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2高一下·长寿期末)读“我国四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③建筑主要分布于(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2.②建筑主要适应的自然环境是( )
A.大风 B.寒冷 C.湿热 D.干燥
【答案】1.C
2.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1.据图可知,③建筑为窑洞,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广布,黄土具有直立性强的优点,窑洞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所以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C正确;①是四合院,分布于华北平原,②是竹楼,分布于云南湿热地区,④是徽式建筑,分布于安徽,ABD错误。故答案为:C。
2.据图可知,②建筑为竹楼,是傣族的民居形式,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大,少遮挡物,通风条件好,适宜于湿热的气候条件,C正确;与大风、 寒冷 、 干燥的自然环境关系不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襄阳期末)徽派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安徽南部山区。徽派民居的特点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表现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徽派民居建筑普遍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其原因可能有( )
①抵御外敌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方便生活起居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下列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房顶坡度较大是为了减少屋顶积雪
B.马头墙的功能是收集雨水和防范火灾
C.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变化
D.天井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
【答案】3.B
4.D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3.建筑抵御外敌要具有封闭性,材料中没有徽派建筑抵御外敌相关信息,①错误;徽派建筑主要流行于安徽南部山区,山区平地少,楼层高、楼间距近,利于节约土地,②正确;楼层高、楼间距近导致公共空间小,生活起居不方便,③错;当地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大,楼层高、楼间距近有利于容纳更多人口,④正确。故答案为:B。
4.安徽降雨多,冬季降雪较少,房顶坡度较大是为了利于排水,不是为了减少屋顶积雪,A错误;马头墙可以起到阻隔作用,可以防范火灾,但不能收集雨水,B错误;材料中没有徽派建筑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变化的相关信息,C错误;天井在建筑院落中间,可以与外界自然相通,有利于采光、通风等,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枣庄期末)为迎接2022年春节到来,艺术家设计了很多凸显不同省级行政区地域文化特色的“福”字。下图为其中的四个“福”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①“福”②“福”③“福”凸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分别归属于( )
A.四川、内蒙古、山东 B.山东、内蒙古、四川
C.四川、山东、内蒙古 D.内蒙古、山东、四川
6.④“福”字的设计反映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 )
A.皇权至上 B.天人合一 C.长尊有序 D.御外凝内
【答案】5.A
6.D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5.①图展示的为竹子、熊猫形象的福字,四川卧龙为我国大熊猫保护基地,故①为四川;②图展示的以蒙古包为形象的福字,蒙古包为内蒙古传统民居,故②为内蒙古;③图展示的是以孔丘传道形象的福字,故③为山东。故对应正确的为A,BCD错误。故答案为:A。
6.④图反映的是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反映了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故D正确;皇家故宫,反映皇权至上的精神内涵,故A错误;傣族竹楼体现竹楼与环境相适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故B错误;四合院中长辈住在上房,体现了长尊有序,故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萍乡期末)客家土楼是民居建筑奇葩,更是保护家族的坚固堡垒,先民用垒筑的方式,大多建起了三至四层的圆形外部墙体。外部墙体一二层没有窗户,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则设有大窗。内部则以某个点为中心(如:图二中间位置的单层建筑),圆中有圆,圈中套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土楼外部墙体一二层没有窗户主要原因是( )
A.利于减轻台风的危害 B.防止蛇、鼠等野生动物入内
C.利于抵御敌人入侵 D.利于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
8.图二为土楼内部结构,推测楼内中心的单层建筑最初的主要功能可能是( )
A.公共功能 B.商业功能 C.居住功能 D.仓储功能
【答案】7.C
8.A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7.一般情况下,高处的风力更大。土楼在遭遇台风时,由于其一二层由于高度较低,受到台风的影响比高楼层更小,A错误;蛇、鼠等生物善于钻洞,而土楼的墙体在长期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裂缝空隙,不易防止蛇、鼠等生物进入,B错误;根据材料“客家土楼是民居建筑奇葩,更是保护家族的坚固堡垒”可知,土楼一二层没有窗户的原因是为了有利于抵御敌人,使敌人不易翻窗进入,C正确;土楼一二层是否有窗户对于整个土楼的结构强度影响不大,抗震意义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C。
8.根据图片分析,土楼内部建有较多的房间,这些房间一般呈圆环状围绕着中心修建,且根据材料可知土楼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护家族,可知土楼内部居住的基本上是同一宗族的居民。而土楼内部的中心地区为独立的一幢建筑,这幢建筑极有可能是宗族祠堂或其他公共设施,A正确;由于土楼内部居住的多为同一宗族的居民,且人口数量有限,没有必要在土楼内部发展专门的商业区,B错误;根据图片分析可知,土楼内部的居民多居住在圆环状土楼的外侧,且中心仅有这一幢建筑,几乎没有居住功能,C错误;根据上题可知,土楼一二层没有窗户,适合作为储物间,故中心的单层建筑不是以仓储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下·郑州期中)安徽宏村被誉为“画里的乡村”,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的形式。下图为安徽宏村实景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宏村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的民居布局风格反映出当地( )
A.春季多风 B.夏季炎热 C.秋季多雨 D.冬季严寒
10.宏村民居建筑多见“马头墙”,其主要功能是( )
①防火②防风③遮阴④排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9.B
10.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1)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江右民居中扮演重要特色。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
(2)马头墙是以其形命名,既可以是两幢房子之间的防火墙,也可以是一般山墙。防火墙就不一定是马头墙,女儿墙、兜儿墙等高出瓦面能起隔离火源作用的均可。
9.该村处于安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等也可以看出,当地“面水”利于夏季通风,带来湿润水汽起降温作用,可以反映当地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由所学知识可知,“马头墙”有利于增强遮阴、防范火灾、增加美感,①③正确,B正确。“马头墙”对防风、排雨作用不大,②④错误。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常熟开学考)如图为某同学在中国地图上填写的中国美食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大闸蟹”“肉夹馍”“螺蛳粉”“煎饼”所在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青、豫、黑、黔 B.苏、秦、桂、鲁
C.陕、新、青、浙 D.皖、晋、滇、冀
12.米线又称“米粉”,一百多年前,汉族居民将这种小吃带到哈尼族、彝族聚居的云南地区,逐渐加工演化成独特的地方美食。这反映出我国( )
A.北方地区以稻米为主食的历史源远流长
B.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各有千秋
C.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错杂居中的文化融合
D.少数民族分布区没有汉族人居住
【答案】11.B
12.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养、补"的特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菜式越来越丰富,吃法也是越来越多样。吃还是人们联系感情、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交际应酬活动多在餐桌上完成。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11.读图可知图中“大闸蟹”“肉夹馍”“螺蛳粉”“煎饼”所在省区依次是“江苏”、“陕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所以简称依次为“苏”、“秦”、“桂”、“鲁”。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由题干可知:米线又称“米粉”,一百多年前,汉族居民将这种小吃带到哈尼族、彝族聚居的云南地区,逐渐加工演化成独特的地方美食。这属于饮食文化,由汉族人带到了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C正确,AB错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分布区也有汉族人居住,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下·丹东期末)青岛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四十年代达到鼎盛。目前里院正在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下图为“青岛里院空中俯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用地面积 B.城市盛行风向
C.城市居民习俗 D.城市街道走向
14.青岛里院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有利于( )
A.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B.缓解住房紧张
C.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D.提高环境容量
【答案】13.D
14.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将里院申报为青岛市历史建筑有利于保护城市古建筑和传统地域文化,留住城市记忆。
13.由图可知,里院依街而建,呈现不重复的几何图案,分布错落有序。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空间利用率,也利于紧凑布局下的采光。因此,可以判断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城市街道走向,D正确;与城市用地面积、盛行风向、居民习惯关系不大,ABC错误。故答案为:D。
14.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将里院申报为青岛市历史建筑有利于保护城市古建筑和传统地域文化,留住城市记忆,A项正确;保留下来的房屋数量较少,对缓解住房紧张意义不大,B错误;对文物的保护,对城市化推动不大,C错误;人口容量主要与资源丰富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发程度等因素有关,短时间内不会改变,D错误。故答案为:A。
15.(2021高一下·韩城期末)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穿“木鞋”的习俗。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答案】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A正确,B错。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C错。“木鞋”是单一要素,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一下·襄阳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徽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盛产木材、茶叶、瓷土、生漆等林产和土特产,该地虽然物产富饶,但由于少数与衣食相关的生活资料不足,仍需从外地购买商品。
自汉代以来,为了躲避北方战乱,大量士族、百姓迁居至徽州,他们结合徽州的地理特点,改造了流行于家乡平原地区的“合院式建筑”形式(如左图),塑造了紧凑的“天井式楼居”(如右图)的形式。徽派建筑成为了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但如今面临着无人打理、被拆卖得残缺不全、过度开发“走马观花”式观光旅游等困境。
(1)据图指出北方“合院式建筑”与徽派“天井式楼居”在建筑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2)推测徽州人从外地购买的主要商品种类,并解释物产丰富的徽州仍需从外地购买商品的原因。
(3)简述为保护和利用徽派建筑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不同:“天井式楼居”为二(多)层楼房,占地面积较小,中间有天井;北方“合院式建筑”为单层平房,占地面积较大,中间有院落。
原因:北方地形平坦开阔,可利用土地多;徽州平地面积少,可利用土地少。
(2)粮食、食盐、布匹、丝绸等;平原面积小,粮食、纺织原料产量低;徽州外来人口多,地狭人稠,供不应求。
(3)建立健全保护古民居的法律法规;保障修缮和保护古民居的资金;加大宣传力度,传承传统地域文化;合理开发旅游用地、文物陈列区或文教用地,并开发参与性的民风民俗的体验活动。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古徽州建筑与老北京民居建筑的建筑用地相比显得比较狭窄,局促。这是由于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形较为平整。而徽州位于万山丛中,地少人口稠密。因此徽州建筑在建筑规划和布局上更为多样和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依林而建,注重风水之学;且多二、三层楼房,有天井;而北方多平房,有院落。在整体布局上呈现出总体整齐、规矩、方正的格局。强调向阳和坐北朝南。由于格局方正,所以院落之间形成的胡同也是很规矩的直线,并且以东西走向为多。
(2)徽州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山地、丘陵,盛产木材、茶叶、生漆、桐油、香菇、山笋等;徽州虽然物产丰饶,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并非所有生活物资都自给自足,少数生活物资向来不足(如粮食、纺织品),或一直依赖外地运进(如食盐)。
(3)加强宣传,强化意识。严禁走私、盗窃古建筑构件,加大打击力度,对情节严重的从严查处。要制定对古建筑保护的规划,现代建筑要从环境生态、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合理布局、和谐统一等方面严格控制。在不破坏古建筑的前提下,可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规划新的建筑建设用地,将古建筑集中地的居民搬迁出来,做到新旧分离。制订相关政策,想方设法增加古建筑保护经费的投入,特别是要确保抢救性资金的安排,已出台政策的,就要配套具体办法加以落实。要协调好旅游业与文物保护的关系。设立文物古建筑保护统筹基金。加强对本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等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的内涵,实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点评】古徽州建筑与老北京民居建筑的建筑用地相比显得比较狭窄,局促。这是由于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形较为平整。而徽州位于万山丛中,地少人口稠密。因此徽州建筑在建筑规划和布局上更为多样和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依林而建,注重风水之学;且多二、三层楼房,有天井;而北方多平房,有院落。在整体布局上呈现出总体整齐、规矩、方正的格局。强调向阳和坐北朝南。由于格局方正,所以院落之间形成的胡同也是很规矩的直线,并且以东西走向为多。
17.(2021高一下·湖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材料二 客家先民从西晋永嘉之乱起,开始陆续从中原向南方迁徙,福建永定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永定境内崇山峻岭,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永定”意为永远平定(缘于“明成化十四年,流贼钟三等啸聚溪南,巡抚奏折置县镇之”)。
(1)客家先祖从北向南迁过程中,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并分析导致沿途自然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说明客家人迁入永定后建筑土楼的主要原因。
(3)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当地建筑传统的土楼,并说明理由。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量因素
(2)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土楼可防御外敌或者猛兽入侵:永定多山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当时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
(3)赞同。理由: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节能(冬暖夏凉)环保(土楼废弃的土、木材不会污染环境)。
不赞同。理由: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已经丧失;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客家先祖从北向南迁过程中,会依次看到北方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到了闽粤赣边地区会看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沿途自然植被南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因素。
(2)豺狼虎豹、盗贼嘈杂,惧怕当地人的袭扰,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土楼可防御外敌或者猛兽入侵;永定位于闽粤赣边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多山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
(3)该题为开放试题,两种意见都可以,需说明理由。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冬暖夏凉, 节能环保,土楼废弃的土、木材不会污染环境,所以赞同。现代社会的发展,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已经丧失;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所以不赞同。
【点评】两个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误区警示:
①沿某线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并非都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非洲从刚果盆地向南北两侧的变化应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澳大利亚沿南回归线由东向西与非地带性现象有一定的关系。
②自然带南北延伸多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有关。但美洲大陆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主要与地形(山地)的阻隔有关。
③自然带东西延伸多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有关。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三北防护林的东西延伸与非地带性有关(多位于山麓绿洲地区)。
1 / 1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2高一下·长寿期末)读“我国四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③建筑主要分布于(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2.②建筑主要适应的自然环境是( )
A.大风 B.寒冷 C.湿热 D.干燥
(2022高一下·襄阳期末)徽派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于安徽南部山区。徽派民居的特点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表现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徽派民居建筑普遍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其原因可能有( )
①抵御外敌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方便生活起居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下列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房顶坡度较大是为了减少屋顶积雪
B.马头墙的功能是收集雨水和防范火灾
C.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变化
D.天井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
(2022高一下·枣庄期末)为迎接2022年春节到来,艺术家设计了很多凸显不同省级行政区地域文化特色的“福”字。下图为其中的四个“福”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①“福”②“福”③“福”凸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分别归属于( )
A.四川、内蒙古、山东 B.山东、内蒙古、四川
C.四川、山东、内蒙古 D.内蒙古、山东、四川
6.④“福”字的设计反映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 )
A.皇权至上 B.天人合一 C.长尊有序 D.御外凝内
(2022高一下·萍乡期末)客家土楼是民居建筑奇葩,更是保护家族的坚固堡垒,先民用垒筑的方式,大多建起了三至四层的圆形外部墙体。外部墙体一二层没有窗户,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则设有大窗。内部则以某个点为中心(如:图二中间位置的单层建筑),圆中有圆,圈中套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土楼外部墙体一二层没有窗户主要原因是( )
A.利于减轻台风的危害 B.防止蛇、鼠等野生动物入内
C.利于抵御敌人入侵 D.利于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
8.图二为土楼内部结构,推测楼内中心的单层建筑最初的主要功能可能是( )
A.公共功能 B.商业功能 C.居住功能 D.仓储功能
(2022高一下·郑州期中)安徽宏村被誉为“画里的乡村”,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的形式。下图为安徽宏村实景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宏村内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的民居布局风格反映出当地( )
A.春季多风 B.夏季炎热 C.秋季多雨 D.冬季严寒
10.宏村民居建筑多见“马头墙”,其主要功能是( )
①防火②防风③遮阴④排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1高一上·常熟开学考)如图为某同学在中国地图上填写的中国美食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大闸蟹”“肉夹馍”“螺蛳粉”“煎饼”所在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青、豫、黑、黔 B.苏、秦、桂、鲁
C.陕、新、青、浙 D.皖、晋、滇、冀
12.米线又称“米粉”,一百多年前,汉族居民将这种小吃带到哈尼族、彝族聚居的云南地区,逐渐加工演化成独特的地方美食。这反映出我国( )
A.北方地区以稻米为主食的历史源远流长
B.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各有千秋
C.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错杂居中的文化融合
D.少数民族分布区没有汉族人居住
(2021高一下·丹东期末)青岛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四十年代达到鼎盛。目前里院正在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下图为“青岛里院空中俯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用地面积 B.城市盛行风向
C.城市居民习俗 D.城市街道走向
14.青岛里院申报青岛市第三批历史建筑,有利于( )
A.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B.缓解住房紧张
C.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D.提高环境容量
15.(2021高一下·韩城期末)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穿“木鞋”的习俗。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一下·襄阳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徽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盛产木材、茶叶、瓷土、生漆等林产和土特产,该地虽然物产富饶,但由于少数与衣食相关的生活资料不足,仍需从外地购买商品。
自汉代以来,为了躲避北方战乱,大量士族、百姓迁居至徽州,他们结合徽州的地理特点,改造了流行于家乡平原地区的“合院式建筑”形式(如左图),塑造了紧凑的“天井式楼居”(如右图)的形式。徽派建筑成为了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但如今面临着无人打理、被拆卖得残缺不全、过度开发“走马观花”式观光旅游等困境。
(1)据图指出北方“合院式建筑”与徽派“天井式楼居”在建筑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2)推测徽州人从外地购买的主要商品种类,并解释物产丰富的徽州仍需从外地购买商品的原因。
(3)简述为保护和利用徽派建筑可采取的措施。
17.(2021高一下·湖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材料二 客家先民从西晋永嘉之乱起,开始陆续从中原向南方迁徙,福建永定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永定境内崇山峻岭,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永定”意为永远平定(缘于“明成化十四年,流贼钟三等啸聚溪南,巡抚奏折置县镇之”)。
(1)客家先祖从北向南迁过程中,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并分析导致沿途自然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说明客家人迁入永定后建筑土楼的主要原因。
(3)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当地建筑传统的土楼,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1.据图可知,③建筑为窑洞,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广布,黄土具有直立性强的优点,窑洞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所以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C正确;①是四合院,分布于华北平原,②是竹楼,分布于云南湿热地区,④是徽式建筑,分布于安徽,ABD错误。故答案为:C。
2.据图可知,②建筑为竹楼,是傣族的民居形式,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大,少遮挡物,通风条件好,适宜于湿热的气候条件,C正确;与大风、 寒冷 、 干燥的自然环境关系不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3.B
4.D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3.建筑抵御外敌要具有封闭性,材料中没有徽派建筑抵御外敌相关信息,①错误;徽派建筑主要流行于安徽南部山区,山区平地少,楼层高、楼间距近,利于节约土地,②正确;楼层高、楼间距近导致公共空间小,生活起居不方便,③错;当地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大,楼层高、楼间距近有利于容纳更多人口,④正确。故答案为:B。
4.安徽降雨多,冬季降雪较少,房顶坡度较大是为了利于排水,不是为了减少屋顶积雪,A错误;马头墙可以起到阻隔作用,可以防范火灾,但不能收集雨水,B错误;材料中没有徽派建筑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变化的相关信息,C错误;天井在建筑院落中间,可以与外界自然相通,有利于采光、通风等,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5.A
6.D
【知识点】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5.①图展示的为竹子、熊猫形象的福字,四川卧龙为我国大熊猫保护基地,故①为四川;②图展示的以蒙古包为形象的福字,蒙古包为内蒙古传统民居,故②为内蒙古;③图展示的是以孔丘传道形象的福字,故③为山东。故对应正确的为A,BCD错误。故答案为:A。
6.④图反映的是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反映了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故D正确;皇家故宫,反映皇权至上的精神内涵,故A错误;傣族竹楼体现竹楼与环境相适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故B错误;四合院中长辈住在上房,体现了长尊有序,故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7.C
8.A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7.一般情况下,高处的风力更大。土楼在遭遇台风时,由于其一二层由于高度较低,受到台风的影响比高楼层更小,A错误;蛇、鼠等生物善于钻洞,而土楼的墙体在长期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裂缝空隙,不易防止蛇、鼠等生物进入,B错误;根据材料“客家土楼是民居建筑奇葩,更是保护家族的坚固堡垒”可知,土楼一二层没有窗户的原因是为了有利于抵御敌人,使敌人不易翻窗进入,C正确;土楼一二层是否有窗户对于整个土楼的结构强度影响不大,抗震意义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C。
8.根据图片分析,土楼内部建有较多的房间,这些房间一般呈圆环状围绕着中心修建,且根据材料可知土楼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护家族,可知土楼内部居住的基本上是同一宗族的居民。而土楼内部的中心地区为独立的一幢建筑,这幢建筑极有可能是宗族祠堂或其他公共设施,A正确;由于土楼内部居住的多为同一宗族的居民,且人口数量有限,没有必要在土楼内部发展专门的商业区,B错误;根据图片分析可知,土楼内部的居民多居住在圆环状土楼的外侧,且中心仅有这一幢建筑,几乎没有居住功能,C错误;根据上题可知,土楼一二层没有窗户,适合作为储物间,故中心的单层建筑不是以仓储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9.B
10.B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1)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江右民居中扮演重要特色。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
(2)马头墙是以其形命名,既可以是两幢房子之间的防火墙,也可以是一般山墙。防火墙就不一定是马头墙,女儿墙、兜儿墙等高出瓦面能起隔离火源作用的均可。
9.该村处于安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等也可以看出,当地“面水”利于夏季通风,带来湿润水汽起降温作用,可以反映当地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由所学知识可知,“马头墙”有利于增强遮阴、防范火灾、增加美感,①③正确,B正确。“马头墙”对防风、排雨作用不大,②④错误。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1.B
12.C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养、补"的特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菜式越来越丰富,吃法也是越来越多样。吃还是人们联系感情、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交际应酬活动多在餐桌上完成。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11.读图可知图中“大闸蟹”“肉夹馍”“螺蛳粉”“煎饼”所在省区依次是“江苏”、“陕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所以简称依次为“苏”、“秦”、“桂”、“鲁”。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2.由题干可知:米线又称“米粉”,一百多年前,汉族居民将这种小吃带到哈尼族、彝族聚居的云南地区,逐渐加工演化成独特的地方美食。这属于饮食文化,由汉族人带到了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C正确,AB错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分布区也有汉族人居住,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3.D
14.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将里院申报为青岛市历史建筑有利于保护城市古建筑和传统地域文化,留住城市记忆。
13.由图可知,里院依街而建,呈现不重复的几何图案,分布错落有序。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空间利用率,也利于紧凑布局下的采光。因此,可以判断影响青岛里院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城市街道走向,D正确;与城市用地面积、盛行风向、居民习惯关系不大,ABC错误。故答案为:D。
14.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将里院申报为青岛市历史建筑有利于保护城市古建筑和传统地域文化,留住城市记忆,A项正确;保留下来的房屋数量较少,对缓解住房紧张意义不大,B错误;对文物的保护,对城市化推动不大,C错误;人口容量主要与资源丰富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发程度等因素有关,短时间内不会改变,D错误。故答案为:A。
15.【答案】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A正确,B错。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C错。“木鞋”是单一要素,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16.【答案】(1)不同:“天井式楼居”为二(多)层楼房,占地面积较小,中间有天井;北方“合院式建筑”为单层平房,占地面积较大,中间有院落。
原因:北方地形平坦开阔,可利用土地多;徽州平地面积少,可利用土地少。
(2)粮食、食盐、布匹、丝绸等;平原面积小,粮食、纺织原料产量低;徽州外来人口多,地狭人稠,供不应求。
(3)建立健全保护古民居的法律法规;保障修缮和保护古民居的资金;加大宣传力度,传承传统地域文化;合理开发旅游用地、文物陈列区或文教用地,并开发参与性的民风民俗的体验活动。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古徽州建筑与老北京民居建筑的建筑用地相比显得比较狭窄,局促。这是由于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形较为平整。而徽州位于万山丛中,地少人口稠密。因此徽州建筑在建筑规划和布局上更为多样和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依林而建,注重风水之学;且多二、三层楼房,有天井;而北方多平房,有院落。在整体布局上呈现出总体整齐、规矩、方正的格局。强调向阳和坐北朝南。由于格局方正,所以院落之间形成的胡同也是很规矩的直线,并且以东西走向为多。
(2)徽州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山地、丘陵,盛产木材、茶叶、生漆、桐油、香菇、山笋等;徽州虽然物产丰饶,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并非所有生活物资都自给自足,少数生活物资向来不足(如粮食、纺织品),或一直依赖外地运进(如食盐)。
(3)加强宣传,强化意识。严禁走私、盗窃古建筑构件,加大打击力度,对情节严重的从严查处。要制定对古建筑保护的规划,现代建筑要从环境生态、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合理布局、和谐统一等方面严格控制。在不破坏古建筑的前提下,可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规划新的建筑建设用地,将古建筑集中地的居民搬迁出来,做到新旧分离。制订相关政策,想方设法增加古建筑保护经费的投入,特别是要确保抢救性资金的安排,已出台政策的,就要配套具体办法加以落实。要协调好旅游业与文物保护的关系。设立文物古建筑保护统筹基金。加强对本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等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的内涵,实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点评】古徽州建筑与老北京民居建筑的建筑用地相比显得比较狭窄,局促。这是由于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形较为平整。而徽州位于万山丛中,地少人口稠密。因此徽州建筑在建筑规划和布局上更为多样和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依林而建,注重风水之学;且多二、三层楼房,有天井;而北方多平房,有院落。在整体布局上呈现出总体整齐、规矩、方正的格局。强调向阳和坐北朝南。由于格局方正,所以院落之间形成的胡同也是很规矩的直线,并且以东西走向为多。
17.【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量因素
(2)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土楼可防御外敌或者猛兽入侵:永定多山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当时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
(3)赞同。理由: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节能(冬暖夏凉)环保(土楼废弃的土、木材不会污染环境)。
不赞同。理由: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已经丧失;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客家先祖从北向南迁过程中,会依次看到北方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到了闽粤赣边地区会看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沿途自然植被南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因素。
(2)豺狼虎豹、盗贼嘈杂,惧怕当地人的袭扰,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土楼可防御外敌或者猛兽入侵;永定位于闽粤赣边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多山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
(3)该题为开放试题,两种意见都可以,需说明理由。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冬暖夏凉, 节能环保,土楼废弃的土、木材不会污染环境,所以赞同。现代社会的发展,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已经丧失;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所以不赞同。
【点评】两个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误区警示:
①沿某线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并非都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非洲从刚果盆地向南北两侧的变化应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澳大利亚沿南回归线由东向西与非地带性现象有一定的关系。
②自然带南北延伸多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有关。但美洲大陆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主要与地形(山地)的阻隔有关。
③自然带东西延伸多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有关。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三北防护林的东西延伸与非地带性有关(多位于山麓绿洲地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