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苦难与新生·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第6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流言”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B.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D.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破了,旧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类比论证
3.请用一个转折复句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广。
②有意思的是,“谷歌地球”上演的13大惊人发现之一,克罗地亚心形岛的岛主本人一直没发现这座岛屿的外形居然呈完美的心形,直到很多在网上看到心形岛照片的人请求到岛上一游,他才恍然大悟。
③父亲去世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墓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④听到北约军队悍然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消息后,我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
⑤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⑥每年“十一”期间,天安门广场上都是花如潮,人如海;今年更因国庆彩车的吸引,人们争相前往,趋之若鹜。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5.将下面一个长单句改写成五个较短的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灵活使用标点符号,但不得改变原句意思。
鲁迅先生在柔石等五位“左联”青年革命作家被秘密杀害两周年的1933年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忆韦素园①君
鲁 迅
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了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体上,有些是掉在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连我自己也怕得因此污了赏鉴家的眼目。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我只好连身外的水也搅一下,看看泛起怎样的东西来。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现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这里有一点小例子——我们是只有小例子的。
那时候,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段派的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林素园,带兵接收学校去了。从此以后,韦素园君给我的信上,有好一晌竟憎恶“素园”两字而不用,改称为“漱园”。同时社内也发生了冲突,高长虹②从上海寄信来,说素园压下了向培良③的稿子,叫我讲一句话。我一声也不响。于是在《狂飙》上骂起来了,先骂素园,后是我。素园在北京压下了培良的稿子,却由上海的高长虹来抱不平,要在厦门的我去下判断,我颇觉得是出色的滑稽,而且一个团体,虽是小小的文学团体罢,每当光景艰难时,内部是一定有人起来捣乱的,这也并不希罕。然而素园却很认真,他不但写信给我,叙述着详情,还作文登在杂志上剖白。在“天才”们的法庭上,别人剖白得清楚的么?——我不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想到他只是一个文人,又生着病,却这么拼命的对付着内忧外患,又怎么能够持久呢?自然,这仅仅是小忧患,但在认真而激烈的个人,却也相当的大的。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把皮肤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痊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纪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等。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花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然而未名社的译作,在文苑里却至今没有枯死的。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纪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有删改)
注 ①韦素园(1902—1932),诗人,翻译家。逝世后,鲁迅先生手书“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墓记。②高长虹,现代作家。20世纪20年代,他先后在太原、北京、上海等地发起并组织了“狂飙运动”,并作为鲁迅倡导组织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员,协助鲁迅编撰《莽原》月刊。③向培良,在大学读书时即从事文学创作,是“狂飙社”的主要成员,后又参加鲁迅主办的“莽原社”。鲁迅曾对他寄予希望,在他主持《豫报》副刊时,曾去信鼓励“从有着很古的历史的中州,传来了青年的声音,仿佛在豫告这古国将要复活”(《华盖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开头形象地阐明写作缘起,即响应人们纪念韦素园的号召。
B.作者认为,未名社同人虽无雄心大志,但大都有切切实实地把事情做下去的意志。
C.随着交往的深入,作者对韦素园因与自己的年龄差距而不很笑的情况有所了解。
D.作者对韦素园在“天才”们的法庭上的“剖白”给予理解的同时,也表达出深切的担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作者把记忆比作“被刀刮过了的鱼鳞”,写出了回忆留给内心的伤痛感,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B.作者借助四个“忽而”的排比句,描写了一连串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忧。
C.作者在文末除对韦素园的贡献给予肯定外,更多的是借助对比批判那些健忘的国人。
D.与充满直抒胸臆技法的《记念刘和珍君》略有不同,该文的情感表达融在了叙述之中。
8.请简要概括本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韦素园的形象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1.D [原文“流言”的引号,表示强调,突出强调“流言”的种子。A项表示引用,“暴徒”是引用的政府“令”中的话。B项表示特殊含义,“的”“矢”是下面要解释的对象,具有特殊的含义。C项表示特定称谓,“世界屋脊”一般用来特指青藏高原。D项表示突出强调,强调论述,突出人物的节俭。]
2.C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运用了比喻论证,把“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
3.虽然徒手请愿的意义不大,但是他们也是值得纪念的。
解析 本题要求“用一个转折复句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概括原文中的内容,第一段“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写徒手请愿的意义不大;第二段写“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是一个转折,上文提到了徒手请愿的意义不大,此处转折是写既然已经流血牺牲,亲友们伤心、纪念也是必要的。据此运用转折复句进行压缩即可。
4.B [①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彩不当。②恍然大悟: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符合语境。③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当作哭泣。符合语境。④出离愤怒:超出愤怒的极限,转入到一种更深沉的愤怒之情。与句中“到了极点”重复,使用不当。⑤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符合语境。⑥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根据语境,此处不含贬义,使用不当。]
5.(1)《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在柔石等五位“左联”青年革命作家被秘密杀害两周年(1933)的日子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2)作者在文中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
(3)文章特别记叙了五位烈士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
(4)作者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
(5)文章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
6.A [“响应人们纪念韦素园的号召”并不是真的写作缘由,作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出于对韦素园的真诚的怀念,选项这样说淡化了文本的内涵,也体现不出作者对韦素园的厚爱与悼念。]
7.C [“更多的是借助对比批判那些健忘的国人”错。由文本倒数第二段“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然而未名社的译作,在文苑里却至今没有枯死的”可知,作者着重于突显韦素园的坚守与取得的成绩,并没有“批判那些健忘的国人”。]
8.①作者按照同韦素园交往的时间顺序,把一些小事连缀起来。②从初写韦素园的外貌、给人的表面印象到深入人物的内心,从回忆韦素园对未名社的努力支持到确认其取得的成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解析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行文的脉络主要包括时间、空间、事理逻辑等,本文行文时主要立足于时间这一概念,按照同韦素园交往的时间顺序,把一些小事连缀起来。文章先写通过李霁野认识了韦素园,写初见他的情景,“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写他给作者的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接着写交往之后,“我”发现了他的一个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并举了一个小例子,社内发生冲突,在《狂飙》上对骂,“素园却很认真,他不但写信给我,叙述着详情,还作文登在杂志上剖白”;接着写“我”到广州后他给“我”写信,并寄来《外套》;接着写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到西山病院去探望他;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他在北平同仁医院病逝。
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作者对韦素园的认识从逻辑上也是逐层深入的,情感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更加深入。由最初觉得他不好相处,到感受到他的认真,由外表深入到人物内心;“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等。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花夕拾》”,从回忆韦素园对未名社的努力支持到确认其取得的成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9.①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文学青年。②潜心工作,默默无闻。在未名社“守寨”,并坚持翻译外国文学。③做事认真,趋于激越。比如写信、刊文剖白关于向培良稿件之事。④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对霸占女子师范大学的林素园嗤之以鼻,有好一晌写信给作者时干脆改称为“漱园”。⑤思想开明,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比如同意自己的爱人与别人订婚等。(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作答本题时,应立足于对韦素园形象的描写和主要事件进行分析概括。
比如他最初给鲁迅的印象,“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结合“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等。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花夕拾》”,在未名社“守寨”,并坚持翻译外国文学,可概括出潜心工作,默默无闻;结合“又发现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然而素园却很认真,他不但写信给我,叙述着详情,还作文登在杂志上剖白”,可概括出做事认真,趋于激越;结合“段派的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林素园,带兵接收学校去了。从此以后,韦素园君给我的信上,有好一晌竟憎恶‘素园’两字而不用,改称为‘漱园’”,对霸占女子师范大学的林素园嗤之以鼻,有好一晌写信给作者时干脆改称为“漱园”,可概括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结合“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同意自己的爱人与别人订婚,可概括出思想开明,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