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学 科 小学语文 册 级 三年级下册
课 题 守株待兔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教版(统编) 第二单元
1.内容分析
《守株待兔》是寓言单元的开篇课文,也是课本中选入的第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 课文选自《韩非子·五蠹》。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宋国的种田人,无意中得到一只撞树桩而死的兔子,从此守着树桩再等兔子撞树的可笑行径,告诉人们不要不劳而获、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当成必然发生。课文篇幅短小,用陈述性的语言交代了宋人守株待兔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内容平实易懂,语言精练但耐人寻味,事件虽小但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给人以警醒。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认知4个会认字,会写9个会写字。(重点) 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重点) 3.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讲的道理:懂得不能存在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课题。 师:老师在课前就了解到咱班的同学是猜谜的高手,所以今天我带来了几道谜语,大家敢不敢挑战下? 生:敢! 师依次出示三幅图,生作答。 师:这三幅图讲的都是什么故事? 生:寓言故事。 师:果真都是高手,高手过招不能用些小儿科级别的,那我出个难的吧!请看,这个字打一个成语,谁能猜出来? 师:没错,这个答案就是“守株待兔”。木字旁代表株,卯代表十二生肖的卯兔,树旁有兔,可不就是“守株待兔”吗?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守株待兔》。 师板书课题:5.守株待兔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快速掌握文言文,老师今天带来了3个法宝: 师:这3个法宝有没有同学们不理解的词或者句子? 师生交流。 师:文言文《守株待兔》出自韩非的一篇散文《五蠹》。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及其作品。 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作品简介:《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预习本课课文,请将字音读准确,读完请坐正并且给老师一个大大的微笑。 生自由读。 师:为了帮助大家读好同时检验一下大家的阅读,老师今天特别带来了一些生字宝宝,你能读准确吗? 出示会认字和会写字: 师:生字比较多的时候大家不要担心,老师有四个小方法可以帮助你。一个是加一加识字法,如寸+宀=守,木+朱=株,木+宀=宋,角+虫=触;第二种方法是字理识字,从“因释其耒而守株”中知道,耒是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另外,在古代,道路和沟渠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也就是井田。那“耒”和“井”合在一起,像人拿着农具在田里干活,表示耕作的意思;第三种方法是生活识字,比如“颈”指的就是脖子,看到了就一目了然啦;最后一种是语境识字,比如“冀”,结合课文“冀复得兔”一句,我们知道“冀”是希望的意思,可以组词希冀、期冀。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株、耕、释”这三个汉字的书写要点。这三个汉字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都有一笔捺变成了点。其中,释的左半边容易写成“采摘”的“采”,但其实是撇加一个米字,将“米”的捺变成“点”。另外,“株”可以组词:植株、守株待兔;“耕”可以组词:耕地、耕作;“释”可以组词:释放、释然。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任务单,找到这几个字,认真地描一个写一个。 师:好的,现在生字问题咱们解决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读文言文需要正确的断句,因为断句正确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看,老师带来了断句,谁可以借助断句来读一读? 生尝试读。 三、精读课文,读懂文意。 师:我们现在大概读了3遍课文,那有同学能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了吗? 生交流。 师:没错,守株待兔就是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师:对于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出示插图。 生交流:谁守着树桩等兔子?他为什么等兔子?他等到兔子了吗?……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谁能结合课文给我们一个答案? 师生聚焦并出示第一句:宋人有耕者。 师:这句话在文中并没有注释,有你不理解的字词吗? 生交流:宋人,耕者。 师:哪位同学能来帮助解决一下。 生协助解决。 师:宋人有耕者。宋人指的是宋国的人,那楚人、秦人、赵人呢? 者,用在句子的末尾作代词使用,指代人,耕者是指耕作的人,那歌者、舞者、渔者、孙行者呢?唱歌的人,跳舞的人,打渔的人,姓孙的修行的人,孙悟空。 小结:回归问题1,我们知道是宋国有个耕田的人,守着树桩等兔子。 师:同学们都是高手啊,看来第一个问题对大家来说是小菜一碟。那现在我们来看下第二个问题,他为什么等兔子?请同桌交流一下,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找出的同桌请坐正。 师生聚焦第二、三句,重点解决“走”的含义。 生交流翻译第二、三句。 教师明确: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上,折断脖子就死掉了。 在这里有个特别的文言字词需要同学们注意——“走”。在古文中,“行”是走的意思,而“走”则是跑的意思,例如《山行》,是在山上走,《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百里者半九十”,都是行走的意思,而“走马观花”“儿童急走追黄蝶”“快走踏清秋”则都是跑的意思。 师: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发现这小兔子发生意外的原因就是它跑的太快,然后不小心撞到树桩上,结果死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你怎么看待这只兔子? 生:这是一只做事莽撞的兔子,平时要慢一点,小心一点。 师:这只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就给这种田的人捡到了,如果你是种田人,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都可以。 生交流。 师:那真是喜从天降啊,每天辛辛苦苦种田也就只能吃点麦子这样的素食,这坐着休息还能得到荤菜,这等好事,是不是天天有呢? 生:不是。 师:兔子“折颈而死”后种田人怎么想、怎么做的? 聚焦并出示第四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因释其耒而守株”的断句,“冀复得兔”要读的慢一些,开心一些。另外,“其”是我们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代词,他的,比如“其貌不扬”,“独善其身”等等。冀,本意是希望;复,又,再次,再一次得到兔子。 师:思考一下,他等到兔子了吗? 生思考交流。 聚焦最后一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师:身,自己;为,被。这句话的意思是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因为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种田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师:课文学到这里基本就已经结束了,大家说说看,从课文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交流。 出示: 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试看。 出示: 师:好了,现在整篇课文咱们都梳理完了,你能根据图画提示,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同桌间先互相讲一讲,然后推荐一位同学讲一讲吧! 播放配乐,推荐生讲。预设:宋国有个耕地的人。他的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师:大家真是了不起,仅仅一节课就将一篇课文理解透彻了。 四、拓展阅读《刻舟求剑》 出示资料: 五、板书 守株待兔 起因 经过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