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预习新起点知能新整合学点一典例分析对应训练学点二典例分析对应训练学点三典例分析对应训练合作讨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_____为主导,
形成___________地带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
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________为
中心的_______体系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珠江
三角
洲城
市化
进程位置:广东省______部,_______下游中南珠江城市化进程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广州城市群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_______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加速了_______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加速了_____________的转变工业化对珠江三
角洲城市化的推
动作用非农产业人口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建立山水城市_______模式
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建立________的产业结构模式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珠江三
角洲的
工业化
和城市
化问题问题______被大量占用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环境污染_______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耕地严重走可持续
发展之路生态高效合理返回目录学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概况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分布具有广泛性,使许多城市、小城镇、村庄连起来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返回目录*典例分析*【例1】图2-6-1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
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
(1)—(2)题。(1)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
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B 【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②代表的是珠江三角洲。(2)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
素是 (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A 第(2)题,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故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返回目录*对应训练*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
B.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C.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
D.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B返回目录学点二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夯实基础阶段,二是稳步发展阶段。
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可从下列示意图看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的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如图2-6-4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所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为吸纳大量劳动力提供了条件。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的蓬勃发展,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
(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生活方式,缩小了城乡差距。返回目录*典例分析*【例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为当
地的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
(1)—(2)题。
(1)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三来一
补”是指 ( )
A.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B.来人指导、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C.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进口贸易
D.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人指导和补偿贸易
(2)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AC 【解析】“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为我国早期对外开放的形式之一,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返回目录*对应训练*“民工潮”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89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有大批外省劳动大军南下广东务工,其中绝大部分涌入珠江三角洲。据此回答(1)—(2)题。
(1)这些民工所从事的产业类型是( )
A.劳动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2)“民工潮”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所起的推动作用是( )
A.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C.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D.加速了流出地的城市化AC返回目录学点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①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发展空间不足,工业资源有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①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②加大科技投入建设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①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应向小城镇转移;②提升加工制造业的层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努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④消费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⑤大力发展市场、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建设项目“处处开花,点点结果”,大量占用耕地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建设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及卫星城镇四级规模构成的城镇体系。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形成等级有序、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是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③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④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该地区各城市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依据其山、水、田、海的生态格局形态进行建设:①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②建造大型公园;③建设绿色生态墙;④实施生物多样化工程;⑤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返回目录*典例分析*【例3】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
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符
合实际的是 ( )
A.产业结构层次低 B.产业升级势头强劲
C.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D.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工业是( )
A.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D.电子、高档服装工业BC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也相对落后,产业升级面临一定困难。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增强产业升级的后劲。返回目录*对应训练*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城市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
B.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
C.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港、澳地区造成威胁,彼此是竞
争对手,不再合作
D.外商为了降低成本,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资规模减小
(2)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城市化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资源
C.城市化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
D.城市化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应停止或暂缓城市化进程BD返回目录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形成了汹涌的“民工潮”,珠江
三角洲吸引大量劳动力的原因是什么? 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区内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因此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地区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所以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流入。2.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能够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3.一个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有什么关系?一般发展中国
家如何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不同的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