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6 18:31:55

文档简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题两分,共70分。)
(2022高一下·高县开学考)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时隔一个月,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当日,多地网友在夜空中拍到我国空间站过境祖国上空,直呼美极了。读下面两幅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流星 B.极光 C.彗星 D.磁暴
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卫星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4.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云雨少 D.地势高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蕴含了丰富的地理原理。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霜飞晚”是因为该地当日(  )
A.①弱 B.②强 C.③强 D.④弱
6.霜可能会使农业造成损失,下列应对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燃烧烟雾防冻 B.覆盖地膜
C.浇水防冻 D.覆盖黑色尼龙网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风塔是一种具有通风降温的古老建筑物(图1)。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图2为“风塔”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室内大厅水池的作用主要是(  )
A.美观居室 B.作为冷源 C.用作热源 D.用于集雨
8.该建筑的气流在(  )
A.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上升 B.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下沉
C.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上升 D.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下沉
9.该建筑能通风降温,所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水循环 D.地震波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水汽和杂质主要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层远离地球,与人类活动无关
B.乙层对流运动强烈
C.丙层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D.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11月15日,中央气象台解除了历时90天的气象干旱预警,8月份以来,南方地区大范围干旱使江西庐山瀑布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景观主要属于的水循环中的哪一环节(  )
A.降水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下渗
1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14.水循环使(  )
A.陆地上的水体不断更新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多
C.大气中的水减少 D.海洋中的水增加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①②两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道较浅 B.②流速较慢
C.①堆积作用明显 D.②侵蚀作用明显
16.从自然因素考虑,适宜建村落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下图是“杭州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河口形状 B.夏季风
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D.海水盐度
18.下图是“太阳、地球、月球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可能位于(  )
A.甲、乙位置 B.丙、丁位置 C.甲、丙位置 D.乙、丁位置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下图为峡湾地貌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能正确演示峡湾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20.图示峡湾分布地区(  )
A.多暗河发育,地层不稳
B.海岸破碎,气候湿润
C.横断面呈Ⅴ字形,且越往外海越狭窄
D.两岸地形坡度和缓,利于耕种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Ⅴ形狭谷叠置于U形宽谷之上的“谷中谷”地貌。下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
①早期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下蚀较弱,形成宽谷
②早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宽谷
③后期河流堆积作用较弱,侧蚀增强,形成狭谷
④后期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狭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图中黄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2023高一上·抚州期中)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位于鄱阳湖的一侧,下图为鄱阳县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鄱阳县湖风最大的时段出现在(  )
A.5~7时 B.9~10时 C.14~15时 D.17~19时
24.鄱阳县位于鄱阳湖的(  )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
25.随着鄱阳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强度也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  )
①湖风增强 ②湖风减弱 ③陆风增强 ④陆风减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下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地表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判断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7.这种地貌的名称和形成原因分别是(  )
A.新月形沙丘风力沉积 B.新月形沙丘冰川沉积
C.丹霞地貌风力沉积 D.雅丹地貌冰川沉积
28.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023高一下·富锦月考)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但这里仍有一种树木在不屈的生长,它就是箭袋树。箭袋树是一种非常高大的乔木,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高,树干有2米粗。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下图为箭袋树景观图及所处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推测箭袋树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稀树草原 B.热带荒漠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30.关于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低树枝的温度 B.增强对太阳光的反射
C.吸引昆虫授粉 D.减少植物蒸腾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水平差异。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土壤剖面结构图中字母O代表(  )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母岩层 D.母质层
32.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
B.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多,其土壤的有机含量一般高于草原
C.南方水稻土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无关
D.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9月12日20时至13日8时,云南洱源县境内突降大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灾情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此次泥石流发生的直接诱因是(  )
A.地表植被稀少 B.位于山区,地势陡峭
C.短时间的暴雨 D.地质复杂,地面破碎
34.在救灾过程中,快速精准确定失联人员位置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VR
35.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  )
A.水库建设 B.陡坡开辟梯田
C.山区采石 D.封山育林
二、综合题(三道大题,共计30分)
36.(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2)震中附近的居民最先感受到   波,破环性最强的是   波,其在   传播速度迅速变为零。
(3)甘肃临夏和政县和政古生物化石展览馆展出了很多已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可能形成于哪个地质历史时期   。
①前寒武纪 ②早古生代 ③中生代 ④新生代
(4)积石山地震还引发了附近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波及地区受灾严重。据此说明受灾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37.(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图2为“黄河下游景观图”。
(1)图1中序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____(双项选择题)
A.①-蒸发 B.③-下渗 C.④-地表径流 D.⑥-水汽输送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图1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   循环。
(3)图2河流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的地理意义有____(双项选择题)。
A.加剧地区之间热量不平衡 B.塑造陆地地表形态
C.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物质 D.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4)针对图1中④环节,提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5)建设“海绵城市”会对水循环的   环节产生的影响。
38.(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1)一艘顺着d洋流航行的轮船,航行过程中经历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____。
A.轮船的吃水深度越来越小 B.海水的盐度越来越小
C.比相反航向更耗燃料 D.众多渔船正忙于作业
(2)洋流会使流经海域的等温线发生变化,能正确表示c洋流的是   ,洋流性质为   。
A.B.C. D.
(3)21世纪又被称为“海洋世纪”,目前海洋研究与开发正向纵深发展,新的海洋资源开发领域不断涌现,举例说出人类可以开发的海洋资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体在落到地面之前便会被消耗殆尽,少部分则会掉到地面上,称之为陨石。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I克以下。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各个流星的颜色会因其燃烧程度而有所不同。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恒星、星云、彗星、行星等是自然天体,由人类发射的在宇宙中运行的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是人造天体。
1.图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原因类似于流星,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卫星,原因是其围绕地球转动,属于人造天体,D正确。空间站本身不发光、不发热,行星是天然天体,空间站是人造天体,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3.B
4.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角(受纬度影响)、大气透明度(受海拔、天气、人类活动影响)、日照时数(受纬度、天气、海拔影响)等。
3.根据图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图,青藏高原地区光合有效辐射较大,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能强,农业的生产潜力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甲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区晴天少,云层厚,太阳辐射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5.C
6.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5.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大气削弱作用,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③强,所以霜下得也晚了,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6.A.通过燃烧烟雾可以增加大气中的烟尘和热量,烟尘可以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A合理,不符合题意。
B.覆盖透明地膜,不会削弱太阳辐射,但是阻止了地面长波辐射的热量散失,从而达到保持地温的效果,B合理,不符合题意。
C.浇水防冻,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C合理,不符合题意。
D.覆盖黑色尼龙网,会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无法增强地面辐射,也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D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7.B
8.D
9.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7.BC.根据材料信息“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可知,室内大厅水池比热容较小,升温较慢,作为冷源为各个房间提供冷空气,B正确,C错误
A.不是为了美观,A错误。
D.该地降水较少,室内水池不能用于收集雨水,D错误。
故答案为:B。
8.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在大厅内向四周辐散,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9.据上分析可知,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夏季水池的水比屋外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飘散到各个房间,利用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0.D
11.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0.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图中甲和乙表示高层大气,丙、丁分别表示平流层和对流层。受重力影响,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主要集中于接近地表的对流层,即图中丁层,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A.图中显示,甲层属于地球大气层的一部分,是地球的一部分,并不远离地球,人类的许多航天活动在甲层,因此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乙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具有上冷下热的垂直结构,因此对流运动强烈,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层为平流层,该层中有大量的臭氧,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因此该层的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层为对流层,对流层中具有丰富的水汽和固体凝结核,加上对流显著,因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12.C
13.B
14.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类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有:联系四大圈层,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的更新;塑造地表形态。
12.A.从图中看不出降水环节,A错误。
B.地下径流主要分布在地下,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西庐山瀑布主要是展示的地表径流,C正确。
D.下渗不是该景观的主要部分,D错误。
故答案为:C。
13.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其中结合所学知识,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4.A.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陆地水体得以更新,A正确。
BCD.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5.B
16.C
【知识点】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点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及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15.AC.根据图中河道形态,①位于凹岸,说明该处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因此河道也会比较深,AC错误。
BD.②位于凸岸,说明该处河水流速慢,堆积作用强,B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B。
16.从自然因素来看,凸岸河水流速慢,河堤不易因为河水冲刷而决堤,同时由于流速慢,泥沙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因此适宜建村落;凹岸河水流速快,河堤容易被河水冲刷决堤,对村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不适合建村落。图中,②③为凸岸,①④为凹岸。所以,建村落宜选择在②③两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7.D
18.C
【知识点】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
【解析】【点评】在农历初七和二十二左右,地球、月球、太阳形成直角,由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部分相消,所以所产生的潮汐高度也较低而被称为小潮。在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日,因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近似处于一直线上,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叠加的结果,使海面涨落的幅度较大,故名大潮。
17.C.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太阳、地球、月球几乎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C有关,不符合题意。
A.钱塘江口呈喇叭形,逆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积涌,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使潮水增大,A有关,不符合题意。
B.此时江浙一带盛行东南季风,风向与潮水运动方向一致,助长了潮势,B有关,不符合题意。
D.钱塘江大潮与海水盐度无关,D无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C.当太阳、月球和地球位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甲、丙位置正确,C正确。
ABD.当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部分引力会被抵消,海面的涨落差距小,形成小潮,乙、丁错误,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9.D
20.B
【知识点】冰川地貌
【解析】【点评】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三部分。冰蚀地貌包括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和峡湾等;冰碛地貌包括冰碛丘陵、冰碛堤、鼓丘等;冰水堆积地貌包括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冰水湖、冰砾阜阶地、蛇形丘等。
19.峡湾属冰川侵蚀地貌,在冰期时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和规模扩大,冰川侵蚀形成槽谷。之后地球进入间冰期,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水侵入原先槽谷形成峡湾。所以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A.纬度高,水资源以固态形成储存,暗河数量少,A错误。
B.海岸破碎,气候湿润,为海水侵入形成峡湾创造条件,B正确。
C.峡湾横断面形如“U”字,C错误。
D.冰川下滑刨蚀导致两岸坡度大,不利于耕种,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21.D
22.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侵蚀是指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过程。除了水流本身的冲蚀作用外,其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也会对河床产生冲蚀。按照流水对河床冲蚀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下蚀和侧蚀,流水加深河床、增长河谷的作用称为下蚀。
2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图示古河谷较宽,呈U形,现今河谷较窄,呈V形,古河谷形成时间早,是因为早期河流下蚀作用弱,侧蚀作用强,河谷不断拓宽,下切作用不强,形成宽谷,①正确,②错误;后期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强,加深河道,形成窄谷,③错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2.材料中有“桑干河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可知,黄土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流堆积地貌,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23.C
24.A
25.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湖陆风是一种在湖泊沿岸地区形成的地方气候现象,夜间风从湖岸吹向内陆地区,而白天则从内陆吹向湖泊。这是因为在夜间湖泊水温较高,湖面空气相对上升,形成较强的湖乡气流,将湖面的空气吹向内陆地区,形成夜间的“湖陆风”。而在白天,湖泊水温相对周围地区较低,湖面空气相对下沉,形成湖面气流较弱,而周围地区的空气升温产生对流,从而形成由内陆向湖面的气流,即“陆湖风”。
23.图中风速高于0越多,风速越大;陆风为东风,图中风速低于0越多,风速越大,由此可知,在14时到15时,图中风速高于0越多,是湖风最大的时段。
故答案为:C。
24.由图可知,该地区盛行风向为西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从湖泊吹向陆地的风是西风,说明鄱阳县位于鄱阳湖东侧。
故答案为:A。
2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与周边地区相比,城市内部温度较高、风速较低的现象。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热岛效应会增强,城市的温度比周围地区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湖泊的水温相对较低,会形成湖风,将湖面的相对凉爽空气吹向城市。因此,湖风的增强(①)是符合情况的。而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内部相对稳定的空气层,减弱了内陆地区的风流。因此,陆风的减弱(④)也是合理的推断。
故答案为:B。
【答案】26.A
27.A
28.C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26.根据图中等高线形态判断,该地貌属于新月形沙丘,该沙丘迎风坡风力较大,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坡度较缓,背风坡风力较小,沉积作用明显,加上沙粒因堆积坍塌形成陡坡,结合图中指示标可知,该沙丘西北侧为缓坡,东南侧为陡坡,由此可知盛行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7.根据图中等高线形态判断,该地貌属于新月形沙丘,主要是由于风力搬运过程中,风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的,与冰川沉积无关,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8.图示地貌为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风力较强的地区,在我国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只有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丘地貌广泛分布,而东北地区处于半湿润和湿润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处于湿润地区,沙丘地貌分布不广泛,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9.B
30.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再根据气候类型,再判断典型的植被。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是热带草原;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林。温带海洋气候对应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29.由图可知,箭袋树所在的纳米比亚南部植被稀少,材料提到“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可判断箭袋树所在地区植被类型应为热带荒漠,B正确;热带稀疏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均分在降水较丰富地区,A、C、D错误。故答案为:B。
30.材料提到“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结合纳米比亚南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可知箭袋树的植被形态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干旱的自然环境。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可以增强对太阳光的反射,降低树枝温度,减少植物蒸腾,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A、B、D不符合题意;吸引昆虫授粉应与花朵有关,与树枝无关,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31.A
32.D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31.O层是森林土壤中由枯枝落叶形成的、未分解或有不同程度分解的有机物质层,也叫腐殖质层。A 层是受生物气候或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有机质积累和物质淋溶表层。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黑。B 层是硅酸盐粘粒、氧化铁、氧化铝、碳酸盐、其他盐类和腐殖质等物质聚积的淀积层。C 层是位于B层或A层(在无B层时)之下的母质层。R 层即基岩,或称母岩。虽非土壤发生层,但却是土壤剖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形成的基础,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2.A.土壤肥力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类长期培育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肥力下降,A错误。
B.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因此森林土壤的有机含量一般低于草原,B错误。
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有关,C错误。
D.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3.C
34.A
35.D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
33.C.根据材料“云南洱源县境内突降大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可知,此次泥石流发生的直接诱因是短时间的暴雨,C正确。
ABD.地表植被稀少、位于山区,地势陡峭、地质复杂,地面破碎等是泥石流形成的前提条件,但不是诱发此次泥石流的直接诱因,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4.A.根据所学知识,能够快速精准确定失联人员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A正确。
B.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不能用来精准定位,B错误。
C.RS遥感技术用于实时、快速的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地理信息及各种变化,是“看”的功能,不是用来定位的技术,C错误。
D.VR虚拟现实技术,不是用来定位的技术,D错误。
故答案为:A。
35.D.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人类活动,可以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D正确。
ABC.水库建设、陡坡开辟梯田、山区采石等人类活动会破坏地表植被,增加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6.【答案】(1)地壳
(2)纵;横;古登堡面
(3)④
(4)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发;地表物质破碎。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0千米,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2)据所学知识,地震时产生的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震中附近的居民最先感受到纵波;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在古登堡面传播速度迅速变为零。
(3)结合所学知识,大型哺乳动物出现于新生代。故这些化石可能形成于新生代。
(4)据材料可知,积石山地震还引发了附近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说明当地地势起伏大,山地坡度大,山高谷深;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震频发;地表物质破碎,容易引发附近区域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
【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7.【答案】(1)A;C
(2)海陆间
(3)B;C
(4)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5)下渗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结合图2可知,①环节是海洋水转化大气水的环节,应为蒸发,②环节由大气水到地表上空,为水汽输送,③环节由大气水转化为地表水,为降水,④环节由地表水转化为海洋水,为地表径流,⑤环节由地表水转变为地下水,为下渗,⑥环节为地下水转化为海洋水,为地下径流,AC正确,BD错误。
故答案为:AC。
(2)结合图2可知,图示发生领域为海洋和陆地之间,因此为海陆间循环。
(3)图1为“黄河下游景观图”,河流为地表径流环节;地表径流的意义主要有塑造陆地地表形态,例如平原的形成,B正确;河流携带的泥沙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物质,C正确;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不是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意义,D错误;海陆间循环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间能量交换,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A错误。故选BC。
(4)人类改变图2中的④地表径流,主要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的方式来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增加水量的供给,从而缓解华北水资源不足。
(5)结合所学知识,海绵城市可以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一般可以通过扩大绿地面积和地面铺设透水砖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建设“海绵城市”,植被覆盖增加,会增加下渗,从而增加地下径流。
【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类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38.【答案】(1)D
(2)C;暖流
(3)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洋流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附近有世界大渔场秘鲁渔场,因此众多渔船正忙于作业,D正确。顺着d洋流航行,即是自南向北,因为30°附近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顺着d洋流航行,盐度先升高后降低,轮船的吃水深度先变浅后变深,AB错误。
顺洋流速度快,更节省燃料,C错误。
故答案为:D。
(2)结合所学知识,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即是洋流的流向,c洋流是南半球的东澳大利亚暖流,洋流自北往南流,南半球越往北水温越高,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可以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例如渔业;海底矿产资源,例如:石油天然气等;以及海洋能源,例如:潮汐能等。
【点评】表层海水温度向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向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北半球。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一般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一般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1 / 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题两分,共70分。)
(2022高一下·高县开学考)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时隔一个月,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当日,多地网友在夜空中拍到我国空间站过境祖国上空,直呼美极了。读下面两幅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流星 B.极光 C.彗星 D.磁暴
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卫星
【答案】1.A
2.D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体在落到地面之前便会被消耗殆尽,少部分则会掉到地面上,称之为陨石。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I克以下。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各个流星的颜色会因其燃烧程度而有所不同。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恒星、星云、彗星、行星等是自然天体,由人类发射的在宇宙中运行的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是人造天体。
1.图中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原因类似于流星,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卫星,原因是其围绕地球转动,属于人造天体,D正确。空间站本身不发光、不发热,行星是天然天体,空间站是人造天体,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4.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云雨少 D.地势高
【答案】3.B
4.C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角(受纬度影响)、大气透明度(受海拔、天气、人类活动影响)、日照时数(受纬度、天气、海拔影响)等。
3.根据图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图,青藏高原地区光合有效辐射较大,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能强,农业的生产潜力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甲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区晴天少,云层厚,太阳辐射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蕴含了丰富的地理原理。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霜飞晚”是因为该地当日(  )
A.①弱 B.②强 C.③强 D.④弱
6.霜可能会使农业造成损失,下列应对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燃烧烟雾防冻 B.覆盖地膜
C.浇水防冻 D.覆盖黑色尼龙网
【答案】5.C
6.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5.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大气削弱作用,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③强,所以霜下得也晚了,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6.A.通过燃烧烟雾可以增加大气中的烟尘和热量,烟尘可以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A合理,不符合题意。
B.覆盖透明地膜,不会削弱太阳辐射,但是阻止了地面长波辐射的热量散失,从而达到保持地温的效果,B合理,不符合题意。
C.浇水防冻,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C合理,不符合题意。
D.覆盖黑色尼龙网,会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无法增强地面辐射,也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D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风塔是一种具有通风降温的古老建筑物(图1)。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图2为“风塔”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室内大厅水池的作用主要是(  )
A.美观居室 B.作为冷源 C.用作热源 D.用于集雨
8.该建筑的气流在(  )
A.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上升 B.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下沉
C.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上升 D.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下沉
9.该建筑能通风降温,所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水循环 D.地震波
【答案】7.B
8.D
9.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7.BC.根据材料信息“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可知,室内大厅水池比热容较小,升温较慢,作为冷源为各个房间提供冷空气,B正确,C错误
A.不是为了美观,A错误。
D.该地降水较少,室内水池不能用于收集雨水,D错误。
故答案为:B。
8.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在大厅内向四周辐散,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9.据上分析可知,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夏季水池的水比屋外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飘散到各个房间,利用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水汽和杂质主要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层远离地球,与人类活动无关
B.乙层对流运动强烈
C.丙层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D.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10.D
11.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0.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图中甲和乙表示高层大气,丙、丁分别表示平流层和对流层。受重力影响,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主要集中于接近地表的对流层,即图中丁层,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1.A.图中显示,甲层属于地球大气层的一部分,是地球的一部分,并不远离地球,人类的许多航天活动在甲层,因此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乙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具有上冷下热的垂直结构,因此对流运动强烈,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层为平流层,该层中有大量的臭氧,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因此该层的大气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层为对流层,对流层中具有丰富的水汽和固体凝结核,加上对流显著,因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11月15日,中央气象台解除了历时90天的气象干旱预警,8月份以来,南方地区大范围干旱使江西庐山瀑布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景观主要属于的水循环中的哪一环节(  )
A.降水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下渗
1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14.水循环使(  )
A.陆地上的水体不断更新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多
C.大气中的水减少 D.海洋中的水增加
【答案】12.C
13.B
14.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类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有:联系四大圈层,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的更新;塑造地表形态。
12.A.从图中看不出降水环节,A错误。
B.地下径流主要分布在地下,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西庐山瀑布主要是展示的地表径流,C正确。
D.下渗不是该景观的主要部分,D错误。
故答案为:C。
13.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其中结合所学知识,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4.A.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陆地水体得以更新,A正确。
BCD.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①②两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道较浅 B.②流速较慢
C.①堆积作用明显 D.②侵蚀作用明显
16.从自然因素考虑,适宜建村落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5.B
16.C
【知识点】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点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及形成过程: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15.AC.根据图中河道形态,①位于凹岸,说明该处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因此河道也会比较深,AC错误。
BD.②位于凸岸,说明该处河水流速慢,堆积作用强,B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B。
16.从自然因素来看,凸岸河水流速慢,河堤不易因为河水冲刷而决堤,同时由于流速慢,泥沙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因此适宜建村落;凹岸河水流速快,河堤容易被河水冲刷决堤,对村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不适合建村落。图中,②③为凸岸,①④为凹岸。所以,建村落宜选择在②③两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下图是“杭州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河口形状 B.夏季风
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D.海水盐度
18.下图是“太阳、地球、月球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可能位于(  )
A.甲、乙位置 B.丙、丁位置 C.甲、丙位置 D.乙、丁位置
【答案】17.D
18.C
【知识点】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
【解析】【点评】在农历初七和二十二左右,地球、月球、太阳形成直角,由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部分相消,所以所产生的潮汐高度也较低而被称为小潮。在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日,因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近似处于一直线上,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叠加的结果,使海面涨落的幅度较大,故名大潮。
17.C.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太阳、地球、月球几乎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C有关,不符合题意。
A.钱塘江口呈喇叭形,逆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积涌,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使潮水增大,A有关,不符合题意。
B.此时江浙一带盛行东南季风,风向与潮水运动方向一致,助长了潮势,B有关,不符合题意。
D.钱塘江大潮与海水盐度无关,D无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C.当太阳、月球和地球位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甲、丙位置正确,C正确。
ABD.当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部分引力会被抵消,海面的涨落差距小,形成小潮,乙、丁错误,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下图为峡湾地貌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能正确演示峡湾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20.图示峡湾分布地区(  )
A.多暗河发育,地层不稳
B.海岸破碎,气候湿润
C.横断面呈Ⅴ字形,且越往外海越狭窄
D.两岸地形坡度和缓,利于耕种
【答案】19.D
20.B
【知识点】冰川地貌
【解析】【点评】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三部分。冰蚀地貌包括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和峡湾等;冰碛地貌包括冰碛丘陵、冰碛堤、鼓丘等;冰水堆积地貌包括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冰水湖、冰砾阜阶地、蛇形丘等。
19.峡湾属冰川侵蚀地貌,在冰期时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和规模扩大,冰川侵蚀形成槽谷。之后地球进入间冰期,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水侵入原先槽谷形成峡湾。所以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A.纬度高,水资源以固态形成储存,暗河数量少,A错误。
B.海岸破碎,气候湿润,为海水侵入形成峡湾创造条件,B正确。
C.峡湾横断面形如“U”字,C错误。
D.冰川下滑刨蚀导致两岸坡度大,不利于耕种,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Ⅴ形狭谷叠置于U形宽谷之上的“谷中谷”地貌。下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
①早期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下蚀较弱,形成宽谷
②早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宽谷
③后期河流堆积作用较弱,侧蚀增强,形成狭谷
④后期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狭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图中黄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答案】21.D
22.A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侵蚀是指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过程。除了水流本身的冲蚀作用外,其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也会对河床产生冲蚀。按照流水对河床冲蚀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下蚀和侧蚀,流水加深河床、增长河谷的作用称为下蚀。
2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图示古河谷较宽,呈U形,现今河谷较窄,呈V形,古河谷形成时间早,是因为早期河流下蚀作用弱,侧蚀作用强,河谷不断拓宽,下切作用不强,形成宽谷,①正确,②错误;后期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强,加深河道,形成窄谷,③错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2.材料中有“桑干河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可知,黄土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流堆积地貌,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抚州期中)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位于鄱阳湖的一侧,下图为鄱阳县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鄱阳县湖风最大的时段出现在(  )
A.5~7时 B.9~10时 C.14~15时 D.17~19时
24.鄱阳县位于鄱阳湖的(  )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
25.随着鄱阳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强度也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  )
①湖风增强 ②湖风减弱 ③陆风增强 ④陆风减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23.C
24.A
25.B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湖陆风是一种在湖泊沿岸地区形成的地方气候现象,夜间风从湖岸吹向内陆地区,而白天则从内陆吹向湖泊。这是因为在夜间湖泊水温较高,湖面空气相对上升,形成较强的湖乡气流,将湖面的空气吹向内陆地区,形成夜间的“湖陆风”。而在白天,湖泊水温相对周围地区较低,湖面空气相对下沉,形成湖面气流较弱,而周围地区的空气升温产生对流,从而形成由内陆向湖面的气流,即“陆湖风”。
23.图中风速高于0越多,风速越大;陆风为东风,图中风速低于0越多,风速越大,由此可知,在14时到15时,图中风速高于0越多,是湖风最大的时段。
故答案为:C。
24.由图可知,该地区盛行风向为西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从湖泊吹向陆地的风是西风,说明鄱阳县位于鄱阳湖东侧。
故答案为:A。
2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与周边地区相比,城市内部温度较高、风速较低的现象。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热岛效应会增强,城市的温度比周围地区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湖泊的水温相对较低,会形成湖风,将湖面的相对凉爽空气吹向城市。因此,湖风的增强(①)是符合情况的。而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内部相对稳定的空气层,减弱了内陆地区的风流。因此,陆风的减弱(④)也是合理的推断。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下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地表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判断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7.这种地貌的名称和形成原因分别是(  )
A.新月形沙丘风力沉积 B.新月形沙丘冰川沉积
C.丹霞地貌风力沉积 D.雅丹地貌冰川沉积
28.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26.A
27.A
28.C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26.根据图中等高线形态判断,该地貌属于新月形沙丘,该沙丘迎风坡风力较大,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坡度较缓,背风坡风力较小,沉积作用明显,加上沙粒因堆积坍塌形成陡坡,结合图中指示标可知,该沙丘西北侧为缓坡,东南侧为陡坡,由此可知盛行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7.根据图中等高线形态判断,该地貌属于新月形沙丘,主要是由于风力搬运过程中,风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的,与冰川沉积无关,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8.图示地貌为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风力较强的地区,在我国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只有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丘地貌广泛分布,而东北地区处于半湿润和湿润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处于湿润地区,沙丘地貌分布不广泛,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富锦月考)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但这里仍有一种树木在不屈的生长,它就是箭袋树。箭袋树是一种非常高大的乔木,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高,树干有2米粗。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下图为箭袋树景观图及所处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推测箭袋树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稀树草原 B.热带荒漠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30.关于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低树枝的温度 B.增强对太阳光的反射
C.吸引昆虫授粉 D.减少植物蒸腾
【答案】29.B
30.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再根据气候类型,再判断典型的植被。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是热带草原;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林。温带海洋气候对应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29.由图可知,箭袋树所在的纳米比亚南部植被稀少,材料提到“非洲纳米比亚南部几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可判断箭袋树所在地区植被类型应为热带荒漠,B正确;热带稀疏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均分在降水较丰富地区,A、C、D错误。故答案为:B。
30.材料提到“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结合纳米比亚南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可知箭袋树的植被形态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干旱的自然环境。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可以增强对太阳光的反射,降低树枝温度,减少植物蒸腾,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A、B、D不符合题意;吸引昆虫授粉应与花朵有关,与树枝无关,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水平差异。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土壤剖面结构图中字母O代表(  )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母岩层 D.母质层
32.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
B.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多,其土壤的有机含量一般高于草原
C.南方水稻土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无关
D.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答案】31.A
32.D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31.O层是森林土壤中由枯枝落叶形成的、未分解或有不同程度分解的有机物质层,也叫腐殖质层。A 层是受生物气候或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有机质积累和物质淋溶表层。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黑。B 层是硅酸盐粘粒、氧化铁、氧化铝、碳酸盐、其他盐类和腐殖质等物质聚积的淀积层。C 层是位于B层或A层(在无B层时)之下的母质层。R 层即基岩,或称母岩。虽非土壤发生层,但却是土壤剖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形成的基础,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2.A.土壤肥力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类长期培育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肥力下降,A错误。
B.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因此森林土壤的有机含量一般低于草原,B错误。
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有关,C错误。
D.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9月12日20时至13日8时,云南洱源县境内突降大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灾情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此次泥石流发生的直接诱因是(  )
A.地表植被稀少 B.位于山区,地势陡峭
C.短时间的暴雨 D.地质复杂,地面破碎
34.在救灾过程中,快速精准确定失联人员位置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VR
35.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  )
A.水库建设 B.陡坡开辟梯田
C.山区采石 D.封山育林
【答案】33.C
34.A
35.D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
33.C.根据材料“云南洱源县境内突降大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可知,此次泥石流发生的直接诱因是短时间的暴雨,C正确。
ABD.地表植被稀少、位于山区,地势陡峭、地质复杂,地面破碎等是泥石流形成的前提条件,但不是诱发此次泥石流的直接诱因,ABD错误。
故答案为:C。
34.A.根据所学知识,能够快速精准确定失联人员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A正确。
B.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不能用来精准定位,B错误。
C.RS遥感技术用于实时、快速的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地理信息及各种变化,是“看”的功能,不是用来定位的技术,C错误。
D.VR虚拟现实技术,不是用来定位的技术,D错误。
故答案为:A。
35.D.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人类活动,可以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D正确。
ABC.水库建设、陡坡开辟梯田、山区采石等人类活动会破坏地表植被,增加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ABC错误。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三道大题,共计30分)
36.(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2)震中附近的居民最先感受到   波,破环性最强的是   波,其在   传播速度迅速变为零。
(3)甘肃临夏和政县和政古生物化石展览馆展出了很多已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可能形成于哪个地质历史时期   。
①前寒武纪 ②早古生代 ③中生代 ④新生代
(4)积石山地震还引发了附近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波及地区受灾严重。据此说明受灾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答案】(1)地壳
(2)纵;横;古登堡面
(3)④
(4)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发;地表物质破碎。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滑坡与泥石流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0千米,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2)据所学知识,地震时产生的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震中附近的居民最先感受到纵波;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在古登堡面传播速度迅速变为零。
(3)结合所学知识,大型哺乳动物出现于新生代。故这些化石可能形成于新生代。
(4)据材料可知,积石山地震还引发了附近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说明当地地势起伏大,山地坡度大,山高谷深;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震频发;地表物质破碎,容易引发附近区域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
【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7.(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图2为“黄河下游景观图”。
(1)图1中序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____(双项选择题)
A.①-蒸发 B.③-下渗 C.④-地表径流 D.⑥-水汽输送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图1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   循环。
(3)图2河流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的地理意义有____(双项选择题)。
A.加剧地区之间热量不平衡 B.塑造陆地地表形态
C.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物质 D.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4)针对图1中④环节,提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5)建设“海绵城市”会对水循环的   环节产生的影响。
【答案】(1)A;C
(2)海陆间
(3)B;C
(4)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5)下渗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结合图2可知,①环节是海洋水转化大气水的环节,应为蒸发,②环节由大气水到地表上空,为水汽输送,③环节由大气水转化为地表水,为降水,④环节由地表水转化为海洋水,为地表径流,⑤环节由地表水转变为地下水,为下渗,⑥环节为地下水转化为海洋水,为地下径流,AC正确,BD错误。
故答案为:AC。
(2)结合图2可知,图示发生领域为海洋和陆地之间,因此为海陆间循环。
(3)图1为“黄河下游景观图”,河流为地表径流环节;地表径流的意义主要有塑造陆地地表形态,例如平原的形成,B正确;河流携带的泥沙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物质,C正确;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不是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意义,D错误;海陆间循环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间能量交换,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A错误。故选BC。
(4)人类改变图2中的④地表径流,主要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的方式来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增加水量的供给,从而缓解华北水资源不足。
(5)结合所学知识,海绵城市可以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一般可以通过扩大绿地面积和地面铺设透水砖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建设“海绵城市”,植被覆盖增加,会增加下渗,从而增加地下径流。
【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类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38.(2024高一上·鄂尔多斯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1)一艘顺着d洋流航行的轮船,航行过程中经历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____。
A.轮船的吃水深度越来越小 B.海水的盐度越来越小
C.比相反航向更耗燃料 D.众多渔船正忙于作业
(2)洋流会使流经海域的等温线发生变化,能正确表示c洋流的是   ,洋流性质为   。
A.B.C. D.
(3)21世纪又被称为“海洋世纪”,目前海洋研究与开发正向纵深发展,新的海洋资源开发领域不断涌现,举例说出人类可以开发的海洋资源。
【答案】(1)D
(2)C;暖流
(3)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洋流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附近有世界大渔场秘鲁渔场,因此众多渔船正忙于作业,D正确。顺着d洋流航行,即是自南向北,因为30°附近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顺着d洋流航行,盐度先升高后降低,轮船的吃水深度先变浅后变深,AB错误。
顺洋流速度快,更节省燃料,C错误。
故答案为:D。
(2)结合所学知识,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即是洋流的流向,c洋流是南半球的东澳大利亚暖流,洋流自北往南流,南半球越往北水温越高,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可以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例如渔业;海底矿产资源,例如:石油天然气等;以及海洋能源,例如:潮汐能等。
【点评】表层海水温度向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向南逐渐升高的海区,位于北半球。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一般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一般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