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重点、成就;说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性质。
2.认识“一五”计划的完成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宪法。
◎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预习导学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 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 重工业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时间 1953年到 年年底
成就 交通 运输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 大桥建成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迈进
答案: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 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7
武汉长江 工业化
·知识拓展·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我国工业基础薄弱。(2)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巩固国防。(3)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受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影响。
·识记技巧·
“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路四厂”。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宝成、鹰厦铁路。三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 建设也加紧进行。
2.确立
会议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意义: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 制度
内容 选举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为副主席, 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 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答案:
预习导学
知识点二
1.民主政治
2.1954 社会主义 全国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3.人民代表大会 民主政治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及影响
材料 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的21%,比1952年增长128.3%。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完成原定计划的101%,比1952年增长25%。五年间,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国家财政除1956年有赤字外,其余各年都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三分之一。
——摘编自吴少平《学习三代领导核心论思想
政治工作指导读本》
小组合作探究:材料中我国工业建设在1957年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任务驱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
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根据材料,从政治和经济角度,简析1954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案: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影响:国家工业产值大幅度提升,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农业产值增长迅速,农业发展良好;国家物价稳定,财政基本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等等。
任务驱动二
政治:我国的1954年宪法在政治上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人民可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
经济:我国的1954年宪法在经济上规定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归纳总结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