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6 22:3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将20颗绿豆苗分成两份,每份10棵,分别放置在阳光下和黑暗中。一个星期后观察,属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豆苗特点是( )。
A.粗长 B.细矮 C.细长
2.农田里的植物,株与株、行与行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 )。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3.制作生态瓶时,先确定( )。
A.生态瓶中饲养什么动物 B.生态瓶需要的植物 C.生态瓶里的水量
4.青蛙卵孵化成小蝌蚪需要温暖的环境,因此青蛙一般都在( )产卵。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5.一艘货船停靠一个海岛时,船上的老鼠跑上了海岛。老鼠专门偷吃鸟蛋后大量繁殖成灾。又运来猫捕捉老鼠,以求保护海岛,过几年后,小岛最可能出现哪种现象( )。
A.老鼠少了,猫多了成灾
B.老鼠被吃光了,鸟儿得到保护
C.老鼠少了,猫不再捕捉老鼠,改吃小鸟
6.在做绿豆发芽对比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是( )。
A.一个条件 B.两个条件 C.多个条件
7.下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 )。
A.茉莉花 B.杨树 C.狼
8.在某高山上,松树的枝叶一边茂密,一边稀疏,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是( )。
A.水分 B.土壤 C.阳光
9.北极熊的栖息地减少主要是因为( )。
A.城市扩张到了北极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全球气候变暖
10.小科在农场伯伯的指导和帮助下,制作了生态瓶。下面适合做生态瓶的是( )瓶子。
A.透明的 B.黄色的 C.黑色的
11.子叶是种子萌发的营养器官,主要用来储存营养。如图所示,当绿豆种子发芽后,绿豆苗逐渐长大时,子叶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12.3份数量相同,同样健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相同的3个盆中,用相同的吸足水的湿毛巾盖住,用保鲜膜封好盆口。一盆放在冰箱里冷藏,一盆放在客厅茶几上,另一盆放在阳台阳光下。连续几天保持不动,然后观察种子变化。这种方法,能研究 ( )。
A.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是否有关
B.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是否有关
C.绿豆种子发芽与水是否有关
二、填空题
13.龙龙发现妈妈养在鱼缸里的金鱼总是浮出水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14.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叫做 。
15.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片吸收空气中的 和水,存储能量,合成养料,释放氧气。
1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 。
17.在一定的地域内, 与 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个池塘都可以看作是一个 。
18.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 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19.青蛙一般会在 季产卵,因为这个季节比较温暖。
20.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作生产者,把直接或间接消费其他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
三、判断题
21.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
22.宜宾翠屏山可以看成一个生物群落。( )
23.做种子发芽实验时,同一组我们要种植至少两粒绿豆种子。( )
24.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
25.蚂蚁是典型的社会群体,有明确的分工,所以一个蚁群就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26.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长,但生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
27.在生态瓶中的沙子可以固定水草,有利于水草的生长。( )
28.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所需条件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观察实验进行探究。( )
29.我们常常可以在校园的花坛里找到蚯蚓。( )
30.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四、连线题
31.请将下列动物与它的保护特征连线。
变色龙 尖刺
刺猬 拟态
枯叶蝶 变色
章鱼 喷墨汁
五、简答题
32.如图所示,如果把水倒掉一半,生态瓶中的小鱼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33.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青蛙,蝗虫和蛇的数量会如何变化?水稻的产量会增加还是减少?试分析其中原因
34.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相同吗?
35.一段时间后,实验的草坪出现了虫害,主要是蝼蛄(一种害虫)吃掉了草坪的根和茎,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决定用鸟类来对付蝼蛄,请你写出其中的食物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将20颗绿豆苗分成两份,每份10棵,分别放置在阳光下和黑暗中。过一个星期后观察发现,在阳光下的绿豆苗生长得更粗壮,黑暗环境中的绿豆比较细长,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2.C
【详解】农田、苗圃里的植物,株与株之间,行与行之间,都留有一定的距离,主要是因为阳光的需求。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阳光热量,如果排的太密,单位面积上的热量就少了,光合作用不够,合成的能量也就相应的减少,这样子的话,植物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出现问题。
3.C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生态瓶要想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首先需要考虑生态瓶的空间大小,也就是生态瓶的水量,据此选择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A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我们除了经常听见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还会在池塘边看到水中漂浮着一片片胶状透明的、里面有许多深色小点的卵块,这就是受精卵。
5.C
【详解】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生态平衡,要维护生态平衡。分析材料可知,海岛上老鼠繁殖成灾,运来猫捕捉老鼠,过几年后老鼠少了,猫多了成灾,猫不再捕捉老鼠,改吃小鸟。
6.A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所以在做绿豆发芽对比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是一个条件。
7.C
【详解】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茉莉花和杨树属于生产者。狼属于消费者,所以C符合题意。
8.C
【详解】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养料,它们是植物的生命线。在高山上,树的南面阳光较充足,而北面光照较差,所以导致树南侧枝叶繁茂,北侧枝叶稀疏。
9.C
【详解】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气候混乱异常,加剧了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带来沿海陆地面积缩小,带来了洪涝、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进而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和伤害。北极熊的栖息地减少主要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
10.A
【详解】生态瓶中的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适合做生态瓶的是透明的瓶子,这样植物能够更好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11.A
【详解】绿豆种子包括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几部分,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氧气和适当的温度。当绿豆种子发芽后,绿豆苗逐渐长大时,需要的营养由子叶提供,所以子叶会逐渐萎缩变小。故A选项正确。
12.B
【详解】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做对比实验时,3份数量相同,同样健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相同的3个盆中,用相同的吸足水的湿毛巾盖住,用保鲜膜封好盆口。一盆放在冰箱里冷藏,一盆放在客厅茶几上,另一盆放在阳台阳光下。连续几天保持不动,然后观察种子变化。这种方法,改变的条件是温度,能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是否有关。
13.缺少氧气
【详解】鱼缸里饲养的金鱼数量过多时,大量金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中氧气不足的环境条件,所以鱼缸里的金鱼总是浮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是缺少氧气。
14.生态系统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片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5.二氧化碳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6. 空气 水分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17. 生物 非生物 生态系统
【详解】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个池塘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18.一
【详解】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19.春
【详解】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青蛙在水边产卵后,青蛙卵能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并以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做食物。环境水质对青蛙受精卵孵化有一定的影响,温度低时孵化会变慢。青蛙一般会在春季产卵,因为这个季节比较温暖,有利于蛙卵的孵化。
20.消费者
【详解】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用无机物制造营养物质的自养生物,这种功能就是光合作用,也包括一些化能细菌(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指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1.√
【详解】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在光照的作用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22.×
【详解】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宜宾翠屏山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宜宾翠屏山包含有非生物的成分,不属于一个生物群落。
23.√
【详解】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每一组种子的数量至少要两粒,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4.×
【详解】略
25.×
【详解】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蚂蚁是一个种群,并非群落,而且缺少非生物,所以一个蚁群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6.×
【详解】因为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以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所以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长,生物的生长也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比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27.√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在生态瓶中的沙子可以固定水草,有利于水草的生长。题目说法正确。
28.×
【详解】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时,我们一般采用对比实验来进行研究。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 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29.√
【详解】蚯蚓是一种常见的环节动物,喜欢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大雨过后,校园的花坛里常常可以看到蚯蚓的身影。题目说法正确。
30.√
【详解】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通常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31.
【详解】变色龙通过变色来保护自己,刺猬的体表有尖刺,可以保护自己,枯叶蝶的外形很像枯叶,便于伪装,这属于拟态,章鱼会喷墨汁。
32.小鱼会出现浮头现象;因为水少了,水中氧气不足,小鱼因缺氧而浮头。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如图所示,如果把水倒掉一半,生态瓶中的小鱼会出现浮头现象;因为水少了,水中氧气不足,小鱼因缺氧而浮头。
3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青蛙的减少,那么短期内出现的现象是蝗虫会大量繁殖,以青蛙为食得蛇的数量也会减少。没有青蛙捉害虫,水稻的产量会减少。
【详解】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那么短期内出现的现象是蝗虫会大量繁殖,蛇的数量减少。没有青蛙捉害虫,水稻的产量会减少。
34.世界各地的环境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水分充足,有的地方水分适中,有的地方常年干旱缺水,有的地方阳光充足,日照强烈,有的地方阳光适中,有的地方阴暗,得不到光照。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要各不相同。不同的植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地区生长着形态各异的植物。
【详解】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热带雨林中的阔叶植物需要更多的阳光、水分,而像松树等针叶植物不需要太多水分,仙人掌之类的植物喜光耐旱。
35.草→蝼蛄→鸟
【详解】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一段时间后,实验的草坪出现了虫害,主要是蝼蛄(一种害虫)吃掉了草坪的根和茎,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决定用鸟类来对付蝼蛄,其中的食物链为:草→蝼蛄→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