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6 21: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教材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授课班级 高一
教学目标 了解西汉和东汉的建立、发展过程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认识西汉和东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成就。 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措施、东汉的光武中兴。 难点:理解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关系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展示西汉和东汉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对西汉和东汉有什么了解?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2、“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的政策,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3、西汉初期的统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1)政治:①中央:三公九卿。 ②地方:郡国并行制。 ③王国问题初步解决:汉景帝“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 (2)经济: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 (3)思想: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二、西汉的强盛 1、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①颁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②设置中朝,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③实行察举制,确立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④设置刺史,负责对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⑤任用酷吏,严厉打击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盐铁官营,官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④抑制工商业者,颁布算缗、告缗令,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巩固边疆,开疆拓土 (1)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 (2)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3)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 (4)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三、东汉的兴衰 1、王莽政权(公元9—23年) (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 社会动荡不安。 (2)时间: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3)结果:改革措施不切实际,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农民起义颠覆新朝。 2、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1)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汉。 (2)东汉光武帝加强统治的措施 政治上①增强尚书台的作用;②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③裁并机构,裁剪官吏,节省开支;④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上①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②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③释放奴婢。思想上提倡文教,重视儒学。
(3)结果: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东汉的衰亡 (1)外戚、宦官专权。 (2)“党锢之祸”。 (3)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4)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四、两汉的文化 1、史学:《史记》、《汉书》。 2、文学: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3、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4、科技成就:《九章算术》、蔡伦改进造纸术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西汉和东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