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繁星
教学目标:
1、体味作者热爱星空的情感,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学会观察大自然,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初步了解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有什么感受?生活中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关键是你有没有用心观察,用心发现。当你为那些无聊的肥皂剧,累人的电子游戏空耗光阴时,可知有人却正对着星天静静沉思,任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文学家巴金的散文《繁星》,看看作者对星天的深切感受。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纳凉(?? ? )??? 静寂(??? ) ?shà眼(?? )?
半明半mèi (?? ? ) 摇摇欲zhuì(??? )
2.常识填空。
《繁星》的作者________,现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所创作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3、思考:
(1)《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 这是一篇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的文章,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等。21世纪教育网
1927年1月15日,作者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向西方找真理”。 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繁星是常见的,曾引起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有哪些感受呢?
明确:学生纷纷谈感受,说出自己对星天的观察。
例如:(1)天上的星星像眼睛,眨呀眨的。
(2)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等。
2、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作者对星天的喜爱之情。
3、如何理解“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
明确:这是本文的中心句,不仅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了铺垫。
4、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我”在什么时间、哪些地方看到的星天?
明确:(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五、师生合作,研读课文
(一)研读1—2段
1、从前,“我”在家乡庭院,看到的星天是什么样的?
明确:密密麻麻。
2、“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甜密、温馨之感和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3、三年前,“我”在南京菜园里看到的星天又是什么样儿?
明确: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
4、“光明无处不在”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5、第2段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这句话把星星比作自己的伙伴,自己和星星的感情更加亲密,投机。
6、“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想像一下,他们可能会谈些什么内容?
明确: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七、作业布置:新课标第一网
1、完成作业纸“积累运用”部分。
2、围绕“星空”,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优美的文字。
3、背诵第三段中的优美语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讲评作业纸“积累运用”部分。
2、讲评片段作文——《星空》
(该项作业的检查放在以下“课堂训练”部分进行)。
二、师生合作,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3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
2、理清本段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
(1—4句) (5—8句) (9—10句)
3、本段在写法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问哪些句子属于实写,哪些句子属于虚写,它们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本段共10句话,前3句是实写,后7句是虚写。实写的是海上观看繁星的夜景,虚写的是由仰望夜空产生的种种奇妙感受。
4、本段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找出来,分析其妙处。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明确:这一句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2)“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明确: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无穷的遐想。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明确: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渲染了海上之夜的种种美感。
(二)研读第4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段。
2、质疑交流,思考如下问题:
(1)文中“天上的巨人”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的是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2)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话?
明确:“巨人在跑“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三、总结全文
1、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明确:这几句话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小时候望星天感到甜蜜,温馨,表达了对星天的依恋之情;三年前望星空感到亲密、投机,表现了与星星的伙伴之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感到惬意、信赖,表现了与星星的知心之情。这种感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2、归纳课文中心。
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3、学习本文写作手法。
(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色。
(具体分析见第3段)
(2)课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具体分析见上文)
四、拓展延伸
围绕“星空”这一话题,进行写作与演讲比赛。
1、课前准备:
围绕“星空”,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优美的文字。
2、教学过程 :
(1)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并分四人组交流发言。
(2)每小组推荐一名选手进行全班交流。
(3)学生评选出最佳人选,并说出理由。
评选标准:①内容具体;②语言优美;③演讲有感染力。
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纸“阅读理解”和“拓展延伸”部分。
2、如果你来到海边,面对着碧海蓝天,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请以“大海,你像……”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
附:
描写星空的段落
1、我喜欢看月亮和星星,从小就是。仰望苍穹,满天繁星,一轮弯月斜挂,顿时感到宇宙的广袤和自己的渺小。站在星斗下,看得累了,就搬了个小板凳,歪着头看,直到夜深,被喊回去睡觉。
2、童年的夏夜是美丽的,也是终身难忘。女孩子们会在路灯下跳皮筋,男孩们则捧着罐头瓶去钓青蛙。大人们围坐一起,手里拿着蒲扇聊天,驱赶蚊虫。
二十多年前,电视还不普及,所以不象现在,晚饭后,大家都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电视。那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和霓虹灯,空气污染更少,所以夜晚的天空,美丽且迷人。老人们会指着天上的星星给我们讲故事。牛郎织女,北斗七星,启明星,银河,都有动人的传说,听着听着不由向往起来,天上的神仙真好,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变成神仙呢?
3、如今,我继续站在星空下,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星星都看不见了。就象现实生活中,不见了很多人。可是我知道,即使我看不到那些星星,可是它们看的见我;但是我见不到的那些人,却于今生永不能再见。就比如母亲和祖父,他们已经都不在这个人世,可我却相信,天上的星星,总有属于他们的那一颗。纵然我不能再见到他们,他们却在天上微笑的看着我,一如活着的时候。
4、夜空就象墨蓝的天鹅绒,大大小小的星星点缀在上面,不停的闪耀钻石般的光辉,我知道,那里也有一颗是属于我的, 属于我,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七年级语文作业纸 N0 .2
课题:《繁星》 班级: 姓名:
主备:徐美云 审核人:徐美云 时间:9.5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纳凉(?? ? )??? 静寂(??? ) ?shà眼(?? )?
半明半mèi (?? ? ) 摇摇欲zhuì(??? )
2、仿写:
? 示例: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仿写:????? 是? ????? 的,是???? ?? ?? 的,是?? ?? ???? 的。
3、片段作文:如果你来到海边,面对着碧海蓝天,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请以“大海,你像……”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
?????????????????????????????????????????????????????????????????????
?????????????????????????????????????????????????????????????????????
二、阅读理解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
2、选文第1节状写“我”在海上每晚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这一段文字按照怎样的思路逐步展开的。?
?????????????????????????????????????????????????????????????????????
3、“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中“看”与“呢”两个字有什么作用?
????????????????????????????????????????????????????????????????????
?????????????????????????????????????????????????????????????????????
4、“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中的“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 ???????????????????????????????????????????????????????????
?????????????????????????????????????????????????????????????????????
5、作者在本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找出来,分析其妙处。
????????????????????????????????????????????????????????????????????
?????????????????????????????????????????????????????????????????????
三、拓展延伸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国人。
2、“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 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石枕(14分)
小映九岁那年,在河边的乱石滩上跌伤了腿。
幸好小映的爷爷就是有名的游方郎中,他的腿伤才及时得到了治疗。无奈伤势不轻,拨筋接骨之后,只愈了外伤,关节、肌肉依旧疼痛难忍,即使扶了双拐,也难以行走,不得不卧床度日。
一天,小映看见爷爷在床前叹息落泪,便问:“爷爷,你怎么哭了?”
“你的腿已经废了。”
小映听罢,“哇”的一声哭了,当即跪在床上说:“爷爷,你是医生,你救救我吧。我不能没有走路的腿呀!”
爷爷思忖良久,说:“要根治腿伤,除非你能在三年之内找到碰伤你腿的那块条石。找到之后,把条石凿磨成石枕,用以醒脑镇痛、散血化淤、舒筋活络。如此,腿伤可不治而愈。倘若在这三年内你找不回那块条石,你爷爷就无能为力了。”
小映满怀信心地说:“碰伤我腿的是一块黑色条石,我认得它。我一定能找到它!”
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去到石滩,寻找那块条石。
一年过去了,小映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两年过去了,小映 。
爷爷说:“河滩上的石头不会总留在原处,水涨水落会被冲往下游的。你到下游去找吧。”
于是小映到下游的河滩上去找。然而总是找不到那块条石。
三年的最后一天,小映绝望地对爷爷说:“那块石头,我没有找到。”
爷爷说:“实在找不到,就不要找了。”
“为什么?”
“你的腿不是已经能走了么?还要那块条石干吗?”
“可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大的一块条石,怎么会被水冲得不见了呢?”
“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了河心深处。你在河滩上怎么能找到?”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 。(2分)
2、文章主要通过 描写展开情节,揭示人物性格。(2分)
3、小说第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2分)
4、领会上下文的意思,在文中横线上应填一句什么话?(2分)
5、文中概括地写小映寻找条石之困难、艰辛的句子是 (2分)
。
6、小说中既是高潮又是结局的内容是 (2分)
。
7、从小映或爷爷的角度看,小说给人的启迪是什么?(2分)
《繁星》作业参考答案
一、
1、纳?nà?? 寂jì ?shà霎 ?mèi昧 zhuì坠
2、略
3、略
二、
1、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仰望、欲睡、沉睡。
3、一个“看”字,起到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的作用;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4、“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写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船在前行,表露了作者涌动的激情。
5、比喻:如“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拟人:“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把星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无穷的遐想。
排比: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马克吐温 刷墙
四.1.黑色条石 2、语言3、简要交代故事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 4、小映还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5、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去到石滩,寻找那块条石。 6、“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了河心深处。你在河滩上怎么能找到?” 7、略
课件12张PPT。繁 星
1、体味作者热爱星空的情感,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学会观察大自然,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
1.给下列红颜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纳凉(?? ? )?静寂(??? ) shà眼(?? )?
半明半mèi (?? ? ) 摇摇欲zhuì( ??? )
2.常识填空。
《繁星》的作者________,现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所创作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作者介绍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等。写作背景
1927年1月15日,作者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向西方找真理”。 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整体感知
1、如何理解“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
明确:这是本文的中心句,不仅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了铺垫。
2、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写了“我”在什么时间、哪些地方看到的星天。
明确:(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研读1—2段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光明无处不在”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2段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4、“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想像一下,他们可能会谈些什么内容?
研读第3段1、理清本段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1—4句) (5—8句) (9—10句)
2、本段在写法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问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共10句,前3句是实写,后7句是虚写
3、本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来,分析其妙处。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2)“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研读第4段 思考如下问题:
(1)文中“天上的巨人”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的是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2)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句话?
明确:“巨人在跑“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总结全文
1、归纳课文中心
课文 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2、学习本文写作手法
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色。
2)课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拓展延伸 围绕“星空”这一话题,进行写作与演讲比赛。
1、课前准备:
围绕“星空”,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优美的文字。
2、教学过程 :
(1)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并分四人组交流发言。
(2)每小组推荐一名选手进行全班交流。
(3)学生评选出最佳人选,并说出理由。
评选标准:①内容具体;②语言优美;③演讲有感染力。
作业布置 1、完成语文作业纸
2、如果你来到海边,面对着碧海蓝天,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请以“大海,你像……”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