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过秦论》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1《过秦论》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6 20: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1)过秦论
一、课内基础练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振长策而御宇内
C.非及乡时之士也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吞二周而亡诸侯 ⑦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⑦⑧/②③④⑥/⑤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B.为天下笑者,何也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不凝滞于物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本课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八荒”。
B.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八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阡陌,泛指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陌”,东西方向叫“阡”。文中借指陈胜为农民出身。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起初,秦国以很小的地盘而“________________”,最后却因为一个人发动叛乱而导致彻底灭亡,根本原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突显他政治上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难字专练 写对写好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文本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节选自《贞观政要·辨兴亡》,有删改)
文本二: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有删改)
8.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
当此A之B时C专D威E定F功G安H危I之J本K在L于此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趁着,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的“因”字意思不同。
B.抑,而且,与《隆中对》中“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的“抑”字意思相同。
C.弊,困乏、疲惫,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以兴利除弊”的“弊”字意思不同。
D.易,容易,与《谏逐客书》中“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的“易”字意思相同。
10.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朝王室的权力衰微,天子的政令得不到执行,诸侯纷争引发战事不断,导致民生凋敝。秦国的统一可以说是顺应百姓的意愿。
B.秦始皇贪婪卑鄙且独断专行,不施仁政,焚毁文书,施行严苛刑罚,以欺诈和武力统治天下,在遭到反抗后不得已才推行仁义。
C.贾谊认为,如果秦始皇能以史为鉴,效法先朝来治理政事,纵使后世秦王骄奢淫逸,秦朝也会安稳,不用担心国家会倾覆危亡。
D.秦二世即位,天下百姓都对他实施新政满怀期待;对劳苦百姓而言,吃穿用度较易满足,但他却没抓住这个时机施展政治才干。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秦失去天下的原因,萧瑀、唐太宗和贾谊三人各有什么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课 (1)过秦论
1.B [A项“从”同“纵”。C项“乡”同“向”。D项“景”同“影”。]
2.C [A项“橹”应解释为“大盾牌”。B项“蹑足”应解释为“置身,参与”。D项“委命”应解释为“把自己的性命交给”。]
3.D [①⑦为名词作状语,②③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⑧为名词用作动词,⑤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4.A [A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
5.D [D项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
6.(1)各国诸侯恐慌害怕,(他们)集会结盟来图谋削弱秦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引天下的贤士,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2)毁坏著名的城池,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器,冶炼它们铸成十二个铜人,以使百姓的反抗力量变弱。
7.(1)致万乘之势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8.CGK
解析 句意: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安定和危败的根本,关键就在于此了。
9.D [A项正确,“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指依靠。B项正确,均为“而且”,表递进。C项正确,“以兴利除弊”的“弊”指弊端。D项错误,“移风易俗”的“易”指变换。]
10.B [“在遭到反抗后不得已才推行仁义”错,原文“先诈力而后仁义”是说秦始皇施行欺诈和暴力而不顾仁义。]
11.(1)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人对此感到痛苦,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会合在一起(讨伐纣王)。
(2)打开仓库,散发钱财,来赈济孤儿、孤老以及处境困窘的士人。
解析 (1)“苦”,意动用法,对……感到痛苦;“故”,所以;“期”,约定。(2)“发”,打开;“振”,同“赈”,赈济;“穷困”,指处境困窘。
12.①萧瑀认为,秦在六国没有罪过的情形下侵占他们的国家,其政权得不到百姓的普遍接受;②唐太宗和贾谊的看法相似,都认为秦国平定天下后,以欺诈与暴力的手段统治天下。
参考译文
文本一: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商纣王之乱,取得了天下;秦始皇趁周王室衰微,就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国运长短如此悬殊呢?”尚书右仆射萧瑀回答说:“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人对此感到痛苦,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会合在一起(讨伐纣王)。周朝虽然衰微,六国无罪,秦国完全是倚仗智诈暴力,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诸侯的。虽然同是平定天下,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太宗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周灭殷以后,努力推行仁义;秦国达到目的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它们不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别,而且守护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国运之所以有长有短,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
文本二:
秦灭周,吞并天下及各诸侯,面南背北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安定和危败的根本,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毁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打开仓库,散发钱财,来赈济孤儿、孤老以及处境困窘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之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