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认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实质、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2.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间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
◎重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预习导学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建设的需要。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 。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过程:实行 的原则;先后经历了由农业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5)结果: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6)意义: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1.(1)工业化
(2)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4)自愿互利 互助组
(5)1956
(6)手工业
知识点二公私合营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 新中国初期,一些 采取不法手段,扰乱经济秩序
开始 从1954年起
方式 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这一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 1956年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 的高潮
2.三大改造的完成
结果 到 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的转变
意义 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
不足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答案:
预习导学
知识点二
1.私营工商业主 公私合营 赎买 全行业公私合营
2.1956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图示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1)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3)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三大改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现实原因。当时为把农民“组织起来”,中共中央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
——摘编自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
(1957年6月26日)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的意义。
材料三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国营 经济 合作社 经济 公私合 营经济 个体 经济 资本主 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任务驱动二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历史意义
材料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从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中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摘编自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社会主义革命”的背景、重要意义和后期出现的问题。
答案: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1)现实原因:帮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服务于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举措: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建立生产合作社)。
(2)方式: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变化: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迅速增长;个体经济迅速下降,资本主义经济趋于零。说明: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任务驱动二
背景:土地改革后,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政府帮助下,取得一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消极方面。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政治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问题: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知识点拨·
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的联系。
(1)“一五”计划主要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为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
(2)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条件。
归纳总结
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到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通过三大改造,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