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课时 《寒食》
六年级
3.古诗三首
清明节
春节
中秋节
端午节
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会运用哪些方法?
(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
1.解诗题,知作者
2.初读诗,有节奏
3.抓字眼,明诗意
4.想画面,明诗情
古诗学习小妙招: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知多少?
解诗题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
吃冷食
插柳条
节日风俗
蹴球
拜祖
诗人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侯”(hóu)
“候”(hòu)
书写时注意中间不加一竖。
王侯
时候
公侯
等候
学习活动一:
韩翃的《寒食》就是一副画,这幅画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读后圈出景物。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学习活动二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如果不点明东风,你还能从诗里找到东风的痕迹吗?
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飞”
字用得好不好?)改成“落花”好不好呢?为什么?
春天的京城。
皇城里的柳树。
暮春时节
东风
如果不点明东风,你还能从诗里找到东风的痕迹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不说“无处不落花”,而说“无处不飞花”,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除了“飞”字用的好,还有哪个字明写花、柳而暗写风呢?
斜
“飞”和“斜”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此外,按古时的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取得新火往往还是榆柳之火,因此“御柳斜”又暗中呼应了节日习俗。
大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明诗意
有感情朗读
指导朗读:
在读的时候要想象春日里京城落花飞舞、斜柳依依的美好景象。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明诗意
夜色降临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以汉喻唐”的写法
长安春景
夜晚传烛
悟诗情
相互照应
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长安春景图
夜晚传烛图
悟诗情
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间流动,轻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
白天
夜晚
用“传”和“散”生动地画出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读一读
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最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可以适当拖长声调,读出轻烟袅袅的感觉。
长安春景图
夜晚传烛图
寒食
结构梳理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表现出一派承平景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讨论交流:寒食节,顾名思义不能生火,为什么还会有“轻烟散入五侯家”呢?
2.诗人明明看到的是唐朝的长安城,为什么说是“汉宫”?
泛指权贵豪门。
借古讽今
借汉喻唐,讽刺了唐代专权的权贵豪门。
本来寒食节禁火,可是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诗人对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典故——五侯
拓展延伸
写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朗读全诗,背诵积累
寒 食
[唐]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游戏:飞花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