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训练.docx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步训练.docx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1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7 14:3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三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图示反映的是某国某一段历史时期存在的主要矛盾,该国后来实现历史转折的重大事件是(  )
A.1861年改革 B.洋务运动 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
答案:A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遭受美国侵略,民族危机和国内幕府统治危机加重的背景之下。其他三项都与日本无关。
点评: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2、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在评价本国农民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与以上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的独立 B.农奴制的废除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D.工业革命
答案:B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在俄国1861年本除农奴制的改革中,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还能赎买一块份买。所以有了题干中的新变化。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题解分析能力
3、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共同意义是( )
A.废除了封建专制统治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消灭了各族歧视 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答案:B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结果都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选项中的B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是比较题,要逐一分析。
4、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这次改革的直接作用是(  )
A.加强了俄国的中央集权 B.发展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C.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力量 D.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答案:B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仔细读材料,可以得出俄国1861年改革的直接作用是发展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点评: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5、列宁说。“农奴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句话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
A.1861年改革 B.沙俄的对外扩张 C.彼得一世改革 D.美国南北战争
答案:A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列宁说的“农奴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句话是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选A
点评:考查1861年改革的内容。
6、下列哪一条不属于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
C.农奴在 "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需出钱赎买这块地
D.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
答案:D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读材料,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选D
点评:考查农奴制改革
7、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出现的危机,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
A.推翻专制王朝 B.维护国家统一
C.反抗殖民压迫 D.清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答案:A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相同的历史任务是推翻专制王朝
点评:考查俄国的改革
8、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面临外敌人侵 B.农奴制存在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统治阶级内证
答案:B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选B
点评:考查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9、农奴制危机表现在( )
A.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B.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农奴的反抗动摇沙皇的统治
C.资产阶级对农奴制不满
D.资产阶级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解题时注意是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不要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弄混,选B。
点评:考查农奴制危机的表现
10、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B.解放农民,帮助其致富
C.改变俄国的专制制度
D.迅速实现近代化
答案:A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因为当时俄国的农奴制出现了危机,农奴爆发频繁,若不进行改革1地主阶级的统治最终会被农奴推翻,因此俄国1861年改革是被迫的。主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
11、请对以下内容进行填空。从客观上说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它没有改变   ,所以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仍然相当缓慢(  )
A.封建生产关系 B.俄国社会性质
C.农奴的法律地位 D.沙皇的专制统治
答案:D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 展的道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大量封建残指的是沙皇专制统 治,由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12、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评价农奴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与以上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十月革命
答案:C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这段话是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变化时说的,是在说明农奴制改革是农奴得到了解放,故选C。
点评: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
13、学生甲: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所以对这次改革应以肯定为主。学生乙:这次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所以应予以基本否定。你的正确判断是(  )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
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 D.甲错、乙对
答案:B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对待任何事物都要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但同时亦应看清其主流。1861年改革虽然留近了大用的清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折点,所以总体上应当予以肯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4、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在评价本国农民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与以上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的独立 B.农奴制的废除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D.工业革命
答案:B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在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中,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还能赎买一块份地。所以有了题干中的新变化。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15、近代时期采用“赎买”的方式进行土地改革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C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经济上:农民可以获得一半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选C
点评: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6、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改变了社会制度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促进了社会进步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答案:B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A两者都改变了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两者都发展资本主义,促进了社会进步;D两个改革由于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的很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只有B符合俄国而不符合日本,所以选B。
点评: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
17、比较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美国内战前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是( )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D.缺乏原料
答案:C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缺乏自由的劳动力是美国内战前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选C。
点评:考查对农奴制改革的了解
18、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是( )
A.外来入侵 B.国家的分裂
C.落后的农奴制 D.黑人奴隶制
答案:C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即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选C
点评:考查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19、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共同意义是( )
A.废除了封建专制统治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消灭了各族歧视
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答案:B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结果都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符以选项中的B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
20、19世纪中期,造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农业发达,农民富有,不愿从事工业生产
B.国家分裂,未形成统一的市场
C.外族入侵,无暇顾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的存在,是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D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农奴制的存在,是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
点评:考查19世纪中期,造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地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为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据材料三,改革后俄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如何?说明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3)农民负担加重了,农民十分不满。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4)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
答案:(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为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2)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后俄国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同时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3)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后农民负担加重了,农民十分不满,实质是对农民厚颜无耻的一场掠夺。(4)根据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是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认识。
22、改革影响着世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九年级同学就改革话题进行探究,请你参加。
【极不情愿的改革】
材料一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和实质。
答案:(1)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材 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 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答案:(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
答案:(3)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4)改革史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要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改革要有创新精神,灵活应变;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至少写出3点,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1) 目的:根据材料一中的“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即可得出。实质:从前边一问中的目的,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就能够得出其实质,即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2) 政策:结合材料二中的“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能够知道这是指为维护 苏俄政权进行的战争,之后实施的政策应该会是新经济政策。理由:由材料二中的“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 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即可得出。
(3)“他”:根据材料中的“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 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能够推断出这里的美国总统应该是罗斯福。他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全国工业复兴法》。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 “新”在“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即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4)启示:应该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得出,上述材料提到了苏俄实行 新经济政策、沙俄进行的农奴制改革以及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涉及到了封建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的过渡,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等相关问 题,从中能够得出很多启示,只要符合上述史实,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俄国农奴制改革。
23、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布满艰辛。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请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 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 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 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材料二: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材料三:1894 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对英国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件大事。
答案:(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或者殖民扩张等。(写出两条即可,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2) 导致材料二中俄国 “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的这场改革是什么?
答案:(2) 1861 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促成美国成为 “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因素有哪些? ( 写出两点即可 )
答案:(3)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写出两条即可)
(4)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谈谈我国能够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4) 启示: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 秀的成果,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写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1) 依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同时依据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 清了道路;最早开始于17世纪的殖民活动使英国获得了大量财富,并转化为国内工业生产的资本,使之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英国成为资本 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故答案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
(2)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3)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中“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同时依据所学可 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资 本主义发展中的又一大障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美国德国成为领先国家;故答案为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第二次 工业革命。
(4)结合英国、俄国、美国的发展,从以上材料与问题中能够看出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要坚 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的成果,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重视教育 培养人才,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 料三:19时整,戈尔巴乔夫摊开了早已准备好的辞职书,他宣布:“亲爱的同胞们!公民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的 活动。……我坚决……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事态却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肢解国家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
——张建华《俄国史》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中俄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性质怎样?这一改革关于俄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答案:⑴ 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发生。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⑵ 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该政策“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答案:⑵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⑶ 材料三所述发生时,苏联正在经历哪一重大事件?戈尔巴乔夫对这一事态的发展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答案:⑶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中错误的政策、方针和措施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俄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发生,性质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改革关于俄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为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依据材料“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苏联时期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新经济政策是把马克思主义同苏俄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依据材料戈尔巴乔夫发表辞职演说,说明当时苏联正经历着苏联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原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其中直接原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中错误的政策、方针和措施
点评: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的转变。……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 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 料二 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 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 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 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 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材料三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长期以来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 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 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摘自陈冰著《作坊里的日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答案:(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0年后沙皇亚历山大是如何寻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的?它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2) 1861年亚历山大签署“二一九法令”一方面废除了农(制以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但又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二一九法令”颁布废除了农r制,动摇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保留了封建残余,政治发展缓慢。
(3)请回答: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 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现代化“神话”?
答案:(3)“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历r/>“眼观八方”:经济: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化: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
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神话: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4)日本两国走上现代化的改革在内容的上与俄国相比有何不同?
答案:(4)不同:俄国侧重于解决农奴得的身份和土地问题;日本的改革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分析:第一问需要在答解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即可;第二问注意结合教材,从8国18第要年农奴制改革特点和影响两方面作答;第三问则从日本对传统和近代西方文化的态度方面考虑;第三问注意审题从内容上区分。
点评:学会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