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
A.嘉庆 B.道光 C.咸丰 D.同治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他们正确的排序是嘉庆、道光、咸丰、同治。
点评:考察清朝在位皇帝时间的掌握。
2、清朝时的闭关锁国被打破始自(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国内的资本主义从明朝末年开始一直都处于萌芽状态,原因在于国内小自然经济的压制和政府“重农抑商”国策的限制。所以当时中国国内的资本主义根本没有实力要求清政府打开国门;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
点评:注意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比较。
3、八年级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为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清政府武器落后 B 战备不足 C 政府妥协退让 D 封建制度腐朽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能力。突出“根本原因”,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B、C都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原因。而D项中“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失败的原因。
点评:注意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天津条约》签订于1858年,《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因此《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答案选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各个条约的影响。
5、近代史上首先打开中国大门,侵略中国的国家是( )
A 俄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要求学生掌握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国家
点评:注意区分外国列强侵略我国的时间先后。
6、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 )
A 封建社会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鸦片战争意义的掌握
点评:了解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7、清政府查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B.道光帝深受其害
C.鸦片泛滥威胁清王朝统治 D.林则徐要求禁烟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鸦片的输入摧残了人的体质,白银大量外流,但最根本的是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点评:此题考察清政府禁烟的根本原因,重在“根本”,注意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
8、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 )
A.为了了割占香港岛
B.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C.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D.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考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英国就以中国的禁 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选C。A项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是属于原因方面的,D 项也属于原因方面的内容。 点评:考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9、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率兵奋勇抵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 ) A.林则徐B.关天培C.琦善D.邓廷桢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词“鸦片战争”和“虎门”,可知这位英雄人物是当时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军奋起抵抗,他亲自点燃火炮轰击敌人。当英军拥上炮台时,他又拔刀与敌人搏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
点评:学会对历史人物的分析。
10、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 B.浩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答案: 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抢夺珍宝,抢不走的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充分体现了“海盗式的扩张”。
点评:注意抓住关键词“海盗式的扩张”。
11、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18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面积60多万平方千米,是当时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点评:学生了解不平等条约中割占我国领土的数目。
12、圆明园的残垣断璧座落于北京西郊.这里曾轻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点评:此题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期。
13、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 )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萧朝桂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1851年,农民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
点评:本题考察对历史人物的掌握。
14、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 甲午风云》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掌握。
15、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致使它们流散国外的侵略者是( )
A.俄国 B.英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主要是英法,战争中英法掠夺了我国大量金银财宝。我国很多珠宝流入海外。
点评:本题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16、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战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圆明园,北京皇家园林,而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烧毁的。
点评:正确分析历史事件。
17、一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 典”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他选择的正确答案应是(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国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侵占我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点评:学生还应了解各不平等条约中列强侵占我国领土数。
18、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
A.英美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德联军 D.英法联军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者是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分别指英、法。
点评:此题较易,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者。
19、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D.左宗棠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太平军抗击的是中外反动势力组成的洋枪队,抗击八国联军的是义和团。
点评:注意历史事件的区别。
20、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关天培
C.华尔在浙江慈溪的战役中被清军击毙
D.这次农民运动的结果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答案: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解析:太平军是反清组织,领导人是洪秀全,华尔是被太平军击毙的,D项正确。
点评:学生要掌握太平军从起义到失败的过程。
非选择题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答案:虎门销烟。
这幅浮雕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你知道其它几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吗?
答案: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在渡江画面的两旁另有两块内容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装饰性图案。
你认为图中销毁鸦片的方式合理吗?试对今天销毁毒品的方式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合理。把鸦片浸泡在盐卤水中,再投入石灰,能彻底销毁鸦片,使其不再为害。今天科技越来越发达,最好的销毁方法应该是在清楚了解毒品的化学构成和物理特性后,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加以销毁,甚至能变废为宝。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对虎门销烟的理解以及学生的主观分析能力,由此得到延伸。
点评:本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
——摘自某清朝大臣
请回答:
①这位大臣是谁?
②哪一位皇帝派他去禁烟?
③派他去哪禁
④禁烟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什
⑤禁烟的影响如何?
答案:①林则徐。
②道光帝。
③广州。
④虎门销烟。
⑤显示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同时鸦片贸易沉重的打击,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虎门销烟的相关内容及意义。
点评:通过禁烟运动的考察使学生懂得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
23、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淘,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诗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
答案:香港,中国,英国。
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在香港地区有哪些举动?
答案: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3)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该诗既表达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又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起民众,共同抗击外侮,兴我中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对《南京条约》的认识。
点评:通过对《南京条约》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激情。
24、“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 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
请回答:
文中提到的“伙伴”、“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答案:“伙伴”指英法侵略者,“果园的主人”指中国清政府;“果子”指列强从清政府手中非法夺取的各项侵略权益。
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答案:美国不会维护清政府的利益,他只会以调停为名,要求清政府妥协让步,满足英法的侵略要求。因为美国是英法的帮凶,他也想在中国夺取侵略权益。
(4)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谁吗?
答案:俄国。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解析:1856年,英法美俄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各自利益抢夺我国财物。英法主凶,美俄帮凶。美国在战争中假意调停,实为获得更多利益。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大量领土。
点评:主观分析是材料题的常考项。
25、各抒己见:
1860年,罪恶的英法侵略者的把“万园之园”——圆明园付之一炬,面对圆明园遗址的残迹,有人主张将其修复,展现我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以及我国的雄厚实力;而有些人反对,想让它起到警世钟的作用,激励后人不断进取。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主张重修圆明园。经过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长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重修圆明园的经济实力。而且当年圆明园中被劫掠的许多珍品已经被中国政府、爱国华侨、民间组织等买回,今后可以在园中重新安家。至于当时被毁坏的可根据资料仿制。重修圆明园可以增强我国人民的自信心和爱国热情等。(2)不应该再重新修复圆明园。因为这一遗迹可以使我们时刻不忘过去屈辱的历史,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激发我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至于收回的珍宝可以在故宫等地陈列。我们应该把资金节省下来用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解析:各抒己见,回答同意不同意均可,观点要明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遗址修复与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