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蜀相》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7 13:3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蜀 相 杜甫蜀 相 杜甫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你知道的有关诸葛亮的哪些歇后语?白帝城五丈原穿过过厅,可见两侧廊坊内各有14尊真人大小的塑像,这就是蜀汉文臣武将廊房。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候诸葛亮的祠堂,始建于西晋末年,到唐代已具规模,明初与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相并,成为君臣合庙,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武 侯 祠占地面积五十六亩(37000平方米),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今存高达12米的刘备墓(惠陵)、蜀汉“直百五铢钱”和47尊蜀汉人物塑像等珍贵文物。尤以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和文、书、刻号称“三绝”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祠堂碑》最为知名。
杜甫草堂当年有多大规模,我们不得而知。现今草堂是合并了东邻的梵安寺和西部的梅园形成的,由大榭,诗史堂,纪念馆,柴门,水竹居,恰受航轩,总面积三百
余亩。原草堂遗址建筑包括正门,大榭,诗史堂,柴门,工部祠五重建筑。蜀 相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前四句写武侯祠,后四句先概括诸葛亮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提问: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提问: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答:“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他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好听,可有谁听呢?由此自然而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
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234年,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谥忠武。诸葛亮死后,晋统一三国。
一生谨慎,"长于巧思",革新了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制造的"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著有《诸葛亮集》。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来到茅庐时,诸葛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诸葛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诸葛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诸葛亮弟诸葛均,方知诸葛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诸葛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诸葛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备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诸葛亮醒后,方才相见。
提问:3、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
答: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尾联;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对两首杜诗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登高》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图景,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加之耳听“猿啸哀”、目睹“鸟飞回”,恰恰流溢出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投的怅惘。
B、《登高》颔联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无边”与“不尽”从平面上极写数量之大;“萧萧下”与“滚滚来”则从立体上表现壮阔之势。 本项的表述理解失误—“尽”只表示量多势大,并未形容“平面”
BC、题曰“蜀相”而未题曰“武侯祠”,可见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物。杜甫绝非为旅游而旅游。因此可以认定:诗的意境有二—一则,歌颂诸葛亮的才智与功业;二则,惋惜自己的壮志未酬。
D、“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诗人入得祠来,不关注巍巍之殿宇,凛凛之塑像,却将“自春色”与“空好音”摄入镜头,这样的构思,岂不是为了烘托末句“长使英雄泪沾襟”而蓄势。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背景 鉴赏 讨论 练习 朗读
《蜀相》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
当时诗人在成都。诗中借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蜀相,指诸葛亮,曾封武侯。 返回《蜀相》鉴赏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句咏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话是杜甫咏史诗中传诵千古的绝唱,这是为诸葛亮发出的哀歌,也写尽了中华民族多少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据说宋朝抗金名将宗泽死前曾吟杜甫此两句诗,可谓
千载而下,英雄同泪。
返回《蜀相》讨论有评论家认为本诗末两句概括了历来有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写出了美学上的崇高境界。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谈谈你的体会和看法。 返回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一问一句,写“丞相祠堂”。一个“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热爱之情,其急切之态也跃然欲出。
B 颔联描绘了古词的春日景色:春光照耀绿草,绿草辉映石阶;隔夜黄鹂,婉转地唱着歌儿。
C 颈联先写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刘备曾三次访问他,商量天下大计,次写诸葛亮毕生辅佐刘备、刘禅,开创大业,匡济危时。
D 尾联是说,诸葛亮出师未捷就死了,给历史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所以“长使英雄泪满襟”。 返回 古诗鉴赏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注 释韵译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 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 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评析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 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 “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 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 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你知道的有关诸葛亮的哪些歇后语?诵读资料 公元759年,自安史之乱以来就一直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满怀事实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敬仰之情,到“锦官城”西北郊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祠庙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拔,绿树丛中的黄鹂百啭千啼,自鸣得意。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废败破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丞相的祠堂要去哪里找呢?原来在锦官城外柏树茂密的地方。“寻”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缅怀之情,也表明这里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柏森森”渲染出安静、肃穆的气氛。祠堂阶前的春草映着绿茵茵的碧色,隔着树叶还听得见黄鹂儿清亮的叫声。这两句衬托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睹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从前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平定天下,所以在刘备与后主两代中,都靠着老丞相的一片忠心开国与辅佐。表达了诸葛亮的生平业绩、报国忠心和雄才大略,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品格。表达出诗人对诸葛亮崇高献身精神的敬仰和对她事业未竟身先亡的痛惜心情。作者简介
诗人龚自珍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处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廷的腐朽昏庸,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写下许多文章,提出许多办法,然而人微言轻,不被重视,四十八岁那年,被迫辞官离京,飘然南归。1839年己亥年,他在旅途中陆续写了三百一十五首绝句,是他一生回忆录,诗中表达了他的思想倾向,对国事的感慨以及生平经历的哀乐。这里我们所要学的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这首诗写诗人辞官离京,心情十分郁闷。但他并不认为自己从此就一无用处,而是仍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工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马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浩荡”广大无边,用来形容离愁,说明作者愁绪之深。“白日斜”夕阳西斜,烘托作者的愁绪。这两句写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心情。凋落的花仍然有情有义,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落红”即落花,这里是作者的自喻,是指作者自此脱离官场。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花”,实际上借花表露诗人的情怀,这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拓展延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现在人们常用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为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哪些人还可以用这句诗来赞扬?古诗练习1.《蜀相》中为祠堂渲染出荒凉冷落的气氛的诗句是: , 。其中概括出诸葛亮一生功业,并表达出诗人对诸葛亮敬仰之情的句子是: ,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是:
, 。其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诗中动静结合写景的句子是: ,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两句诗形象的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 4.《送友人》中通过比喻表达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