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第一课时 课件(共35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曹刿论战》第一课时 课件(共35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6 18:51:28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曹刿论战》第一课时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感受古人地政治智慧,体会他们地责任感和担当精神。4、背诵课文。
重点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2、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3、感受古人地政治智慧,体会他们地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2、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能列举几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吗?长勺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楚汉战争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与长勺之战有关。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2、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3、感受古人地政治智慧,体会他们地责任感和担当精神。4、背诵课文。《左转》和作者简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_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与《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写作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当上国君后很想显示自己的威风,建立威信,便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读课文,读准字音曹刿请见( guì ) 又何间焉( jiàn ) 弗敢专也 ( fú )牺牲玉帛( bó ) 小信未孚( fú ) 下视其辙( zhé ) 登轼而望之( shì ) 夫战,勇气也( fú ) 三而竭( jié ) 望其旗靡( mǐ )再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何以/战  3、可/ 以 一 战 4、一 鼓/ 作 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5、吾/ 视 其 辙 乱,望 其 旗 靡,故 /逐 之。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十年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伐:攻打。师:军队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食:吃间:参与焉:呢鄙:浅陋,指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见:拜见译文: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那些吃大肉的大官们会商量这件事的,你为何去参与呢?”曹刿说:“那些吃大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何以:凭借什么弗:不专:独自享用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以,把从:服从,听从译文: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臣子)。”曹刿应答说:“这种小恩小惠并没有普及到全体百姓身上,他们不会跟从(您去拼命作战的)。”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加:虚夸、夸大信:实情孚:使信服福:赐福,保佑译文: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一定要按照实情(有多少说多少)。”曹刿应答说:“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打胜仗)。”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狱:案件虽:即使察:详察以:根据情:诚实属:类可以:可以凭借译文: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个面具自己的诚心(来审理)。”曹刿应答说:“(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打仗,请允许我跟着去。”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乘:同乘一辆战车于:在鼓:击鼓进军之:凑音节无意义败绩:大败译文: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齐鲁两国的军队在长勺开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国军队击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国军队大败。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驰:驱车追赶视:察看辙: 车轮碾过留下的痕迹轼: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这里做动词,扶着车厢前的横木。望:瞭望译文: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查看了齐军战车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敌情,然后说:“可以追赶了。”(庄公)就(命令鲁军)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既:已经克:战胜故:原因,缘故夫:发语词译文:已经战胜,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作:振作再:第二次衰:减弱竭:消失盈:旺盛故:所以 译文: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敌人士气耗尽而我军士气高涨,因此战胜了他们。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测:预测,预料伏:埋伏焉:于此译文:(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料,(我)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看到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倒下,(知道他们是真的败了)所以这时才追击他们。再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迎战、备战。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双方交战)。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合作探究】整理文中的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必以信 信: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必以情 情:古义:诚心 今义:感情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3、惧有伏焉 伏:动词做名词,埋伏一词多义:师:①遂逐齐师( 军队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 )属:①忠之属也( 类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 )③属引凄异( 连接 ) ④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故: ①故克之(因此,所以) ②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③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旧 )请:①曹刿请见(请求) ②战则请从(请让我)从:①战则请从(跟随) ②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以:①何以战(凭,靠,凭借) ②必以分人(把)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来 ) ④盖以诱敌(用来)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 ) ⑥以其境过清(因为 )之:①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②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③公与之乘(代词,他) ④公将鼓之(凑音节,无意义 )⑤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无意义 ) 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寡助之至( 到 )加:弗敢加也(虚夸,夸大 ) 山不加增(加大)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好处) 大王加惠 ( 施与 )特殊句式: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2、省略句: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3、省略句:(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4、省略句: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5、倒装句:何以战,以何战 读读笔记笔记读划停顿读课文翻译课文读笔记读笔记笔记笔记笔记笔记笔记小组合作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4目标4目标1、4目标1、4目标1目标1目标1目标目标1目标1
选择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 军队 )( 攻打 ) B 齐师败绩( 大败 )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猪、牛、羊等祭品 )( 虚报 )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监狱 )(虽然)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B 弗敢专也 弗得则死C 又何间焉 其间千二百里D 必以信 小信未孚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大易小 C、以君为长者 D、 不敢出一言以复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下面翻译句子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A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译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句: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留下的痕迹杂乱,远望他们的战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句: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预测的,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在那里)。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句: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何必)要在这中间呢?下面翻译句子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句: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臣子。B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句:大丈夫打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军),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进军),士气就耗尽了。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句: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合理裁决。D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译句:齐国军队大败。鲁庄公将要驾车马追赶,曹刿说:“不可以。”【扩展延伸】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下面解释加点词语有误地一项是( )A再鼓之,必走 ( 跑 ) B鲍叔牙因乾时得胜 (由于 )C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 快 )D追三十余里方还 ( 方圆 )翻译句子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 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这篇文章也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与课文《曹刿论战》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原因。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本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曹刿论战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你能列举几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吗?
长勺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楚汉战争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与长勺之战有关。
《左传》
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
2、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
3、感受古人地政治智慧,体会他们地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4、背诵课文。
新知讲解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________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_________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春秋三传” 。
编年体
左丘明
《公羊传》和《谷梁传》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写作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很想显示自己的威风,建立威信,便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
读课文,读准字音
曹刿请见( ) 又何间焉( ) 弗敢专也 (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夫战,勇气也( )
三而竭( ) 望其旗靡( )
guì jiàn fú
bó fú zhé
shì fú
jié mǐ
再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何以/战  
3、可/ 以 一 战
4、一 鼓/ 作 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5、吾/ 视 其 辙 乱,望 其 旗 靡,故 /逐 之。
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十年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伐:攻打。
师:军队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食:吃
间:参与
焉:呢
鄙:浅陋,指目光短浅
远谋:深谋远虑
见:拜见
译文: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那些吃大肉的大官们会商量这件事的,你为何去参与呢?”曹刿说:“那些吃大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何以:凭借什么
弗:不
专:独自享用
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以,把
从:服从,听从
译文: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臣子)。”曹刿应答说:“这种小恩小惠并没有普及到全体百姓身上,他们不会跟从(您去拼命作战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加:虚夸、夸大
信:实情
孚:使信服
福:赐福,保佑
译文: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一定要按照实情(有多少说多少)。”曹刿应答说:“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打胜仗)。”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狱:案件
虽:即使
察:详察
以:根据
情:诚实
属:类
可以:可以凭借
译文: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个面具自己的诚心(来审理)。”曹刿应答说:“(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打仗,请允许我跟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乘:同乘一辆战车
于:在
鼓:击鼓进军
之:凑音节无意义
败绩:大败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齐鲁两国的军队在长勺开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国军队击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国军队大败。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驰:驱车追赶
视:察看
辙: 车轮碾过留下的痕迹
轼: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这里做动词,扶着车厢前的横木。
望:瞭望
译文: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查看了齐军战车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敌情,然后说:“可以追赶了。”(庄公)就(命令鲁军)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既:已经
克:战胜
故:原因,缘故
夫:发语词
译文:已经战胜,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振作
再:第二次
衰:减弱
竭:消失
盈:旺盛
故:所以
译文: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敌人士气耗尽而我军士气高涨,因此战胜了他们。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测:预测,预料
伏:埋伏
焉:于此
译文:(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料,(我)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看到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倒下,(知道他们是真的败了)所以这时才追击他们。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迎战、备战。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双方交战)。
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再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合作探究:整理文中的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古义: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间:古义: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官司、案件。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讨伐,攻打
参与
5、肉食者鄙 鄙:古义: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古义: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虽:古义: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再:古义: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 信:古义: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古义: 今义:忠诚
11、必以情 情:古义: 今义:感情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虚夸,以少报多
即使
第二次
实情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诚心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3、惧有伏焉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伏:动词做名词,埋伏
一词多义:
1、师:①遂逐齐师(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属:①忠之属也(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③属引凄异( ) ④神情与苏黄不属( )
3、故:①故克之( ) ②公问其故( )
③两狼之并驱如故( )
4、请:①曹刿请见( ) ②战则请从( )
5、从:①战则请从( ) ②民弗从也( )
军队 老师
类 同“嘱”,嘱咐
连接 类似
因此,所以 缘故,原因
原来,旧
请求 请让我
跟从 服从,听从
6、以:
①何以战( ) ②必以分人( )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 ④盖以诱敌( )
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⑥以其境过清( )
凭,靠,凭借 把
来 用来
凭 因为
之:
①肉食者谋之( ) ②小大之狱( )
③公与之乘( ) ④公将鼓之( )
⑤两狼之并驱如故( ) ⑥寡助之至( )
⑦何陋之有( )
加:弗敢加也( ) 山不加增(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大王加惠 ( )
代词,代这件事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他 凑音节,无意义
主谓之间,无意义 到
宾语前置的标志
虚夸,夸大 加大
益处,好处 施与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倒装句:
夫战,勇气也
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
(鲁军)遂逐齐师。
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何以战,以何战
课堂总结
本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课堂练习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 军队 )( 攻打 )
B 齐师败绩( 大败 )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猪、牛、羊等祭品 )( 虚报 )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监狱 )(虽然)
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B 弗敢专也 弗得则死
C 又何间焉 其间千二百里
D 必以信 小信未孚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大易小
C、以君为长者 D、 不敢出一言以复
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下面翻译句子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译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句: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留下的痕迹杂乱,远望他们的战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句: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预测的,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在那里)。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句: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何必)要在这中间呢?
下面翻译句子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句: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臣子。
B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句:大丈夫打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军),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进军),士气就耗尽了。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句: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合理裁决。
D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译句:齐国军队大败。鲁庄公将要驾车马追赶,曹刿说:“不可以。”
拓展提高
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下面解释加点词语有误地一项是( )
A再鼓之,必走 ( 跑 )
B鲍叔牙因乾时得胜 (由于 )
C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 快 )
D追三十余里方还 ( 方圆 )
翻译句子
(1)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
(2)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
这篇文章也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与课文《曹刿论战》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原因。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
课外阅读背诵苏轼的其他诗词。
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迎战、备战。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双方交战)。
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
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
感受古人地政治智慧,体会他们地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4、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
2、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
3、感受古人地政治智慧,体会他们地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习难点】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
2、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
【学习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你能列举几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吗?
长勺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楚汉战争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与长勺之战有关。
这就是——曹刿论战。
板书课题
【有关资料】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春秋》三传”之一(《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左传》的文学成就:①叙事具体生动,详略得当,手法灵活,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②善于写战事,大小战事有数百次,特别是几次大规模战事写得最出色,往往描写战争起因、性质、胜负的内外因素如民心向背、将帅品格等。《左传》,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者介绍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8%A5%E7%A7%8B / 982807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末期史学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F%B2%E5%AD%A6%E5%AE%B6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文学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6%87%E5%AD%A6%E5%AE%B6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思想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0%9D%E6%83%B3%E5%AE%B6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散文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5%A3%E6%96%87%E5%AE%B6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B6%B3%E6%81%AD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写作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很想显示自己的威风,建立威信,便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
人物形象
鲁庄公:从谏如流、知人善用、性格急躁、遇事鲁莽。
曹刿: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善于进谏,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冷静睿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
段落结构
全文以齐鲁长勺之战(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为线索,分三段,按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来写。
第一段,论战前准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
第二段,叙战争经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适时反击和追击。
第三段,论取胜原因。写曹刿分析如何把握作战时机。(反击要在“彼竭我盈”之时,追击要在对方“辙乱旗靡”之时。)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现实意义
执政者要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取信于民,从而获得人民的支持。
【预习设计】
给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请见( ) 又何间焉( ) 弗敢专也 (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夫战,勇气也( )
三而竭( ) 望其旗靡( )
读课文,注意下面句子的节奏: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何以战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加点词:
齐师伐我( )( ) 其乡人曰( )
肉食者谋之( ) 又何间焉( )( )
肉食者鄙( ) 乃入见( ) 何以战( )
衣食所安( ) 弗敢专也( )( )
必以分人( ) 小惠未遍( ) 牺牲玉帛( )
弗敢加也( ) 必以信( ) 小信未孚( )
神弗福也 ( ) 小大之狱( )( )
虽不能察( )( ) 必以情( )
忠之属也( ) 可以一战( )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 战于长勺( ) 公将鼓之( )
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 )( )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
遂逐齐师( ) 既克( ) ( )
公问其故( ) 夫战,勇气也( )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彼竭我盈( )( )
故克之( ) 难测也( )( )
惧有伏焉( )( ) 望其旗靡( )
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11、既克,公问其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彼竭我盈,故克之。
1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扩展延伸】
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下面解释加点词语有误地一项是( )
A再鼓之,必走 ( 跑 )
B鲍叔牙因乾时得胜 (由于 )
C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 快 )
D追三十余里方还 ( 方圆 )
翻译句子
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
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
这篇文章也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与课文《曹刿论战》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原因。
【课堂检测】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 军队 )( 攻打 )
B 齐师败绩( 大败 )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猪、牛、羊等祭品 )( 虚报 )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监狱 )(虽然)
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B 弗敢专也 弗得则死
C 又何间焉 其间千二百里
D 必以信 小信未孚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大易小
C、以君为长者 D、 不敢出一言以复
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下面翻译句子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译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句: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留下的痕迹杂乱,远望他们的战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句: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预测的,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在那里)。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句: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何必)要在这中间呢?
下面翻译句子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句: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臣子。
B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句:大丈夫打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军),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进军),士气就耗尽了。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句: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合理裁决。
D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译句:齐国军队大败。鲁庄公将要驾车马追赶,曹刿说:“不可以。”
【作业布置】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
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
感受古人地政治智慧,体会他们地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4、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
2、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
3、感受古人地政治智慧,体会他们地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习难点】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地差别。
2、学习文章地精练笔法和详略安排。
【学习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你能列举几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吗?
长勺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楚汉战争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与长勺之战有关。
这就是——曹刿论战。
板书课题
【有关资料】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春秋》三传”之一(《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左传》的文学成就:①叙事具体生动,详略得当,手法灵活,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②善于写战事,大小战事有数百次,特别是几次大规模战事写得最出色,往往描写战争起因、性质、胜负的内外因素如民心向背、将帅品格等。《左传》,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者介绍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8%A5%E7%A7%8B / 982807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末期史学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F%B2%E5%AD%A6%E5%AE%B6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文学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6%87%E5%AD%A6%E5%AE%B6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思想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0%9D%E6%83%B3%E5%AE%B6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散文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5%A3%E6%96%87%E5%AE%B6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B6%B3%E6%81%AD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A6%E4%B8%98%E6%98%8E / _blank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写作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人物形象
鲁庄公:从谏如流、知人善用、性格急躁、遇事鲁莽。
曹刿: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善于进谏,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冷静睿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
段落结构
全文以齐鲁长勺之战(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为线索,分三段,按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来写。
第一段,论战前准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
第二段,叙战争经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适时反击和追击。
第三段,论取胜原因。写曹刿分析如何把握作战时机。(反击要在“彼竭我盈”之时,追击要在对方“辙乱旗靡”之时。)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现实意义
执政者要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取信于民,从而获得人民的支持。
【预习设计】
给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请见( ) 又何间焉( ) 弗敢专也 (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夫战,勇气也( )
三而竭( ) 望其旗靡( )
【答案】
曹刿请见( guì ) 又何间焉( jiàn ) 弗敢专也 ( fú )
牺牲玉帛( bó ) 小信未孚( fú ) 下视其辙( zhé )
登轼而望之( shì ) 夫战,勇气也( fú )
三而竭( jié ) 望其旗靡( mǐ )
读课文,注意下面句子的节奏: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何以战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答案】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何以/战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加点词:
齐师伐我( )( ) 其乡人曰( )
肉食者谋之( ) 又何间焉( )( )
肉食者鄙( ) 乃入见( ) 何以战( )
衣食所安( ) 弗敢专也( )( )
必以分人( ) 小惠未遍( ) 牺牲玉帛( )
弗敢加也( ) 必以信( ) 小信未孚( )
神弗福也 ( ) 小大之狱( )( )
虽不能察( )( ) 必以情( )
忠之属也( ) 可以一战( )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 战于长勺( ) 公将鼓之( )
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 )( )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
遂逐齐师( ) 既克( ) ( )
公问其故( ) 夫战,勇气也( )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彼竭我盈( )( )
故克之( ) 难测也( )( )
惧有伏焉( )( ) 望其旗靡( )
【答案】
齐师伐我( 军队 )( 攻打 ) 其乡人曰( 他的 )
肉食者谋之( 谋划 ) 又何间焉( 参与 )( 呢 )
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 乃入见( 于是,就 ) 何以战( 凭 )
衣食所安( 安身 ) 弗敢专也( 不 )( 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
必以分人( 把 ) 小惠未遍( 恩惠)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 弗敢加也( 虚夸,夸大 )
必以信( 实情 ) 小信未孚( 使信服 )
神弗福也 ( 赐福,保佑 ) 小大之狱( 的 )( 案件 )
虽不能察( 即使 )( 明察 ) 必以情( 诚实,诚心 )
忠之属也( 类 ) 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 战则请从( 就 )
公与之乘( 代曹刿 ) 战于长勺( 在 )
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 (凑音节,无意义) 齐师败绩( 大败 )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 下视其辙( 车轮碾过留下的痕迹 )
登轼而望之( 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这里做动词,扶着车厢前的横木。)( 表顺接 )
遂逐齐师( 追赶 ) 既克( 已经 ) ( 战胜 )
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 夫战,勇气也( 发语词,无意义 )
再而衰( 第二次 ) 彼竭我盈( 穷尽 )( 充满 )
故克之( 所以 ) 难测也( 推测,估计 )
惧有伏焉( 埋伏 )( 于此 ) 望其旗靡( 倒下 )
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11、既克,公问其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彼竭我盈,故克之。
1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答案】
1、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何必)要参与呢?
2、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长远地谋划(深谋远虑)。
3、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臣子。
4、小小的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5、祭祀用的东西,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6、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7、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8、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点来打一仗了。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您一起去。
9、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0、曹刿下车,仔细察看齐军车轮碾过留下的痕迹,然后登上战车,扶着车厢前的横木,远望(败退的)齐军。
11、战争胜利之后,鲁庄公问曹刿这样指挥的原因(取胜的原因)。
12、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军),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进军),士气就耗尽了。
13、对方(他们)的士气耗尽了,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14、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预测的,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在那里)。
15、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留下的痕迹杂乱,远望他们的战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答案】
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 信: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必以情 情:古义:诚心 今义:感情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3、惧有伏焉 伏:动词做名词,埋伏
一词多义:
1、师:①遂逐齐师( 军队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 )
2、属:①忠之属也( 类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 )
③属引凄异( 连接 ) ④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
3、故:①故克之(因此,所以) ②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③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旧 )
4、请:①曹刿请见(请求) ②战则请从(请让我)
5、从:①战则请从(跟随) ②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6、以:①何以战(凭,靠,凭借) ②必以分人(把)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来 ) ④盖以诱敌(用来)
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 ) ⑥以其境过清(因为 )
7、之:①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②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③公与之乘(代词,他) ④公将鼓之(凑音节,无意义 )
⑤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无意义 ) 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
⑦寡助之至( 到 )
加:弗敢加也(虚夸,夸大 ) 山不加增(加大)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好处) 大王加惠 ( 施与 )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2、省略句: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3、省略句:(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4、省略句: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5、倒装句:何以战,以何战

【扩展延伸】
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下面解释加点词语有误地一项是( )
A再鼓之,必走 ( 跑 )
B鲍叔牙因乾时得胜 (由于 )
C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 快 )
D追三十余里方还 ( 方圆 )
【答案】D
【解析】应解释为:才
翻译句子
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
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
【答案】(1)齐国的军队士气正旺,我们应该以静制动。
(2)现在是打败齐军的时候了,可以赶紧击鼓。
这篇文章也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与课文《曹刿论战》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原因。
【答案】
本文详写战争过程。因为《东周列国志》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需要有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曹刿论战》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因为该文的中心是紧扣“论战”,表现曹刿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附译文】
鲍叔牙听说鲁庄公率兵前来,于是摆好阵势等待着。鲁庄公也是摆好阵势相持不动。鲍叔牙由于在乾时获胜,就十分轻视鲁军,下令击鼓进攻,谁先攻陷对方会有重赏。鲁庄公听到外面鼓声震地,也下令击鼓迎敌。曹刿制止他说“齐军正锐气十足,应当安静地等待。”于是在军中下令:“谁敢擅自大声喧哗,立斩。”齐军向鲁军的阵列冲来,鲁军的阵列像铁桶一样,无法攻破,齐军只得后退。-会儿,齐军的鼓声又响起,鲁军依旧安静得好像什么也听不见,齐军又退了回去。鲍叔牙说:“鲁军害怕同我军作战。如果再次击鼓进军,他们一定会逃跑。”曾刿又一次听到鼓响,对鲁庄公说:“打败齐军就在这个时候了,你可以快速下令击鼓进军!”从鲁军这方来说,这是第一次击鼓进军,从齐军来说这已是第三次击鼓进军了。齐军看鲁军两次都是按兵不动,以为这次也不会出兵迎战,心里都没有把这次进军当回事。谁知鼓声一响,对方的士兵一下冲了过来,又是刀砍,又是射箭,攻打的速度如同打雷时来不及遮住耳朵一样,杀得齐军是七零八落,大败而逃。鲁庄公想要追赶,曹刿说:“不可以,我要仔细地观察一下。”于是下车,把齐军列阵的地方四周都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登上车轼向远处眺望,很久后说:“可以追赶了。”鲁庄公于是驱赶战车追赶,追赶了有三十多里才返回,所缴获的战车武器等没有办法统计。
【课堂检测】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 军队 )( 攻打 )
B 齐师败绩( 大败 )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猪、牛、羊等祭品 )( 虚报 )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监狱 )(虽然)
【答案】D
【解析】狱:案件;虽:即使
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B 弗敢专也 弗得则死
C 又何间焉 其间千二百里
D 必以信 小信未孚
【答案】B
【解析】A益处;虚夸;B不;不;C参与;之间;D实情;信用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大易小
C、以君为长者 D、 不敢出一言以复
【答案】C
【解析】A因为;B用;C把;D来。例句:必以分人,以:把,故选C
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B
【解析】A代词;B的;C代词;D代词。
下面翻译句子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译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句: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留下的痕迹杂乱,远望他们的战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句: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预测的,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在那里)。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句: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何必)要在这中间呢?
【答案】D
【解析】应译为: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何必)要参与呢?
下面翻译句子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句: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臣子。
B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句:大丈夫打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军),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进军),士气就耗尽了。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句: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合理裁决。
D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译句:齐国军队大败。鲁庄公将要驾车马追赶,曹刿说:“不可以。”
【答案】B
【解析】正确译文应为: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军),可以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进军),士气就耗尽了。
【作业布置】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