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新课导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目标导学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
2.理解并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自主探学
1.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和新罗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2.鉴真和玄奘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各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遣唐使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沈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影响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 日本
政治 中央:三省六部制 地方:州县制 中央:二官八省
地方:国、郡、里
经济 均田制、租庸调制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大化改新
日本和服
中国唐装
ぁ ぃ ぅ ぇ ぉ
ァ ィ ェ ク コ
安 以 宇 衣 於
阿 伊 江 久 己
日本文字
中国文字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开元通宝
【唐】
和同开珎(bǎo)【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事件 目的地 目的 贡献
鉴 真 东 渡
玄 奘 西 行
日本
天竺
弘扬佛法
求取佛经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②《大唐西域记》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西
安
大
雁
塔
通过视频及教材P20相关史事,谈谈玄奘和鉴真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矢志不渝
百折不挠
不畏艰险
持之以恒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原因?
合作助学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处于封建社会继续发展阶段上的唐代,统治者对自己的文治武功和大一统事业充满了信心,因而采取了一条“对外开放”的政策。
——宋强刚《试论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唐朝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具有吸引力。
毛泽东认为: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才会进步。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
中外文化
交流
玄奘
鉴真
鉴真东渡
遣唐使
课堂小结
玄奘西行
经济繁荣
国家统一
对外开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当堂测学
2.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3.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时,中国人遍布天下
4.请问下列能够说明“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的是( )
A.写了《大唐西游记》
B.编纂了《金刚经》
C.主持设计建造了唐招提寺
D.主持设计建造了赵州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当堂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