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入新课
越南
阿拉伯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1917年的俄国大革命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作为在20世纪改变俄国发展路径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其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继十月革命而起的中国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不仅改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走向,而且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新的内容,为21世纪人类走出全球化的困境,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呈现了中国叙事。这也是不容否认,具有重大意义的。
……给予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公正评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沈志华《“十月革命”与中国的发展道路——写在俄国革命爆发一百周年之际》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创立布尔什维克党
领导俄国人民进行十月革命
缔造苏维埃政权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总理)
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目
录
列宁主义的形成
01
十月革命的胜利
02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03
04
巩固练习
PART 01
列宁主义的形成
背景
沙皇尼古拉二世
执政期从1894—1917年
(血腥的尼古拉)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1924)列宁是其笔名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无产阶级
农奴
少年兵
(俄国)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
——列宁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沙皇统治集团与广大人民(农民)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的矛盾
沙皇俄国与其他帝国的矛盾
背景
1870年4月22,出生于沙皇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
1892年,22岁的列宁开始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
1895年,列宁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8年,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共党。
1900年,流亡海外的列宁创办了《火星报》。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戈尔基村去世,终年53岁。
列宁的实践活动为“俄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什么基础?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列宁主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实践基础
标志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 早期列宁主义 关系
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历史使命与方式
继承与发展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
“(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
国家实现。”
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发达国家→落后国家
几个国家同时→少数甚至单独一个国家成功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是当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主义形成的标志与意义
列宁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PART 02
十月革命的胜利
背景
客观 经济
政治
导火索
主观 阶级
组织
同盟军
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无产阶级发展壮大,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强。
列宁领导下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逐渐成熟。
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群众基础好(工农联盟)。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导。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毛泽东
封建统治矛盾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革命历程
①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四月提纲》
1917年4月
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工人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战争,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结束。
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7月
推翻沙皇封建统治,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局面。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反抗。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考虑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两样东西——和平和土地,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破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方向: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革命历程
拓展:对比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时间
革命对象
革命性质
革命力量
结果
两者联系 1917年3月(俄历2月)
1917年11月(俄历10月)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参加,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参与
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苏维埃政权
紧密相联,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概念解释——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政权的初步建立
政治上: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②人民委员会
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 给农民进行耕种。
外交上:颁布《和平法令》,签署《布列斯特合约》,同德奥议和,退出一战。
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标志:
无产阶级专政;
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社会主义公有化;
满足了人民的土地愿望
提供和平的环境;
满足了人民和平的愿望
意义: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意义
对俄国
改变了俄国的发展方向,使俄国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对人类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对世界
格局
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对中国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的革命道路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局面,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制度意义
PART 03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列宁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
——《苏联兴亡史》
政治: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
苏俄陷入内战/卫国战争(1918-1920)
经济:粮食短缺、经济困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景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路径。”
——《苏联史》
(2)目的:集中有限的力量以保证战争的胜利
(3)内容: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全部企业国有化
高度集中管理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普遍劳动义务制
(4)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列宁吸收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取消商品和货币的设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超越了
“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在实践共产主义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这种直接过渡的想法被写进俄共八大党纲(1919年3月召开)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积极影响:保证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为捍卫苏俄政权提供了重要保障。
消极影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春,全国普遍发生了饥荒。忍饥挨饿的和生活无着落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了一些暴乱,将目标指向苏维埃政权……1921年2月28日,约15000名水兵参加喀琅施塔得暴乱,多数是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
——改编自张建华《俄国史》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1921年2月
苏俄饥荒的民众
(5)影响: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新经济政策(1921-1928)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了严重的政 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2)内容:
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
固定粮食税
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可以私营
实行自由贸易
取消实物分配制,按劳分配
国家分配物资实行强制劳动
手工工场
新经济政策(1921-1928)
(3)特点: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部分恢复私有制
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4)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斯大林模式(1928-1991)
(1)背景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扩大了原料、劳动力来源和国内市场。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斯大林模式(1928-1991)
(1)背景
列宁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1953),担任最高领导人。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斯大林模式(1928-1991)
(1)背景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以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
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中。
苏联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
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局限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斯大林模式(1928-1991)
(2)措施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指令性计划经济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
1928年起开始实行五年计划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斯大林模式(1928-1991)
苏联模式(体制) 表现/特点
经济
政治
思想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高度集中的
政治体制
权力高度集中
高度集中的
思想体制
个人崇拜
(4)实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内容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斯大林模式(1928-1991)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评价
积极:
①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②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胜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斯大林模式(1928-1991)
(5)评价
消极:
①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②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苏联的发展(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跛脚的巨人》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多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
——徐天新《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 》
殖民扩张
手工工场
斯大林模式(1928-1991)
(6)启示
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改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PART 04
巩固练习
解析:本题考查列宁主义的诞生。选择A:根据材料可知,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列宁的坚持下,大会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这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排除B: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和平夺权的方式。排除C:首倡工人阶级专政学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排除D:此次会议并没有解决革命领导权问题。
1.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在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党纲,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明确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此次会议( )
A.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B.提出了和平夺权的方式
C.首倡工人阶级专政学说 D.解决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A
2.2.列宁实行的租让制,即在政府监督下,在一定的期限内,将一部分矿山、森林、油田、企业、工厂、可耕地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其在租期内获得部分产品和额外利润,租约期满后,全部机器设备归苏联所有。这( )
A.说明苏俄已开始工业化建设 B.反映出苏俄模仿西方工业化道路
C.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D.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承认苏俄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实行的租让制是在探索一种新的发展经济的方式,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C项正确;列宁时期苏俄还没有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排除A项;苏俄实行的是一种独特的发展经济的方式,并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模仿,排除B项;根据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承认苏俄,排除D项。
3.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饥饿的工人、农民和疲惫厌战的士兵都渴望面包和和平问题的解决,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很好解决,并且表示将继续参战。这一情势( )
A.促使俄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B.标志着列宁主义正式诞生
C.刺激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俄国 D.表明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
解析: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越来越反动,人民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越来越不满,这一情势促使俄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A项正确。
A
4.列宁在1917年4月指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了”,要逐步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这一论断意在( )
A.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D.武装夺取临时政府政权
B
解析: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了”,要逐步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可知《四月提纲》提出俄国革命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权力由资产阶级转向苏维埃政权,旨在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项正确;二月革命已推翻沙皇统治,排除A项;十月革命未胜利,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年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B。
5.十月革命后,苏俄(联)构建社会的意图主要包括:“必须与农民和睦相处”“全力争取改变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力争从战争关系变为和平的和贸易的关系,争取持久的国际和平”“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苏俄(联)这些意图及其指导下的实践( )
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无产阶级力量不足
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D.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
解析: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成为重中之重。从材料可以看出,苏俄这一时期构建社会的意图体现了明显的妥协色彩,结合新经济政策、和平外交思想及统一战线等方面可判断,这些思想及实践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引起了协约国的强烈不满,故排除A项;苏俄的无产阶级力量是强大的,否则也无法巩固新政权,故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是斯大林及其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项。
6.关于十月革命的解释和评价,长期存在着两种视野,其中一种主要是从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及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的脉络中展开的;而另一种视野则着眼于帝国主义、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这两种视野的共同点在于( )
A.追溯了十月革命的历史渊源 B.强调了十月革命的国际地位
C.忽视了俄国特殊的历史环境 D.承认了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B
解析:依据材料“一种主要是从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及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的脉络中展开的”“另一种视野则着眼于帝国主义、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可知,第一种视野强调的是十月革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第二种视野强调十月革命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这两种视野均是强调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强调了其国际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而非历史渊源,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和国际地位,没有涉及十月革命特殊的历史环境,故C项错误;D项说法只符合第一种视野,错误。故选:B。
7.有人在评价苏联(俄)某政策时这样说:“该理论的提出及其实践,使联共(布)告别了由粮食危机引起的岌岌可危的处境,苏维埃政权获得了巩固和加强,也使国家的粮食征购量逐年递增,国家成功地获得了足够的粮食。”据此可知该政策( )
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
C.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 D.顺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
解析:从题干关键词“该理论的提出及其实践,使联共(布)告别了由粮食危机引起的岌岌可危的处境”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的国民经济恢复,故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A;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C;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
8.1929-1940年间,苏联工业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8%,而同样的过程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花费了一至两百年的时间,这种优势给西方领导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苏联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得以延续
C.制度保障助推苏联快速崛起 D.苏联经济优势引发美苏争霸
C
解析:根据材料“1929-1940年间,苏联工业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8%,而同样的过程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花费了一至两百年的时间”可知,苏联工业化的速度远远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保障了苏联工业化的快速发展,C项正确;苏联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29-1940年间,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苏争霸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和商品交换。1921年初苏俄所允许的“商品交换”,则是全新的政策,它是粮食税制的李生兄弟,是允许农民自行处理纳税后产品的必然产物。列宁指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分析了苏俄当时落后的经济状况同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矛盾,阐明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只能是现代化大工业,列宁对此是十分明确而坚定的,是一贯的。列宁指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法律制度并以此来保持和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经济制度。
——摘编自周鹤敏《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主要内容:实行商品交换;采用粮食税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化大工业;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由材料“1921年初苏俄所允许的‘商品交换’,则是全新的政策”可得出实行商品交换:由材料“它是粮食税制的李生兄弟,是允许农民自行处理纳税后产品的必然产物。”可得出采用粮食税制,由材料“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可得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由材料“列宁分析了苏俄当时落后的经济状况同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矛盾,阐明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必要性。”可得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由材料“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只能是现代化大工业,列宁对此是十分明确而坚定的,是一贯的。”可得出发展现代化大工业:由材料“列宁指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法律制度并以此来保持和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经济制度。”可得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材料二 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因经历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亲身实践,其主要内容无论是理论、实践还是层次、复杂性上都比马克思、恩格斯有新的、全面的、具体的发展和发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又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摘编自陈永东《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及其创新研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答:(2)简评:内容多样;建立在苏俄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指导了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解析:(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由材料“《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可得出内容多样;由材料“列宁分析了苏俄当时落后的经济状况同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矛盾”可得出建立在苏俄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由材料“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因经历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亲身实践,其主要内容无论是理论、实践还是层次、复杂性上都比马克思、恩格斯有新的、全面的、具体的发展和发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又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及所学可得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指导了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结合所学可知,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