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6 20:48:43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 )
A.杨忠历经北周和隋朝 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2.唐代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的繁荣发展在当时直接得益于( )
A.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 B.大运河的开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隋唐统治者经常南巡
3.2500年来,大运河生动记录了国脉的时代赓续,传承着民族的璀璨文明。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关于隋朝大运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C.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D.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五大水系
4.公元605年起,隋朝皇帝征发了几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下列关于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运河中心在长安 B.运河北抵余杭,南至涿郡
C.是隋文帝的政绩 D.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
5.隋朝大运河全长2 700多千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
A.洛阳 B.长安 C.余杭 D.江都
6.“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上述材料没有提及大运河开通的( )
A.条件 B.目的 C.地位 D.作用
7.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作诗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此诗意在( )
A.总结隋朝灭亡的根源 B.肯定隋朝大运河的功绩
C.抨击隋炀帝的目光短浅 D.分析运河演变的历程
8.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反映了隋朝( )
A.商业相当发达 B.社会环境安定
C.经济高度繁荣 D.皇帝奢侈腐化
9.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改变得益于( )
A.郡县制的实行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世袭制的确立
10.缪凤林先生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
A.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注重才能,机会均等
C.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重视门第,兼顾才能
11.“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那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们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材料赞扬了“这种考试制度”( )
A.巧言善辩,登人仕途 B.分科考试,以德取才
C.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D.公平公正,平等竞争
12.“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引文为《旧唐书 李密传》所述的隋末社会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C.隋炀帝多次巡游江南 D.隋炀帝三次东征
13.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营建东都洛阳 ②开凿大运河 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⑤三次征辽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14.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他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上述内容阐述了( )
A.隋炀帝的功绩不接建华国团 B.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C.隋场帝暴政的后果 D.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15.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馨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种情况告诉我们( )
A.隋炀帝得到百姓拥护 B.隋文帝群众基础稳固
C.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D.人民可正常从事生产
16.(史料实证)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起义军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他的残暴统治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
①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②屡次发动战争,兵役繁重
③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④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②建立隋朝 ③开凿运河
C.①开凿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凿运河 ③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18.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
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 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
19.“壮志归隋,扫平六代江南梦;坚心使命,结束五胡塞外争。”此对联颂扬了隋文帝的功绩是( )
A.扩大国家疆域 B.开通隋朝运河
C.加速民族交融 D.实现国家统一
20.“隋文帝的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材料体现了隋文帝的治国主张是( )
A.发展生产 B.改革制度 C.注重吏治 D.提倡节俭
21.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陆交通,成为连接富庶地区与国都的纽带。这体现了古代中国( )
A.地理环境的优越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水利技术的高超
22.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地饮食的变化,在扬州菜中,千层油糕是从河南的千层馒头演变而来的,大汤包与饺面是从淮安传来的,肴肉与拆烩鲢鱼头是从镇江学来的;明清时期戏曲沿着大运河传播,催生了国剧京剧。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 )
A.维护了国家安定统一 B.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往
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 D.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文化交流
23.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人仕
C.忽视对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
24.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隋朝及之后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5.618年,一位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颈,谁当斫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二、探究题
26.《具花王朝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惶》一书再现了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县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请你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转瞬而成的统一】
《昙花王朝》第二章:
杨坚琢磨着,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陈叔宝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因此定下先南后北的策略……灭陈后统一全国。
(1)杨坚为何能够灭掉陈,完成天下的统一
【开皇年间的繁荣】
《昙花王朝》第三章:
开皇十二年(592年),民部奏称:“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同时下令在主要的赋税地区河北、河东等地减收本年度田租三分之一,调全免。
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之
前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艳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开皇盛世”的“盛世”表现在哪里。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隋文帝采取了哪些举措促成了这一“盛世”局面。
【形象工程话兴亡】
《昙花王朝》第五章: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平比因东华”(3)根据“一百多万”和“超过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隋朝结局如何
【读史感悟】
(4)隋朝的兴亡,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7.“和谐”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追求之一。某中学的同学搜集到下列资料,请你根据提示,完成探究任务。
探究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社会。
资料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隋文帝杨坚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治世,史称“开皇之治”。
(1)隋文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
探究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资料
图1巡游江都 图2 开凿大运河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暴政的表现。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隋末农民起义首先在哪里爆发 隋朝最终是怎样灭亡的
探究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3)上述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启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D D C B B C C B D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A B D C C D A D D
二、探究题
26.(1)原因:北方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发展;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陈朝统治腐朽;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朝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举措:①经济方面,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杨广滥用民力,是个残暴的皇帝。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国家安定是经济繁荣的前提。(任意一点即可)
27.(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山东地区。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3)要重视经济的发展,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等等。(共38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 )
A.杨忠历经北周和隋朝
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D
2.唐代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的繁荣发展在当时直接得益于( )
A.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
B.大运河的开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隋唐统治者经常南巡
B
3.2500年来,大运河生动记录了国脉的时代赓续,传承着民族的璀璨文明。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关于隋朝大运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C.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D.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五大水系
D
4.公元605年起,隋朝皇帝征发了几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下列关于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运河中心在长安
B.运河北抵余杭,南至涿郡
C.是隋文帝的政绩
D.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
D
5.隋朝大运河全长2 700多千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
A.洛阳 B.长安
C.余杭 D.江都
C
6.“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上述材料没有提及大运河开通的( )
A.条件 B.目的
C.地位 D.作用
B
7.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作诗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此诗意在( )
A.总结隋朝灭亡的根源
B.肯定隋朝大运河的功绩
C.抨击隋炀帝的目光短浅
D.分析运河演变的历程
B
8.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反映了隋朝( )
A.商业相当发达
B.社会环境安定
C.经济高度繁荣
D.皇帝奢侈腐化
C
9.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改变得益于( )
A.郡县制的实行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世袭制的确立
C
10.缪凤林先生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
A.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注重才能,机会均等
C.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重视门第,兼顾才能
B
11.“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那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们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材料赞扬了“这种考试制度”( )
A.巧言善辩,登人仕途
B.分科考试,以德取才
C.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D.公平公正,平等竞争
D
12.“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引文为《旧唐书 李密传》所述的隋末社会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C.隋炀帝多次巡游江南
D.隋炀帝三次东征
A
13.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营建东都洛阳 ②开凿大运河
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⑤三次征辽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C
14.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他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上述内容阐述了( )
A.隋炀帝的功绩不接建华国团
B.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C.隋场帝暴政的后果
D.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B
15.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馨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种情况告诉我们( )
A.隋炀帝得到百姓拥护
B.隋文帝群众基础稳固
C.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D.人民可正常从事生产
C
16.(史料实证)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起义军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他的残暴统治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
①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②屡次发动战争,兵役繁重
③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④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17.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②建立隋朝 ③开凿运河
C.①开凿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凿运河 ③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A
① ② ③ 隋朝灭亡
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
18.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
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
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
B
19.“壮志归隋,扫平六代江南梦;坚心使命,结束五胡塞外争。”此对联颂扬了隋文帝的功绩是( )
A.扩大国家疆域
B.开通隋朝运河
C.加速民族交融
D.实现国家统一
D
20.“隋文帝的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材料体现了隋文帝的治国主张是( )
A.发展生产
B.改革制度
C.注重吏治
D.提倡节俭
C
21.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陆交通,成为连接富庶地区与国都的纽带。这体现了古代中国( )
A.地理环境的优越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水利技术的高超
C
22.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地饮食的变化,在扬州菜中,千层油糕是从河南的千层馒头演变而来的,大汤包与饺面是从淮安传来的,肴肉与拆烩鲢鱼头是从镇江学来的;明清时期戏曲沿着大运河传播,催生了国剧京剧。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 )
A.维护了国家安定统一
B.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往
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
D.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文化交流
C
23.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人仕
C.忽视对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
A
24.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隋朝及之后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D
25.618年,一位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颈,谁当斫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D
二、探究题
26.《具花王朝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惶》一书再现了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县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请你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转瞬而成的统一】
《昙花王朝》第二章:
杨坚琢磨着,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陈叔宝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因此定下先南后北的策略……灭陈后统一全国。
(1)杨坚为何能够灭掉陈,完成天下的统一
26.(1)原因:北方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发展;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陈朝统治腐朽;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朝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1)杨坚为何能够灭掉陈,完成天下的统一
【开皇年间的繁荣】
《昙花王朝》第三章:
开皇十二年(592年),民部奏称:“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同时下令在主要的赋税地区河北、河东等地减收本年度田租三分之一,调全免。
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之
前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艳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开皇盛世”的“盛世”表现在哪里。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隋文帝采取了哪些举措促成了这一“盛世”局面。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举措:①经济方面,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开皇盛世”的“盛世”表现在哪里。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隋文帝采取了哪些举措促成了这一“盛世”局面。
【形象工程话兴亡】
《昙花王朝》第五章: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平比因东华”
(3)根据“一百多万”和“超过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隋朝结局如何
【读史感悟】
(4)隋朝的兴亡,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3)杨广滥用民力,是个残暴的皇帝。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国家安定是经济繁荣的前提。(任意一点即可)
(3)根据“一百多万”和“超过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隋朝结局如何
(4)隋朝的兴亡,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7.“和谐”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追求之一。某中学的同学搜集到下列资料,请你根据提示,完成探究任务。
探究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社会。
资料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隋文帝杨坚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治世,史称“开皇之治”。
(1)隋文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
(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1)隋文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
探究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资料
图1巡游江都 图2 开凿大运河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暴政的表现。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隋末农民起义首先在哪里爆发 隋朝最终是怎样灭亡的
(2)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山东地区。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暴政的表现。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隋末农民起义首先在哪里爆发 隋朝最终是怎样灭亡的
(3)要重视经济的发展,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等等。
探究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3)上述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启示
提升从这里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