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送别》教案+课件(共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送别》教案+课件(共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06 17:19:43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送别》教学
教师:xxx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 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送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学堂乐歌,并能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猜猜这两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
《童年》
《外婆的澎湖湾》
校园歌曲
学堂乐歌
《送别》
听歌识曲
Listen and guess
清末明初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歌曲《送别》就是创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
总之,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
相关理论知识
theory and knowledge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学堂乐歌
李叔同
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和速度是怎么样的?
感受旋律
思考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给聆听的听众又是什么样的感受?
强弱规律、中速稍慢
这首歌曲的特点是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
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 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学唱歌词
影片播放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总结]
《送别》这首歌的歌词采用了古典诗词体,旋律优美,情感真切,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候的不舍,惜别之情。更被作为校园毕业歌曲传颂, 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学完此曲,我们要更加懂得珍惜美好的校园生活,珍惜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
印歌曲《送别》教学设计
题目 歌曲《送别》
授课对象 三年级小学生(9-10岁)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歌曲的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掌握,以及分析歌曲本身富含情感的能力和音乐的表现力上,还处于一个学习中、不太明白的阶段。但小学生对于歌曲的学唱还具有一定的热情与积极性,通过《送别》的演唱,能够扩充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培养小学生对歌曲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歌曲的节奏把握,体会歌曲富含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学堂乐歌,并能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音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导入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首歌,并请大家听歌识曲来猜猜他们的歌名是什么?(播放歌曲《童年》、《外婆的澎湖湾》) 欣赏歌曲《童年》、《外婆的澎湖湾》两首校园歌曲,并大胆猜测思考。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听到这两首歌曲,是不是非常熟悉?他们是校园歌曲,那什么是校园歌曲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什么是校园歌曲”这一问题。
师: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的歌叫什么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的歌叫什么”这一问题。
师:上世纪前辈在学校里唱的歌叫“学堂乐歌”,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校园歌曲。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学生认真聆听,学习“学堂乐歌”与《送别》
理论介绍 学堂乐歌 清末明初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歌曲《送别》就是创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 总之,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 学生认真聆听学习作者与学堂乐歌的相关介绍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学唱歌曲 感受旋律 师:接下来,我们来听听《送别》这首歌,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和速度是怎么样的? 学生聆听思考 生:强弱规律、中速稍慢
师:再次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给聆听的听众又是什么样的感受? 师:说得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的特点是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情绪:忧伤惆怅深情。那我们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吧。 生:节奏简单,情绪比较饱满,比较忧伤惆怅。
教师按节奏朗诵一遍歌词,带领学生一起朗诵,教师指导学生用高位置、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按歌曲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为学唱歌词奠定基础。 学生跟着教师朗诵
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自行听着音乐轻声哼唱歌词,并让学生注意一字两音的歌词“亭”、“草”、“连”、“风”、“阳”、“之”、“知交半零”、“觚”、“宵”等。 学生聆听歌曲并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词
师:歌曲有没有哪些地方让你们觉得唱起来非常费力的? (根据学生回答,带领学生反复练习费力部分,帮助学生掌握、加深巩固)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回答教师的问题
分析处理歌曲,找出歌曲需要换气的地方,加上力度记号进行歌唱。 师:第一、二两个乐句音乐起伏比较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了寂静冷落的气氛,心中惆怅、忧伤。声音轻柔、连贯,力度稍弱。 师:第三乐句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加上渐强、渐弱记号进行歌唱 师:第四乐句重复了第一乐句,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就像依依不舍地看着朋友渐渐远去,渐慢、渐弱处理,跟伴奏进行歌唱。 学生认真聆听歌曲的处理分析
教师让学习分小组练习,并请学生上台演唱歌曲。 学生分小组练习多种形式歌唱
课外延申 升华情感 师:通过学习该歌曲,你们知道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吗?(请学生进行回答,并进行总结)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播放关于《城南旧事》的影片片段 师:《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学生欣赏关于《城南旧事》的影片片段
课后总结 深情歌唱 师:《送别》这首歌的歌词采用了古典诗词体,旋律优美,情感真切,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候的不舍,惜别之情。更被作为校园毕业歌曲传颂, 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学完此曲,我们要更加懂得珍惜美好的校园生活,珍惜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 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让我们唱着《送别》再见吧! 学生认真聆听并歌唱
课后作业 请将今天学习到的《送别》唱给身边人听听。
板书设计
《送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