多雨,戴帕可遮雨拭汗。丙:云南纬度较低,而地势高(云贵高原),四季气候如春,年温差变化不大;但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或“一雨即成秋”)。
(2)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纬度低,自然条件复杂多变,聚居多种少数民族,习俗各不相同。
(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民收入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得到大量供应,再加上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促进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点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1 / 1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1.(2023高一下·杭州月考)藏族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因为长得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主体多为石木结构,高为三至四层,外墙用石块或片石砌筑。墙厚近一米,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读图回答下题。
据此分析,藏族碉房墙厚,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的目的是(  )
A.防御野兽 B.遮挡阳光 C.防风避寒 D.稳固墙体
【答案】C
【知识点】城乡景观的内涵
【解析】【分析】A.聚落所在地一般野兽活动较少,且碉房高三至四层,野兽难以造成影响,A错误;
B.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屋内需要采光,目的不可能是为了遮挡阳光,B错误;
C.该碉房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大风日数多,碉房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可以防风避寒,C错误;
D.碉房为石木结构,外墙用块石和片石砌筑,墙体本身较为稳固,所以不是为了稳固墙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纵横,“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②气候:由于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③水文:区内河湖众多,高原东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都源于此。青海湖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2023高一下·汕尾期末)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四合院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图为北京四合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北京四合院的房顶倾斜度较大,主要作用是(  )
A.排水 B.隔热 C.挡风 D.御寒
3.北京四合院的庭院露天通透,主要功能是(  )
A.收集雨水 B.防寒保温 C.抵御风沙 D.采光通风
【答案】2.A
3.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镇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镇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北京四合院房顶倾斜度较大的主要作用是夏季排水,房顶倾斜对隔热、挡风、御寒的作用较小,故答案为:A。
3.根据所学知识,北京四合院四周封闭,露天通透的庭院不仅有利于采光,还有利于通风,以保证院内空气清新,D正确;四合院的庭院露天通透不能收集雨水,且由于北京冬季气候寒冷、大风天数多,四合院合围结构对防寒保温、抵御风沙有一定作用,但庭院露天通透没有防寒保温、抵御风沙作用,排除BC;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碉楼、骑楼散布在江门的城镇、村落,引入西方现代建筑技术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经验的它们在百年风雨中即便是很少修葺也保存完好,依然在城市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与魅力,下图是广东开平碉楼(左图)和江门骑楼(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骑楼和碉楼建筑风格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东亚文化 B.中西文化的结合
C.当地自然环境 D.中国传统文化
5.下列城市容易找到骑楼的是(  )
A.海口 B.成都 C.哈尔滨 D.乌鲁木齐
【答案】4.B
5.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1、文化景观:指自然与人类创造力的共同结晶, 反映区域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出于社会、文化、宗教上的要求,并受环境影响与环境共同构成的独特景观。
2、文化景观特色: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建筑方面的特色反映为城堡、宫殿,以及各类宗教建筑景观,具有历史性。
4.由材料可知碉楼、骑楼散布在江门的城镇、村落,引入西方现代建筑技术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经验建造的,故影响骑楼和碉楼建筑风格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西文化的结合,B正确;东亚文化、当地自然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都只是其建筑风格的一部分,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答案为:B。
5.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骑楼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故其分布地区应较为开放,应属于沿海地区,A正确;成都、 哈尔滨、 乌鲁木齐不属于沿海地区和西方文化交流较少,不会存在骑楼,故排除BCD,故答案为:A。
6.(2023高一下·龙川期中)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镇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镇中的建筑。完成美国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摩天大楼,对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地质条件差,多地质灾害
D.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答案】D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欧洲发达国家众多,与美国相比,技术和经济方面差异小,A错误;与西欧城市相比,美国城市用地并不紧张,B错误:西欧地质条件较为稳定,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因此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欧洲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2022高一下·鄠邑期末)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完成下列小题。
7.湘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湿
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食物便于保存
C.当地缺盐,以辣代盐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8.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穿“木鞋”的习俗。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答案】7.A
8.A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
【解析】【点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7.湖南的西南面是云贵高原,又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孟加拉湾暖湿气流与太平洋暖湿气流相抗衡之地,年均降水量达13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气候多雨潮湿,辣椒可以驱寒除湿,湖南辣椒的品质和产量都比较高,A项正确。重油重辣是适应当地气候和迎合人们饮食习惯的结果,并不是为了便于长期保存,B项错误。当地并不缺盐,C项错误。辣椒原料丰富不是其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答案为:A。
8.依据材料,当地人穿“木鞋”是为了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说明地域文化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A项正确。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B项错误。地域文化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C项错误。D选项阐述内容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D项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下·联合期中)陕县“地坑院”是我国特色民居之一。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下图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能够反应该传统民居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是(  )
A.空气湿润 B.地形崎岖 C.气候温暖 D.土质紧密
10.该地最有可能是(  )
A.黄土高原 B.西北地区 C.青藏高原 D.南方地区
【答案】9.D
10.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文化景观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9.地坑院位于我国陕县,由于其建筑位于地平线之下,故可判断该地气候应该偏干旱,若降水多地面容易被水淹,A选项错误。从地坑院的图片来看,该地地形相对较为平坦,周围并无高大山脉存在,B选项错误。地坑院由于建在地下,其建筑内部冬暖夏凉,说明该地气候可能冬冷夏热,C选项错误。该地能够在地下建设地坑院,说明该地土质相对紧密,挖掘地坑不易坍塌,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
10.我国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润,不适宜挖地坑类建筑,D选项排除。青藏高原气候过于寒冷,其土壤多冻土发育,难以开挖地坑,C选项错误。我国黄土高原,其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能够建造地坑式建筑;西北内陆地区地表多沙质土壤,沙土较为松散,难以挖掘地坑式建筑,排除B选项,A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下·龙岩期中)海坛(平潭)岛,福建第一大岛屿,地势低平,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均匀 B.日照强 C.风力大 D.昼夜温差大
1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是(  )
A.石头压瓦——防大风 B.屋顶缓——防暴雨
C.窗户小——防外敌 D.房屋低矮——便于保温
【答案】11.C
12.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地方民居特色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关。福建房子像碉堡,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风力大,为防风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低矮、屋顶缓、窗小。
11.该民谣中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风力大,C正确。该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该民谣没提及降水,A错误。该民谣没体现日照强度,B错误。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昼夜温差小,该民谣没提及昼夜温差,D错误。故答案为:C。
1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风大,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低矮、屋顶缓、窗小,便于防风;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B错误;窗户小与防外敌无关,C错误;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房屋应注意通风散热,对保温要求不高,D错误;石头压瓦防止大风将瓦片掀起,A正确。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下·大连期末)黎族是南海某岛的原住民族,相传3000多年前黎族先民来此无处栖身,就将木船倒过来居住,后世遂仿造出外形像船篷,圆拱形状的船型屋(下图)。目前船型屋已申请为国家非遗项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船型屋形像船篷,其圆拱造型利于(  )
A.防止受潮 B.抵御台风 C.遮挡阳光 D.抵御高温
14.从古至今南海诸岛人口容量一直较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
A.淡水资源短缺 B.生物资源短缺
C.消费水平低 D.生育政策收紧
【答案】13.B
14.A
【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13.此民居形式出现在南海的岛屿上,台风是当地的主要的自然灾害,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14.南海的岛屿面积较小,所以汇水面积小,储水场所少,所以淡水资源缺乏,是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正确;南海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生物资源丰富,B错误;消费水平低会加大人口容量,C错误;生育政策不是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D错误。故答案为:A。
15.(2020高一下·安丘期中)地域文化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它又会影响人口的发展。下列地域文化与其指示的地理环境的关联正确的是(  )
A.傣家竹楼——干热的环境
B.龙王庙——水旱灾害频繁
C.楼兰遗址——战争
D.清真寺——满族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答案】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傣家竹楼,利用竹子建造,通风防潮散热,多分布在湿热的环境,A错误。龙王庙用于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多分布在水旱灾害频繁地区,B正确。楼兰遗址是土地荒漠化造成的,C错误。清真寺是回族、维吾尔族等伊斯兰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综合题
16.(2023高一下·楚雄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依族是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的一支少数民族,其传统民居是“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的石板房。石板房采用斜坡屋顶,以抬高地基的形式修建,墙体为原始石灰岩片石,墙体缝隙较多。布依族生活区盛产石灰岩,岩层外露,工匠用工具撬开一层层的片石后即可用作搭建房屋的墙体或屋顶。下图为布依族石板房图。
(1)说出石板房所体现的我国传统民居建造思想。
(2)分析石板房采用斜顶、抬高地基、增加墙体缝隙的目的。
(3)推测石板房建材的劣势,并说明理由。
【答案】(1)就地取材,节省建设成本;因地制宜,适应当地气候特点,通风保温效果好;见过家庭生活和经济生产的需要。
(2)石板房采用斜顶有利于排水;抬高地基能够增加房子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增加墙体缝隙有利于通风。
(3)容易受风化侵蚀;破坏生态环境;稳定性较差。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
【解析】【分析】(1)石板房的建筑材料主要以木材和石板为主,就地取材能够节约建筑的建设成本;云贵地区气候湿润炎热,因地制宜,建造石板房,有助于室内通风保温,适合当地气候特征;这种石板房建筑既可以作为家庭生活居住,又可以作为手工作坊。
(2)云贵地区,气候湿润,降雨丰富,石板房采用人字形斜顶有利于排水;抬高地基。可以增加。房子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同时又起到防毒虫猛兽的作用;云贵地区气候湿润闷热,增加墙体的缝隙,有利于通风排湿。
(3)使用石板建房,容易受到风蚀日化的侵蚀,墙体容易脱落,墙体的稳定性差;不合理,不科学的取材会导致当地生态的破坏,影响生态环境。
【点评】我国云贵地区气候湿润,降雨丰富,闷热潮湿,为此,当地人民就地取材,建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有利于排水,通风排湿;但过度的挖取当地的石灰岩,会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且石灰岩容易受风化侵蚀,稳定性较差。
17.(2021高一下·兴县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陕西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素描,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
东北八大怪 草坯房子篱笆寨/窗户糊纸纸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狗皮帽子头上戴/翻穿皮袄毛朝外/大缸小缸腌酸菜/冬包豆包讲鬼怪
陕西八大怪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是道菜/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秦腔吼起来
云南十八怪 鸡蛋用草串着卖/摘下斗笠当锅盖/竹筒当烟袋/这边下雨那边晒/三个蚊子炒盘菜/四个竹鼠一麻袋/山洞能与仙境赛/火车没有汽车快/粑粑饼子叫饵块/蚂蚱能做下酒菜/花生蚕豆数着卖/四季衣服同穿戴/脚趾常年都在外/新鞋后面多一块/姑娘叫老太/和尚谈恋爱/老太爬山比猴快/娃娃全由男人带
(1)从下面的甲、乙、丙三图中任意选择一个现象用地理知识加以解释。
(注意:①只选择一个现象作答;②作答时先写你所选择的图幅代号,再写解释答案。)
(2)在我国以云南之“怪”为最多,简析其原因。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失。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的消失为例,简析这些现象消失的原因。
【答案】(1)甲:东北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暖而湿的空气在窗户上遇冷易发生水汽凝结
乙:陕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风沙,可用水少,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减少洗浴;夏季炎热多雨,戴帕可遮雨拭汗。
丙:云南纬度较低,而地势高(云贵高原),四季气候如春,年温差变化不大;但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或“一雨即成秋”)
(2)云南纬度低,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多民族聚居,民族风情绚丽多姿
(3)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民收入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得到大量供应,再加上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促进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受当地的自然条件影响形成,故从自然条件进行分析,东北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暖而湿的空气在窗上遇冷易发生水汽凝结。陕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风沙,可用水少,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减少洗浴;夏季炎热多雨,戴帕可遮雨拭汗。丙:云南纬度较低,而地势高(云贵高原),四季气候如春,年温差变化不大;但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或“一雨即成秋”)。
(2)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纬度低,自然条件复杂多变,聚居多种少数民族,习俗各不相同。
(3)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民收入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得到大量供应,再加上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促进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点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