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王维去世之后,非常喜欢他的代宗皇帝让王维的弟弟王缙搜寻其诗。当时身为宰相的王缙回奏:经过诸多变故,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兄长诗作已经十不存一。这是怎样的概念?王维现存有四百多首诗,如果按此推算,他当年的创作总量应该在四千首左右,这好像不太可能。唐代诗歌创作总量最多的是白居易,他不仅创作时间长,而且为诗疯魔。即便如此,也不过写了两千八百余首。北宋第一高产诗人苏轼所存诗作两千七百多首,词三百五十多首,文章四千八百余篇,已经是相当惊人的了。王缙的说法显然有点夸张,因为当时诗人离世并不是太久,更没有经过苏东坡那样的大跌宕,作品不会有太大散佚。但从另一方面看,他苦心经营多年,被描述为“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的“辋川别业”,尚且可以舍弃。生性淡泊、冷寂的王维,或许对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积存,都不是特别看重。他信佛习禅,讲顿悟,其特征都是少与简;对佛教经典的精心研究,可能使之抵达此种境界。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安史之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但不久,他们竟一同被捕,我的那一本书,又被没收,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了。(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B.“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C.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B.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与前面两种一文一武、亦静亦动的方式不同,在文艺复兴之后,还有一些文人向儿童投去了更为温和的目光。①__________________。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式的儿童教育,似乎让人体会到成人面对孩子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成人不再仅仅是执迷于展现自己在智力、体力、权利方面的至高无上的优越感,②________________,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成人和孩子,似乎终于成为平等对话的伙伴。除了《爱弥儿》这本A.( )的名作之外,其实卢梭的另一本小书《植物学通信》更富有童心和童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纯真质朴的感情甚至令它超越了时下绝大多数忸怩作态的所谓“童书”。读着读着,一幅B.( )的画面就跃然纸上:卢梭正拉着表妹的小手,跟她一起穿行、徜徉于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仔细辨认花朵和茎叶的形与色。读着读着,似乎两个人的角色正在发生逆转:这个美好的、未受人间染污的自然世界,又是多么酷似儿童那C.( )的心灵世界呢?当我们引领着孩子去探索自然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久已逝去的童年呢?西语之中,自然与本性皆“nature”,③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美和美的东西
蒋孔阳
①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它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②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美的概念来。
③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得。”
④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林林总总的美的现象和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⑤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而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⑥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蒙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⑦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⑧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某种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青。凡此,都是由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⑨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
B.美的概念需要根据各种各样美的东西来总结。
C.从美的本质看,漂亮小姐是美的,但她不是美的本身。
D.美是矛盾的,某一种东西是美的,与之相反的东西就是丑的。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人们容易判断身边的事物美不美,但对“美”存在困惑,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话题——“什么是美”。
B.文章引用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谈话内容,是为了说明美的东西不等同于美,要透过美的现象看美的本质。
C.文章从美的东西“具有独立性”“具有相对性”“具有矛盾性”“具有固定的物质属性”四个方面对“美的东西不能等同于美”作了进一步论述。
D.文章第⑥段使用了类比论证,论述并证明了美的东西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美的问题并不复杂。
B.大海的美与西湖的美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
C.在欣赏诗词时,可以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
D.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
9.请概括“美和美的东西”在“物质属性”层面的异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帅在“五一”假期去登华山,一开始壁立千仞、群峰挺秀的美景让他赞叹不已。但是,随着夜幕降临,下山游客增多,大家拥堵在狭窄的山道上,寸步难行,小帅开始对眼前的景物感到厌恶和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1.A [A项和“安史之乱”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引用。C项表示特殊含义兼讽刺否定。D项表示讽刺否定。]
2.D [文中画波浪线的诗句运用了夸张手法,“绿堪染”“红欲然”写出了雨中草绿花红的美景。A项借代,“铁衣”代指打仗的丈夫;比喻,“玉箸”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B项比喻,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流霜”。C项比喻,“鬓如霜”,把白发比作霜,写出了白发增多的凄凉境况。D项夸张,“三百杯”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
3.(示例)A.脍炙人口 B.栩栩如生 C.一尘不染
解析 A.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B.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C.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沾染坏习气;也用来形容环境非常清洁。
4.(示例)①卢梭就是一个典型 ②而是开始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 ③这也并非偶然
解析 文段叙述的是卢梭的自然主义式儿童教育。第①处,根据前文“一些文人”和后文“他”推知,应填入一个“温和”关注儿童的代表人物;再根据后文《爱弥儿》《植物学通信》两部作品,可知是卢梭,故此处可填“卢梭就是一个典型”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前文“不再”可知,该处应填一个以“而是”开头的句子;再由后文的“成为平等对话的伙伴”可知,此处可填“而是开始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之类的句子。第③处,从前面自然与儿童本性相通可得出,在西语中,自然与本性都是“nature”,不是偶然如此的,故此处可填“这也并非偶然”之类的句子。
5.(示例)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正在”和“了”矛盾,应删掉其一;二是“唤醒”与“童年”搭配不当,“唤醒”的应该是记忆,应在“童年”后加“记忆”;三是“那个”和“童年记忆”搭配不当,应把“那个”改为“那段”。
6.D [“与之相反的东西就是丑的”错。原文的表述是“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选项曲解文意。]
7.D [“类比论证”错。第⑥段使用的是举例论证。]
8.B [A项“美的问题并不复杂”错。从原文“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得’”来看,“美的问题并不复杂”不符合文意。C项“可以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错。原文说“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故不可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D项“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错。从原文“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来看,斑马身上的黑、白两种颜色是固定的物质条件,故选项表述有误。]
9.①相同点:美的概念是由具体的美的东西概括而来。②不同点: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
10.①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可以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小帅带着放松的心情看待景物的时候,景物具有原始美。但是当他们拥堵在狭窄的山道上,寸步难行时,现实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始美在小帅眼里变成了厌恶和恐惧的东西,不再美丽。
②美也是自相矛盾的。同样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关键在于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