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课题 阳光下的影子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 2 课时)
教材分析 《阳光下的影子》一课指向课标中的重要概念是:9.宇宙中的地球9.2地球绕地轴自转3-4年级学习目标,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设计观察计划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拓展与应用中介绍了古人利用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计时仪器——圭表、日晷。以及测定方向的仪器——正方案。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发明中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影子的形成条件,能够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能说出光、阻挡物和屏是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举例说出制造不同影子(长度、形状、方向)的方法。能从光影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制订简单的计划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但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是很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基于观察,描述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科学思维:能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探究实践:学生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 态度责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对自己探究影子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在探究活动中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生基于观察,描述一天中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能制订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计划,持续观测并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影子变化的信息。能依据观测记录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揭示影子变化的规律,能正确讲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提前考察观测场地,合理分配各小组观测的地点。 2.进行预观测测试,调整观测物体的高度与记录单大小的匹配情况。 3.分组实验材料和工具:A4记录纸、板夹、尺、笔等每组1份。 (二)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笔。
板书设计 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5min)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1.了解学生对阳光下的影子的已有认知。 (1)出示图片:操场集会的场景,部分师生处在教学楼、大树等的阴影里。 谈话:周一早上在操场上升国旗。起初我站的位置明明是在树荫下,后来不知不觉地就曝露在阳光下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大树的影子也会“跑路”吗?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树影会动。 ·树影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早上树影很长。 ·晚上树影也长。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影子会移动吗?在教师引导下,逐渐聚焦要探究的科学问题: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2)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分析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2.聚焦问题。 谈话:同学们谈到了在一天中,树影的方向、长短都会发生变化。那么,一天中大树的影子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大树太大了,不容易观测和记录。 提出观测任务:我们用一支水彩笔或一枚铁钉来研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 学生明确观测任务。 二、探究影子形成条件(12分钟) (二)科学实践活动: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 制订观察计划 (1)准备观测所用的材料和工具 ①讨论观测和记录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学生从影子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分析观测影子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光源:太阳。 ·挡光物:水彩笔或铁钉等观测对象。 ·屏:白纸。 ·笔:描画影子的位置和样子,记录观测时间。 ·尺:测量影长。 ②讨论记录影子要准备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制订严密的计划,对科学探究很重要,计划越周密,实施起来越顺利,实验的成功率越高。 (2)选择观测地点。 最好是在开阔无遮挡的空地上观测,确保阳光能照射到被观测的物体上。 ·屏放在哪儿?(平铺在空地上。) ·阻挡物放在哪儿?(放在纸屏的靠太阳一边的中间。) ·影子可能投射到哪儿?(投射到纸屏上。) (3)明确观测和记录的方法。 ①围绕以下问题,讨论怎样观测。 ·多长时间观测一次?(每个课间观测一次。) ·持续观测多长时间?(持续到放学或太阳落山。) ·在多次观测和记录的过程中,能改变屏或阻挡物的位置吗?(每次观测时都要保持记录纸的方向和位置等不变。) ②围绕以下问题,讨论如何记录。 ·记录哪些内容?(影子的形状、长度,观测的时间。) ·用什么形式记录?(可以用白纸记录,阻挡物放在纸屏长边的中间位置;也可以用提前画好同心圆的记录纸进行记录。观测时,用笔画出影子的位置和样子,测量并记录影长,记录观测的时间。) 2.实地观测并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学生分组到室外实施第一次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2)对自己放置观测记录纸的位置做好标记。 (3)对第一次的观测进行总结和反思。 第一次当堂观测结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交流观测和记录中遇到的问题。包括: ·阻挡物的大小是否合适? ·阻挡物放的位置是否合理? ·影子有没有落到记录单的外面? ·记录的内容是否完整? 设计意图:第一次观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正确方法。同时掌握一些经验,以便后续总结、反思,更好地观测。 (4)提出后续观测要求。 每个课间回到原位置观测和记录影子一次,直到放学或太阳落山,至少要观测和记录六次。 强调要尽量多地搜集影子变化的信息,为下节课分析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奠定基础。 第2课时 3.整理观测记录的信息。 (1)谈话:上节课,为了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我们制订了观测计划,并用一至两天的时间完成了观测任务。现在,让我们整理一下这些观测记录。 学生按要求进行后续观测。 设计意图:提出后续要求,让学生更准备地测试。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尽量多地搜集影子变化的信息,为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奠定基础。
作业布置 完成活动手册16课内容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