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竹筏不容易侧翻,这是因为( )。
A.竹子的韧性好 B.竹筏的底面积大 C.竹子容易浮起来
2.关于利用竹竿制作竹筏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竹筏时,可以将竹竿直接扎成捆
B.选取两端有节的竹竿,有利于提高载重量
C.制作的竹筏只要能浮在水面上就可以
3.用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做船,甲船最多可装12个垫圈,乙船最多可装15个垫圈,这说明( )。
A.甲的载重量大 B.乙的载重量大 C.载重量一样大
4.与独木舟相比,竹筏的缺点是( )。
A.稳定性差
B.容易浸水
C.载重量小
5.某小组制作的是弹力小船,但测试时发现小船行驶距离较短,需要改进的是( )。
A.增加船体重量 B.加一根橡皮筋 C.加宽船体
6.小巡洋舰与大游轮相互平行行驶时小巡洋舰突然向大船撞去的原因是( )。
A.大船能吸小船 B.相会时速度大中间压力小 C.相会时速度小中间压力小
7.用相同大小的铝箔纸做小船,( ),船载重量越大。
A.体积越大 B.底面积越大 C.船舷越高
8.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下列关于船动力的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
A.人力→风帆→蒸汽机→机械发动机 B.风帆→人力→机械发动机→蒸汽机
C.人力→机械发动机→风帆→蒸汽机
9.王小萌制作的小船容易偏离方向,下列改进方案正确的是( )。
A.增宽小船的船底 B.分出多个船舱 C.给小船增加船舵
10.橡皮泥造船采用的方法是( )。
A.折 B.捏 C.叠
11.设计一艘小船时,下列因素不需要考虑的是( )。
A.船的大小、形状、材料
B.船的载重量、稳定性和动力系统
C.船的颜色
12.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龙舟前行借助的动力是( )。
A.风力 B.人力 C.电力
二、填空题
13.小船上如果放置容易滚动的物品,小船的载重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多个船舱,这种方法叫 ,它的作用是能提高小船的 和 。
14.造船活动中可以发现, 能让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 是船的重要承重结构。
15.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 。
16.双体帆船和渡船都是通过增大 来增加船的稳定性。
17.钢铁在水中原本是 的,而做成船型后就可以 ,主要原因是做成船型后在水中受到水的 增大了。
18.潜水艇是通过改变压载舱中 重量来改变潜艇的 达到改变沉浮的。
19.橡皮泥在水中是 (填“浮”或“沉”)的,把橡皮泥做成 的形状就可以浮在水上。
2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手能感觉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即物体在水中排开 叫做排开的水量。
三、判断题
21.做铝箔船时,把船分割成几个船舱,可以使其装载货物时更平稳。( )
22.改变船的形状,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也会发生变化。( )
23.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
24.把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下沉,改变它的形状,它可能会浮在水面。( )
25.为了让铝箔船更稳定地漂浮在水面,我们可以将金属垫圈堆积在一起。( )
26.改变船的宽度可以改变船的稳定性。( )
27.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相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28.在测试我们的小船时,只要小船能行驶一段距离,便能通过测试。( )
29.在设计并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不能敷衍了事。( )
30.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浮力的原理。( )
四、连线题
31.连线题。
实心橡皮泥
塑料 浮在水面
土豆 沉入水中
色拉油
五、简答题
32.简述制作一只小船的步骤。
33.根据潜艇的运行原理,请你简要说明人们是怎样打捞沉船的。
34.核潜艇的动力来自哪里?它有什么优点?
35.在制作:“我的独木舟”实验中,在给独木舟放置钩码时。怎样才能做到让独木舟保持稳定、不侧翻?在行驶过程中,独木舟又有哪些不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在小船的质量和制作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底面积越大的小船越稳定。竹筏的底部更宽,高度低,稳定性好,载重量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不容易侧翻。
2.B
【详解】竹筏(或木排)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问题,可以给竹筏(或木排)包裹层防水薄膜等材料。
A、制作竹筏时,不可以将竹竿直接扎成捆,为保证竹筏稳定,竹竿应该均匀排列捆绑,故A错误;
B、制作竹筏时,应该选取两端有节的竹竿,增大排水量,有利于提高载重量,故B正确;
C、制作的竹筏既要考虑稳定性,也要考虑载重量,不是只要能浮在水面上就可以,故C错误。
3.B
【详解】船的载重量与它的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用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做船,甲船最多可装12个垫圈,乙船最多可装15个垫圈,这说明乙的载重量大。
4.B
【详解】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也有限。与独木舟相比,竹筏的缺点是容易浸水。竹筏存在货物容易浸水的问题,可以给竹筏包裹层防水薄膜等材料,所以B符合题意。
5.B
【详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某小组制作的是弹力小船,但测试时发现小船行驶距离较短,需要改进的是加一根橡皮筋。
6.B
【详解】若两船靠得比较近且并排前进,两船之间的水流通道变窄,船体内侧水流速大于船体外侧水流速度,船体外侧压强大于船体内部压强,船被水挤压相互靠近,容易发生碰撞危害。小巡洋舰与大游轮相互平行行驶时小巡洋舰突然向大船撞去的原因是相会时速度大中间压力小。
7.A
【详解】用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8.A
【详解】根据船的发展的历史可知,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船的动力从人力逐渐过渡到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其发展的大致历程是:人力→风帆→蒸汽机→机械发动机。
9.C
【详解】船可以通过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小船容易偏离方向,就要给小船增加船舵。
10.B
【详解】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利用橡皮泥造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橡皮泥比较柔软,具有粘性,可塑性强,可以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利用橡皮泥造船适宜用捏的方法,不适宜用折、叠的方法造船。故B正确。
11.C
【详解】设计小船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如: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船的颜色不需要考虑。
12.B
【详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船的动力可以有很多,比如风力、人力、电力、核动力、内燃机提供的动力、蒸汽装置的动力等。龙舟前行借助的动力是人力。故选B。
13. 分舱 稳定性 载重能力
【详解】船舶的水密隔舱建造工艺,不但造工考究,且具备抗沉性、操纵性、快速性、稳定性等多种性能,并使船体结构更加坚固,船的整体抗沉能力也因而得到提高。小船上如果放置容易滚动得物品,小船的载重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多个船舱,这种方法叫 分舱法,它的作用是能提高小船的 稳定性和 载重能力。
14. 船舵 龙骨
【详解】船的行进方向由船舵方向决定,操纵船舵的方向与船行驶的方向一致。龙骨是船的重要承重结构。船底的龙骨结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不但能使船更加坚固,而且使其抗御风浪的能力大大增强,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5.越大
【详解】制造一艘小船时,在重量相同的材料中选择体积大的,在体积相同的材料中选择重量轻的,还要把船尽量造得大些。这样船排开的水量就会大些,受到水的浮力就会更大,装载的货物也会多一些。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多。
16.底面积
【详解】双体船是一种带有两个平行船体的小船,稳定性大大提高,甲板面积较大。渡船体积大,底面积大,载重量大,稳定性强;因此,渡船和双体帆船都是通过增大底面积的方法,提高船的稳定性的。
17. 沉 浮 浮力
【详解】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而且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钢铁在水中原本是沉的,做成船型后排开的水量变大了,受到水的浮力变大了,所以能浮起来。
18. 海水 重量
【详解】潜艇是一种既能在水面下航行,也能在水面行驶的舰艇,潜艇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但大型潜艇的外形多为圆柱形。潜水艇是通过改变压载舱中海水重量来改变潜艇的重量达到改变沉浮的。
19. 沉 船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泥造成船的形状就可以浮在水面上。
20. 浮力 水的体积
【详解】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21.√
【详解】根据操作总结出,保持小船平稳的方法: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22.√
【详解】船的形状是影响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尖头流线型的船在水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运动速度快。船体呈长方形或两头宽,中间窄,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较大。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3.√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如果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如果浮力等于重力,则漂浮;如果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所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4.√
【详解】物体在水中能否漂浮与物体的密度、形状等多种因素有关,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改变物体的形状影响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中发现,实心的橡皮泥在水中下沉,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比如捏成碗状、船状,橡皮泥可以浮在水面上。
25.×
【详解】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所以为了让铝箔船更稳定地漂浮在水面,我们可以将金属垫圈均匀放置。
26.√
【详解】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质量和相同大小的同种材料,制作的船型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增加船的宽度有利于增加船的稳定性,减小船的宽度,船的稳定性会减小。故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27.×
【详解】船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动力随着技术发展变革在不断地发展,由人力、风力、电力、燃料等不同动力装置。不同时期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船只规模越来越大,航行技术越来越先进,航行速度越来越快,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功能越来越多。
28.×
【详解】设计制作小船,需要从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以及动力系统等方面进行多重考虑。测试标准至少达到以下3项:①载重量达到200克;②有自己的动力系统;③能行驶一段距离。所以在测试我们的小船时,小船能行驶一段距离只是其中一个测试标准,并不能通过测试。
29.√
【详解】评估与改进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商讨,提出修改意见,进步充善。在设计并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不能敷衍了事,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30.√
【详解】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的浮力原理,这种说法正确,大象排开的水量与石头排开的水量相同,即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
31.
【详解】体积相同的物体,重量越大,越容易下沉;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下沉;物体的沉浮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上浮。实心橡皮泥、土豆会沉入水中;塑料、色拉油会浮在水面上。
32.①设计小船 ②制作 ③测试 ④评估与改进。
【详解】我们要明白制作小船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学会制作小船的步骤。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考虑它的形状、大小、材料、稳定性、动力系统等因素。制作一只小船的步骤;①设计小船 ②制作 ③测试 ④评估与改进。
33.打捞沉船时,人们将数个装满水的浮简沉人水底,绑在沉船两侧,再利用高压气体排出浮筒中的水。在浮力作用下,沉船就会慢慢浮出水面。
【详解】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人们根据潜艇的运行原理,常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做法是将几个灌满水的浮筒沉到水底并拴在沉船两旁,把空气压进浮筒将浮筒里的水排出,沉船随着浮筒一起浮起。
34.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
【详解】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核能能量巨大,持续时间长,能量稳定,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甚至可以长达几年不用更换。核潜艇的优点,续航力久,威力大,航速高,可遂行多种不同任务;
35.要轻轻放且放置均匀;独木舟在水中不够稳定,装载的货物能力很小。
【详解】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在放置钩码时要轻轻放且放置均匀。在行驶过程中,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不稳定、容易侧翻等缺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