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36年12月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陕北会师 D.西安事变
答案:D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点评:考查西安事
2、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七七事变的爆发 B.中共七大的召开
C.百团大战的胜利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答案:D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的意义。
3、“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年风范,建党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这幅由国民党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叶挺 C.张学良 D.李宗仁
答案:C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陆军一级上将,1926年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点评:考查张学良。相似的试题还有:“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年风范,建立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这幅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叶挺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孙中山
4、2011年7月4日,近30名两岸青年学生参观了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以、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而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答案:B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点评:考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
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七七事变的爆发 B.中共七大的召开
C.百团大战的胜利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答案:D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
6、1936年一场震惊世界的“兵谏”在中国爆发,导致“兵谏”的主要外因是( )
A.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日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C.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感
D.蒋介石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答案:B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选项ACD都属于内部原因,只有B属于外部原因。
点评:重点区分内外因。
7、1936年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
A.张学良、蒋介石 B.杨虎城、佟麟阁
C.张学良、杨虎城 D.蒋介石、杨虎城
答案:C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等人,发动西安事变。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8、西安事变后,被派往西安调停的中共代表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王稼祥
答案:B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点作答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的发动时中共调停代表。
9、今天西安临潼华清池有一个“兵谏亭”,在这里曾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 )
A.一二九运动 B.西安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卢沟桥事变
答案:B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关键词:西安、兵谏所以选B
点评:选择要抓住关键词。
10、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有( )
①停止内战②建立联合政府③联合红军抗日④到延安与毛泽东会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停止内战,逼蒋抗日,所以选C
点评:考查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
11、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有人曾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诠释历史。这里的“张无忌和杨不悔指的是( )
①张作霖②张学良③杨靖宇④杨虎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等人,发动西安事变。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是发动者。
12、就当时的形势而论,西安事变扭转的“时局”是指( )
A.日本加紧侵华 B.国共分裂对峙 C.抗日高潮兴起 D.美日争夺中国
答案:C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日本加紧侵略,中日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所以选C。
点评: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13、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答案:B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点作答即可。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4、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民主、科学④“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④②③
答案:B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①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1919年③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④“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6年,因此选B。
点评:考查事件发生的年代。
15、下面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张学良和杨虎城夺取领导权
B.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
C.通过武力解决地盘划分问题
D.导致国共两党长期对峙
答案:B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所以选B
点评:考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
16、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接受的主张( )
A.杀蒋抗日 B.发动起义,投奔共产党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不再“剿共”
答案:C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杨接受了中共的主张。
点评:考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17、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 由此判断,该题准确答案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答案:D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由关键词: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可知答案D
点评:解题注意抓关键词
18、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
A.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C.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答案:C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西安事变的逼迫对象是蒋介石,不是汪精卫。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的目的
19、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该影片再现的是下列哪一历史场景?( )
A.创办黄埔军校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C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关键词“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可知是西安事变
点评:考查蒋介石的活动。
20、西安事变距今(2009年)已有( )
A.53周年 B.63周年 C.73周年 D.83周年
答案:C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西安事变1936,2009-1936=73
点评:考查周年计算
21、西安事变发生后,邓小平受中共委派到西安调停,他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出巨大贡献。
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答案:邓小平改成周恩来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受中共委派到西安调停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时的调停者。
22、阅读下列材料: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4)你对这次“军事政变”有何看法?
答案:(1)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2)逼蒋抗日,停止内战,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西安事变是一次爱国的行动,它反映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说明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前三问考查课本知识,第四问考查学生的主观分析能力,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点评:除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要学会对事件进行分析。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日之……
(1)上述两则材料都与何人有关?
答案:(1)蒋介石。
(2)材料一体现了“强邻压境”情况下电报发出者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如何?
答案:(2)政策:不抵抗政策。结果:东三省沦陷。
(3)材料二涉及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强邻压境”中“强邻”指什么?
答案:(3)西安事变。日本。
(4)材料二的最终结果如何?标志着什么?
答案:(4)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九一八爆发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陷,为了共同抗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中共考虑到全民族的利益,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和平解决的意义。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他的不抵抗政策,我东北三省旋即沦入敌手,这样于国于民不利的人,留有何用?
——1936年,东北军爱国官兵
材料二:若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听先生指挥。
——周恩来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的“他”“先生”指谁?
答案:(1)指蒋介石。
(2)这两则材料是在什么事件发生时说的?他们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答案:(2)是在西安事变发生时说的。爱国官兵主张将蒋介石处死,周恩来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如果你是当时的国民,你会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如果当时的英美两国也和你赞同的主张一样,你认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3)赞同周恩来的主张,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能促成统一战线建立,结束长期内战的形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有利于团结全民族力量,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促使了国民党营垒的进一步分化,粉碎了国民党内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英、美的目的是希望利用中国力量牵制日本侵略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主张“攘外必先安内”,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点评:考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
25、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实行“兵谏”,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两位民族英雄分别是谁呢?
答案:(1)张学良、杨虎城
(2)这两位英雄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何在?
答案:(2)逼蒋(联共)抗日。
(3)这场“兵谏”的结果何如呢?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3)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知识点:难忘九一八
解析:分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等人。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点评:考查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