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锦瑟 书愤
一、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雨水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1.下列诗句反映的心情,与文中作者心情最相近的一项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的声音,如金声玉振,又如黄钟大吕,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诗。有人说是写给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是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①_____________。
此诗在典故运用方面堪称一绝,中间两联的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表现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着;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诗人在尾联中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②____________,光阴虚度。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了,却无可奈何,③____________。
5.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四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说起陆游,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约9 000多首诗歌。本小组拟将陆游诗歌作为研究重点,以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放飞心灵。诚邀热爱诗歌并对陆游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参加。
请于本月15日前,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陆游研究”信箱。
陆游研究小组
2023年4月30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诗人对华年往事追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虚缈的梦境,也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3)陆游《书愤》中,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书愤》中,用开阔、宏大的文字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战争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房中曲(节选)
[唐]李商隐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注]。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注 檗(bò):黄蘖,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可入药,味苦。常以喻人的心苦。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素花同愁渲染,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生死之隔直抒其怀,都同样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情。
B.第三至六句今昔对比,写昔事更见今情的悲怆。以“锦瑟”之长衬年寿之短,物常在、人已亡更见感伤。
C.李商隐浮沉仕途,一生坎坷,故有“涧底松”“山头檗”之叹,这两句中诗人宕开一笔,只为自叹身世。
D.全诗悼亡角度不尽相同,环环相扣,先空间后时间,时间则先眼前后往昔,又由眼前写至未来。
8.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唐音审体》评价其为“哀悼之情于此为极”。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将情感表现到极致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忆梅[注]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 本诗写于诗人身处蜀地梓州幕府时。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和张诗都描写了春日里寒梅初绽的美妙景致。
B.张诗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特点。
C.李诗写出自己的漂泊处境,而张诗并未涉及经历。
D.李诗和张诗都蕴藏了诗人不同流俗的高洁志趣。
10.这两首诗都塑造了“寒梅”这一形象,二者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书愤(其二)
[宋]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①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陇头吟②
[唐]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③。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④,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 ①张巡嚼齿:唐朝“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②陇头吟:乐府旧题。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③太白: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星主征战。④典属国: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职。
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诗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年华老去,却只能“卧泽中”,一个“卧”字形象地写出诗人闲在家中的情形。
B.陆诗颈联实写春雨中春草茂盛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营造出一种破败颓然又生机盎然的氛围。
C.王诗的第一、二句,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星象,表现他渴望建立边功的壮志豪情。
D.王诗把长安少年登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些不同的场景集中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
12.这两首诗都借用了“苏武”的典故,但诗人对典故的剪裁和所抒发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不同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 书愤
1.C [由“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心花怒放,风生笔底”等语句可知,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喜悦的。A项是送别之作,表达的是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B项在“君问归期未有期”时秋夜下雨,诗人想念远方之人,心情是忧伤的。C项由“喜雨”可知,此时诗人为春雨及时而喜悦。D项入梦的“铁马冰河”代表为国杀敌的峥嵘岁月,此诗表达诗人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与壮志难酬的苦闷。]
2.D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听觉(雨声)转化成感觉(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感)。A项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B项“烟笼寒水月笼沙”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C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丝竹”代指音乐。D项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笛声的听觉转换成落梅花的视觉。]
3.①强调的内容不同。改句用的是“如……又如……”,内容显得笼统;原句用三个“有时”,强调雨声的不同表现,原句语言表述更准确。②运用的句式不同。改句是长句,“声音”的定语冗长、拖沓;原句是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感强,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雨声轻重缓急的变化。
4.(示例)①莫衷一是 ②功业未成 ③惘然若失(怅然若失)
解析 第①处,语境有“众说纷纭”,说明意见不统一,可填“莫衷一是”。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第②处,语境说“深憾青春易逝”“光阴虚度”,说明没有建功立业,可填“功业未成”。功业未成:功业还没有建立。第③处,语境形容诗人无可奈何、失落的样子,可填“惘然若失”或“怅然若失”。惘然若失:心情不舒畅,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怅然若失:心情沮丧,像丢了什么东西,形容心情失落的样子。
5.①“说起陆游,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中,删去“对”;②“他一生留下大约9 000多首诗歌”中,删去“大约”;③“以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放飞心灵”中,在“放飞心灵”后加上“为目的(为目标)”;④“加盟参加”中,删去或“加盟”“参加”。
6.(1)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4)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7.C [“只为自叹身世”错,也表现了妻子去世后无人安慰之苦。]
8.①夸张:以夸张的手法写愁绪之多,极写其愁。②想象(虚写):想象未来相见不相识,将思念寄寓将来亦是无望,将悲愁又翻进一层。
9.A [“李诗和张诗都描写了春日里寒梅初绽的美妙景致”错。李诗通过描写春日游玩,不见梅花这件事情,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流离辗转而感到愤懑颓唐的思想感情。没有描写寒梅初绽的景致。]
10.①李诗塑造的“寒梅”形象是不合时令的,春天百花盛开,寒梅却早已凋零;诗人托物言志,为寒梅的不合时宜而惋惜,借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②张诗塑造的“寒梅”形象高洁脱俗,是报春的使者;诗人借物抒怀,表达对寒梅历经霜雪的赞叹与早于百花开放的惊喜。
11.B [“陆诗颈联实写春雨中春草茂盛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错。颈联中,上林苑是汉时旧苑,洛阳宫则是唐代宫殿,这里只是诗人的一种想象,故此处应为虚写。]
12.(1)对典故的剪裁。《书愤(其二)》:苏武被困于大窖,匈奴不给饮食,苏武啮雪吞毡,忠贞不屈。《陇头吟》:苏武被扣匈奴多年,节旄落尽,最终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的小官。
(2)抒发的感情。《书愤(其二)》:借苏武对国家的忠心不泯,表达自己对国家的耿耿孤忠。《陇头吟》:同情关西老将,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来说明朝廷赏罚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抒发了悲怆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