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6 20:1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1.了解曹雪芹创作小说《红楼梦》的背景,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
2.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3.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重点: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预习导学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 《红楼梦》
  (1)概况: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__________、影响最__________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_》。
(2)作者:曹雪芹,名霑(zhān),出身贵族世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
(3)评价:《红楼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知识拓展·
  (1)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化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2)明清时期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反封建的主题,在时代背景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特点。
答案: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1)最高 深远 红楼梦
知识点二 昆曲与京剧艺术
(1)昆曲
兴起 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发展 明朝__________末期,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的《__________》
顶峰 清朝前期发展到达顶峰,洪昇的《__________》、孔尚任的《__________》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衰落 清朝中期以后,作品庸俗,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
①背景: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_____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
②形成: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_”,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③发展: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易错易混·
  元代最著名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为《窦娥冤》;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有汤显祖,代表作为《牡丹亭》;清朝的戏剧家有洪昇和孔尚任,代表作分别为《长生殿》和《桃花扇》。
答案:
预习导学
知识点二
(1)万历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2)①四大徽班 ②道光 皮黄戏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星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探究。
【图片看著作】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东汉末年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 其作者是谁 这部文学名著的地位如何
  (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 它出自哪一部作品 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故事
(3)图三中的卡通人物是谁 《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4)图四所示著作的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表现在哪里
【史料探成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阅读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时期小说戏剧发展的原因。
答案: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1)名著:《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地位: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故事:武松打虎。作品:《水浒传》。时期:宋代。
(3)人物:孙悟空。事件:玄奘西行。
(4)表现:该作品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5)原因:①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所以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得到长足的发展。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的繁荣和书坊、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因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广泛流传。③文化专制的结果: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高压两手政策,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
归纳总结
《红楼梦》以其思想性、艺术性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昆曲被称为“百戏之母”,而京剧,更被称为“国粹”。我们应该勇敢地担负起传播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以经典浸润人生,以诗文陶冶情志,以心灵传承文明,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份足以感动人类和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