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1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1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6 22:0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导入新课——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观察下面两个表格,独立思考:此表说明了什么问题?举手回答。(1分钟)
材料二:
1950年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的人口和土地占有具体情况表格
中国农村农民人口多,但占有土地数量少
中国农村地主人口少,占有土地数量多
中国农村土地占有比例不均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阅读以下材料,独立思考: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什么?小组讨论,举手回答。(3分钟)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封建土地制度严
重阻碍农村经济
和中国社会的发
展。(根本原因)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1949年10月以前,全国大约有1.19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改。
1949年冬,华北及河南部分地区共0.26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土改。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直接原因)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1.时间:
2.地区:
3.开始标志(法律依据):
4.内容(实质):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阅读课本第二段,独立思考以下问题,在课本上标注答案,举手回答。(3分钟)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阶级关系 产品分配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私有制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土地所有制的转变: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
合作探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之间的异同,小组讨论后,举手回答。(3分钟)
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再读课本第二段,独立思考:土地改革期间,为什么要分给地主一份土地?同桌讨论后,举手回答。(3分钟)
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农民分到土地
6.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独立思考:此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小组讨论后,举手回答。(5分钟)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土地所有制方面: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材料二: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2.农民地位方面: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材料三: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大大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农民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了,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较之1950年增加25%左右……这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国内市场。 ——《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
3.国家发展方面: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
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实行
土地改革
1952年底全国大陆
基本完成了土改
1950年颁布
《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




土地所有制
农民地位
国家政权
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