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新知导入
背诵《使至塞上》。
在诗歌历史上,有一批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代表人物有唐代的王昌龄、高适、岑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岑参非常有名的一篇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受边塞特有的风光特点。
岑 参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2、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3、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4、背诵默写这首诗。
新知讲解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他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
主要内容:天气:雪天; 人物:武判官、诗人;事件:送别。
深层情感: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读准字音
岑cén参 shēn 散sàn入
狐裘 qiú 锦衾qīn薄 bó
都dū护 冷难着zhuó
瀚海hàn 阑lán干
中军置zhì酒 饮yǐn归客
琵pí琶 pā 羌 qiāng 笛
辕yuán门 风掣chè红旗
读准停顿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试将此诗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0句):边塞奇雪。
第二部分(11—18句):雪中送别。
翻译第一部分并作分析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塞外的天气八月就纷纷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了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衣服不暖锦被也嫌太薄。
将军的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冷得难以披挂。
浩瀚沙漠纵横坚冰结了百丈厚,阴云惨淡,在万里长空上凝聚不散。
第一部分(1-10句):描写边塞奇异的风光。颂扬戍边将士们意志顽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它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
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大雪纷飞的情景。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着。”
这四句诗描写了边塞战士苦寒的生活状态,
“散入”一句承上文的野外雪景,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塞外极寒雪天里军中的生活情景,正面写寒冷。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互文见义,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坚冰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
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暗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第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
边塞飞雪图 军营奇寒图
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翻译第二部分并作分析
军中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欢送您回京去,您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经看不见您了,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印迹。
第二部分:(11—18句)描写军中置酒,雪中送别的情景。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设宴饯别 情深义厚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
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中送别 依依不舍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依依惜别 难分难舍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第二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
军营奇寒图 ; 军中饯别图 ;雪地送别图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表现了望归客别去的怅然心情。 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两句诗意境相同。
以咏雪烘托送行,采用顶针的修辞,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内心的惆怅。末句留白,人已无法望见,诗人却还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已尽而意无穷。
主题:
本诗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诗人用歌行体描绘了边塞的奇异风光和雪中送别友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因朋友回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合作探究】
作者是如何表现天气奇寒的?
正面描写: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侧面描写: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写出军营将士生活的苦寒,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纷纷暮雪下猿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掣”:拉,扯,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突出表现天气寒冷。
【合作探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十五从军征》都与战争相关。请你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借战争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作者来到边塞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边塞生活虽然苦寒但是乐观积极。
《十五从军征》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悲伤痛苦之情。
课堂总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课堂练习
理解性默写:
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 , 。
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 , 。
描述雪天奇寒难以忍受的诗句是 , 。
问答题: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场景图?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
拓展提高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唐天宝十三年冬,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于轮台率兵征播仙,抗击吐蕃入侵,岑参作此诗送行。走马川:或说即左末河,距播仙城 500 里。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五花、连钱:都是名贵的良马。
找出诗中采用夸张手法描绘风沙之大的两句诗和极言天气寒冷的诗句。
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奇异瑰丽 比喻、细节描写
送别——依依离情 夸张、渲染、留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4、背诵默写这首诗。
【学习重点】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背诵《使至塞上》。
在诗歌历史上,有一批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代表人物有唐代的王昌龄、高适、岑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岑参非常有名的一篇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受边塞特有的风光特点。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朝开始兴盛,唐代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200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瑰宝,更极具历史意义。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等。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新课学习】
加点字注音:
岑参( ) 散( )入 狐裘( ) 锦衾薄 ( ) 都护 ( )
冷难着( ) 瀚海( ) 阑( )干 中军置( )酒 饮( )归客
琵琶 ( ) 羌 ( )笛 辕( )门 风掣( )红旗
读准停顿: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试将此诗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译文:
【合作探究】
作者是如何表现天气奇寒的?
“纷纷暮雪下猿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十五从军征》都与战争相关。请你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借战争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扩展延伸】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唐天宝十三年冬,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于轮台率兵征播仙,抗击吐蕃入侵,岑参作此诗送行。走马川:或说即左末河,距播仙城 500 里。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五花、连钱:都是名贵的良马。
找出诗中采用夸张手法描绘风沙之大的两句诗和极言天气寒冷的诗句。
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课堂检测】
理解性默写:
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 , 。
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 , 。
描述雪天奇寒难以忍受的诗句是 , 。
问答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场景图?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4、背诵默写这首诗。
【学习重点】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背诵《使至塞上》。
在诗歌历史上,有一批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代表人物有唐代的王昌龄、高适、岑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岑参非常有名的一篇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受边塞特有的风光特点。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朝开始兴盛,唐代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200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瑰宝,更极具历史意义。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等。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新课学习】
加点字注音:
岑参( ) 散( )入 狐裘( ) 锦衾薄 ( ) 都护 ( )
冷难着( ) 瀚海( ) 阑( )干 中军置( )酒 饮( )归客
琵琶 ( ) 羌 ( )笛 辕( )门 风掣( )红旗
【答案】
岑cén参 shēn 散sàn入 狐裘 qiú 锦衾qīn薄 bó 都dū护
冷难着zhuó 瀚海hàn 阑lán干 中军置zhì酒 饮yǐn归客
琵pí琶 pā 羌 qiāng 笛 辕yuán门 风掣chè红旗
读准停顿: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答案】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试将此诗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答案】
第一部分(1—10句):边塞奇雪。
第二部分(11—18句):雪中送别。
译文:
【答案】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合作探究】
作者是如何表现天气奇寒的?
【答案】
正面描写: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侧面描写: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写出军营将士生活的苦寒,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纷纷暮雪下猿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答案】“掣”:拉,扯,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突出表现天气寒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十五从军征》都与战争相关。请你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借战争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作者来到边塞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边塞生活虽然苦寒但是乐观积极。
《十五从军征》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悲伤痛苦之情。
【扩展延伸】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唐天宝十三年冬,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于轮台率兵征播仙,抗击吐蕃入侵,岑参作此诗送行。走马川:或说即左末河,距播仙城 500 里。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五花、连钱:都是名贵的良马。
找出诗中采用夸张手法描绘风沙之大的两句诗和极言天气寒冷的诗句。
【答案】
风沙之大的诗句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极言天寒的诗句是: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
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走马川一带环境的艰险,热情赞颂出征将士不畏艰难险阻,为保卫国家勇于征战的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边塞的奇异风光和雪中送别友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因朋友回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课堂检测】
理解性默写:
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 , 。
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 , 。
描述雪天奇寒难以忍受的诗句是 , 。
【答案】
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述雪天奇寒难以忍受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问答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
【答案】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
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坚冰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暗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场景图?
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边塞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中饯别图、雪地送别图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
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表现了望归客别去的怅然心情。(依依惜别和无限怅惘)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4、背诵默写这首诗。
重点 1、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3、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 1、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2、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背诵《使至塞上》。在诗歌历史上,有一批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代表人物有唐代的王昌龄、高适、岑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岑参非常有名的一篇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受边塞特有的风光特点。板书课题。 背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3、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4、背诵默写这首词。作者简介: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朝开始兴盛,唐代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200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瑰宝,更极具历史意义。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等。词语学习:岑cén参 shēn 散sàn入 狐裘 qiú 锦衾qīn薄 bó 都dū护 冷难着zhuó 瀚海hàn 阑lán干 中军置zhì酒 饮yǐn归客 琵pí琶 pā 羌 qiāng 笛 辕yuán门 风掣chè红旗读准停顿: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学习诗歌: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试将此诗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0句):边塞奇雪。 第二部分(11—18句):雪中送别。翻译诗歌: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第一部分(1-10句):描写边塞奇异的风光。颂扬戍边将士们意志顽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它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大雪纷飞的情景。“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着。”这四句诗描写了边塞战士苦寒的生活状态,“散入”一句承上文的野外雪景,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塞外极寒雪天里军中的生活情景,正面写寒冷。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互文见义,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坚冰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暗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第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边塞飞雪图 军营奇寒图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第二部分:(11—18句)描写军中置酒,雪中送别的情景。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设宴饯别 情深义厚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中送别 依依不舍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依依惜别 难分难舍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第二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 军营奇寒图 ; 军中饯别图 ;雪地送别图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表现了望归客别去的怅然心情。 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两句诗意境相同。以咏雪烘托送行,采用顶针的修辞,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内心的惆怅。末句留白,人已无法望见,诗人却还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已尽而意无穷。主题:本诗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诗人用歌行体描绘了边塞的奇异风光和雪中送别友人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因朋友回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表现天气奇寒的? 正面描写: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描写: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写出军营将士生活的苦寒,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纷纷暮雪下猿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的妙处。掣”:拉,扯,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突出表现天气寒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十五从军征》都与战争相关。请你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借战争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作者来到边塞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边塞生活虽然苦寒但是乐观积极。《十五从军征》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悲伤痛苦之情。 读读笔记注音划停顿读诗歌,概括笔记笔记笔记读读思考讨论 明确目标目标1、4目标1、4目标2目标2、3目标2目标3目标2目标2目标3
【课堂练习】理解性默写: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 , 。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 , 。描述雪天奇寒难以忍受的诗句是 , 。问答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场景图?“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扩展延伸】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注:唐天宝十三年冬,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于轮台率兵征播仙,抗击吐蕃入侵,岑参作此诗送行。走马川:或说即左末河,距播仙城 500 里。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五花、连钱:都是名贵的良马。找出诗中采用夸张手法描绘风沙之大的两句诗和极言天气寒冷的诗句。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