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期七年级开学摸底练习
生 物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以下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 珊瑚标本 B. 机器人 C. 干酵母 D. 海螺壳
2. 下列各项关于生命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土豆出芽属于生长繁殖的现象 B. 叶片脱落可以排出废物
C. 北雁南飞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 喜鹊叼树枝是在获得营养
3、 同学们将调查中发现的生物分成两类。分别为:第一类:蝌蚪、鲫鱼、蚯蚓、蜗牛、麻雀、蝴蝶; 第二类:荷花、水草、苔藓、狗尾草、丁香、杨树。这种归类方式依据的是
A. 形态结构 B. 生活环境 C. 用途 D. 寿命长短
4. 下列各项代表食物链的是
A. 水稻→稻蝗→青蛙 B. 米虾→小鱼→大鱼
C. 狼→兔→草 D. 阳光→羊草→绵羊
5. 下列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草离不开其生活环境中的鸟 B. 鸟可以制约以草为食的昆虫
C. 鸟吃草籽儿会危害草的生长 D. 全部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6.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部
B. 生物圈中的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D. 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但不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右图中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A. 1和4 B. 2和 6
C. 3 和4 D. 1 和6
8. 小明直接把手掌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发现,视野一片漆黑,分析原因是
A. 手掌太脏 B. 手掌不透光 C. 手掌太大 D.没有对好光
9. 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②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③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10. 胃的蠕动能促进胃液与食物的混合,与此功能有关的主要组织是
A. 营养组织 B. 肌肉组织 C. 输导组织 D. 结缔组织
11. 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细胞是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 细胞一般都很微小,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D. 构成植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一般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2.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首先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A. 酒精 B. 稀碘液 C. 生理盐水 D. 清水
13. 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玻片要斜着接触到水滴,再慢慢放下,是为了
A. 不压坏材料 B. 避免产生气泡 C. 方便染色 D. 无所谓
14. 吃西瓜时,我们吃掉的西瓜瓤和丢掉的西瓜皮主要是
A. 输导组织、保护组织 B. 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营养组织、保护组织 D.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15.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 在细胞内完成食物的消化
C. 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16. 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A. 阳光、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B. 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 水分、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D. 阳光、水分、土壤、空气
17. 若只有一朵花也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则这朵花必须具有
A. 雌蕊 B. 雄蕊 C. 雄蕊和雌蕊 D. 花瓣
18.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在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 成熟区 B. 伸长区 C. 分生区 D. 根冠
19. 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
A. 导管 B. 筛管 C. 气孔 D,根毛细胞
20.习近平总书记谈生态文明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B.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为消费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C.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 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6分)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能量最终来自 。
(2) 在食物网中青蛙和蝗虫之间是 关系。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共有 条。
(3) 由于某种自然原因,蝗虫数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又恢复并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2. (6分) 如图分别为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 乙图是 细胞,甲图中的【⑦】 ,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菠菜汤呈现绿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图甲中的【②】 ,使其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将甲、乙所示的细胞置于清水中,会涨破的是图 所示的细胞,原因是 。
(4) 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存在于细胞中的结构【④】 。
23.(6分)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食物来源。部分地区的农民常通过增加磷肥的施肥量来提高小麦产量,是否施磷肥越多小麦产量就越高呢 某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下图为小麦根尖的结构示意图,表格呈现了实验的一些数据。请回答问题:
磷肥的施肥量(公斤/公顷)
20 40 60 80 100 120
小麦对磷肥的吸收量 (公斤/公顷) 16.6 18.6 20,2 22.2 23.6 24.6
小麦的产量(吨/公顷) 4.1 4.3 4.7 5.2 5.2 5.2
(1)根尖结构图中能够促使小麦的根不断向下生长的两个部位是 (填数字序号)。
(2) 小麦对磷肥的吸收主要依靠根尖结构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 进行; 与其他部位相比,此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选填下列数字序号)。
①有细胞膜 ②有根毛 ③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④能快速伸长
(3) 由表格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 。在施肥量小于 80公斤/公顷的范围内,施肥量越大,磷肥吸收量越大,小麦的产量越 。当施肥量大于80 公斤/公顷后,随着小麦的磷肥吸收量继续增加,小麦产量不再增加。由此分析,施肥量在 公斤/公顷之间,对小麦增加产量最为有效。
24.(6分) 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叶片由三部分组成,其中起运输功能的是 部分。
(2) 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土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法从 (填序号)进入叶片内。
(3) 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的颜色是 ,这是因为叶片产生了 。
(4) 叶制造的淀粉由 向下运输到根等处。
25.(6分) 草履虫与小球藻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分布广泛,易于培养,繁殖迅速。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 有一种草履虫,小球藻可在其体内生活,小球藻细胞中含有 结构,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为草履虫提供 和氧。
(2) 研究者进行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小球藻氧气释放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当光照强度接近0时,氧气释放速率小于0,原因是 。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 。
(3)观察发现,这种草履虫更倾向于停留在培养液中 (选填“背光”或“向光”)的一侧,这样会为小球藻提供更好的光合作用条件。同时,草履虫的代谢产物也会被小球藻利用,二者之间形成 关系。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CDAAC 6-10CCBCB 11-15ADBCC 16-20BCAAD
非选择题
21. 解:(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这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能量基础。同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维持生态系统内各个层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和储存。可见,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草,而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或光能)。
(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结合题图可知,在食物网中青蛙和蝗虫之间是捕食关系。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共有3条:草→蝗虫→食虫鸟→鹰,草→蝗虫→食虫鸟→蛇→鹰,草→蝗虫→青蛙→蛇→鹰。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由于某种自然原因,蝗虫数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因为蝗虫的啃食而减少。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又恢复并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草;太阳能(或光能)。
(2)捕食;3。
(3)减少;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22. 【解析】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1)甲图中的⑦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可见, 甲图是植物细胞, 乙图是动物细胞。(2)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菠菜汤呈现绿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图甲中的[②]细胞膜,使其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3)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可见,将甲、乙所示的细胞置于清水中,会涨破的是图乙所示的细胞,原因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保护,会吸水涨破。(4)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可见,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存在于细胞中的结构[④]细胞核。
故答案为:
(1) ①动物 ②线粒体
(2) 细胞膜
(3) ①. 乙 ②.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保护会吸水涨破
(4) 细胞核
23. (1)3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2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3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2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2)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实验中,小麦对磷肥的吸收主要依靠图中1成熟区部位; 细胞适于吸收磷肥的最主要结构特点外有根毛。
(3)由表格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磷肥的施肥量。在施肥量小于80公斤/公顷的范围内,施肥量越大,磷肥吸收量越大,小麦的产量越高。当施肥量大于80公斤/公顷后,随着小麦的磷肥吸收量继续增加,小麦产量不再增加。 由此分析,施肥量在60-80公斤/公顷之间,对小麦增加产量最为有效。
故答案为:
(1) 3分生区和2伸长区
(2)图中1成熟区;根毛。
(3) 磷肥的施肥量;高:60-80
24.如图所示结构为: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
(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脉具有支持和疏导作用,属于疏导组织,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可以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还含有筛管,可以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分布于叶片的上、下表皮,它是指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无法进入叶内,从而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从而使得叶片的颜色变成蓝色.
(4) 合作用产生的淀粉主要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故答案为:
(1) 叶脉
(2) 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气孔
(3)蓝色; 淀粉
(4) 筛管
25. (1)有一种草履虫,小球藻可在其体内生活。小球藻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结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因此可为草履虫提供有机物和氧。
(2)研究者进行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小球藻氧气释放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光照强度接近0时,氧气释放速率小于0,原因是此时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消耗氧气。实验结果从坐标曲线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小球藻氧气释放速率增加。
(3)观察发现,这种草履虫更倾向于停留在培养液中向光的一侧,光合作用需要光,这样会为小球藻提供更好的光合作用条件。同时,草履虫的代谢产物也会被小球藻利用,二者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
(1) 叶绿体;有机物
(2) 此时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消耗氧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小球藻氧气释放速率增加。
(3) 向光; 共生