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地球的运动--【高频考点解密】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新高考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地球的运动--【高频考点解密】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新高考专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0 22:42:25

文档简介

专题02地球的运动--【高频考点解密】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新高考专用)
一、选择题
(2023高三上·红桥期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昼夜长短变化。下图为85°S一年内昼长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5°S各地进入极昼期的时间大约为(  )
A.3月初 B.10月初 C.12月底 D.4月初
2.甲——乙时段,85°S日出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
A.南—正东—北 B.北—正东—南
C.东南—正东—西南 D.西北—正东—东北
【答案】1.B
2.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时,又回到赤道;冬至日,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分日的第二天,90°S出现极昼,当太阳直射5°S时,85°S正好发生极昼,大约时间为10月初,由图可知,进入第四季度(10月初),该地昼长为24小时,进入极昼,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甲时刻85°S正值极昼,并即将结束,太阳最低时位于正南方向;乙时刻85°S进入极夜,日出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由甲到乙时段,直射点经过赤道,太阳日出方向先为正南、再为正东,后为正北,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三上·静海月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主要讲述了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地球将被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开启全新的地球时代。据此完成问题。
3.依据材料分析,比邻星的天体类型是(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4.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宜居的主要条件是(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存在液态水③距比邻星距离适中④有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B
4.A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1、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2、太阳光照稳定;3、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1、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2、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3、存在液态水;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
3.据材料可知,最终地球成为比邻星的行星,由于地球是行星,行星是绕恒星运动的,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宜居的主要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距比邻星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①②③正确;昼夜更替现象不是宜居的主要条件,且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④错误,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三上·东莞期中)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远时近,平均会合周期约为780天。每个周期中,火星与地球会迎来一次“相会”,也会迎来一次距离最远的时候。在最近一轮会合周期里,火星已于2022年12月1日(农历初八)运行至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2023年10月18日运行至本轮会合周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位置。下图示意最近火星和最远火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最远火星”和“最近火星”现象出现,是因为火星与地球(  )
A.距太阳远近不同 B.质量大小不同
C.生命活动不同 D.形成时间不同
6.在2022年12月1日当晚地球上的人观测到月球与火星位置图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5.A
6.D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点评】太阳系八大行星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共面性的特点。
5.火星与地球都是太阳系的行星,它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火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出现最远火星和最近火星"现象。
故正确答案为:A
6.在2022年12月1日当晚(农历初八),火星运行至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此时月球是上弦月的形态,位于西南天空,D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2023高二上·阳泉开学考) 2023年3月24日(农历二月初三)傍晚,天幕中上演了 “月伴金星”天象--明亮的金星 与一弯蛾眉月极近距离相伴,我国均适合观测。图1为某摄影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表1为金星和地球的相关数据。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金星 地球
轨道半径(地球=1) 0.72 1
公转周期 225天 1年
自转周期 243天 23时56分
相对质量(地球=1) 0.82 1
相对体积(地球=1) 0.88 1
平均温度(固体表面)℃ 480 32
大气主要成分 CO2、N2 N2、O2
7.“月伴金星”所在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8.与地球相比,金星表面温度高的原因主要是(  )
①密度更小②距离太阳更近③自转周期更长④公转速度更慢⑤温室气体更多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答案】7.A
8.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点评】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到太阳距离由近到远划分,分别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
7.天体系统级别中,银河系级别高于太阳系,太阳系级别高于地月系。
故答案为:A。
8.与地球相比,金星表面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②和⑤。金星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更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强烈,导致表面温度升高。此外,金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二氧化碳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了致密的温室效应,导致金星表面的温度进一步上升。
故答案为:D。
(2023高三上·山西月考) 2023年9月9日至10日,G20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28°7′N,77°13′E)举行,此次G20峰会的主题为“一个地球,一个家园,一个未来”。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峰会举行期间,地球最可能位于(  )
A.a与b之间,接近b B.b与c之间,接近b
C.d与a之间,接近d D.c与d之间,接近d
10.峰会举行的第一天,新德里旗杆影子的移动轨迹为(  )
A.西南一正北—东南 B.西南一正南—东南
C.西北一正南—东北 D.西北一正北—东北
11.此次峰会在当地时间10日中午落幕,此时(  )
A.北京月光洒向大地 B.伦敦已经日出
C.东京(东九区)正值日落 D.纽约(西五区)还处于9日
【答案】9.A
10.A
11.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移动规律: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夜变短。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变短夜变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
9.读图可知,a为夏至日,b为秋分,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G20峰会在9月9日至10日,大致位于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即a与b之间,接近b ,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0.峰会举行的第一天是9月9日,新德里日出位于东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日落位于西北方,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日出时,影子位于西南方,正午时影子位于正北方,日落时影子位于东南方,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1.此次峰会在当地时间10日中午落幕,新德里位于东五区,区时约12:00左右,此时北京区时约是10日15:00;伦敦位于中时区,此时约7日,已经日出;东京(东九区)正值16:00,C错误;纽约(西五区)此时约2:00,处于10日。B 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 B。
(2023高三上·乳山月考)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航天员将驻留太空约5个月。“天宫课堂”第四课定于北京时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下左图为“天宫”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注:“天宫”绕地球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右图为“天宫”轨道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航天员驻留太空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一直变慢 B.一直变快
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
13.在温哥华(123°W)的李同学同步收看“天宫课堂”,收看时间为当地(  )
A.9月20日23:45 B.9月21日23:45
C.9月20日22:45 D.9月21日22:45
14.“天宫”绕地球飞行过程中,第1次与第3次在赤道上的投影经度间隔大约为(  )
A.60° B.90° C.45° D.30°
【答案】12.C
13.A
14.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点评】 地方时的计算: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12.由材料“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航天员将驻留太空约5个月”可知,航天员驻留太空的时间约为6月-10月,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地球公转先变慢后变快,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温哥华(123°W)位于西八区,与北京时间相差16个时区,因此温哥华当地时间和北京时间之间差16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温哥华时间应为:9月21日15时45分-16时=9月20日23:45,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根据材料可知,“天宫"绕地球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从“天宫绕地球飞行过程中,天宫从第1次投影到第3次投影的变化”可知,“天宫"飞行了2周,因此“天宫”飞行用时为3小时,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15°/h,所以第1次与第3次的投影经度差为45°,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三上·台山月考)下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日高邮夜长为(  )
A.10小时24分钟 B.13小时36分钟
C.10小时36分钟 D.13小时24分钟
16.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邮位于Q点的东北方向
B.江苏某滨海景区的游客欣赏海上日出时,应面朝东南方向
C.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D.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N,139°W)
【答案】15.A
16.D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日出日落方位规律: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计算夜长=24-昼长,昼长=昼弧/15°=日落-日出=(12-日出)*2=(日落-12)*2。
15.从图中可知,139°W是昼半球的一半,其地方时为12:00时,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一小时,东加西减的原则,可以计算出,119°E的地方时为5:12时,图中,高邮位于晨线上,说明该地日出时间为5:12时,根据昼长=(12-日出时间)*2,计算出高邮的白昼时长为13小时36分钟,夜长=24-昼长时间=10小时24分,A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A、图中可知,Q点的地理坐标是(139°W,70°S),高邮市的地理坐标(119°E,33°N),两地经度大于180°,符号相反。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高邮位于Q点的西北方向,A错误;
B、从图中可知,70°S开始出现极夜现象,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于东北。江苏某滨海景区的游客欣赏海上日出时应当朝向东北方向,B错误;
C、70°S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N, 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C错误;
D、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N,139°W是昼半球的一半,39°W为正午12点即太阳直射的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N,139°W),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7.(2023高二上·延庆期末)图左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右为某学校学生设计的节气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右所示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用图中字母表示),比较该时段北京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2)在下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和图示节气的太阳直射光线、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图右的设计展示了该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一些民俗。请在其呈现的天气特征和植被特征中任选其一,解释其成因。
【答案】(1)a;该时段,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长。(或与北京相比,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短。
(2)如图所示:
(3)多阴雨天气: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逐渐增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阴雨天气。或树木发芽、长叶、开花: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我国所在纬度带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温回升,树木逐渐发芽、长叶、开花。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图乙显示为清明节,该节气是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左右,结合图甲信息,观察可得最右边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上边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左边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下边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因此清明节在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即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a。该时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纬度越高昼越长,反之越短;由于上海和北京的纬度都高于北回归线的纬度,所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故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长。
(2)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每个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将近8度,4月4日到6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北纬4度,晨昏线和太阳光线保持垂直,背对于太阳光线的一半为夜半球,如图
(3)图乙中涉及该节气(清明)时,出现降雨,树木发芽,长出树叶,呈现出绿色景象,从天气特征上来看,清明节太阳直射点过赤道已经一月有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风(夏季风)逐渐增强,从海洋上带来湿润气流,与尚未退回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因此多阴雨天气;从植被上讲,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逐渐加长,气温回暖,树木、草等焕发生机,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等。
【点评】一、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为昏线;由夜入昼,为晨线。
2.判断地方时光照图中能直接判断的时间是四个特殊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弧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弧(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24)时。
3.判断日期节气)晨昏线与某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昼长夜短,为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地理位置
(1)确定纬度:a.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b.根据晨昏线(圈)与纬线切点判断。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c.根据日期判断。
(2)确定经度。一般根据地方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三、二十四节气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8.(2023高二上·静海)下面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对应的节气名称分别为:A   B   C   D   。
(2)右图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①点和②点时,分别对应左图中A、B、C、D四个位置中的   和   。
(3)每年   (日期)前后,地球运动到左图中的D处,太阳直射点位于   (纬度),该日天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   值(最大或最小)。
(4)左图中,当地球从A公转到B时,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变角化规律是   
【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A;B
(3)12月22日;23°26′S(或者南回归线);最小
(4)一直变大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左图可知,B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B处为夏至日,D处为冬至日。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C点为秋分日,A点为春分日。
(2)右图中,①点为春分日,对应左图中的A点,②点为夏至日,对应左图中B点。
(3)北半球的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26′S,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天津位于北半球,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4)A处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B处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天津纬度约40°N,在此阶段,太阳直射点越来越靠近40°N,故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直变大。
【点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1 / 1专题02地球的运动--【高频考点解密】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新高考专用)
一、选择题
(2023高三上·红桥期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昼夜长短变化。下图为85°S一年内昼长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5°S各地进入极昼期的时间大约为(  )
A.3月初 B.10月初 C.12月底 D.4月初
2.甲——乙时段,85°S日出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
A.南—正东—北 B.北—正东—南
C.东南—正东—西南 D.西北—正东—东北
(2023高三上·静海月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主要讲述了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地球将被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开启全新的地球时代。据此完成问题。
3.依据材料分析,比邻星的天体类型是(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4.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宜居的主要条件是(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存在液态水③距比邻星距离适中④有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高三上·东莞期中)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远时近,平均会合周期约为780天。每个周期中,火星与地球会迎来一次“相会”,也会迎来一次距离最远的时候。在最近一轮会合周期里,火星已于2022年12月1日(农历初八)运行至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2023年10月18日运行至本轮会合周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位置。下图示意最近火星和最远火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最远火星”和“最近火星”现象出现,是因为火星与地球(  )
A.距太阳远近不同 B.质量大小不同
C.生命活动不同 D.形成时间不同
6.在2022年12月1日当晚地球上的人观测到月球与火星位置图可能是(  )
A. B.
C. D.
(2023高二上·阳泉开学考) 2023年3月24日(农历二月初三)傍晚,天幕中上演了 “月伴金星”天象--明亮的金星 与一弯蛾眉月极近距离相伴,我国均适合观测。图1为某摄影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表1为金星和地球的相关数据。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金星 地球
轨道半径(地球=1) 0.72 1
公转周期 225天 1年
自转周期 243天 23时56分
相对质量(地球=1) 0.82 1
相对体积(地球=1) 0.88 1
平均温度(固体表面)℃ 480 32
大气主要成分 CO2、N2 N2、O2
7.“月伴金星”所在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8.与地球相比,金星表面温度高的原因主要是(  )
①密度更小②距离太阳更近③自转周期更长④公转速度更慢⑤温室气体更多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2023高三上·山西月考) 2023年9月9日至10日,G20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28°7′N,77°13′E)举行,此次G20峰会的主题为“一个地球,一个家园,一个未来”。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峰会举行期间,地球最可能位于(  )
A.a与b之间,接近b B.b与c之间,接近b
C.d与a之间,接近d D.c与d之间,接近d
10.峰会举行的第一天,新德里旗杆影子的移动轨迹为(  )
A.西南一正北—东南 B.西南一正南—东南
C.西北一正南—东北 D.西北一正北—东北
11.此次峰会在当地时间10日中午落幕,此时(  )
A.北京月光洒向大地 B.伦敦已经日出
C.东京(东九区)正值日落 D.纽约(西五区)还处于9日
(2023高三上·乳山月考)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航天员将驻留太空约5个月。“天宫课堂”第四课定于北京时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下左图为“天宫”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注:“天宫”绕地球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右图为“天宫”轨道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航天员驻留太空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一直变慢 B.一直变快
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
13.在温哥华(123°W)的李同学同步收看“天宫课堂”,收看时间为当地(  )
A.9月20日23:45 B.9月21日23:45
C.9月20日22:45 D.9月21日22:45
14.“天宫”绕地球飞行过程中,第1次与第3次在赤道上的投影经度间隔大约为(  )
A.60° B.90° C.45° D.30°
(2023高三上·台山月考)下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日高邮夜长为(  )
A.10小时24分钟 B.13小时36分钟
C.10小时36分钟 D.13小时24分钟
16.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邮位于Q点的东北方向
B.江苏某滨海景区的游客欣赏海上日出时,应面朝东南方向
C.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D.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N,139°W)
二、综合题
17.(2023高二上·延庆期末)图左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右为某学校学生设计的节气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右所示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用图中字母表示),比较该时段北京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2)在下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和图示节气的太阳直射光线、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图右的设计展示了该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一些民俗。请在其呈现的天气特征和植被特征中任选其一,解释其成因。
18.(2023高二上·静海)下面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对应的节气名称分别为:A   B   C   D   。
(2)右图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①点和②点时,分别对应左图中A、B、C、D四个位置中的   和   。
(3)每年   (日期)前后,地球运动到左图中的D处,太阳直射点位于   (纬度),该日天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   值(最大或最小)。
(4)左图中,当地球从A公转到B时,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变角化规律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时,又回到赤道;冬至日,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分日的第二天,90°S出现极昼,当太阳直射5°S时,85°S正好发生极昼,大约时间为10月初,由图可知,进入第四季度(10月初),该地昼长为24小时,进入极昼,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甲时刻85°S正值极昼,并即将结束,太阳最低时位于正南方向;乙时刻85°S进入极夜,日出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由甲到乙时段,直射点经过赤道,太阳日出方向先为正南、再为正东,后为正北,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B
4.A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解析】【点评】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1、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2、太阳光照稳定;3、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1、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2、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3、存在液态水;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
3.据材料可知,最终地球成为比邻星的行星,由于地球是行星,行星是绕恒星运动的,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宜居的主要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距比邻星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①②③正确;昼夜更替现象不是宜居的主要条件,且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④错误,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5.A
6.D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点评】太阳系八大行星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共面性的特点。
5.火星与地球都是太阳系的行星,它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火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出现最远火星和最近火星"现象。
故正确答案为:A
6.在2022年12月1日当晚(农历初八),火星运行至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此时月球是上弦月的形态,位于西南天空,D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7.A
8.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点评】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到太阳距离由近到远划分,分别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
7.天体系统级别中,银河系级别高于太阳系,太阳系级别高于地月系。
故答案为:A。
8.与地球相比,金星表面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②和⑤。金星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更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强烈,导致表面温度升高。此外,金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二氧化碳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了致密的温室效应,导致金星表面的温度进一步上升。
故答案为:D。
【答案】9.A
10.A
11.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移动规律: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夜变短。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变短夜变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
9.读图可知,a为夏至日,b为秋分,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G20峰会在9月9日至10日,大致位于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即a与b之间,接近b ,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0.峰会举行的第一天是9月9日,新德里日出位于东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日落位于西北方,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日出时,影子位于西南方,正午时影子位于正北方,日落时影子位于东南方,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1.此次峰会在当地时间10日中午落幕,新德里位于东五区,区时约12:00左右,此时北京区时约是10日15:00;伦敦位于中时区,此时约7日,已经日出;东京(东九区)正值16:00,C错误;纽约(西五区)此时约2:00,处于10日。B 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 B。
【答案】12.C
13.A
14.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点评】 地方时的计算: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12.由材料“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航天员将驻留太空约5个月”可知,航天员驻留太空的时间约为6月-10月,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地球公转先变慢后变快,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3.温哥华(123°W)位于西八区,与北京时间相差16个时区,因此温哥华当地时间和北京时间之间差16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温哥华时间应为:9月21日15时45分-16时=9月20日23:45,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根据材料可知,“天宫"绕地球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从“天宫绕地球飞行过程中,天宫从第1次投影到第3次投影的变化”可知,“天宫"飞行了2周,因此“天宫”飞行用时为3小时,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15°/h,所以第1次与第3次的投影经度差为45°,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5.A
16.D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日出日落方位规律: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计算夜长=24-昼长,昼长=昼弧/15°=日落-日出=(12-日出)*2=(日落-12)*2。
15.从图中可知,139°W是昼半球的一半,其地方时为12:00时,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一小时,东加西减的原则,可以计算出,119°E的地方时为5:12时,图中,高邮位于晨线上,说明该地日出时间为5:12时,根据昼长=(12-日出时间)*2,计算出高邮的白昼时长为13小时36分钟,夜长=24-昼长时间=10小时24分,A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A、图中可知,Q点的地理坐标是(139°W,70°S),高邮市的地理坐标(119°E,33°N),两地经度大于180°,符号相反。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高邮位于Q点的西北方向,A错误;
B、从图中可知,70°S开始出现极夜现象,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于东北。江苏某滨海景区的游客欣赏海上日出时应当朝向东北方向,B错误;
C、70°S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N, 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C错误;
D、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N,139°W是昼半球的一半,39°W为正午12点即太阳直射的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N,139°W),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a;该时段,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长。(或与北京相比,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短。
(2)如图所示:
(3)多阴雨天气: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逐渐增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阴雨天气。或树木发芽、长叶、开花: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我国所在纬度带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温回升,树木逐渐发芽、长叶、开花。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图乙显示为清明节,该节气是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左右,结合图甲信息,观察可得最右边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上边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左边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下边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因此清明节在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即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a。该时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纬度越高昼越长,反之越短;由于上海和北京的纬度都高于北回归线的纬度,所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故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较长。
(2)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每个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将近8度,4月4日到6日,太阳直射点大约在北纬4度,晨昏线和太阳光线保持垂直,背对于太阳光线的一半为夜半球,如图
(3)图乙中涉及该节气(清明)时,出现降雨,树木发芽,长出树叶,呈现出绿色景象,从天气特征上来看,清明节太阳直射点过赤道已经一月有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风(夏季风)逐渐增强,从海洋上带来湿润气流,与尚未退回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因此多阴雨天气;从植被上讲,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逐渐加长,气温回暖,树木、草等焕发生机,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等。
【点评】一、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为昏线;由夜入昼,为晨线。
2.判断地方时光照图中能直接判断的时间是四个特殊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弧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弧(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24)时。
3.判断日期节气)晨昏线与某经线圈重合,为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南极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昼长夜短,为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地理位置
(1)确定纬度:a.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b.根据晨昏线(圈)与纬线切点判断。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c.根据日期判断。
(2)确定经度。一般根据地方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三、二十四节气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8.【答案】(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A;B
(3)12月22日;23°26′S(或者南回归线);最小
(4)一直变大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左图可知,B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B处为夏至日,D处为冬至日。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C点为秋分日,A点为春分日。
(2)右图中,①点为春分日,对应左图中的A点,②点为夏至日,对应左图中B点。
(3)北半球的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26′S,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天津位于北半球,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4)A处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B处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天津纬度约40°N,在此阶段,太阳直射点越来越靠近40°N,故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直变大。
【点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前后;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