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同步训练.docx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同步训练.docx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1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7 14:3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同步练习题
选择题
1、下图是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下列对司南以及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②司南是最早的指南仪器③唐朝时,制成了指南针④宋元时期,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宋朝时制成了指南针,宋元时期由阿拉伯人传入 欧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2、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曾在元朝生活十几年后回到欧洲。他的经历和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他是( )
A.马可·波罗 B.亚历山大 C.利玛窦 D.麦哲伦
答案:A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马可·波罗意大利人,1271年随父来中国; 1275年沿“丝绸之路”来中国。在中国:得到忽必烈赏识,在元朝廷中任职;会说蒙、汉两种语言,奉命外出视察。回国后,参加同热那亚人的战争,狱中口述东方见闻。
点评 :考查马可·波罗
3、世界各个地区之间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
A.亚历山大东征 B.马可.波罗来华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希波战争
答案:B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希波战争通过战争传播文化,马可.波罗来华通过交流传播文化。选B
点评 :考查文化交流途径
4、下列史实中,促进欧亚两大文明交流的是(  )
①玄奘西游取经 ②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③鉴真东渡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马可.波罗来华促进欧亚两大文明交流
点评 :考查欧亚两大文明的交流
5、下列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期间主要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学习中国的语言②任职京城③受皇帝之命巡游外省④代表中国出使缅甸和南洋⑤撰写《马可.波罗游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A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马可波罗,意大利人,1271年随父来中国; 1275年沿“丝绸之路”来中国。在中国:得到忽必烈赏识,在元朝廷中任职;会说蒙、汉两种语言,奉命外出视察。回国后:参加同热那亚人的战争,狱中口述东方见闻。所以排除⑤,选A
点评 :考查马可波罗
6、《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马可·波罗在下列哪一朝代来到中国(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C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马可波罗,意大利人,1271年随父来中国; 1275年沿“丝绸之路”来中国。在中国:得到忽必烈赏识,在元朝廷中任职,选C
点评 :考查马可波罗
7、假如你生活在13世纪的欧洲想了解东方的物产、文化、风俗等情况你应该翻阅下面那本书(  )
A.《汉谟拉比法典》 B.《马可·波罗行纪》
C.《荷马史诗》 D.《俄狄浦斯王》
答案:B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1295年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欧洲,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纪》,把当时繁荣富庶的东方向西方人作了生动详细的介绍,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马可·波罗行纪》。
8、下列事件与马可·波罗无关的是( )
A.13世纪后半期在中国居住17年之久
B.曾在我国元朝朝廷中任职
C.参加了与热那亚的战争
D.归国后不久便参与了新航路的探险活动
答案:D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马可·波罗回国后,参加同热那亚人的战争,狱中口述东方见闻。所以选D
点评 :考查马可·波罗回国后的活动
9、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  )
A.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B.造纸术和火药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答案:A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是我国在在北宋时期发明的
点评 :考查我国的四大发明
10、下面不是活字印刷的优点是(  )
A.重复使用 B.保存方便 C.节省费用 D.不会出错
答案:D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D项错误,选D
点评 :考查活字印刷术
1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速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其中促进了远洋航行和美洲的发现的发明是(  )
A.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
答案:D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指南针传入欧洲以后,加快了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远洋航行和美洲的发现,加快了新航路的开辟,故选D。印刷术和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加快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点评 :考查指南针的发明
12、王选被誉为“当代毕升”。北宋毕升发明了( )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答案:D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选D
点评 :考查毕升与活字印刷术
13、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是( )
A.古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苏美尔人 D.古希腊人
答案:B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公元8世纪,印度一位叫堪克的数学家,携带数字书籍和天文图表,随着商人的驼群,来到了阿拉伯的首都巴格达城。这时,中国的造纸术正好传入阿拉伯。于是,他的书籍很快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在阿拉伯半岛上流传开来,阿拉伯数字也随之传播到阿拉伯各地。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点评 :考查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14、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曾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观察下图,该项发明的名称是(  )
A.罗盘针 B.司南 C.指南针 D.突火枪
答案:B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观察图片,这是最早的罗盘针模型,战国时期也叫司南,宋代出现了罗盘针(指南针)被广泛应用到航海上,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B。
点评 :本题考察的生对指南针发明的认识
15、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开辟了人类航海的新时代是在(  )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唐朝
答案:A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我国在长时期就发现了磁石的指南特性,还制成司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后来这项技术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故选A项。
点评 :考查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
16、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下列发明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答案:B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是在宋代发明的
点评 :考查我国宋代的科技成就
17、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 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是( )
①地动仪  ②印刷术  ③造纸术  ④火药  ⑤指南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样东西改变了世界。
点评 :考查四大发明的作用
18、“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句话说明(  )
A.宋代扩大了海外贸易 B.宋代已掌握了航海知识
C.宋代掌握天文地理知识 D.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答案:D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但还是辅助,因为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只有阴天使用指南针,由此可见不是完全依靠,只是在一些情况下作为辅助使用.,选D
点评 :考查指南针的用途
19、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我国古代发明中的(  )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指南针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印刷术
答案:B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我国古代发明中的火药和指南针
点评 :考查火药和指南针的作用
20、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时刻要与数学打交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阿拉伯数字”。这一名称开始于( )
A.1271年 B.12世纪 C.14世纪 D.16世纪
答案:B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阿拉伯数字,它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数字记数符号。就是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它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故名。
点评 :考查阿拉伯数字出现的时间
非选择题
21、材料一:综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在近代科学的园地里仍然是空白一片;在传统科学的发展中,则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整 个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科学技术普遍繁荣的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却陷入了停滞状态,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就不能不 是一个极大的悲剧。——《中西500年对比》
材料二: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二○○三年的统计资料说明,我国的 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十二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稳居第六。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后四年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 正在告别贫困落后、创造繁荣富强的生活。
阅读材料后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明朝以前我国领先世界的四项科技成果。
答案:(1)张衡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精确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四大发明,赵州桥是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等。
(2)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什么
答案:(2)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
(3)对比材料一、二不同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1)要列举明朝以前我国领先世界的四项科技成果,根据所学知识,按照要求,只有列举领 先世界的四项科技成果即可,如张衡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精确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四大发明,赵州桥是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等。
(2)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科学技术落后,要分析其落后的原因,只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 识,进行适当的提炼,即可得解,如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或写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阻碍了学术文化的进步,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 展”也可;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
(3)从材料一、二不同的结果中,要回答历史的感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如答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 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或答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都能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明朝以前我国领先世界的四项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内容。
22、阅读下列材料: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 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给以后西欧文艺复兴很 大影响。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数学等也都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伊斯兰教,也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孙秉莹、赵连泰、冯兴盛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成果的态度。
答案:(1)注意保存、积极吸收、并广为传播外来文化成果。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答案:(2)吸收印度人创造的数码,编写出专门介绍该数码的书籍,并将数码传入欧洲和中国;把伊斯兰教、数学和天文知识传入中国,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到西方。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阿拉伯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数字记数符号。就是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它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点评 :考查阿拉伯数字
2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般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世界·古代史编》总序
材 料二:公元628年深秋,玄奘背负沉重的行囊,从古都长安出发,孤身一人踏上漫漫西行路,向世界展示了大唐盛世辉煌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魅力;一千多年后的今 天,一个伟大的愿望,四颗诚挚的心灵,来自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汉语、藏语、巴利语三大佛教语系的108位高僧慈祥的祝福,亿万华人期盼的目 光,相聚在五羊城下。他们将从这里着笔,书写一段当代行者艰难曲折而又辉煌灿烂的历史。本次的启程祝福大典是“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的序幕。作为2006 年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之一,祝福大典融“历史、文化、佛教、交流”等内容于一炉,规模宏大、涉猎广泛,吸引了两岸四地佛教界、史学界、文化界、演艺界等 多方人士的关注,创下了近年来佛教与文化内容相结合的活动之最。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
答案:(1)虽然在征服和扩张的过程中伴随者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加强。
(2)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冲突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的?试举例说明。
答案:(2)和平往来。如①马克·波罗东游及《马克·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来重要作用。②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做出重大贡献。③丝绸之路上中外商人对东西文化的传播也做出了重大贡献。(说出任意两个事例即可)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答案:(3)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法西斯的独裁和侵略、极端的恐怖主义都遭到了人类的普遍唾弃。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的平等互利,是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乃至欣赏,是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怀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追求。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战争的影响,分析的时候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着手;除了战争文化交流的方式还有和平往来;对此,我们摆出现代文明中所持的态度: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的平等互利,是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乃至欣赏,是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怀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追求。
点评 :考查文化交流的方式。
24、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来到过中国,你知道他是谁吗?是哪国人?
答案:(1)马可·波罗,意大利人。
(2)他在历史上主要活动有哪些?
答案:(2)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与热那亚人作战;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马可·波罗,意大利人。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与热那亚人作战;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点评 :考查马可波罗
25、分析说明题。
材料一: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一: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都传到了西方。
——摘自丝博网
(1) 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做什么?根据 材料一,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
答案:(1)丝绸之路,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的路线?
答案:(2)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越过今天的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由安息转运到欧洲和大秦。
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摘自《魏书》
(3)民族大融合,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材料二中的“诏”是谁下达的?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3)北魏孝文帝,目的;为了革除鲜卑旧俗 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巩固北魏的统治。
(4)英国哲学家培根对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传入欧洲曾经这样评价“它们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简述指南针传入欧洲带来的重大影响。
答案:(4)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知识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解析:人们通常所指的丝绸之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若再往北走,则是北路,往南走是南海路。公元前139年,张骞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 到达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其副手更远至安息国,身毒国等。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点评 :考查丝绸之路和指南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