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7 09:0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被人们称为“俊杰”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本周我们将举办一次“历史人物故事会”,将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
邀请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竹林七贤”之一——王戎,讲述他的故事,学习他的智慧。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弄清题目的含义,巩固生字词语。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表示铠甲
表示铠甲
兵戎相见 戎马一生 戎装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道路旁边
李子,一种水果
读好词语
兵戎相见 戎马一生 戎装
王戎 诸小儿 多子折枝 竞走 唯一
(zhé)折断
折 (shé)折本
(zhē)折腾
任务二: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初读课文,读好节奏。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得文言文?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借助注释
利用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请大家借助停顿符号,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读好节奏。
任务三: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理解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人物 表现
诸儿
王戎
竞走取之
不动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小古文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看到路旁李子树上的李子,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借助注释说一说这则文言文的意思。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他们看见路旁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大家问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这一定是苦李子。”
取之,信然。
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为什么王戎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呢?
因为李子树长在道路旁,如果是甜的,一定早就被别人摘光了,根本就轮不到他们去摘。
为什么王戎有这样的判断?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任务四:借助提示,讲述王戎的故事。
人物 表现
诸儿
王戎
竞走取之
不动
请同学们借助提示讲一讲这个故事。注意讲故事的时候,要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还可以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
发挥想象,把故事的细节讲具体、讲生动。
诸儿竞走取之
想象: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纷纷大叫起来:“好多李子!”“我要去摘!”“我想尝一尝!”……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乱成一团。
人问之
想象:“你怎么不去摘李子?”“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你不想吃吗?”
任务五:拓展阅读,巩固阅读小古文的方法,继续练习讲故事。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请同学们阅读丛书中的《王戎不恐栏中虎》,并借助注释说说这则文言文的意思。
为什么听到虎吼,王戎并不害怕呢?从中你又看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能观察、推理,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他知道老虎关在笼子里是出不来的,尽管它的吼声大,动作凶猛,但它却攀不出笼子。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能把故事讲清楚、完整 ☆☆☆
能发挥想象,把故事的细节讲生动 ☆☆☆
能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 ☆☆☆
请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并根据评价表评出我们班的讲故事小能手吧。
课下阅读《许仲平义不苟取》这篇文章,借助注释了解故事的大意,学习古人的品质,并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