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
该主题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范畴,涉及“做人做事”和“社会服务与人际交往沟通”主题群,主要是关于认识交通方式,学习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绿色出行,安全出行。
二、教学理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以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以及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2022版课标”的课程六要素新增了“主题”和“语篇”两个要素,并突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单元整体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先从整体安排教学环节,形成单元框架结构。(王建平,2020)无论是单元整体框架,还是课时教学,都要有学生的学习活动作支撑,围绕单元学习重点、促进单元目标的达成,因此学习活动要体现整合性和纵深性。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后,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次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对单独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逐步构建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三、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交通方式和交通规则,学生通过谈论交通方式、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等话题,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交通建议,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树立绿色出行的理念,并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基于本单元的大任务:Traffic ways and traffic rules的引领,本单元共划分为四个子话题,五个语篇,语篇一基于子话题“Traffic ways”展开,是谈论交通方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语篇二和语篇三主要围绕子话题“Traffic rules”展开,从认识交通规则和标志到遵守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语篇四围绕着子话题“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讨论不同国家的上学方式,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出行建议,语篇五围绕着“Different rul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了解中西交通规则的异同,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语篇一学习内容是A部分的单词和对话融合课,通过Amy和Mike早晨到校后谈话的情景展开,他们看到Mrs Smith也到校了,就对如何到校的方式展开讨论,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有的坐公车,接着Mrs Smith在课堂上就如何去自然公园游玩跟孩子们展开讨论,在合理的情况下提倡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
语篇二延续上一课时Mrs Smith要带孩子们去自然公园展开,他们在去自然公园的路上了解到了基本的交通规则:红灯停,黄灯等,绿灯行。孩子们来到自然公园也认识到里面交通标志的意思,通过学习对话语篇,了解交通规则和简单的交通标志,增强学生的交通意识和。
语篇三通过Wu Binbin和Mr Jones的对话展开,Wu Binbin的爷爷生病了,他在路上看到Mr Jones,并向他咨询如何达到医院,Mr Jones给了他建议后并向他分享了他美国侄子的照片,接着他们谈论到在美国骑自行车必须戴头盔。因为Wu Binbin着急赶车,差点闯红灯,他们也谈到了一些交通规则注意事项。
语篇四是一篇阅读课,语篇主要围绕着Robin给生病的爷爷读一本有关上学的不同方式展开。在全世界,每个国家因为天气、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他们的上学方式各不相同,有的走路,有的坐雪橇,有的坐轮渡,有的坐飞机。学生通过阅读语篇,给不同上学的人提出出行安全建议。
语篇五的故事课主要呈现的是Amy的朋友Annie一家到中国来游玩的故事,Amy先带Annie一家人去中餐厅吃饭,Annie发现中国食物和美国食物大不相同,然后Amy带他们过马路去坐双层巴士回家,Annie又发现中国的交通规则也和英国不一样。通过故事学习,学生了解中英两国不同的交通规则。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交通规则和交通方式比较熟悉,而且本单元的核心词组都比较简单,学生具备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很好的去自主拼读单词,掌握单词的音、形、义,他们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已有的学习经历中,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的体验让学生形成了稳定的兴趣。
五、核心语言知识和技能与策略
单元主题: Traffic ways and traffic rules
语篇 核心词汇 核心句式 技能与策略 学习要点
Traffic way (A Talk&Learn)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单词和词组:on foot, by bus, by plane, by subway, by train, by ship, by taxi, early, walk, by bike, by car , exercise 能运用句型谈论出行方式,并进行提问及作答: -You’re early.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Usually, I come on foot. Sometimes I come by bus. -That’s good exercise. ﹡掌握基本的听力技巧,能从语篇中获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理解核心语言的语用和语义。 了解频度副词的区别用法,知道come to school和go to school要以说话者地点的变化来判断; 能完成语篇听力,并给予语言提示进行交通方式的询问和回答,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Know about the traffic rules (B Learn)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单词:slow down, stop, wait, go 能听、说、朗读与交通规则有关的句子: -Stop and wait at a red light. -Slow down and stop at a yellow light. -Go at a green light. ﹡在完成语篇听力和填空中理解单词及短语的语用和语义; ﹡了解基本的交通标识,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读懂绘本小故事,并能提出相关的交通建议。
(三)Obey about the traffic rules (B Talk)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helmet, must, wear, pay attention to, traffic lights. 能运用句型表达要遵守的交通规则: -In the USA people on bikes must wear one. -Don’t go at the red light! -I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 ﹡掌握一定的看图表达能力,以及通过上下文猜测句子的逻辑关系,完成语篇填空; ﹡了解不同的交通标识以及能够运用句型表达要遵守的交通规则。
(四)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 (Read and write) 能在语篇中理解核心词组:went, sled, ferry, learn, Alaska, Munich, Papa Westray, Germany, Scotland, fast, at home 能在语篇理解句子: -Some kids go to school by sled. -It’s fast. -In Papa Westray, Scotland, the children go to school by ferry, too. -You must drive slowly. -You must wear a life jacket. ﹡学生能在问题的引领下,观察图片,联系上下文,发散思维,完成学习任务; ﹡对不同地方采用不同上学方式的学生提出安全出行的建议,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五)Different rul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C Story time) 能在语篇中理解核心单词的音、形、义:missed, British, double-decker, same, wrong. 能够理解语篇中的核心语言: -I missed you. -Chinese food is so different from British food. -Let’s take a bus home. The same as in London. -You’re looking at the wrong side again. ﹡学生能够在巩固本单元的核心语言基础上增加新的语言; ﹡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品质; ﹡了解中英两个交通规则的差异,树立跨文化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本单元各语篇之间进行关联分析与整合利用,从学生认知发展的逻辑及“学习与理解-应用与实践-评价与迁移”出发,重新整合了单元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使学生在不断循环复现的主题语言和不断丰富的主题信息、视角中发展深度理解并能够连贯、有逻辑地表达主题意义地能力。整个单元的五个语篇能够延续一定的情景展开,语篇一通过Mrs Smith和孩子们讨论交通出行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出行建议,即前往Nature Park;语篇二B Learn结合和B try部分,讲述了Mrs Smith和孩子们在前往Nature Park路上所了解的交通规则,认识的交通标志;语篇三则是通过Wu Binbin和Mr Jones的对话展开,因为Wu Binbin的爷爷生病,不能跟同学们去Nature Park,并通过对话学习,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语篇四则是继续延续上一个语篇展开,Wu Binbin的爷爷卧病在床,Robin为爷爷读了一本有关不同国家孩子出行方式的杂志,并提出安全出行建议;最后的一个语篇通过故事的方式,跟着Amy和Annie一起了解中西交通差异。各课时围绕着单元话题展开,课时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谈论交通方式、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等话题,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交通建议,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树立绿色出行的理念,并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语篇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通过语篇学习,结合核心语言谈论交通方式的选择,并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绿色出行。 (一)对话词汇融合课 Traffic ways (A Talk& Learn)
了解交通规则和简单的交通标志,增强学生的交通意识和。 (二)词汇课 Know about the traffic rules (B Learn)
通过语篇学习,学习能运用句型...must...和Don’t...表达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并了解欧美国家骑自行车注意的事项。 (三)对话课 Obey about the traffic rules(B Talk)
通过语篇学习了解不同国家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并能运用句型You must...和Don't...提出安全出行的建议。 (四)读写课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 (B Read and write)
通过语篇学习复习本单元的核心语言,增加学生语言的输入,同时了解中国和英国在交通规则上的异同。 (五)故事课 Different rul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C Story time)
八、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B Talk
(Obey the traffic rules)
(一)语篇研读
What: 本课时的语篇通过Wu Binbin和Mr Jones的对话展开,Wu Binbin的爷爷生病了,他在路上看到Mr Jones,并向他咨询如何达到医院,Mr Jones给了他建议后并向他分享了他美国侄子的照片,接着他们谈论到在美国骑自行车必须戴头盔。因为Wu Binbin着急赶车,差点闯红灯,他们也谈到了一些交通规则注意事项。
Why: 通过图片预测,文本预测,小组讨论学习能方式理解语篇对话大意,猜测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掌握核心语言的语用和语义,了解中美两国不同的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How: 本节课是一节简单的小学生日常对话课,话题是承接上一课时Wu Binbin没有和同学们去自然公园,而要去医院看望爷爷,学生通过图片预览了解单词helmet,然后揣测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理解句子In the USA people on bikes must wear one. Don’t go at the red light! I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的语用和语义,了解欧美国家骑自行车的注意事项,并能结合情景运用句型...must...和...Don’t...表达要遵守的交通规则。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时,学生能够:
通过看图预测,结合上下文,猜测句式,理解对话大意,并回答问题,理解单词或词组:helmet, must, wear, pay attention to,句子:In the USA people on bikes must wear one. 的语用和语义;(学习理解)
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对话,了解欧美国家骑自行车的注意事项,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must...No...和Don’t...表达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并了解常见的交通警示标志;(应用实践)
能够在迁移创新的情景中基于语言框架创造新的对话,提高语言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迁移创新)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大意,掌握核心词组和句子的语用和语义,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must...No...和Don’t...表达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并了解常见的交通警示标志。
2. 教学难点: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must...No...和Don’t...表达要遵守的交通规则,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框架进行交流表达。
【核心词汇】
helmet, must, wear, pay attention to, traffic lights.
【核心句型】
-In the USA people on bikes must wear one.
-Don’t go at the red light!
-I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
(四)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通过看图预测,结合上下文,猜测句式,理解对话大意,并回答问题,理解单词或词组:helmet, must, wear, pay attention to,句子:In the USA people on bikes must wear one. 的语用和语义;(学习理解) Warm up: Let`s chant Preview Free talk What traffic rules do you know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 Let`s try What does Mr Smith tell the children to do Listen and tick.. Lead in: Wu Binbin’s grandpa was ill. Now he wants to go to the hospital. How can he get there Does he go by bus, too? Presentatopn: 1)Watch and answer: (1).How can WuBinbin get to the Fuxing hospital (2). Where are the pictures from (3).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 In the USA, we must _______________. Don’t ____________________ We must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Read the dialogue silently and find the words or sentences you don`t know. New words: helmet, must, wear, pay attention to, traffic lights. Main sentences: -In the USA people on bikes must wear helmet.. -Don’t go at the red light! -I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 学生通过warm up 初步接触本课内容。 学生根据warm up内容. 回答traffic rules. 学生完成听力练习。 学生理解对话。 5. 学生学习新单词和和新句子。 1.教师鼓励学生表达有关交通规则的句子,同时也适当增加新的表达,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正面的评价,并结合客观事实表达自己的猜想。 3.通过图片解决第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 4.通过视频了解到关于骑自行车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观察学生的完成阅读填空的情况,必要时可以给出关键提示,学生通过完成填空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6.教师根据学上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设计意图:此部分旨在考查和培养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和理解听力文本的能力,学生在通过图片预测和难点词组学习后,再去猜测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理解核心语言的语用和语义,这样更能提炼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对话,了解欧美国家骑自行车的注意事项,能在情景中运用句型...must...No... 和Don’t...表达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并了解常见的交通警示标志;(应用实践) Listen and follow 4) Role play 5)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6.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Look and say. 6. 学生听音跟读,并基于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进行评价。 7. 分角色阅读 7.教师观察学生的个别词句发音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纠错。 8.学生感受角色 通过语法点知识讲9.了解,加深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了解must和Don’t在交通规则上面的表达。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巩固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跟读有助于学生纠正语音、语调,进一步熟悉句子中单词之间的连读。本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句法结构,为后面的语言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能够在迁移创新的情景中基于语言框架创造新的对话,提高语言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迁移创新) (2)Make a new dialogue Let's talk about traffic rules. 教师出示语言框架。 8.. 学生基于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语言框架进行表达。 10. 通过对话创编,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交通规则。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培养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创新到实际运用中,学生在此环节可以更好的感受语言的恰当运用,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情景中感受交通规则,情感教育深入人心。
作业: 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