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7 13:5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17.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材分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本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意清新,含义深刻。
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最后揭示出:“‘给’ ,永远比‘拿’愉快……”这一哲理。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景,品读语言,体会父子情。
3、了解父亲的来信,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通过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感受父子情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高尔基信中的话:“‘给’ ,永远比‘拿’愉快……”教法学法: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给’ ,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栽花赏花”,感受父子情深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四、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
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
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
苏联去了。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
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
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
苏联去了。 读一读,填一填,想像练说。

人间最美好的莫过于亲情。儿子从苏联赶到(   ),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瞧,他虽然只有(  ),但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  ),临走时,儿子望着(  ),仿佛看见花儿(    ),父亲(     )。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姹紫嫣红 五颜六色 色彩缤纷 万紫千红 色彩斑斓 花红柳绿 他一边欣赏着儿子种的花,一边……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侯,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你想做个快乐的人吗?把爱送给周围的人吧!轻轻地拾起同学掉落的书本;悄悄地擦去讲台上的灰尘;默默地送给生病的同学一份关心;甜甜地把真诚的微笑送给他人······只要你播种爱心,你就是愉快的,你就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人。“给”,永远比“拿”愉快……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奉献什么, 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高尔基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奉献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 苏霍姆林斯基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 —— 泰戈尔
名言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