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湘教版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三湘教版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件(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8-27 10: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预习新起点知能新整合学点一典例分析对应训练学点二典例分析对应训练学点三典例分析对应训练合作讨论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气候:本土大部分属___带和____带,
_____条件配合较好
地形:本土中部平原地势_______,土壤_____
经济效益:首要因素
交通运输:发达便捷
国家的政策与法规:重要因素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农
业生产
条件温亚热水热平坦开阔肥沃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农业生产________
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
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依据:不同地区_____和_________
条件的特点,以及__________的客观要求
目的:取得最大的________效益
意义:充分发挥_______优势,更好地应用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的
农业生
产地区
专门化地区专门化自然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经济自然资源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农业装备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政策法规:如_____政策、______政策、
_______政策、农业_______保护政策等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美国
农业
可持
续发
展的
对策背景:由于_______和_______,引发“黑风暴”过度垦荒破坏植被尝试目的:寻求适宜的___________,
保护_______环境和_______
的安全,实现农业的_______发展
方式:____农业、______农业、
_______农业、_____农业、
_______农业等生产方式和技术生态消费者长期稳定生态有机节水精确“处方”限耕休耕补贴生态环境返回目录学点一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本土大部分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好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本土中部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温带草原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密西西比河贯穿其中,五大淡水湖附近水源充足,有利于灌溉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亿人有利于农业的商品经营经济基础好,利于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农业区域专业化起决定作用交通条件好,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产品的流通与出口,促进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影响农业发展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返回目录*典例分析*【例1】图2-4-1为某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地形或地形区名称。
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阿巴拉契亚山脉落基山脉中央大平原(2)气候类型①为_______,③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该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的有
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水热条件好,宜于发展种植业地中海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3)③地区的地形对本区农业的有利影响是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4)来自极地的冷气流为何能长驱直入影响本地区? 【解析】图中经度数向东逐渐变小,所以为西经度。根据图中跨的西经度范围和地形剖面状况,可以判断图示大陆为北美大陆。再根据图示的纬度数,最后得出图示剖面是美国的地形剖面图。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步。
美国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西部是以落基山脉为主体的高大山系,东部为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地,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这里具有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水热条件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如小麦、玉米、棉花和亚热带作物的种植等。图中①地处36.5°N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中部平原开阔平坦,贯通南北,冬季极地冷气流可长驱南下影响本地区。中部平原开阔平坦,贯通南北。返回目录*对应训练*有关美国的自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土处于25°N—49°N,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B.美国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中部为平原,落基山分布于
东部,西部为高原
C.美国平原广阔,约占本土面积1/3,且地形平坦、土壤
肥沃
D.美国耕地辽阔,但草场、林地资源较少A返回目录学点二 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基础知识2.图表法认识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位置偏北,气候湿冷,土地贫瘠,不宜种植粮食,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雨量适中,无霜期约半年;大豆、玉米轮作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灌溉便利;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分布在中部平原南部,35°N以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纬度低,热量充足,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西部落基山和高原盆地区干旱少雨,面积广阔,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多天然牧场返回目录*典例分析*【例2】图2-4-3为美国农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A____为带,从农业地域类型看,属于_____。
本地区形成这一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靠近东北部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乳畜乳畜业 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2)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农业专业化地带是_______。
其中D地区为______带,其位置比C、E更偏东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此地区降水更为丰沛C、D、E玉米(3)B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区位
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温暖干燥,草原广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市场广阔,科技发达大牧场放牧业(4)目前美国东北部地区所需蔬菜主要由南部和西部地区供
应,这主要得益于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的迅速发展。冷藏、保鲜技术交通运输业 【解析】A位于五大湖周围地区,该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应城市发展的需求而形成乳畜带。除市场外,饲料供应也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饲料,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C、E为美国的小麦带,D为玉米带,此三处是美国的商品谷物生产区。玉米是喜温、喜光、好湿的作物,D地区无霜期为160—200天,年降水量为500—600mm,比C、E两地区多,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玉米的生长。B为大牧场放牧业,此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大面积的土地、茂密的牧草、便利的交通以及美国先进的科技,都是其发展的优势条件。美国东北部冬季气候寒冷,所需蔬菜主要由光热条件好的南部和西部供应,这种供需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美国的农业实行专业化生产,已形成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乳畜带等农业专业化地带。返回目录*对应训练*读图2-4-4,回答(1)—(3)题。(1)C区域农作物播种时间大约在( )
A.3月、4月 B.7月、8月
C.12月、1月 D.9月、10月
(2)B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玉米
(3)当A地区农作物收获前后( )
A.正是蒙古高压强盛时期
B.正是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开普敦正逢高温干燥期ADB返回目录学点三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沙尘暴
地点:美国南部大平原。
造成沙尘暴的人为原因——对土地的毁灭性开发: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过度垦牧导致植被破坏,造成大面积沙化。
造成沙尘暴的自然原因——脆弱的生态环境:南部大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多风沙天气,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
2.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制定法规、政策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
(1)“处方”农业 ①滥用化肥、农药的害处——污染土壤、水源,危害人体健康等。
②“处方”农业的“开方”人——农技师。
③“处方”的依据——农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的程度、用地规模。
④“处方”农业的意义——杜绝农药、化肥的滥用,能够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
(2)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核心内容旨在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3)保护性耕作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免耕、休耕和轮作等返回目录*典例分析*【例3】图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完成下列问题。(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
季。虚线区域内主要种植的农作
物是_____,主要的能源是
_____。石油冬、春(只答春季也得分)棉花(2)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___风越过________山地,到达
平原地区时,温度上升,变得干燥。落基(山)西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沙尘暴的地区分布和成因,是对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读图中的经纬网,可判断出图中虚线内的沙尘暴多发区位于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第(1)题,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两季来自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可沿中部平原南下,使该地气候寒冷,并多寒潮,空气干燥,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第(2)题,该地处在西风带,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西风越过落基山脉,到达平原地区,温度上升,变得干燥。 第(3)题,导致该地区沙尘暴日益频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100多年前移民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如开垦草原,使得这个地区草场退化,沙漠扩张,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恶劣性天气,使气候不断恶化。
第(4)题,学生只要理解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即可作答。(3)由于100多年前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______,
才使该地区的沙尘暴日益频发。
(4)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
展,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
策,请列举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通过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加大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草场(植被)破坏限耕政策:旨在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休耕政策:即农场主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的方式,自愿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补贴政策:实行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政策,支持和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返回目录*对应训练*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图2-4-6中的实线表示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状况,虚线表示农作物的污染指数变化,据此回答(1)—(2)题。(1)生物防治害虫最突出的优点是( )
A.作物增产幅度大
B.保持生物多样性
C.不污染环境
D.降低生产成本
(2)防治害虫是提高农业产出的手段。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既能体
现杜绝化肥、农药的滥用,又能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的是( )
A.“处方”农业 B.有机农业
C.节水农业 D.精确农业CA返回目录1.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很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却很高? 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地区专门化的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所以农作物产量较高。2.美国的小麦带和玉米带属于哪一种农业生产类型?简要分析其
区位优势。 美国中部平原的小麦和玉米种植属商品谷物农业。其区位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条件优越;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科技和工业等。3.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大量施用化肥不仅使土壤物理性改变而板结,而且营养元素会通过土壤渗入水体产生富营养化;农药的使用会污染大气、水、土壤,并在农作物中富集,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同时,杀死农作物病虫的天敌,破坏生态系统。4.什么是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 生态农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持续发展模式。这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类型,它的本质是依靠提高生物能的转化率,转化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率,以生物有机质来提高农业产量,从而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农业产出。生态农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
有机农业:在肥料的利用上,不是大规模地投施化肥,而是使用粪肥和绿肥,这样避免了土壤的酸化、板结以及环境污染,做到了秸秆还田,补偿了土壤有机质肥力,维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这种农业就是有机农业。 节水农业:是随着近年来节水观念的加强和具体实施而逐渐形成的。节水农业除了节水型灌溉外,还要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从水源通过输水、配水、灌水直到作物耗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单位用水量的产值和产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学范畴的节水,如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结构,改进作物布局,改善耕作制度(调整熟制、发展间套作等),改进耕作技术(整地、覆盖等),培育耐旱品种等;二是农业管理范畴的节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与机构,水价与水费政策,配水的控制与调节,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等;三是灌溉范畴的节水,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