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奥地利】 茨威格1. 读准音:zhēng ráo pì kuí wú
症结 饶舌 媲美 魁梧
rán cù huáng chén
白髯 蹙眉 惊惶 热忱
Chì nián
炽热 黏土2. 写对字:kǎi chì jiàn lì
()叹 ()热 关() 激()
nǎo jiàn guàn chá
苦()()壮 ()注 ()觉2. 写对字: kǎi chì jiàn lì
(慨)叹 (炽)热 关(键) 激(励)
nǎo jiàn guàn chá
苦(恼)(健)壮 (贯)注 (察)觉3. 解准词:1、症结:
2、慨叹:
3、淳朴:
4、畅谈:
5、贯注:
6、饶舌:7、参悟:
8、热忱:
9、微乎其微:
10、永垂不朽:
11、不速之客:
12、宽释:
13、媲美:3. 解准词: 症结: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淳朴:诚实朴素。
畅谈:痛快尽情的谈。
贯注:(精神、精力)集中。
饶舌:唠叨;多嘴。
参悟:探究并领会。
热忱:热情。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斯蒂芬.茨威格 高尔基与茨威格“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介绍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评论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 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主要作品有小说《心的焦躁》、《月光胡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传记《三大 师》、《三大诗人》、《罗曼·曼兰》、《同魔鬼作斗争》、《精神疗法》等。 奥古斯迪·罗丹(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了解罗丹 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思想者
(名塑)思想者
(名塑)巴尔扎克(名塑)
沉思石头人作者得到了哪些启示? 1、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美好而又值得的。
2、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3、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工作里。我现在才知道,没有别的秘诀。用两个字概括伟大的启示专心 作者从罗丹所做的哪件事里得到的这个启示?罗丹专心地修改作品。 在作者眼里,罗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亲切和善,善解人意,朴实谦和。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聚精会神到了忘我的境界。课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
1—2自然段,概括写出作者在困惑时罗丹给了他伟大的启示,成为他一生的关键。第二部分: 3—16段,记述了作者和雕塑大师罗丹的两次交往。
分两个层次:第一次会面,3—5段;第二次会面,着重叙述大师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第三部分: 17—19段,写与罗丹第二次会面得到的启示,揭示中心。 描写 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态,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主要表述方法之一。 描写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任务和事物的状貌。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在作文中,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大种,人物描写又分为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景物描写有着渲染当时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作者是怎样刻画罗丹这位艺术大师的形象的? 通过工作时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
1、“他的眼睛闪耀着”,生动地写出了罗丹有了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精心修改之处。
2、“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又眉苦恼地蹙着”,生动具体地刻画出罗丹修改作品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境界中。神态描写:1、“还有那里……还有那里……”,这喃喃自语,体现了罗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2、“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体现出罗丹的专心致志,朴实谦和,朴实亲切。语言描写:1、“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体现罗丹工作精细入微,全神贯注。
2、“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情人身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写出雕塑家对作品的极其珍视,对艺术的热爱。动作描写:
3、“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体现罗丹工作时的专心致志。
4、“他捏好小块儿的黏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写出罗丹工作的细心,认真,小心翼翼。三、拓展迁移
1. 积累有关“专心” 的格言、成语、故事等。
2. 利用随笔展开相关话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