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原子核 章末检测试卷(五)(含解析)-2024春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原子核 章末检测试卷(五)(含解析)-2024春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06 20: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原子核 章末检测试卷(五)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2·南京市高二期末)氮3大量存在于月球表面月壤中,是未来的清洁能源。两个氦3聚变的核反应方程是He+He→He+2X+12.86 MeV,则X为(  )
A.电子 B.氘核
C.中子 D.质子
2.中国核工业集团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取得了聚变温度1.5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电流2.5兆安培的重要进展,在这个全球竞争的聚变科学项目中,一直保持着领先。关于核聚变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反应原理简单,比裂变反应容易实现
B.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增加
C.太阳目前正在进行的核反应既有核聚变反应,也有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可能是H+H→He+2n
3.核潜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反应堆的核反应方程式为U+n→Ba+Kr+3X,则(  )
A.X为电子
B.Kr有36个质子,89个中子
C.Ba比U的比结合能大
D.核反应前、后原子核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4.(2021·山东卷)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年份时,常利用沉积物中半衰期较短的
Pb,其衰变方程为Pb→Bi+X。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中的X是电子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Pb的衰变
C.Pb与Bi的质量差等于衰变的质量亏损
D.方程中的X来自于Pb内质子向中子的转化
5.(2022·南通市高二期中)2021年3月,考古学家利用C技术测定了位于临淄的稷下学宫遗址下的土层,确定距今约2 400年,这个年代略早于春秋齐桓公时期。已知C的半衰期为5 730年,它很容易发生β衰变,变成一个新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骼中以碳酸钙(CaCO3)形式存在的C的半衰期比单质C的半衰期更长
B.C发生β衰变,其衰变方程为:C→B+e
C.β衰变的实质是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D.C经过2 400年后,剩余的C不到原来的一半
6.(2022·威海市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γ射线可能是原子中的内层电子跃迁时产生的
B.图乙中原子核衰变放出β粒子,说明β粒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一种粒子
C.图丙的γ射线测厚装置,若探测器测得的射线越弱,说明金属板厚度越厚
D.图丁中氡的半衰期是3.8天,说明20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还剩下5个未衰变
7.Cu具有放射性,如静止的Cu发生α衰变时,产生Co同时伴有γ光子辐射。若Cu核、Co核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结合能为(m1-m2-m3)c2
B.Cu核、Co核和α粒子中,Cu核的结合能最大
C.γ光子是衰变过程中Cu核辐射的
D.Co核与α粒子能量之和等于反应前Cu的能量
8.(2022·盐城市高二期末)放射性元素A、B的半衰期分别为T和2T。在t=0时刻这两种元素的原子核总数为N,在t=4T时刻,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N,则刚开始A、B原子核数目之比为(  )
A.1∶2 B.2∶1
C.1∶3 D.3∶1
9.如图所示,图甲为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质量数关系曲线,图乙为原子核的平均核子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曲线,根据两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甲可知,He核的结合能约为7 MeV
B.根据图甲可知,U核比Kr核更稳定
C.根据图乙可知,核D裂变成核E和F的过程中,比结合能增大
D.根据图乙可知,若A、B能结合成C,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10.太阳辐射的总功率约为4×1026 W,其辐射的能量来自于聚变反应。在聚变反应中,一个质量为1 876.1 MeV/c2(c为真空中的光速)的氘核(H)和一个质量为2 809.5 MeV/c2的氚核(H)结合为一个质量为3 728.4 MeV/c2的氦核(He),并放出一个X粒子,同时释放大约17.6 MeV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粒子是质子
B.X粒子的质量为839.6 MeV/c2
C.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4.4×109 kg
D.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17.6 MeV/c2
11.静止在匀强电场中的碳14原子核,某时刻放射的某种粒子与反冲核的初速度方向均与电场方向垂直,且经过相等的时间后形成的轨迹如图所示(a、b表示长度)。那么碳14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A.C→He+Be B.C→e+B
C.C→e+N D.C→H+B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6分。其中第13题~第16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2.(8分)(2019·江苏卷)100年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后来,人们用α粒子轰击Ni核也打出了质子:He+Ni→Cu+H+X,该反应中的X是______(选填“电子”“正电子”或“中子”)。此后,对原子核反应的持续研究为核能利用提供了可能。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选填“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
13.(8分)(2022·无锡市高二期末)在火星上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能力有限,因此科学家用放射性材料—PuO2作为发电能源为火星车供电。PuO2中的Pu元素是Pu。
(1)写出Pu发生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Pu的半衰期是87.7年,大约要经过多少年会有87.5%的原子核发生衰变?
14.(10分)(2022·扬州市高二期末)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是利用加速后的质子H轰击静止的Li,生成两个He,Li和He的结合能分别为E1和E2,质量分别为m1和m2,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释放的核能ΔE;
(3)求出质子的质量m。
15.(14分)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动力来自核反应堆,其中主要的核反应方程式是U+n→Xe+Sr+(  )n
(1)在括号内填写n前的系数;
(2)用m1、m2、m3分别表示U、Xe、Sr核的质量,m表示中子的质量,则上述核反应过程中一个铀235核发生裂变产生的核能ΔE是多少?(真空中的光速为c)
(3)假设核反应堆的功率P=6.0×105 kW,若一个铀235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2.8×10-11 J,则该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一个月需要消耗多少千克铀235?(铀235的摩尔质量μ=0.235 kg/
mol,一个月约为t=2.6×106 s),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16分)(2023·南通市高二月考)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X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迹半径为R。已知α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光速为c。
(1)若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表示,原子核X的比结合能为E1,新核Y的比结合能为E2,α粒子的比结合能为E3,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及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
(2)若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章末检测试卷(五)
1.D [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1,为质子,D正确。]
2.B [核聚变反应原理简单,但需要极高的温度,所以比裂变反应更难实现,故A错误;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过程中要释放能量,原子核的结合能增加,核反应过程中核子数不变,所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增加,故B正确;太阳目前正在进行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故C错误;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故D错误。]
3.C [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A==1,电荷数Z==0,所以X为中子,故A错误;Kr有36个质子,中子数为:89-36=53,故B错误;核反应要释放出能量,核反应后核的比结合能大于反应前核的比结合能,故C正确;核反应要释放出能量,有质量亏损,故D错误。]
4.A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是电子,A正确;半衰期非常稳定,不受温度、压强以及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的影响,B错误;Pb与Bi和电子X的质量差等于衰变的质量亏损,C错误;方程中的X来自于Pb内中子向质子的转化,D错误。]
5.C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A错误;C发生β衰变产生电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C的衰变方程为C→N+e,B错误;β衰变的实质是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C正确;C的半衰期为5 730年,经过2 400年后,未达到C的半衰期,故剩余的C比原来的一半多,D错误。]
6.C [题图甲中的γ射线是伴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故A错误;题图乙原子核衰变放出β粒子,是由于发生β衰变产生的,β衰变中生成的电子是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同时生成一个电子,这种转化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β粒子,但β粒子不是组成原子核的一种粒子,故B错误;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本领,题图丙的γ射线测厚装置,若探测器测得的射线越弱,说明金属板厚度越厚,故C正确;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对于少数的放射性原子核不适用,故D错误。]
7.B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m1-m2-m3)c2为核衰变中因质量亏损释放的能量,不是Co的结合能,A错误;
在Cu核、Co核和α粒子中,Cu的核子数最多,结合时需要最多的能量,即结合能最大,B正确;
衰变过程中,Co处于激发态,当它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光子,C错误;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Co核与α粒子能量、以及γ光子辐射带走的一部分能量之和等于反应前Cu的能量,D错误。]
8.B [假设衰变之前A、B的原子核数分别为x、y,
则x+y=N,x-x+y-y=N
解得x=,y=
所以=2,故B正确,A、C、D错误。]
9.C [分析图像可知,He核的比结合能为7 MeV,根据结合能=比结合能×核子数(即质量数),故He核的结合能约为28 MeV,A错误;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分析图像可知,Kr核比U核的比结合能大,故Kr核比U核更稳定,B错误;核D分裂成核E、F,平均核子质量减小,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核能,核子的比结合能将增大,C正确;若A、B能结合成C,平均核子质量减少,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核能,D错误。]
10.C [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则X为中子,选项A错误;根据能量关系可知mXc2=(1 876.1+2 809.5-3 728.4-17.6) MeV,解得mX=939.6 MeV/c2,选项B错误;太阳每秒放出的能量E=Pt=4×1026 J。则太阳每秒因辐射损失的质量Δm== kg≈4.4×109 kg,选项C正确;因为E=4×1026 J= eV=2.5×1045 eV=2.5×1039 MeV,则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Δm==2.5×1039 MeV/c2,选项D错误。]
11.A [由轨迹弯曲方向可以看出,反冲核与放出的粒子受力方向均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均带正电,设时间为t,则=2①
=4②
加速度a=,
则得∶=1∶2
核反应前后动量守恒有m1v1=m2v2,
解得q1∶q2=1∶2,故只有A正确。]
12.中子(4分) 核裂变(4分)
解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零,所以X是中子。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核裂变。
13.(1)Pu→He+U (2)263.1年
解析 (1)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得到衰变方程为Pu→He+U(2分)
(2)半衰期为87.7年,根据m=(2分)
其中m0为衰变前的质量,m是衰变后剩余质量,有87.5%的原子核衰变,剩余质量为
m=0.125m0(2分)
可得t=263.1年。(2分)
14.(1)H+Li→2He (2)2E2-E1 (3)-m1+2m2
解析 (1)核反应方程为H+Li→2He(2分)
(2)释放的核能ΔE=2E2-E1(3分)
(3)根据ΔE=Δmc2=(m1+m-2m2)c2(3分)
解得m=-m1+2m2。(2分)
15.(1)10 (2)(m1-m2-m3-9m)c2 (3)22 kg
解析 (1)由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可知,
235+1=136+90+x(2分)
得x=10(2分)
(2)由题意知,质量亏损为Δm=m1-m2-m3-9m(2分)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核能为:
ΔE=Δmc2=(m1-m2-m3-9m)c2(2分)
(3)一个月内核反应产生的总能量为E=Pt(2分)
同时:E=NAΔE(2分)
可得:M== kg≈22 kg。(2分)
16.(1)X→Y+He (A-4)E2+4E3-AE1 (2)+
解析 (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衰变方程为X→Y+He(2分)
由能量守恒可得
ΔE=(A-4)E2+4E3-AE1(2分)
(2)α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有qv1B=m(1分)
解得v1=(1分)
由动量守恒得mv1=Mv2(1分)
解得v2=(1分)
由题意知ΔE=mv12+Mv22(2分)
即ΔE=+(2分)
又ΔE=Δmc2(2分)
解得Δm=+。(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