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南安军
新知导入
背诵《过零丁洋》。
文天祥数年坚持抗元斗争,终于无力回天,他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被俘后,他自杀未成,只能随元军北行。梅岭依旧,身边却没有战友陪伴,只剩下元军的脚步,何等孤独!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还不如不归!山河依旧,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他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唱出了他的“一片丹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安军》。
南安军
文天祥
学习目标
1、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诗歌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3、比较同一流派诗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4、背诵默写本诗。
新知讲解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20岁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刑部郎官,1275年被任命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遭扣留。后脱险,到福建坚持抗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他被元军一路押解北行,于1279年5月4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下此诗。
本诗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
写作背景
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读出停顿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读懂意思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分析诗歌
首联:风雨梅花,心情沉重。
一、二两句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悲凉袭上了他的心头。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分析诗歌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颔联:自我发问,行程孤单。
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分析诗歌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颈联:悲愤激昂,希望复国。
承首联抒写悲愤。
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现之日。
下句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
这两句对仗工整,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情感和自信心。
分析诗歌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尾联:典故明志,饿死殉国。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
他出之以言,继之以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
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表示了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也可)
合作探究
1、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
王绩的《野望》和本诗都引用《采薇》的典故,二者有什么不同?
《野望》从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的角度, 表达对隐居不仕的向往;
《南安军》从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的角度,表达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合作探究
2、《春望》和《南安军》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春望》表达了诗人思亲、悲己之情;
《南安军》体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以身许国)的决心。
课堂总结
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
作者化用杜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凛然的民族正气。
课堂练习
理解性默写:
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
。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 。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 。
问答题:
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提高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写作背景:文天祥曾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自镇江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文天祥经长江口南下之时,作《扬子江》一诗以述志。北海:这里指北方。扬子:即扬子江,长江在扬州、镇江一带称扬子江。南方:南宋朝廷在南方,现浙江杭州。
1. 此诗重在述志。前两句叙事有什么作用
2.诗歌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从修辞和句式两方面分析。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
课外阅读背诵文天祥的其他诗。
板书设计
南安军
文天祥
首联:风雨梅花,心情沉重。
颔联:自我发问,行程孤单。
颈联:悲愤激昂,希望复国。
尾联:典故明志,饿死殉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南安军》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4、背诵默写这首诗。
【学习重点】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背诵《过零丁洋》。
文天祥数年坚持抗元斗争,终于无力回天,他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被俘后,他自杀未成,只能随元军北行。梅岭依旧,身边却没有战友陪伴,只剩下元军的脚步,何等孤独!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还不如不归!山河依旧,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他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唱出了他的“一片丹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安军》。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6月-1283年1月),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写作背景
帝昺(bǐng)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就在文天祥写《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作了三年两个月零九天的囚徒后壮烈牺牲。
主题
《南安军》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译文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新课学习:
划出诗歌的停顿和节奏:
概括每一联的大致内容:
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
1、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
王绩的《野望》和本诗都引用《采薇》的典故,二者有什么不同?
2、《春望》和《南安军》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扩展延伸】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写作背景:文天祥曾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自镇江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文天祥经长江口南下之时,作《扬子江》一诗以述志。北海:这里指北方。扬子:即扬子江,长江在扬州、镇江一带称扬子江。南方:南宋朝廷在南方,现浙江杭州。
此诗重在述志。前两句叙事有什么作用
2.诗歌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从修辞和句式两方面分析。
【课堂检测】
理解性默写:
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 。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 。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 。
问答题:
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南安军》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4、背诵默写这首词。
【学习重点】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
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背诵《过零丁洋》。
文天祥数年坚持抗元斗争,终于无力回天,他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被俘后,他自杀未成,只能随元军北行。梅岭依旧,身边却没有战友陪伴,只剩下元军的脚步,何等孤独!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还不如不归!山河依旧,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他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唱出了他的“一片丹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安军》。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6月-1283年1月),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写作背景
帝昺(bǐng)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就在文天祥写《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作了三年两个月零九天的囚徒后壮烈牺牲。
主题
《南安军》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译文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新课学习:
划出诗歌的停顿和节奏:
【答案】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概括每一联的大致内容:
【答案】
首联:风雨梅花,心情沉重。
颔联:自我反问,行程孤单。
颈联:悲愤激昂,希望复国。
尾联:典故明志,饿死殉国。
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答案】
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也可)
【合作探究】
1、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
王绩的《野望》和本诗都引用《采薇》的典故,二者有什么不同?
【答案】
《野望》从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的角度, 表达对隐居不仕的向往;《南安军》从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的角度,表达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2、《春望》和《南安军》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春望》表达了诗人思亲、悲己之情,《南安军》体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以身许国)的决心。
【扩展延伸】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写作背景:文天祥曾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自镇江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文天祥经长江口南下之时,作《扬子江》一诗以述志。北海:这里指北方。扬子:即扬子江,长江在扬州、镇江一带称扬子江。南方:南宋朝廷在南方,现浙江杭州。
此诗重在述志。前两句叙事有什么作用
【分析】结合写作背景可知,内容上前两句叙事,讲述了诗人曾经逃亡的经历。首句的“北海”指绕道北方“儿日”“游”表明在海上漂泊数,突出回路的坎坷,第二句的“回从”二字更是强调路途中的艰险和曲折。从内容上看,前两句通过叙述诗人面对艰难重重,也无法阻挡他回南宋的往事,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结构上层层深人奠定了不畏艰难险阻不到南方誓不罢休的情感基调,为后文抒发诗人对南朱的坚贞和热爱之情做铺垫,使后两句的抒情真挚自然。
【答案】
前两句叙述诗人曲折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暗含诗人心向南宋的决心,使诗歌内容丰富完整,具有感染力;为后文内容做铺垫,使后两句抒情真挚自然。
2.诗歌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从修辞和句式两方面分析。
【分析】
第三句中的“磁针石”即指南针指南针具有永远指向南方的特点:“南方”指南宋王朝词句意思是心像磁针石永远向着南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明作者坚定不移,心向祖国的决心;第四句中的“不指南方不背休”连用两个“不”字,双重否定式表示肯定表达了诗人不辞万难也要赶回南方,保卫南宋的忠肝义胆和爱国情怀。
【答案】
前一句将忠于宋朝的丹心比作磁针石,磁针石即指南针,其特征是无论什么情况都指向南方,比喻
诗人始终心向南宋的忠心;后一句运用两个“不”字表示肯定,使语气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这两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双重否定的句式表现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意志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课堂检测】
理解性默写:
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 。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 。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 。
【答案】
1.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问答题:
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南安军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4、背诵默写这首诗。
重点 1、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3、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 1、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2、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背诵《过零丁洋》。文天祥数年坚持抗元斗争,终于无力回天,他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被俘后,他自杀未成,只能随元军北行。梅岭依旧,身边却没有战友陪伴,只剩下元军的脚步,何等孤独!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还不如不归!山河依旧,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他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唱出了他的“一片丹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安军》。板书课题。 背诵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3、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4、背诵默写这首诗。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20岁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刑部郎官,1275年被任命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遭扣留。后脱险,到福建坚持抗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他被元军一路押解北行,于1279年5月4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下此诗。 本诗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背景介绍:帝昺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读诗,读出停顿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读懂意思: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赏析:首联:风雨梅花,心情沉重。一、二两句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悲凉袭上了他的心头。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颔联:自我发问,行程孤单。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颈联:悲愤激昂,希望复国。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现之日。下句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工整,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情感和自信心。尾联:典故明志,饿死殉国。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以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表示了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提问: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 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或答“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也可) 合作探究1、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王绩的《野望》和本诗都引用《采薇》的典故,二者有什么不同?《野望》从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的角度, 表达对隐居不仕的向往;《南安军》从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的角度,表达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2、《春望》和《南安军》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春望》表达了诗人思亲、悲己之情;《南安军》体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以身许国)的决心。 读读笔记读划停顿读笔记笔记讨论讨论笔记笔记 明确目标目标1、4目标2目标3目标3目标2、3
课堂练习: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 。问答题: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拓展延伸】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注]写作背景:文天祥曾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自镇江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文天祥经长江口南下之时,作《扬子江》一诗以述志。北海:这里指北方。扬子:即扬子江,长江在扬州、镇江一带称扬子江。南方:南宋朝廷在南方,现浙江杭州。1. 此诗重在述志。前两句叙事有什么作用 2.诗歌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从修辞和句式两方面分析。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化用杜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凛然的民族正气。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