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6 20:1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1.识记明朝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其地位。
2.知道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及长城建筑的特点;了解明朝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3.归纳明代小说和艺术的主要成就。
◎重点: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长城和北京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预习导学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 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作者 __________
类别 规模空前的__________著作
内容 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影响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传播 17世纪初传入__________和朝鲜,以后陆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天工开物》 作者 __________
类别 __________巨著
内容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地位 被誉为“__________”
《农政全书》 作者 __________
内容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__________的创新研究成果
地位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答案: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李时珍 药物学 日本 宋应星 科技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学
·知识拓展·
  明朝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明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雄厚;前人丰富的科技成果。
(2)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知识点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①修筑目的: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__________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②起止点:形成了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2)北京城
①修建:__________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②构成: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核心是__________,即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答案:
预习导学
知识点二
(1)①蒙古贵族 ②鸭绿江边 嘉峪关
(2)①明成祖 ②宫城
图示归纳
比较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异同
项目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抵御匈奴南下 防御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建筑 土筑 用条石和青砖砌成
作用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政治上是连接统一民族国家的纽带
象征意义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的凝聚力
知识点三 小说和艺术
  (1)小说的代表作品
①《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__________,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__________。②《水浒传》:作者是__________。③《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__________。
(2)特点及意义:明代的这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__________宏大,__________严整 , __________曲折,__________丰富,语言生动,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戏剧
①概况:明朝时期,出现了书法名家__________、绘画名家__________等。__________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②代表人物及作品: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__________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归纳记忆·
  明朝科技著作多,本草天工农政书。建筑成就也显著,北京长城世界名。文学有三大名著,三国水浒西游记。戏剧成就有代表,汤显祖创《牡丹亭》。
答案: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三
(1)①元末明初 罗贯中 ②施耐庵 ③吴承恩
(2)规模 结构 情节 想象
(3)①董其昌 徐渭 戏剧表演 ②戏剧 《牡丹亭》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原创】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书写在书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一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
图一
(1)材料一中图一是中国历史轴线图(局部)。《清明上河图》处于    处;《送子天王图》位于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
材料二 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让我们能够穿越历史时空,触摸中华文明的脉动。
明长城 紫禁城 大运河
图二 图三 图四
 (2)将材料二中图二、图三、图四的遗产与评价进行连线。
遗产         评价
图二    评价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图三    评价二:加强了当时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图四    评价三: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更是中华精神的象征
【书写在书籍里的文字】
材料三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部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说出材料三中三本书籍内容上共有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你为以上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答案: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1)C;B。
(2)图二连线评价三;图三连线评价一;图四连线评价二。
(3)特点: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发扬,具有总结性。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人们的创造力。
(4)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等。(合理即可)
归纳总结
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学作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明朝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巨著,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同时,在建筑方面,明朝也给我们留下了世界级的经典之作,如明长城和故宫,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